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心理學的研究是有關於人聽音樂時產生了快樂的感覺?有沒有什麼生理的指標來證明人們產生了快樂?如果人們口述自己的確很快樂,那在學術上是否客觀,是否能成為論據?


抖腿算嗎


肯定有人研究,關鍵是生理指標怎樣的變化能顯示出被試高興呢?心率,呼吸,腦電,皮膚電位都是常用的實驗指標,但是怎麼根據這些指標對應人的情感呢?等我去查查文獻再來改答案


大學音樂科班裡面會講。非要從生物上來講的話,人在聽音樂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多巴胺。原因在於人類處於原始人猿時期的時候,成年雄猿和母猿就會發出特殊聲音來互相交換求偶信息,在互相交換了求偶信息之後,雙方均會大量分泌多巴胺和激素,起到了催情的效果,促進了雙方的交配繁衍。人猿的聽聲高潮能力並沒有隨著時間變遷而退化,一直到今天,人類仍然會對特殊頻段的聲音產生情緒:雨聲能讓人鎮定,不協和的高頻像野獸撓抓聲讓人越來越焦慮,而不協和的低頻像猛獸低吟,令人畏懼,協和而平穩的樂曲使人愉快。

音樂普遍具有協和性和規律性。隨著音樂的抑揚,人的大腦潛意識會去像解密一般猜測接下來的曲調,如果曲調不如預期,那麼人會感到新鮮,如果等同預期,人的大腦又會給出「回答正確」 的獎勵,兩種結局都是分泌多巴胺。

生物性講完了接著是精神性。人類史開端以來,音樂一直在世界重大文化情感事件中佔據著很大的地位,音樂由簡單的傳遞信息,成為了記錄歷史的工具(吟遊詩人的遊歌,古老宗教的神話歌曲,民間傳唱的民歌故事歌) ,成為了勞動的工具(勞動號子,船伕號子) ,甚至成為了人類的精神支柱(宗教聖歌) ,人類天生就是羣體性動物,也天生需要得到羣體及社會認可。聽到一首歌,歌裏的人彷彿就是自己,產生了共鳴,這也使人快樂。人類在數千年起就與音樂結緣,也就單純因為喜歡,因為快樂罷了。

從心理學上講,音樂可以起到心理暗示,心理引導,緩解壓力的作用。跟家裡人吵了一架,氣頭上聽到有人放了一首《父親》 ,覺得歌詞裏說得的確有道理,何必要跟家裡過不去呢?家裡人也辛苦了一輩子呀。於是煩惱迎刃而解,回去道了歉,一家人又和和睦睦開開心心了。從音樂中引發的思考,對自身的啟迪,也讓人快樂。

總之心理上精神上生物上都快樂就行了

音樂嘛,快樂就完事了


個人認為音樂主要在於聽音樂時的心情和你聽音樂的目的,根據條件的不同你可能會接收到的信息或者說是感受也會有所不同


音樂因場景而不同,感受也不同


心情愉悅,滿滿正能量


從之前的心情沒有波瀾或者心情不愉快到聽到音樂後自然而然的嘴角上揚或者感覺心裡暖暖的還是特別的舒服就對了


心情愉快,心境平和,感到自信等正面情緒!


心理學不是很瞭解,但是有時候聽歌會莫名開始閉上眼睛跟著一起哼,大概這就是大腦開心的一種方式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