海思 K3V2 ,是2012年业界体积最小的四核A9架构处理器。这是一款高性能CPU,主频分为1.2GHz和1.5GHz,是华为自主设计,采用ARM架构40NM、64位内存汇流排,是Tegra 3内存汇流排的两倍。

该款处理器规格为12*12mm, 同时内置业界最强的嵌入式GPU(图形处理晶元),并采用手机晶元中最高端的64bit带宽DDR内存设计来充分释放四核的性能。具体来看,K3V2有四个A9内核,16个GPU单元,频率1.5GHz,使用TSMC 40nm工艺制造,面积12mmx12mm,是继英伟达tegra3之后第二款四核A9处理器。而采用该处理器的华为AscendD quad / quad XL 高端智能手机已经于2012年8月在中国市场率先发售,然后铺货欧洲、亚太、澳洲、北美、南美和中东等全球市场。


这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华为用户当初真的支持K3V2吗

K3V2发布于2012年初,于Ascend quad XL上首发,此后,包括D系列、P系列、G系列上都有这颗晶元的影子,然而,这些机子都不成功,D系列更是在后续的产品更新中被砍掉了。

搭载K3V2的机子中,相对比较成功的是P6,发布于2013年6月,售价2688,生命周期出货量超400万台,作为对比,小米同期发布的产品是小米3,1999起售,生命周期出货量破千万。

而华为第一款真正打出名气的机子是14年9月份发布的Mate7,搭载的是麒麟925,从麒麟K3V2到910、920,925已经是第四代产品了。

实际上,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K3V2是一款失败的产品,发热控不住,兼容性做不好,这颗SoC从来就不是华为的加分项,而是减分项,在K3V2的年代里,小米已经从行业新兵做到了年出货量近6000万级别的巨头,位列全球第五,出货量达到了华为的约90%:

在中国市场,2014年总出货量4.207亿台,小米手机出货量占比12.5%,计5260万台,国内出货量占其总出货量的比值达到了惊人的88%,而华为国内出货量4120万台,国内出货量占比56%:

很多人总喜欢把华为的发展和爱国绑在一起,但实际上,从华为最初的发展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一直是国内和国际市场齐头并进的,当然,华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华为的手机发展本来就是走的国际化道路,而小米则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发展的。

但无论如何,认为华为是依靠爱国情怀,国人支持K3V2发展起来的,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海思麒麟直到2015年9月发布的麒麟950,其才第一次真正得到国内舆论场的认可,那一年,骁龙发布了著名的一代火炉骁龙810,那一年里,躲过一劫的,除了依托于海思麒麟的华为,还有依托于A系列晶元的苹果和Exynos的三星,也正是那一年,华为在SoC上的自研选择舆论评价才慢慢从最初的头铁变成有远见的选择。

但即便如此,华为也没有登上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宝座。

纵观国内手机市场历年来的市场演变,最初的霸主是nokia,2012年,伴随著安卓的崛起,nokia开始没落,三星取而代之成为行业霸主:

2014年小米全面崛起,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之王:

2015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就已经非常接近小米了。

但接下来的2016年,华为并没有伴随著小米的衰落而取而代之,那一年出现了新的黑马——OPPO,出货量同比暴增122.2%,一举超越小米、华为和苹果,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第一:

华为直到2017年才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number1,而这个时候,距离K3V2的发布,已经过去5年了,海思麒麟迭代到了10nm的麒麟970。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很多人今天看到了华为手机国内销量的大涨,便觉得是吃了爱国营销的红利,吃了自主SoC的红利,却未曾去好好看看这些年来,华为手机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次「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我其实挺好奇的,为啥总有人喜欢把华为的发展和爱国营销紧紧地绑在一起呢?

2018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了2亿台,其中国内出货量堪堪1亿台,同比增长率仅为15.5%:

而其全球出货量的增幅是33.6%。

通过计算,我们很容易看到,2018年华为手机的封神之年,其海外市场出货量的同比增幅达到了令人恐怖的60%,出货量直接从2017年的6330万台跃增至1.01亿台,这是什么概念?

