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Φ拿枋觯际怯脕斫忉屖澜缛f物是如何运动的。在牛顿之前根本就没有「力」的概念。而概念是物理学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思维与想像之间的根本区别。要探究万有引力这个概念,最好先从人类关于「运动」的故事开始。

牛顿之前的「运动」。

有这样一个事实:在牛顿之前,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里,物体如何运动,一直无人能解答。

正因如此,那个时代的世界被命运的精灵和魔鬼所控制。一些魔法、巫术、迷信的思想,是那个时代的热门话题。即便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也将物体的运动归结于,它们是否具有和人类一样的欲望或者情感。所谓的「水火土气」具有各自的本性,它们遵循本性而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只是因为「累」了而已,一些物体之所以会掉在地面,是因为它们渴望与大地合二为一。

以现在的科学语境来解释,就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只有在为外力的推动下才能一直运动,外力一旦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这也正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而这种说法一直从公元前4世纪,延续到了公元后16世纪。

牛顿开启的力学观。

1666年,23岁的牛顿,驱除人类脑中被亚里士多德学派植入的精灵,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描述了力的三大特质(牛顿力学三定律)。而且人类第一次可以用简单的公式,来预测物体未来的运动轨迹。

而牛顿之所以能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皆因洞察到苹果坠落的秘密。世界万物都在掉向地球,这就是牛顿发现的物理图景。牛顿意识到,如果他站在一个山顶上,只要以足够大的速度扔出一块石头,石头就可以像月亮一样,永远围绕地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而石头的速度,取决于扔出它的那一瞬间,因此牛顿认为力是瞬时的,更是一种超距作用。比如太阳如果突然消失,牛顿认为地球就会立即飞离自己的轨道,飘向宇宙深渊之中。这也就意味著,地球上的时间与太阳上的时间是同步的,乃至于宇宙整个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的时间都是同步的。这就是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在地球上的一米,到宇宙中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长度,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牛顿的绝对空间观。

当牛顿建立了这种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的常识概念,空间和时间就能构成一个绝对的参考系,可以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运动。而引力到底是什么?牛顿并没有去想,因为他兴奋地沉浸在他建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对万物运动的预言之中。

打破超距作用的场概念。

1860年,麦克斯韦继承了法拉第关于「场」的概念,并建立起了场的数学表达式。虽说麦克斯韦研究的是电磁现象,但他所完善的场概念,被爱因斯坦称为是物理学自牛顿以来最深刻的成果。

在麦克斯韦的场概念中,电磁力的传播,不像牛顿的力那样是瞬间作用,而是需要时间来传播的。而且在揭示了电磁波与光之间的关系之后,关于光速的描述,让经典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牛顿力学描述的速度,是可以叠加的。而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中,光速却是恒定的。同样是对速度的描述,为什么万物适用的牛顿力学对于光,就不再适用了呢?到底是牛顿错了,还是麦克斯韦错了?

爱因斯坦对光的理解,勾勒出了对引力的物理图景。

如果你开著一辆光速行驶的车子,远离后方的钟塔。由于后方的光已经追不上你,在你看来钟塔上的钟已停止转动,而如果你看自己的手表,会发现手表依然在运转。

当爱因斯坦想到这一点时,绝对时间观轰然倒塌。不同的速度下,时间的流逝是不一样的。一个跨时代的光速图景在爱因斯坦的大脑里展开了。

1905年,爱因斯坦通过对这个物理图景的思考,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观,提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这对理解物体的运动,迈进了一大步。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里,光速不变就成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虽然当时MM实验已经验证了光速不变,但对于爱因斯坦来说,麦克斯韦的理论给他的启发远远胜于MM实验。

空间可变,就意味著空间可扭曲。而所有物体的运动都依附于空间,也就代表著描述物体运动的力与空间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当爱因斯坦将麦克斯韦的「场」概念引入力学中后,引力场替代了万有引力的超距作用。

