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 從根本上來說無一眾生不具有如來智慧,連一闡提也不失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無論好人壞人。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人人皆可成佛。

這是從理論上來說的,但是實際上,光聽放下,以為簡單,放下兩字談何容易?放下的何止屠刀?身心世界,一切妄想,連放下也要放下。若果能如此,一念回心,便見自家佛性。這就是「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之前回答過,轉發一下。

為何好人要經歷那麼多苦難才能成佛,壞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www.zhihu.com圖標


佛所說的,一般都要加:如是我聞……


首先,佛沒說過,這是後人杜撰。

其二,壞人放下執念,還是壞人呢,還是變成做過錯事還沒開始做好事的好人呢?

其三,誰給你的錯覺,覺得好人能成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個故事給大家聽一聽。說從前有一個屠夫,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想要作點善事,最後他決定要供養村莊里的一位出家人;為了請這位出家人來家裡受供,他特地去買了新鍋子、新碗盤,以便確保作出來的菜是素菜。當這位出家人在用餐的時候,屠夫很激動,心裡默默的想著:「等法師吃完飯以後,如果他能夠為我講很好的法,我就要放棄屠宰業,改行作別的事情。」可是吃完飯以後,這位出家人一句話也沒說,就離開了屠夫家。屠夫心裡很失望,於是就繼續殺豬,年老死了以後,就墮入無間地獄當中受苦。

  幾千萬年過去了,有一天,地藏菩薩來到地獄救度苦難的眾生。地藏菩薩問說:「你們當中如果有任何一個人,記得生前還曾經作過任何一件好事,請說出來,可以以此因緣,必有得救之希望。」地獄中受苦的眾生,雖然有無量無數之多,但是現場卻鴉雀無聲。很長的時間過去了,都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想起過去曾作過任何一件好事。最後那位屠夫開口說道:「我倒是想起一件事,但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一件好事。我曾經供養過一位出家人,本來希望他吃完飯以後能夠為我說些人天善法,我便發願不再殺豬了;可是他吃完飯以後卻一言不發就走了,於是我就繼續殺豬,死了以後便來到這裡受苦,直到今天。」

  地藏菩薩用祂的智慧觀照,發現那位出家人已經證得聖果解脫了,地藏菩薩便問這位出家人:「是否曾經接受過一位屠夫供養,而未曾為他說法呢?」那位出家人非常慚愧的說:「確有這件事啊,因為那時候我是學習小乘的法教,只考慮到自己的解脫,所以並未為眾生說法。當時受了人家的供養,卻未曾為他說法,現在心裡想起來,還是很不好意思呢。為了了結這段因緣,我願意再到人間走一趟,去度化那位曾經供養過我的屠夫。」地藏菩薩很高興,就讓他們兩個人到同一個村莊再度轉世為人,屠夫照樣轉世為屠夫,而那位聖者則轉世為出家人,但是他們兩個人卻成為好朋友。

  有一天,這位出家人又去拜訪他的屠夫朋友,但是卻看到肉店關門了,敲開門以後,看到屠夫垂頭喪氣的樣子;打聽之後才知道,屠夫因為缺錢買豬來殺,所以只能停業。這位出家人就說:「你不用擔心,我會借給你兩百兩銀子作為本錢,這樣你就可以繼續殺豬作生意了。但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我要肉的時候,你得提供我要的肉。」屠夫聽完這個條件心裡想說:「我開肉店自然什麼時候都有肉,這個條件很容易滿足。」於是就答應了僧人朋友的要求。這位出家人於是借給屠夫兩百兩銀子,屠夫照常營業。三年當中都沒有事情,這位出家朋友也從未上門來要肉。

  到了第四年,繼位的新皇帝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所以規定每年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日,全國禁肉三天,違者要斬首。在六月十九日那一天,這位出家朋友非常著急的來到肉店,要求屠夫給他一斤肉。屠夫非常惱火說:「你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全國禁屠三天的時候來跟我要肉,這不是存心跟我為難嗎?」出家朋友說:「欸!欸!欸!我們有言在先喔,我借錢給你唯一的條件是,我隨時要肉,你得隨時供應啊!今天我有急事要用肉,你怎麼可以不給我肉呢?」屠夫自知理虧,又無計可施,便開口問道:「那你說應該怎麼辦才好呢?」出家人說:「今天既然是全國禁屠日,宰殺任何動物都有殺頭之罪,而我又急需用肉,我倒有個折衷的辦法,現在我只要一兩肉就好了,從你的身上割下一兩肉就可以了。」屠夫大聲叫說:「從我身上割下一兩肉,難道我不會痛嗎?」出家人突然問道:「只從你身上割下一兩肉,你就叫痛,那麼多的豬被你無辜的屠殺了,難道牠們就不痛嗎?」屠夫猛然醒悟:「原來我殺豬時,豬也知道痛啊!」於是放棄了殺豬,就跟著那位出家朋友出家修道去了,最後終於證得了阿羅漢果。