即便是到了2019年,在美帝的打压下,华为全年2.4亿台的出货量中,依然有1亿台来自于海外市场,只是海外同比涨幅从上一年的60%直接降到了0。

如果没有美帝的打压,2019年,华为海外市场的增幅哪怕从60%腰斩到30%,华为总出货量也会达到2.7亿台,很可能已经将三星斩于马下了。要知道,2019年Q1华为在欧洲可是取得了66%的同比增幅。

这些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谁都可以查到的。当然,如果你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同比或者环比,那确实也可以说华为是靠爱国营销崛起的,毕竟这种高阶数据查询能力,不是谁都具备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小米澎湃出来,小米用户会支持小米吗?

如果小米可以和华为一样,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

我觉得可以。

如果只是做个K3V2?

真当消费者的钱包是印钞机呢?

至于「像华为用户当初支持海思 K3V2 那样支持」,知乎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小米用户或许不会像华为用户当初支持k3v2那样支持小米,但不代表华为用户不会像当初支持k3v2那样支持小米啊…

立贴为证,澎湃s2出了我就买。


其实算很好玩的话题,题主的思路完美的诠释了「持果索因」,即用现有的结果和情况,去还原之前事物未发生变化的原因。

简单的将海思麒麟SoC的成功与消费者支持之间画上了等号。

Play4 Pro背后麒麟芯特写

也不奇怪会有这种想法,麒麟作为华为手机的核心硬体差异

近年来基于麒麟SoC华为已经玩出来很多的花样,如超分演算法、XD FUSION、各种奇奇怪怪的turbo、以及软硬体协同能力。

但作为一个从P6过来的P系列老玩家,看到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哭笑不得。

当年的P系列,还是ascend的子系列

你要说当初不是支持麒麟,也不对,毕竟花了真金白银买的,

说支持,当年的P6还不是最初的K3V2,而是它的衍生版本K3V2e,但仍然在最基础的性能方面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甚至在呼出输入法之后,打字快了都会卡死。

好在后面白嫖了一部P7,手动狗头

白嫖美滋滋

所以你说消费者会支持这个玩意,也不正确,因为确实烂。

大家都钱都不是风中飞来的。

那么很自然就会有一个问题,

华为的麒麟晶元是怎么卖出去的,

答案很简单,「力出一孔 利出一孔。」

说人话就是,

「一个人如果专心只做一件事是一定会成功的」。华为能走到今天,原因无它,就是因为 「一根筋,一条路」,几十年来只在一个窄窄的面上发力,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持续压强投入。

华为手机如此、华为公司如此、麒麟晶元也如此。

根据华为的2013年财报,在消费者业务这块

2013年销售收入达人民币56,986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8%,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5,2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0%,P6在全球超过100多个国家上市,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

渠道收入方面,在夯实运营商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非运营商渠道,公开实体渠道收入占比45%,电商渠道占比5%。同时1,500元以上的中高档机型发货量占比大幅提升至12%,精品化战略初见成效。

华为当年的出货大头,依然是运营商渠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充话费送手机。

现如今的品牌效应当年是完全不存在,

很多消费者,包括我在内,看重的不是K3v2这颗晶元,而是全金属包裹的机身,足够纤薄的手机外观。

时至今日,外观是否好看,也依然是我购买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然,假使澎湃S2出来了,作为一个希望看到国产进步的人,该买还是要买的。

只是...


海思K3V2的机子我用过两台,一台是荣耀四核爱享版,也就是荣耀2,1888元;另一台是P6,2688元。

有几点是需要说清楚的:

1.海思K3V2在2012年上市时的性能不算落后,差的主要是发热量高,游戏兼容性差。

2.但是手机处理器往往每年都要更新一遍,而华为并没有,到了2013年也依然在用海思K3V2,而且不止一台,而是旗下很多款机型都在用。

此时的海思K3V2发热和兼容性依然未解决,性能也落后了很多。可以说海思K3V2是华为的一个大黑点,于是网路上各种祖传海思、祖传CPU、祖传K3V2的段子流行起来。

3.那时候的华为手机,销量并不高,市场份额也不高,虽然有自研的牌子,但并不如现在响亮。

那时候的海思K3V2,在机圈就是华为的一个大黑点,而在路人中甚至没几个知道K3V2的。

在华为并不算高的销量中,又有多少比例的用户是因为支持海思K3V2而买华为手机的?