空间的形变使万物有了运动的趋势,而这种运动的趋势就是引力场。所以说,引力场就是空间扭曲的结果。

总结

引力是空间的扭曲的结果,是人类目前知晓的最接近引力本质的一种诠释。

通过了解人类对运动的认知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去触及自然现象的本质。而看似不相关的光学现象,却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引力的本质。而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中,人们也发现不同的自然现象之间似乎总是存在著某种隐秘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正是爱因斯坦一生所追求的宇宙秩序,这种物理直觉,也正是现代物理学追求大统一终极理论的初衷。


如果觉得可以,麻烦给赞同,谢谢

怎么理解万有引力的本质是空间的弯曲? - 小咖啡的回答 - 知乎

怎么理解万有引力的本质是空间的弯曲??

www.zhihu.com图标

引力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看不见它,摸不著它,但它又无所不在。从你有记忆的第一天起,你就能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在路上跌倒,又是怎么费力地爬起来;当你逐渐长大,你丢沙包,打篮球,一头扎进水里游泳,这一切都让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著地球的引力;再长大一点,你开始明白潮起潮落是因为月球的引力影响了海水。有一天,你终于抬头好奇地注视著浩渺的星空,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你能看到的宇宙中的一切都被引力这双无形的大手控制著。你是否跟牛顿一样好奇过:这引力到底是什么?牛顿认为,引力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牵连著宇宙中的所有物体。从牛顿优美的万有引力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引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地球正是被一根从太阳上拉出的无形的线牵引著,绕著太阳做著有规律的圆周运动,就好像我们甩一个链子球一样。按照牛顿的公式,如果太阳突然爆炸了,那么太阳的质量瞬间降为零,引力的大小也会瞬间降为零,就好像这根线突然断掉了,那么地球就应该瞬间被甩出去,这就叫引力的超距作用。也就是说,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引力的互相作用是瞬间产生的,不管距离有多远,只要质量发生变化,引力的大小也立即跟著发生变化。


爱因斯坦对这个观点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根据狭义相对论所证明的,没有什么信号或者能量的传递速度能超过光速,如果太阳突然爆炸,地球最快也要在八分钟后才能得知真相,引力的传播绝不能逾越光速这个极限。如果引力真是可以超距作用的话,那么就可以靠有规律地改变质量的大小来向远方传递信息,就跟莫尔斯电码一样,这显然违反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推论。牛顿肯定错了,但是,如果不是牛顿所说的看不见的线,引力又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它可以隔著遥远的真空而相互作用?

爱因斯坦点燃一根纸烟,陷入深思。引力可以引起光线的弯曲,光为什么会弯曲?因为光要走最短的路径,在一个弯曲的空间里,光的最短路径看起来就像一条曲线,就好像我们在一个皮球上的两点间画一条最短的线,它看上去就是一条曲线。既然光总是走最短的路径,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一个扔出去的小球是不是也应该走最短路径呢?我想应该是的,如果没有地球引力,这个小球就会沿著直线一直飞下去。现在有了地球引力,这个小球走了一个抛物线落在地上,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根曲线,那么,我觉得这根曲线就应该是小球认为的在这个空间中的最短路径,我们这个空间是被地球引力包裹的空间。所以,对了,就是这样,引力的实质并不是一种力,只不过就是空间弯曲的外在表现而已,没有什么无形的线,只有弯曲空间这个实质。我们的宇宙空间就好像一张张开的大网,地球就压在这张网上,网被压得凹陷了下去。


图片

图片

图 5-6 地球使得周围的空间扭曲


就好像我现在一屁股坐在沙发椅上,我的屁股底下凹陷了一块。这个凹陷的比喻和图示都非常粗糙,只是一种近似,你千万不要认为空间真的就是这么凹下去的。实际上,三维空间是在所有的维度上都弯曲了,以我们人类有限的想像力,是很难把它真正形象化的,更不用说把它在一张二维的纸上画出来。但不管怎样,有这么一个比喻总比没有这个比喻好,虽然结果可能会让这个世界上的少数聪明人更晕菜,但好处是会让大多数普通人突然理解了时空弯曲。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

汪洁

时代华文出版社

¥13.99 会员免费


新发现天体运动的10个数学原理,引力的本质和宇宙起源秘密将揭开?

