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呀!可能你大手大脚了!生活习惯不好,得改


国家发钱=通货膨胀,相当于减少公民手中的财产比例,减少公民的购买力,增加国家的财产比例用于建设国家。可以理解为只按同比例的税收。

公民存钱,时间推移购买力下降是个不划算的选择,公民选择消费或投资以刺激经济发展。

购买力的不断下降,使民众始终处于半恐慌的状态,大多数民众一生都无法达成财务自由,只能靠不断打工从事生产才能与通货膨胀持平。

通货膨胀损害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而印钞票的人是通货膨胀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剥削者。国家的本质始终是剥削者统治的工具。

通货膨胀使人,尤其是我们这些中低层,永远处于高度紧张的竞争状态,没有安全感可言。即使生产力发达到人人可以吃好喝好玩好的水平,剥削者的自私也会拿走最好的资源,比如最漂亮的女人。

什么共产主义嘛,只是美好的谎言。


这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问题,普通人、可支配收入少。

从经济啦、政策啦、阶级啦等层面分析我不会,我只能从一个普通人的经验写下我这些年的血泪。总归两个字:欲望。

因为家庭贫困念大学的学费是贷款的,零花钱整整四年应该没花家里超过5000块。比较幸运,从大一开始在一家企业里面做顶班的兼职(就是打杂的),一个月下来也有七八百了,寒暑假也做兼职,也能攒小几千块。因为学校就是个十八线的普通二本,同学大都是同省的淳朴学生,想当年美食街一条烤鱼也才30块,一碗糖水也才2块,食堂的桂林米粉才5块。我这人穿衣服比较挑,但买的也是那些打折清仓的,所以一个月七八百的兼职能够生活。国家给的每年2000的补贴也算一笔,宿舍电费通常也就一个月平摊30块左右,水费免,再小声逼逼一句,学校每个学期会给饭卡打一百多的物价补贴。兼职两年居然存下了8000块,对当年我来说是一笔大数目了。

后来搬校区就不做兼职了,自己接一些微电影的比赛,学校会给一些补贴,虽然钱少了一点,但还是毕业了,直到毕业也没花家里多少钱。

毕业前半年在南宁工作,到手3700左右,管午饭,房租550+。每个月感觉生活挺滋润的,买的护肤品也是小众平价品牌除了鞋子,衣服还是打折清仓买的,日常就是喝点奶茶吃点零食和水果。半年后把信用卡还了6000这样(毕业时候没跟家里要钱,靠刷信用卡度日),然后辞职来广州。

刚来广州并不幸运,年轻不懂事给一变态做员工,钱少事多不说还乱扣工资。4000月薪,1000房租,两个月之后顺利地从一无所有欠下更多债务。辞职另找之后,4500月薪+午饭晚饭,还经常买点小零食,水果也舍得吃,三个月之后还了差不多一万的债。

2019年初搬家月租600+花呗欠债2000左右,月薪从6500涨到8000+。按理说可支配收入应该变多了,但欠款从2000增加到两万多。2019年因为工资上涨,所以一直觉得提前消费也可以控制,花呗经常每个月都是四五千。主要花销是吃、玩、护肤。一年内大额花销是这样的:美容护肤(不包括购买的护肤品)9000元,舞蹈班年卡6000元,手机6000元,还助学贷款12000元,给家里人买手机5000元。总的来说也不至于到了年底还欠2万,但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因为朋友圈的改变,让我开始追求所谓的生活品质,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以前是一个淘宝一周都没打开过一次的人,现在天天都要逛。而且提前消费真的是个深坑,本来计算好了3月还完,其实当月又会欠下很多债。而且聚会变多了,聚会的地方花销也变大了,吃的饭也会纠结20块的不好吃了,喝的奶茶不再是益禾堂7块的烤奶了,护肤品要买几百块的了。本来嘛,这多两百三百的也不多,就是数量多了后面数额就惊人了。

总之就是工资好像越来越高了,欠债却越来越多了。不怪谁,都怪自己不能坚守住淳朴的底线,明明就是个普通人还妄想过成公主,我活该。

写这个也不是为了啥,2020年3月1日留个证据。我会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来告诉自己,债都还完了。

告辞


哈哈哈,我算了下发现的可支配收入是负的


房价太贵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对,普通人的可支配收入,从古代到民国,能大鱼大肉享受生活的,也只是金字塔顶端的很少一部分人而言。

现在网路信息越来越透明化,那些有钱人的生活,在网路上经常的对大众展示了出来,让人们产生,有钱人很多,就我没钱的错觉。加上各种心灵鸡汤,以及焦躁营销,让人们不满与现状。事实上人民的生活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交通,公共卫生,电力资源,水利资源,这些都是社会生存资源,人在社会里生存,不能只看著手里的现金,很多东西,比现金更有价值

最大的一点是,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了,以前难得能够的东西现在甚至看不上了,身为普通人,最难的是,认识的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喜欢和他人比,在未取得巨大成就前,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生活,不要成为舆论的傀儡


产能过剩,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同时中小企业倒闭,市场出清。失业率上升,失业者被迫就业,工资被降低,可支配收入减少。知青上山下乡,研究生扩招。

除了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社会底层工作时间太长,根本没办法去消费。

通货膨胀存在,物价上涨过快,工资上涨幅度太小,可支配收入降低。

房价过高,结婚需要,房子不住还可以炒。年轻人背上沉重的房贷,难以消费,可支配收入减少。

当然啦,很多人说了,我们华为要跟外国企业竞争,这些都是必须的。


因为普通人不明白资产与负债的含义


花钱的诱惑战胜了你挣钱的动力


这问题就不对。 普通人一直就没多少可支配收入。。。


亲爱的朋友:

我们生活的社会始终处在温和通胀的状态里。用人话说就是,每年你手里的钱都在少量的贬值。钱每年都会或多或少的比实际需要的要发行的更多一点,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都是这么做的。

普通人的可支配收入随著这个进程会逐渐变少,因为物价在逐渐抬高,但是这个进程不是单向的,宏观调控使工资收入会随著基础工资的提高而随著提高,增速基本与物价增幅保持一致。始终保持普通人温饱有余的生活状态。

当然需要想要生活富足,那是另外的事情了。


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少。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致的。

第一类普通人通过努力脱贫致富

第二类普通人维持现状(但是货币在贬值,其实也是减少可支配收入)

第三类普通人原本就岌岌可危,现在只能紧衣缩食。

看看国家的发展,这些钱哪来的?是企业家交的税多吗?其实虽然普通羊羊毛少,但是羊的数量大,虽然个税提升到5000。但是其他地方也要收税。社保,医保也需要交。

加之人民生活的提升,各种娱乐消费网购,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所以那里还有可支配收入?大城市买不起房子的人比比皆是,买了房还房贷的人也很多。至于股民就不用说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