4.回顾华为M P系列和荣耀系列的崛起之作,M系列mate7,P系列P6,荣耀系列的则是中端的荣耀6,入门的荣耀3C。

其中,只有p6是搭载的海思K3V2,但P6的大火跟海思K3V2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P6的火热,源于其超薄的设计和高颜值的外观以及华为的营销。而P6搭载的海思K3V2就是它的两大黑点之一,甚至于要不是K3V2,P6本可以更火的。

5.回顾历史,综合上述可知:

①在华为几大系列崛起的那几年,自研处理器并不是其手机销量暴涨的主要原因;

②但在最近几年,由于自研处理器支撑起来的国产品牌、自研技术的招牌,的确是华为销量稳步上升 主要原因之一。

③哪怕是自研处理器,如果性能差,综合表现不好,消费者也依然不买账。

此时自研的处理器不仅不会对手机销量形成助力,反而会因此拖累了手机的销量。海思K3V2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④在华为手机搭载海思K3V2的那两年,海思处理器可以说是华为手机的最大的黑点。

那时候华为的很多手机,如果换成高通旗舰处理器,可以说是一部出色的手机。

甚至因为更换处理器而带来短期内的销量上升是没有问题的,毕竟那时候因为支持自研而买华为的太少了,反倒是因为海思K3V2而掉头的太多。

但若是因为短期的销量而抛弃了海思,私以为华为手机不一定能走到今天。

首先随著海思麒麟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因为支持国产自研处理器而选择华为的用户越来越多,非K3V2时代可以相提并论。

很多人支持国产自研处理器纯粹是因为国内大环境下,国内的科技公司普遍不追求技术,支持华为只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长年累月高额度的研发投入。

如果没有自研处理器的产出,华为根本无法支撑起技术企业的招牌。

况且,没有自研处理器带来的差异化,在千篇一律的手机市场,很多时候真的只能拼品牌、渠道、刀法、价格和营销了。

而且对于企业本身而言,自研处理器往小了说可以带来产品差异化,降低成本,助力品牌营销;往大了说可以带来更好的产品研发和上市节奏,有技术护城河,且不再受制于人。

也体现了企业坚持长久研发投入的理念,国内包括小米科技在内的大多数公司给我的印象就是挣快钱,没有长期研发投入的经营理念。

6.接上所述,其实提问有误。小米澎湃早就出来了,只是第一代表现不好,现在没有再更新而已。

记得知乎曾有个提问,如果海思是小米的会怎样?(大意)

当时看到很多答主分析得头头是道,我却觉得搞笑。

如果海思是小米的,海思要么老早就被卖了,要么早就就被迫停止处理器的自主研发了好么?

海思坚持了多少年?被骂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成果?

小米澎湃的第二代卡了多少年了?

要是海思是小米的,早就没有今天的海思了。雷军和小米公司跟任正非和华为从本质上就不是一个类型的。


首先得搞出来,而不是一年继一年虚空发布,以后也别嘲笑花粉沸腾,米粉这也差不多……

假设澎湃出新品了,那么会是什么水平,旗舰级、中端还是入门级?如果用在旗舰机或者中端机上,我肯定买一部支持一下,入门机型的话我大概率会买一部看看然后送长辈……

再来谈谈海思,海思可不是被消费者支持壮大的,是被华为喂大的,华为不计成本地投入,才把海思做喂到今天这个地步。小米能做到这一点吗?我觉得很难,要是小米真的肯投入,澎湃s2不管怎么样都应该继续上,后续再慢慢迭代追赶。然而现实是小米只在上市前夕喊出了「我心澎湃」,上市了就没消息了……

小米高管的诸如「自研猪肉不好吃」、「造车又不一定要会造发动机」的言论也很难让人相信小米会继续在自研晶元上发力,毕竟研发晶元投入大见效慢,对已经是世界五百强的小米来说风险也太大了。OPPO自研晶元嘛,那是不自量力(战术后仰

写在最后,小米不愿意在自研上投入过多,我们也能理解,毕竟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冒的风险也太大。但是一再对那些愿意自研的厂商冷嘲热讽,就没什么意思了。别人如果面对压力屈服,做一个方案整合商,肯定能比你做得更好。但是别人不愿意,宁愿傻乎乎地投入,也要站著把钱挣了。大家的选择不一样而已,不存在谁比谁聪明。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得获得消费者认可才行。


我说说我所知道的和我所理解的。如果说的不对,咱们评论区理性讨论。

首先,2012年华为推出K3V2的时候,华为的手机业务并不像今天这么引人瞩目:

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品牌是三星,第二是诺基亚,第三是苹果。而排名第六的华为的市场份额仅仅是2.9,连中兴和LG都不如。

并且,在2012年,即使是在中国市场,华为手机的品牌号召力也很一般。更谈不上什么「因为支持华为而买华为手机」了。

所以,K3V2能挺过来,并不是用户支持的结果,而是华为自己一口一口啃出来的。

即使是今天,大部分人购买华为手机应该不是因为要支持麒麟支持华为,而是麒麟确实做的不错。当然,不排除有少部分人是因为要支持华为支持国产而选择了华为手机。

假如,小米现在可以搞出来新的澎湃处理器,在目前这个特殊的时期,我觉得,应该会有不少用户会支持一下的,而不仅仅是小米用户会支持。

自研,对于中国的手机企业或者相关企业而言,必将是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但是,对于晶元这种核心元器件,我们真的没法寄希望于以美帝为首的国家会网开一面。

所以,无论是哪个公司,只要是踏踏实实做事,能拿出相关的能用(能满足日常应用)的产品,该支持还得支持。

这时候,我们应该放下成见,为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尽一点绵力。


k3v2可没谁支持,这是华为绑定运营商自己想办法卖出去的。当年可没现在这样的华为热潮。所以题主问错方向了。。

主要取决于小米做的澎湃soc(/CPU/别的什么处理器)怎么样。如果像绿厂一样先做CPU、npu、gpu之类的,慢慢在做别的基带什么的,其实更加可行,我更看好这么做。

如果能达到骁龙765G的水平(这个真不高,机圈的底线了),我也不买小米10了,以后做家教攒的钱就买你的中国芯。

本人米粉两周年了,听了不下一百遍17年米乎的盛况:mix、小米6、澎湃S1。个个劲爆!

这两年小米偃旗息鼓,市场节节败退,在中国区所谓十个季度重回第一也成了空话。你说米粉还能没点梦想么?

听说最近小米有个爆料很猛的发布会,拭目以待 。

请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K3V2,荣耀2,又叫荣耀四核爱享版,型号U9508。是我的第一款智能机。

当年2012年荣耀2出来时,是IPHONE、三星、HTC的天下,当时小米刚出到小米2。

本来当年身边的人都说小米手机好,高性价比,而且配置也不差。打算入手一台。结果我抢了4周都没抢到。正巧这时看到易讯网主页推了华为荣耀2,1888,对标小米2价格差不多。看了下配置,除了K3V2外,其他感觉都差不多,便入手了,很好抢。

到手后对比之前的N78,感觉是一个飞跃。懂的都懂。而且屏幕比IPHONE大太多,性能也比HTC好。但如果长时间使用,背面中间靠镜头处是特别烫的,那边正好有个散热片。

一年后荣耀2被窃,可能就是因为屏幕大,小偷以为是高端手机。。。当时正好是小米3刚刚发布一周多,然后我又抢了两周时间,依旧没抢到。便又转投荣耀3,当时荣耀3已经发布一两个月,天猫上存货很多。

荣耀3,又称荣耀3OUTDOOR。跟荣耀2差别不大。U升级到K3V2E,2+8还是2+8。全机身防水,可在水下1米内使用半小时。背面是弧形的,非常有握感,个人感觉比现在平板的一众手机好握太多。

性能上并不突出。当时都可以刷MIUI的ROM(荣耀2和荣耀3我都刷过N次,当年各家的ROM都是开放型的,可以自由下载自己刷,刷成砖也能救回来,现在只能去维修店出钱搞),但毕竟不及亲儿子,经常刷完ROM后个把月会有小问题,刷了再刷便心思不大了。重回EMUI,虽然功能方面少一点,但比较稳定。

荣耀3之后隔了三年,16年换了荣耀8,绝对是惊艳一代。为什么没考虑小米?因为米3和米4的问题比较多,高通系的WIFI接收能力有问题(断流)。当然也看过当时的魅族,感觉还没到那个LEVEL,OV两厂当年更是高价低配。不过到荣耀8时,已经是麒麟时代,跟K3V2已经是质的飞跃,以前叫海思K3V2,现在是海思旗下品牌(系列)麒麟。

废话了那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通型,只考虑性价比的用户的考量。对于当年的K3V2,只是一个添头,并不是决定性要素。因为当年华为也有高端手机华为D2,用的也是K3V2的U,但谁又看到有很多人买?