温馨提示:本文第一部分是内容概要,几分钟就可了解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详解,有兴趣的读者看完第一部分后,可以选择继续深入细读。

以下为新发现的10个天体运动的数学原理,敬请全球学者帮助,共同论证与验证、合作与发表,或悬赏验证结论,也接受批评和挑战。

第一部分, 10个天体数学原理的基本内容概要

求证1:逃逸速度的数学公式

所有自转天体,任意处的顺自转逃逸速度Vt和该点的自转线速度V1的平方和,总等于两极逃逸速度V0的平方。

即:Vt^2+V1^2=V0^2 (1.1)

求证2:重力加速度的数学公式

所有自转天体内外任一处的重力加速度g,等于该点逃逸速度Vt的平方与其2倍质心距离d的比值。

结合(1.1)代入有:

g ==Vt^2/2d =(V0^2-V1^2)/2d (2.1)

质心是指天体的质量平衡中心点,或天体旋转的平衡重心,以下同。

求证3、引力极限推导计算公式

根据牛顿理论,质量为m的物体其重力G=mg,

根据上述的重力加速度公式,就有新的重力公式:

G=m(V0^2-V1^2)/2d=mVt^2/2d(3.1)

若地球上有一处的自转线速度是V1=0.465km/s,此处与地球质心的距离是d1=R=6400km,而当V0=V1=11.2km/s时,物体则处于失重状态。

根据自转线速度和质心距离的关系公式:

V1/ V2 = d1/ d2(3.2)

可以算出失重的质心距离d2为:

d2≈154150km(3.3),

d2就是地球的引力极限值,此距离表示地球的引力极限边界,即物体完全失重状态时与质心的距离。

求证4、逃逸动能与引力势能的平衡方程

自转天体的任意地点的逃逸速度Vt的动能Ed,与该地点的引力势能Ey是一对平衡方程,引力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m、该处的重力加速度g和该地点到天体质心的距离d的乘积。

于是有:Ed=Ey,即:

1/2mVt^2 =1/2m(V0^2-V1^2)=mgd (4.1)

化简可得:

Vt^2 =V0^2-V1^2=2gd (4.2)

g ==Vt^2/2d =(V0^2-V1^2)/2d (4.3)

这就是逃逸速度公式(1.1)和重力加速度公式(2.1)的推导和证明。

求证5:共核公转的数学原理

在不受其它外体系干扰的前提下,绕同一核心公转的多个天体,其轨道半径R(两天体的质心距离)与速度V的平方的乘积总等于共核公转常数q。即:

R1v1^2=R2v2^2=R3v3^2=…q(5.2)

例如: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就是一个共核公转系,每个行星的公转半径与速度平方的乘积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验证6:人工重力太空舱的设计与数学原理:

根据以上天体的数学原理,可以制造不失重的太空舱或宇宙飞船。(详见第二部分)

验证7、天体自转和公转的引力常数公式

卡文迪许测定的引力常数事实上是不适用于天体运动规律的,正确的天体引力常数公式有两个:

1、自转引力常数公式:等于两极逃逸速度V0的平方和质心距离d的积,再与自转天体质量m的比值。即:

G=dV0^2/m(7.2)

这是指天体自转的引力常数,在天体引力极限内非公转体系中适用。

2、公转引力常数公式:等于天体公转速度V的平方和两天体质心距离R的积,再与两个天球质量之和M+m的比值.即:

G=RV^2/M+m(7.3)

这是共核公转引力常数,只适用于共核公转天体。

这是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修改,表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不是通用的天体运动公式,引力的本质将有新的诠释。