  各位菩薩,故事講完了,您是否已經聽出來這是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呢?意思是說,一個造惡多端的人,只要能夠及時的醒悟,並且決心改過,在懺悔罪業之後,一念之間就可以改往修來,發願走上成佛的道路。這句話後來也成為世間勸人改惡從善的俗諺,和人們常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道理是一樣的意思。

  然而,「立地成佛」一詞,也常被禪師家用來警策學人,應當努力求證自己的實相心——如來藏之所在。譬如宋朝克勤圜悟大師,就常用這句話來開示弟子和諸方學人,我們來看看克勤大師是如何開示的。

  《佛果克勤禪師心要》卷二云:【自靈山拈花、金色頭陀微笑,迦文付授「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教外別行、單傳心印」,歷代四七至達摩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論凡聖久近,但根器相投,一念透脫,更不假三僧祇劫,便證本來圓成、凈妙調御。是故游泳此宗,資大法器,從初立志,跂步便要超卓,所謂立地成佛,暫時斂念便證無生,不立前後際,不從他得,惟是自己分上猛利操修。】(《佛果克勤禪師心要》卷二)

  克勤大師這一段開示的意思是說:自從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尊者微笑,世尊將涅槃妙心咐囑給金色頭陀迦葉尊者之後;歷經西天28祖的代代相傳,一直到達摩祖師來到東土開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大法,有緣的眾生方得以聞熏修學這個可以使眾生「立地成佛」的無上法門;這個開悟明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不論凡聖久近,只要根器相投、一念相應,便能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親見自心如來本來自性清凈,圓滿具足一切功德。然而,有情眾生卻為無始來之無明所障,妄認四大為自身,六塵緣影為自心,因而妄造流轉之業,常在三界六道之中輪迴生死,無法止息,這都是由於無法證得這個涅槃妙心的緣故。

  永嘉禪師也說:「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永嘉證道歌》)自古以來,禪宗祖師皆是以種種入泥入水、老婆無比的作略,讓弟子們能在穿衣、吃飯、運水、搬柴等日用之中,去證悟無生。如果能夠一朝親證本地風光、本來面目,就能開始邁向成佛的歸途。所以,「見性成佛」、「立地成佛」,也是禪宗祖師常用來勉勵弟子們應速求大乘見道的話語;然而,那也只是理上的佛,而不是已成究竟佛。

  各位菩薩,前面所說是依世俗和禪門對「立地成佛」的看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圓敎天台宗對「如何是佛」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天台宗對於佛有「六即佛」的說法。所謂的六即佛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以及究竟即佛。

  在說明理即佛之前,我們先來說明什麼叫作名字即佛。譬如當大家開始學習佛法,善知識告訴我們,說我們每個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來說,我們跟佛是一樣的。當我們聽說自己身中也有未來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將來也可以成佛,這樣就叫作名字即佛。

  又譬如外面那些不學佛的人,他們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不知道自己身中也有真如佛性;但是從證道者的立場來看,他們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未來也可以成佛。就像諸位菩薩在電視機前面聽我們說法,各位的真如佛性同樣是瞭然分明啊!但是那些世俗的人們,連聽都沒有聽過佛法的人,雖然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在理上他們也是佛,是因地的佛,因為他們也有這個理體,所以叫作理即佛。

  當有情眾生聽到這個道理之後,就開始尋找善知識,熏習正確的知見,然後開始尋覓,開始觀行,開始觀察:到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裡呢?我的佛性要怎樣才看得見呢?在還沒有證得真如之前,就叫作觀行即佛。觀行即佛就是在別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說,別教的六住位滿心以下,全部都是觀行即佛,還沒有證得真如的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所以,智顗大師說五品弟子位,就相當於別教的五住位滿心,或六住位的入地心。