很遗憾没经历过K3V2时代,也没经历过澎湃S1时代。但是据我所知,即便是K3V2当时也并非一帆风顺,能做到QL980与高通交错领先,中间经历了无数的质疑,骂他的人也不少,更有传言,任总曾把手机砸到大嘴的脸上。所以,大夏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没有菊花的坚持就没有现在的QL990。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菊花的定力和执行力,认定方向则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没有这种定力和执行力何谈华为用户的支持,我想支持,但你也得有东西让我支持吧。

而澎湃目前恰恰就是处于这种情况。我相信有很多米粉等著「沸腾」,甚至不少人会用真金白银来支持,但是就像上面说的那样他们根本没东西支持。

就像荣耀Play4T一样,这价位,这配置本身就不具有特别大的竞争力,但是仍有不少人真的买了回来支持,他们不是为了产品,而是为了产品背后的价值和含义,其代表著对创新和突破的追求。

当然,题目问的是小米用户,小米用户不等同于米粉,就像华为用户不等同于花粉。许多人对手机的选择,纯粹是基于支付能力和需求匹配,觉得哪家好就用哪家,这些人不会因为某种情感因素而抛弃产品本身去购买一个产品,所以不可能要求所有用户都去支持,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相信,仍有不少人会去支持搭载澎湃S2(或其他?)的小米手机,他们或许都在等这个机会。


如果是指K3V2的性能,当时真没多少人支持,万年K3V2你觉得是赞还是踩?

华为当时之所以能成,主要还是做通信起家的,有一些自己的优势,又把细分市场做好了,慢慢发展的。

小米澎湃如果真的能做出来,同样的道理,搞清楚了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看好目标市场,把控好产品质量和节奏,即使性能差,但定好位又不是没人买。

但是就现在躺在高通的怀里,联发科随手可能,用三星屏幕也没啥顾虑,全球优势产业链敞开用,国内销量还是上不去,这个晶元出来,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打了。

而华为是负重前行,从来没痛痛快快的利用过全球产业链,之前刚用三星屏,结果。。。。。。

即使这样,华为销量一直在上涨,所以这事没法比,也没法参照,小米换到华为那位置可能一星期都顶不住。


海思没有那么大一张脸,随便出个辣鸡产品,还能引来一众用户跪著叫爸爸。

K3V2直到现在都是华为的黑点,网上一喷华为的自研SOC,流量担当就是我K哥。

而且,这个万年梗百试百爽,百发百中。

坊间流传的老爷子砸到嘴哥脸上的手机,好像也就是搭载K3V2的D1。

所以,请放过海思,也放过K3V2。

华为用户也不是什么善人菩萨,用爱发电,买了这款产品成为「一生菊黑」的也不少。

没必要做这样的对比。

只要是走自主之路的企业,都值得点赞。

但前提是……先要做出来!

华为平板MatePad Pro 10.8英寸麒麟990影音娱乐游戏办京东去购买?

华为Mate30Pro 5G 星河银色 8G+128G京东去购买?

华为nova7pro/nova7 pro5G 亮黑色 8+256京东去购买?

华为 P40 Pro+ 徕卡五摄 100倍变焦 8GB+512GB陶瓷黑京东去购买?


这,有可比性吗?

当年K3v2出来后,用过骂华为的人还少吗?

当初的海思麒麟,不止被华为用户骂,还被友商高管各种yygq,从小米创始人黎万强到一加刘作虎。

可是骂的多了去,人家华为说什么了吗?

没有呀,人家努力踏实的研发,终于做出了之后优秀的产品,这才是让人愿意为其买单的原因。

否则我凭什么支持你?

我的钱不是钱呀,我为啥买个辣鸡产品。

再回到小米,从之前的松果,到现在的「名存实亡」,你先别问别人究竟支不支持:你先有本事拿货来卖呀。

拿不出货来,

每天在这里问,别人支不支持小米晶元,有意义吗?

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总想著爬树掉下去咋办,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呢?