验证8、天体公转椭圆轨道的焦点原理猜想

天体公转的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分别是:公转天体的质心点和共核公转系的天球质心点。

这是一个关于天体运动规律的天体几何问题的猜想,请求全球学者观察和验证。

验证9、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几何原理猜想

1、自转天体的自转虚轴,必定落在自转天体质心点和以自转轴延伸的天球的质心点的连线上。

2、天体的公转轨道面,必定落在公转天体的质心点和共核系的天球质心点的连线上。

3、天体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的交点就是该天体的质心点。

4、天体和天球的质心点改变,都将引起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变化,这是岁差和进动、章动现象的本质。

这是4个猜想,恳求全球学者观察和验证。

验证10、潮汐涨落的本质与地球旋转的速度差

潮汐现象的本质是:由于天体旋转速度存在加速度或减速度变化,星体自转速度或公转速度在潮汐前后存在速度差,从而引起海水(内部构成体)前倾后仰的惯性现象。

请求学者实验验证:地球海洋潮汐前后所处的地点,总是存在地球的自转速度差或公转速度差。

第二部分:新发现的天体运动10个数学原理的推演与证明

前言:以下是新发现的宇宙天体的10个数学原理或猜想的详述,求助全世界学者验证,每一个数学原理若得到应证,都将是重大的天体物理规律与天体自然法则,是物理学的新的重大发现,将揭开引力的本质和宇宙起源的问题。

因为本理论涉及到牛顿意义的万有引力理论的修正和部分否定,对于这类动摇权威的理论,中国学术期刊明确表示为不审即退的稿件,即不给予刊发,故在此发表,诚恳地向全球学者悬赏求助、合作验证与发表、同时接受批评和挑战。

1、求证1:逃逸速度公式

所有自转天体,任意处的顺自转逃逸速度Vt和该点的自转线速度V1的平方和,总等于两极逃逸速度V0的平方。

即:Vt^2+V1^2=V0^2 (1.1)(后第四点有推演证明)

注:顺自转逃逸速度是指逃逸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后面所述的逃逸速度均指顺自转逃逸速度

变形(1.1)为:

Vt^2= V0^2 - V1^2 (1.2)

这表示,天体任意处的逃逸速度的平方总是等于两极逃逸速度与该处自转线速度的平方差。

两极自转线速度为零,所以逃逸速度达到最大值。事实上,两极逃逸速度是一个不变常量,称为逃逸速度常量。

例如:地球的逃逸速度常量可以计算得到:V0≈11.2km/s。(后述推导)

在公式(1.2)中,由于V0是常量,所以:天体上任意处的逃逸速度的大小决定该处线速度的大小。这就有:

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则逃逸速度就越大;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就越大,逃逸速度就越小;越接近质心,自转线速度就越小,逃逸速度就越大。

2、求证2:重力加速度公式

所有自转天体内外任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g,等于该点逃逸速度Vt的平方与其2倍质心距离d的比值。即:

g ==Vt^2/2d (2.1)(后面第四点有推导)

注:质心是指天体质量平衡对称的中心点,或者说是天体旋转的平衡重心点,而不是天体的球心。

将(1.2)代入(2.1)可得到:

g =(V0^2-V1^2)/2d=Vt^2/2d (2.2)(V0为常量)

(2.2)就是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一个与逃逸速度、自转线速度和质心距离相关的变数公式。

此公式表明:

重力加速度是由自转线速度和质心距离决定的,并随纬度减小而变小,随海拔增加而变小,距离天体质心越近,重力加速度越大,反之也成立。

重力加速度在地表时两极值最大,是因为两极的自转速度为零。

如果天体无限增大,当赤道边缘的自转线速度达到与天体逃逸速度常量相等时,重力加速度为零;当天体无限缩小,质心距离就无限接近质心,则重力加速度接近无穷大。

3、求证3、引力极限值的计算推导

根据牛顿理论,质量为m的物体其重力公式是:G=mg,

因为这里:

g =(V0^2-V1^2)/2d=Vt^2/2d(2.2),

于是:

G=m(V0^2-V1^2)/2d=mVt^2/2d(3.1)

这表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与质量、逃逸速度、自转线速度和质心距离有关的变数。

当V0=V1时,g值为零,物体的重力为零,即表示为失重状态。

以地球为例,当V1=V0≈11.2km/s,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失重处与地球质心的距离d:

设地球任意两点的自转线速度是V1和V2,质心距离是d1和d2,因为任意点的自转周期T是相等的,所以有:

2πd1/V1=2πd2/V2, 即有:

V1/ V2 = d1/ d2(3.2)

这是天体自转线速度与质心距离的关系式。

若地球上有一处的自转线速度是V1=0.465km/s,此处与地球质心的距离是d1=R=6400km,而当V2=V0=11.2km/s时,代入(3.2)得:

d2≈154150km(3.3)

这就是地球的引力极限值,表示此距离圈外就是地球引力的极限边界,是地球引力失效的地方,即失重状态。

这就是说:

在自转天体的引力极限边界内,苹果会落地,水往低处流,静止在空中的飞机也会随天体自转而惯性自转。

但是,一个往上抛出的苹果,如果被抛出引力极限边界外,就不会再落下来,此处的水也不会流动而可以处于任何位置,静止在引力极限边界外的太空舱,也不再会随天体自转而惯性自转,而是看起来天体在绕著静止的太空舱转动。

显然,月球处于地球引力极限边界外,表明月球不受地球引力影响。

请读者千万别急于反驳,后面还有很多分析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束缚关系,请君慢读。

4、求证4、逃逸动能与引力势能的平衡方程

自转天体的任意地点的逃逸速度Vt的动能Ed,与该地点的引力势能Ey是一对平衡方程,引力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m、该处的重力加速度g和该地点到天体质心距离d的乘积。即:

Ed=Ey,则有:

1/2mVt^2=1/2m(V0^2-V1^2)=mgd(4.1)

这里的引力势能与重力势能是有区别的,引力势能强调的是质心距离d,而重力势能强调的是地面高度h。

这一结论表明:逃逸速度的本质就是克服引力势能,摆脱引力束缚,实现逃逸动能与引力势能的平衡。

也就是说,因为天体自转,存在自转动能,引力势能的本质是自转动能的转化,引力势能表现为引力效应,这是引力的起源和本质。

将(4.1)简化就有:

Vt^2=(V0^2-V1^2)=2gd (4.2)

这就是开篇的逃逸速度公式的推导、证明和补充,表明了逃逸速度公式不是猜想,揭示逃逸速度与其物理量的数学关系,也诠释了逃逸速度的本质和起源,

把(4.2)变形又可以得到:

g =(V0^2-V1^2)/2d=Vt^2/2d (4.3),

这就是前述重力加速度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同样表明重力加速度公式不是瞎猜来的。

以地球为例来说明:取地球上一处的自转线速度是V1=465m/s,该点的重力加速度是g=9.8m/s^2,距离地心的距离d=640 0000m,代入(4.2)中,则可以得到:

V0=√(2gd +V1^2)≈11.2km/s (4.4)

这是地球两极逃逸速度的计算推导式,即地球自转动速常量推导的由来。

读者请注意,此处逃逸速度公式和计算方法与牛顿理论推导的公式的区别。

总结结论;

天体引力极限内的引力产生是因为天体的自转作用,引力的本质是引力能量效应,是天体自转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的结果。

天体自转是一种惯性,引力与天体自转同生共灭,因此,引力传播具有同时性,即传播不需要时间。

5、求证5:共核公转的数学原理

1、具有公转属性的天体,公转轨道上任意处的公转速度V的平方与公转半径R(两天体质心距离)的乘积等于同一个常数k。即有:

RaVa^2= RbVb^2= RcVc^2=…k (5.1)