  各位菩薩,以上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也都稱為佛,但都還不是究竟成佛。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相似即佛。所謂相似即佛,也就是中國禪宗之真正證悟者,在證得本覺心以後,親自證知這個實相心,無始劫以來一向不於三界中之六塵起念,但卻有自己極微細之知覺;能夠如是親證不在六塵萬法中覺知了別的實相心,也能證知七識心恆時生起的粗細念以及極細念,就能觀察實相心與七轉識體相之別異,因此就能舍離虛妄想之粗分別,這就叫作證得第八識無念心體,也是《大乘起信論》中所說具有「始覺智」者。從此以後,自己就能漸次通達般若系列諸經,依於親證第八識心之本覺,而說七轉識在這個階位之中即是始覺位的菩薩。天台宗圓教之判教,就說這個階位是相似即佛位。

  這個階段的菩薩,已經能夠現觀如來藏阿賴耶識雖常恆、不斷、不壞,但是在不生滅心體中,卻有生滅相存在,恆時流注一切種子,而出生意根與六識心等生滅法之現行運作;六識心等種子流注生滅法,與不生滅之第八識本覺心體和合運轉,名為阿賴耶識。因此說,親證實相心如來藏之七住位菩薩,已證如來藏而入理般若,能離斷常、生滅二邊邪見,能為眾生宣說般若空理,能度眾生證得般若空理,相似於佛,所以名為相似即佛,位在十迴向位以下;由於未修一切種智,未得初地無生法忍道種智,所以還不能稱為分證即佛。

  菩薩在悟後不斷努力進修,歷經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之修行,永伏思惑,離異生性;又復研讀修學一切種智如來藏系諸經,而觸證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等八識心王諸心所法,證入百法明門而發起道種智者,就叫作分證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

  大乘別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須圓滿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圓教之究竟即佛位;而這四法就是指:無量福德、無量三昧、一切種智和四種圓寂。

  福德一法始自十信凡夫修集資糧開始,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初地更以財施、法施為六度萬行之主修,地地增上不斷修集,一直到等覺位中,百劫專修三十二大人相及無量隨形好,若有求者無不遂其所願,如是廣修百劫,方能圓滿福德之修集。

  而無量三昧者是以四禪八定為主要,續修四無量心、五神通、滅盡定等,配合無生法忍之道種智,而地地不斷增益,在這些無量無數的三昧修證完成之後,才能使無生法忍究竟圓滿。

  所謂一切種智,就是指無生法忍之圓滿。無生法忍是法無我智,法無我智之修證,必須以菩薩人無我智為依,方能修證;也就是,一切種智之修證,必須以親證如來藏為根本,方能漸修而至佛地。一切種智未成就者,於十地中名為道種智;於七住至十迴向位中,名為菩薩人無我智,俱名般若中觀智。六住位中於般若中觀唯能名為熏習,不名為證,因為不能於般若中觀起諸勝解及勝行故,所以不入勝解行位。一切種智圓滿成就時,即能圓滿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方得名為正遍知覺。

  而四種圓寂則是指: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和無住處涅槃。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乃是別教七住菩薩所證,不共二乘無學。有餘和無餘涅槃,別教七住菩薩有能證之者,有的必須到初地、二地乃至六地方能證得,然皆不取無餘涅槃,所以不名證無餘涅槃。佛則是具足四種涅槃,分段生死煩惱障種及與習氣種子已經究竟斷盡,乃至變易生死異熟果種也已斷盡,雖然證無餘涅槃,而不入涅槃境中,利益眾生永無窮盡,而不住一切處,故名無住處涅槃。具足這四種圓寂之修證,方名別教妙覺如來,也才是圓教的究竟即佛。

  綜合以上所說圓教六即佛的道理我們就知道,所謂的「頓悟成佛」、「見性成佛」,乃至「即身成佛」,都不是究竟佛。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世俗人浪子回頭的立地成佛,或者禪師家用來警策弟子速求大乘見道的立地成佛,是究竟成佛呢!佛道之圓成,必須歷經三大無量數劫的勤苦修行,唯有圓滿具足福徳、無量三昧、一切種智和四種圓寂時,才能成就究竟佛果。