当年买过,现在如果还出,只要价格适当,我还是会买


主要还是得看小米有没有在发布会PPT里吊打一遍联发科和高通,甚至吊打地球物理

PPT里吊打了就铁定不买


先说结论:肯定不会,或者说肯定不会有太多消费者会因为小米澎湃而购买一台手机

当初K3V2刚出来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只不过当时正好踩在了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的关键节点上,整个智能机市场在相当不成熟的同时,还处于一个急剧扩张的增量趋势。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国内市场真正能叫得出名号的智能机,也就moto、HTC、三星、苹果这些外国品牌,这些品牌的产品都有极高的品牌溢价,或者说有很高的智商税,这对当时大多数的国人而言,还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而华为手机当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便宜,记得当初我买华为P1 的时候,还不到2000块钱。而这个价格,只能买到HTC的中端产品,甚至可能是减配之后的中端产品。

因此用很低的价格,买一台参数看上去似乎还不错的手机,成为那个年代不少对智能手机并没有太多概念的消费者,下意识的选择。


假如小米澎湃真的出来了,哪怕性能不是太强,但也还相对能打

那么小米老老实实的用澎湃继续打性价比的牌,争取把澎湃系列稳定下来之后

再逐渐想著和海思麒麟一样往上攀升

这才是正道

至于想接著国产晶元这么一个牌子来割韭菜,真的不现实


当年的澎湃S1已经证明过这个问题了,结果是不会。

题主其实理解错了一件事,大部分消费者买K3V2的产品并不是因为它是国产晶元,因为当年大家对国产晶元的概念约等于零,而且那个时候国产是廉价品的代名词;也不是说支持华为,那个时候华为手机的品牌知名度可能和现在的魅族差不多,大部分人支持K3V2是因为它强大的性能和相关产品的综合素质。

ssertp:有哪些容易把参数党忽悠瘸了的产品??

www.zhihu.com图标

这是我之前回答的一个问题,K3V2宣传的性能可是吊打Tegra3的。当时的媒体宣传K3V2可是说四核CPU+十六核GPU的存在(虽说实际上被吊打)。你想想,如果今天有一个手机厂商告诉你它的处理器性能吊打A13,而且还拿出主流的测试软体测试的数据,你不会心动?

华为D2

其实海思K3V2也算不上成功,它真的差一点就把消费者业务弄关门了,那个时候40nm就是次顶级制程了,成本非常高。况且K3V2已经出问题了,消费者对下一代晶元就更不抱有希望了。

幸好,那个时代充斥著功能机转智能机的用户,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度让很多人根本不知道K3V2机型存在的问题,我就见过当年的D2用户感觉自己体验挺好,实际上友商中端机都比它流畅的情况。

对澎湃,我个人认为小米真正在高端市场有所斩获之日就是澎湃处理器回归之时,目前先进位程的前期投入林林总总加一起至少要5亿美元,小米必须有足够的毛利率,否则财报上肯定是亏损的。

【向往的生活同款】小米10 双模5G 骁龙865 1亿像素8京东去购买?


题主是不知道澎湃S1么?

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是2017年发布,我记得小米5c这款手机从发布会就再也没被小米专门拿出来宣传过。

刚才搜了一下小米手机和小米商城这2个微博的发帖记录,可以看到仅在当年4月的米粉节,和之后的618活动被打包提及过。

所以根本问题不在于小米用户是不是支持澎湃,而是小米自己是不是支持澎湃。而且现在连团队都没了,还想什么用户支不支持。


谢邀

时代不同了

12年的时候,中国手机行业还没有自主研发晶元的浪潮,华为刚刚研发的cpu 也没有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在mate 7之前,只有一款p6算是一款爆款,但我也不清楚是否应用了这款CPU

8年后的今天,由于华为出色的CPU自主研发,把大家的审美水平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即便小米出了一款类似12年前的华为CPU,短时期内也不会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和支持,只有小米的CPU达到了和华为一样的水准,才会被业界和消费者认可,才会获得广泛的支持。

即便中国区认可了小米的自研CPU,想获得海外的认可也举步维艰,首先要获得西欧运营商的TA认证就是卡主CPU行业的一道巨大天堑,联发科做了十几年都无法突破西欧运营商的TA认证,也只能在国内依托高通制裁华为做的风生水起。

即便通过了西欧的TA认证,想获得消费者心智的认同也是非常非常难的。只能在低端机上应用,高端消费群体目前还只认可高通和麒麟。

华为是怎么通过TA认证的?

当然是依托华为运营商的业务和经验以及技术积累,在相对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TA认证的通过,当然有纯技术通过的,也有客情通过的,总之是比联发科容易也会比小米容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