答案你已經點明了,放下執念,貪嗔痴,就可以成佛。 什麼佛?了直本我,見性成佛。

什麼是見性? 簡單來說就是當去除貪嗔痴後,迷霧也就是散去了,這時候就照見最真實的自己,只有自己是清晰明透的,才能洞察世間的迷霧,開啟大智慧。

拿著屠刀的有執念,拿著念珠的就沒有執念嗎? 好人和壞人?懂哲學 懂世理就知道,這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人都有兩面,是很複雜的集合體。不是一句好人、壞人就能分類的,現實來講,這根本是個偽概念。好心辦壞事,壞事讓人吃一塹長一智的也不少。

於殺人者,屠刀是他的執念,於樂善好施以求回報者,回報是他的執念。 每個人都有執念,像一片迷霧,驅散迷霧者,就能見性。


誰敢說自己往世就沒有做過一件壞事?

佛菩薩的慈悲,給任何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感謝題主提供的因緣

以正覺同修會真修實證三乘菩提的親教師電視弘法做為回答。

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單元,內容主要是針對,一般尚未學佛的知識分子以及初機學佛人希望了解的佛教基本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疑難雜症,希望透過佛法的角度,知道應當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我們特別為您蒐集了許多大眾亟欲了解和探究的題目,由本會多位親教師在節目中為您一一解答,並且為大家講述這其中的真實道理,希望能為普羅大眾種下學習正法的因緣。這個節目也與我們過去所演述以成佛之道為主軸的法義迥然不同,可以讓您耳目一新,歡迎您繼續收看。

  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個故事給大家聽一聽。說從前有一個屠夫,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想要作點善事,最後他決定要供養村莊里的一位出家人;

為了請這位出家人來家裡受供,他特地去買了新鍋子、新碗盤,以便確保作出來的菜是素菜。當這位出家人在用餐的時候,屠夫很激動,心裡默默的想著:「等法師吃完飯以後,如果他能夠為我講很好的法,我就要放棄屠宰業,改行作別的事情。」可是吃完飯以後,這位出家人一句話也沒說,就離開了屠夫家。

屠夫心裡很失望,於是就繼續殺豬,年老死了以後,就墮入無間地獄當中受苦。

  幾千萬年過去了,有一天,地藏菩薩來到地獄救度苦難的眾生。地藏菩薩問說:「你們當中如果有任何一個人,記得生前還曾經作過任何一件好事,請說出來,可以以此因緣,必有得救之希望。」地獄中受苦的眾生,雖然有無量無數之多,但是現場卻鴉雀無聲。很長的時間過去了,都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想起過去曾作過任何一件好事。

最後那位屠夫開口說道:「我倒是想起一件事,但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一件好事。我曾經供養過一位出家人,本來希望他吃完飯以後能夠為我說些人天善法,我便發願不再殺豬了;可是他吃完飯以後卻一言不發就走了,於是我就繼續殺豬,死了以後便來到這裡受苦,直到今天。」

  地藏菩薩用祂的智慧觀照,發現那位出家人已經證得聖果解脫了,地藏菩薩便問這位出家人:「是否曾經接受過一位屠夫供養,而未曾為他說法呢?」

那位出家人非常慚愧地說:「確有這件事啊,因為那時候我是學習小乘的法教,只考慮到自己的解脫,所以並未為眾生說法。當時受了人家的供養,卻未曾為他說法,現在心裡想起來,還是很不好意思呢。為了了結這段因緣,我願意再到人間走一趟,去度化那位曾經供養過我的屠夫。」

地藏菩薩很高興,就讓他們兩個人到同一個村莊再度轉世為人,屠夫照樣轉世為屠夫,而那位聖者則轉世為出家人,但是他們兩個人卻成為好朋友。

  有一天,這位出家人又去拜訪他的屠夫朋友,但是卻看到肉店關門了,

敲開門以後,看到屠夫垂頭喪氣的樣子;打聽之後才知道,屠夫因為缺錢買豬來殺,所以只能停業。這位出家人就說:「你不用擔心,我會借給你兩百兩銀子作為本錢,這樣你就可以繼續殺豬作生意了。但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我要肉的時候,你得提供我要的肉。」

屠夫聽完這個條件心裡想說:「我開肉店自然什麼時候都有肉,這個條件很容易滿足。」於是就答應了僧人朋友的要求。這位出家人於是借給屠夫兩百兩銀子,屠夫照常營業。三年當中都沒有事情,這位出家朋友也從未上門來要肉。

  到了第四年,繼位的新皇帝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所以規定每年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日,全國禁肉三天,違者要斬首。在六月十九日那一天,這位出家朋友非常著急地來到肉店,要求屠夫給他一斤肉。屠夫非常惱火說:「你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全國禁屠三天的時候來跟我要肉,這不是存心跟我為難嗎?」

出家朋友說:「欸!欸!欸!我們有言在先喔,我借錢給你唯一的條件是,我隨時要肉,你得隨時供應啊!今天我有急事要用肉,你怎麼可以不給我肉呢?」

屠夫自知理虧,又無計可施,便開口問道:「那你說應該怎麼辦才好呢?」出家人說:「今天既然是全國禁屠日,宰殺任何動物都有殺頭之罪,而我又急需用肉,我倒有個折衷的辦法,現在我只要一兩肉就好了,從你的身上割下一兩肉就可以了。」

屠夫大聲叫說:「從我身上割下一兩肉,難道我不會痛嗎?」出家人突然問道:「只從你身上割下一兩肉,你就叫痛,那麼多的豬被你無辜的屠殺了,難道它們就不痛嗎?」

屠夫猛然醒悟:「原來我殺豬時,豬也知道痛啊!」於是放棄了殺豬,就跟著那位出家朋友出家修道去了,最後終於證得了阿羅漢果。

  各位菩薩,故事講完了,您是否已經聽出來這是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呢?意思是說,一個造惡多端的人,只要能夠及時的醒悟,並且決心改過,在懺悔罪業之後,一念之間就可以改往修來,發願走上成佛的道路。這句話後來也成為世間勸人改惡從善的俗諺,和人們常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道理是一樣的意思。

  然而,「立地成佛」一詞,也常被禪師家用來警策學人,應當努力求證自己的實相心——如來藏之所在。譬如宋朝 克勤圜悟大師,就常用這句話來開示弟子和諸方學人,我們來看看 克勤大師是如何開示的。

  《佛果克勤禪師心要》卷二云:

自靈山拈花、金色頭陀微笑,迦文付授「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教外別行、單傳心印」,歷代四七至達摩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論凡聖久近,但根器相投,一念透脫,更不假三僧祇劫,便證本來圓成、凈妙調御。是故游泳此宗,資大法器,從初立志,跂步便要超卓,所謂立地成佛,暫時斂念便證無生,不立前後際,不從他得,惟是自己分上猛利操修。

——《佛果克勤禪師心要》卷二

  克勤大師這一段開示的意思是說:自從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尊者微笑,世尊將涅槃妙心咐囑給金色頭陀迦葉尊者之後;歷經西天28祖的代代相傳,一直到 達摩祖師來到東土開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大法,有緣的眾生方得以聞熏修學這個可以使眾生「立地成佛」的無上法門;這個開悟明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不論凡聖久近,只要根器相投、一念相應,便能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親見自心如來本來自性清凈,圓滿具足一切功德。然而,有情眾生卻為無始來之無明所障,妄認四大為自身,六塵緣影為自心,因而妄造流轉之業,常在三界六道之中輪迴生死,無法止息,這都是由於無法證得這個涅槃妙心的緣故。

  永嘉禪師也說: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永嘉證道歌》

自古以來,禪宗祖師皆是以種種入泥入水、老婆無比的作略,讓弟子們能在穿衣、吃飯、運水、搬柴等日用之中,去證悟無生。如果能夠一朝親證本地風光、本來面目,就能開始邁向成佛的歸途。所以,「見性成佛」、「立地成佛」,也是禪宗祖師常用來勉勵弟子們應速求大乘見道的話語;然而,那也只是理上的佛,而不是已成究竟佛。

  各位菩薩,前面所說是依世俗和禪門對「立地成佛」的看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圓敎天台宗對「如何是佛」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天台宗對於佛有「六即佛」的說法。所謂的六即佛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以及究竟即佛。

  在說明理即佛之前,我們先來說明什麼叫作名字即佛。譬如當大家開始學習佛法,善知識告訴我們,說我們每個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來說,我們跟佛是一樣的。當我們聽說自己身中也有未來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將來也可以成佛,這樣就叫作名字即佛。

  又譬如外面那些不學佛的人,他們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不知道自己身中也有真如佛性;但是從證道者的立場來看,他們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未來也可以成佛。就像諸位菩薩在電視機前面聽我們說法,各位的真如佛性同樣是瞭然分明啊!但是那些世俗的人們,連聽都沒有聽過佛法的人,雖然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在理上他們也是佛,是因地的佛,因為他們也有這個理體,所以叫作理即佛。

  當有情眾生聽到這個道理之後,就開始尋找善知識,熏習正確的知見,然後開始尋覓,開始觀行,開始觀察:到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裡呢?我的佛性要怎樣才看得見呢?在還沒有證得真如之前,就叫作觀行即佛。觀行即佛就是在別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說,別教的六住位滿心以下,全部都是觀行即佛,還沒有證得真如的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所以,智顗大師說五品弟子位,就相當於別教的五住位滿心,或六住位的入地心。

  各位菩薩,以上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也都稱為佛,但都還不是究竟成佛。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相似即佛。所謂相似即佛,也就是中國禪宗之真正證悟者,在證得本覺心以後,親自證知這個實相心,無始劫以來一向不於三界中之六塵起念,但卻有自己極微細之知覺;能夠如是親證不在六塵萬法中覺知了別的實相心,也能證知七識心恆時生起的粗細念以及極細念,就能觀察實相心與七轉識體相之別異,因此就能舍離虛妄想之粗分別,這就叫作證得第八識無念心體,也是《大乘起信論》中所說具有「始覺智」者。從此以後,自己就能漸次通達般若系列諸經,依於親證第八識心之本覺,而說七轉識在這個階位之中即是始覺位的菩薩。天台宗圓教之判教,就說這個階位是相似即佛位。

  這個階段的菩薩,已經能夠現觀如來藏阿賴耶識雖常恆、不斷、不壞,但是在不生滅心體中,卻有生滅相存在,恆時流注一切種子,而出生意根與六識心等生滅法之現行運作;六識心等種子流注生滅法,與不生滅之第八識本覺心體和合運轉,名為阿賴耶識。因此說,親證實相心如來藏之七住位菩薩,已證如來藏而入理般若,能離斷常、生滅二邊邪見,能為眾生宣說般若空理,能度眾生證得般若空理,相似於佛,所以名為相似即佛,位在十迴向位以下;由於未修一切種智,未得初地無生法忍道種智,所以還不能稱為分證即佛。

  菩薩在悟後不斷努力進修,歷經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之修行,永伏思惑,離異生性;又復研讀修學一切種智如來藏系諸經,而觸證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等八識心王諸心所法,證入百法明門而發起道種智者,就叫作分證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

  大乘別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須圓滿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圓教之究竟即佛位;而這四法就是指:無量福德、無量三昧、一切種智和四種圓寂。

  福德一法始自十信凡夫修集資糧開始,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初地更以財施、法施為六度萬行之主修,地地增上不斷修集,一直到等覺位中,百劫專修三十二大人相及無量隨形好,若有求者無不遂其所願,如是廣修百劫,方能圓滿福德之修集。

  而無量三昧者是以四禪八定為主要,續修四無量心、五神通、滅盡定等,配合無生法忍之道種智,而地地不斷增益,在這些無量無數的三昧修證完成之後,才能使無生法忍究竟圓滿。

  所謂一切種智,就是指無生法忍之圓滿。無生法忍是法無我智,法無我智之修證,必須以菩薩人無我智為依,方能修證;也就是,一切種智之修證,必須以親證如來藏為根本,方能漸修而至佛地。一切種智未成就者,於十地中名為道種智;於七住至十迴向位中,名為菩薩人無我智,俱名般若中觀智。六住位中於般若中觀唯能名為熏習,不名為證,因為不能於般若中觀起諸勝解及勝行故,所以不入勝解行位。一切種智圓滿成就時,即能圓滿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方得名為正遍知覺。

  而四種圓寂則是指: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和無住處涅槃。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乃是別教七住菩薩所證,不共二乘無學。有餘和無餘涅槃,別教七住菩薩有能證之者,有的必須到初地、二地,乃至六地方能證得,然皆不取無餘涅槃,所以不名證無餘涅槃。佛則是具足四種涅槃,分段生死煩惱障種及與習氣種子已經究竟斷盡,乃至變易生死異熟果種也已斷盡,雖然證無餘涅槃,而不入涅槃境中,利益眾生永無窮盡,而不住一切處,故名無住處涅槃。具足這四種圓寂之修證,方名別教妙覺如來,也才是圓教的究竟即佛。

  綜合以上所說圓教六即佛的道理我們就知道,所謂的「頓悟成佛」、「見性成佛」,乃至「即身成佛」,都不是究竟佛。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世俗人浪子回頭的立地成佛,或者禪師家用來警策弟子速求大乘見道的立地成佛,是究竟成佛呢!佛道之圓成,必須歷經三大無量數劫的勤苦修行,唯有圓滿具足福徳、無量三昧、一切種智和四種圓寂時,才能成就究竟佛果。

  各位菩薩,從以上說明我們就知道,立地成佛是菩薩度眾的方便善巧之說,不是究竟說。

  這個單元我們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願您我共成佛道!

文章和視頻出處來源:

第063集 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www.hymzwb.net


好人、壞人其實都是迷人。

就好像做夢,你有時在夢裡很友善,有時在夢裡很兇惡。但無論友善和兇惡,都有權利醒來。

但是,好人更容易醒,醒來之後的操作也容易進行。

這句話是勉勵作惡之人回頭,不是鼓勵人依仗解藥服毒藥繼續作惡的。

==========

佛經裡面是有記載的

  《祖庭事苑》:《涅槃經》云:「(卷十九)波羅奈國有屠兒,名曰廣額,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一日夜,以是因緣,命終得(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

  (卷十)又迦葉言:『拘屍那城有旃陀羅(即屠夫)名曰歡喜,佛記此人由一發心,當於此界千佛數中速成無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來不記舍利弗、目犍連等速成佛道?』佛言:『善男子,或有聲聞、緣覺、菩薩作誓願言,我當久久護持正法,然後乃成無上佛道。以發願速故,與速記。』」


好人壞人完全放下心中執念,都會通過某一關的考試,以後的路,長著呢。就生生世世沾在身上的業障來講,多少這個量,不是由這一輩子明面上看上去是好人壞人來決定的,自己業障自己還,業障輕的,當然好修多了


手中的屠刀好放,心中的屠刀往哪擱。

真的放下沒有戒定慧哪有那麼簡單。您說呢?

何況大家都說魯迅說過…。


學佛不是讀、背、默,亦不是單純字面上的理解,最重要是悟、明、不執著、不住一切相。佛為何有「不立文字」之說,正正是此因。

為什麼聲聞比緣覺低一等呢?學佛上根利器之人是有一定優勢的,但各有前因莫羨人。

無論什麼人若一朝「明心見性」,便可當下成佛。佛在心中,無有它處。

僅供參考。


這句話並非佛經格式

是經文的白話翻譯,還是典故不得而知。

其屠刀應指無明貪嗔痴

佛就是沒有無明貪嗔痴。

你立地成佛不是必然?

管你好人壞人不好不壞人,長得像人長得像豬的人,放下無明你就成佛。


悉達多沒說這個話,別亂扯人家。


佛啥時候說的?


佛沒說過。


沒這種說法的,很多諺語都是胡編亂造出來的,說的人多了就被當真了。

要真說的話,改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人」還行,然後成人後再去和那些善人一起從頭修行吧

反正我不信佛教,我的意思是無論怎麼樣都不能讓壞人反而比善人佔便宜吧


這個問題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一書中曾有過解答。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說惡人在放下屠刀的那一刻,他的真心自性與佛性相通,但並不是說他馬上就可以證得佛的果位。

同理,回頭是岸,也不是馬上就能上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世人只看捷徑,匪夷所思,殊不知真正的玄妙,在於悟得『屠刀在我手』,是謂『知道了惡』,世間百態,很多人為惡而不知惡,很多人知惡而為惡,說到底,手中皆有一把鮮血淋漓的屠刀,輕重有別而已。若是能夠真正放下,從此回頭,豈不是一樁善事?」

來自劍來


因為我們都是「壞人」。

佛教所謂的壞人不是我們認為殺人放火這種,這是世俗的壞。世俗的壞只是真正的壞的一個真子集。

們每個人都需要放下「屠刀」。


小說里看來的

不忘深仇之人必有大愛,由愛生恨,即是以善養惡。世人為善而做惡,沒有人為惡而做惡。人人皆有一顆善心,偶爾為魔念所執,刻意曲解為善之道,才做下那些惡事,所以佛法有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