这里k叫做天体公转轨道常数。

例如地球公转到任何位置,其公转速度的平方与到太阳系的质心距离之积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注意:后述的轨道半径均指天体与天体的质心距离,如地球的轨道半径指地球质心到太阳系质心的距离,而不是地球球心到太阳球心的距离,但有时候不是精准求值,可以近似看待。。

2、在不受其它外体系干扰的前提下,绕同一核心公转的多个天体,其轨道半径R与速度V的平方的乘积等于共核公转常数q。

R1v1^2=R2v2^2=R3v3^2=…q(5.2)

这里q就叫共核公转轨道常数。

共核公转是指多个天体共同绕一个质心点公转,那么,这里所有的天体就构成共核公转系。

例如:地球、月亮、人造地球卫星就是一个共核公转的地月系;太阳和所有太阳系的行星、卫星构成另一个共核公转的太阳系等;土卫系中的土星和其卫星又是另一个共核系。

不同的共核系,都有不同的共核公转常数。

例如,在地月系中,月球公转速度V=1.02km/s,月球与地球的质心距离R=384000+6400+3400=393800km,(看成是近似球心距离)则:

RV^2≈409709km/s^2,(5.3)

把这一常数称为地月系公转引力常数,这是地球和月球的之间的束缚关系和天体法则,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原因,而不是牛顿意义的万有引力作用。

由地月系共核公转常数,可以计算出任一卫星的自由轨道时的速度和质心距离。

例如:近地卫星质心距离R=6400km,代入(5.3)的到:

V≈8.0km/s,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同样,同步卫星的质心距离R= 36000+6400=42400km,代入(5.3)得到:

V≈3.1km/s,这就是同步卫星的公转速度。

在太阳系中,只要知道任意行星的轨道公转常数,根据共核原理,就可得到任意行星的公转轨道半径和速度平方的乘积关系。

这就是说:

任意地球卫星的自由轨道(不需要任何助推力时),其轨道半径与公转速度的平方之积总是等于地月系共核公转常数。

在太阳系中,所有行星轨道半径与公转速度的平方之积总是等于太阳系的共核公转常数。

在其它共核公转系中这一原理同样成立,这就是共核公转原理。

(其推导证明见后)

6、验证6:人工重力舱设计及数学原理:

人工重力太空舱设计方法如下:

宇宙飞船或空间站要实现不失重,可以制造人工重力舱,其原理如下:

宇宙飞船为完美对称的球形或椭圆形球体,要求整个太空舱以球心为中心对称和质量对称,即球心和重心合一。

实现太空舱整体自转,相当于一个具有自转虚轴能在太空中自转的天体,那么这一太空舱就是人工重力太空舱。

如果太空舱要实现与地球重力一致的环境而不失重,可以根据重力加速度公式计算出来:

设太空舱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一致,约为g=10m/s^2,假设宇航员的活动空间距离太空舱质心距离d=5米,太空舱的赤道自转速度V1=100米/s,则太空舱两极的逃逸速度(两极自转速度常量)v0,可由:

V0=√(2dg+v1) (4.4),求得:

V0=√2*5m*10m/s^2+10000m^2/s^2=100.5m/s

也就是说,太空飞船只要保持两极逃逸速度V0=100.5m/s,外边缘自转线速度为V1=100米/s时,就能保证宇航员在距离太空舱质心5米处,可以实现与地球一样的重力环境而避免失重。

7、验证7、新的引力常数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常数关系

卡文迪许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测算出的引力常数为:

G=6.672*10^11N.m^2/kg^2(7.1)

在这里将很遗憾的告诉大家,这个常数是物体之间的分子引力常数,仅仅表示物体内部量子旋转运动所产生的引力关系。

因此可以验证:

第一:在卡文迪许实验中,改变两球的种类、质量、距离、密度、包括时间和地点,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数值,卡文迪许实验永远得不到引力常数完全相同的确定值,即这个引力常数是非「常」数。

这不是因为测量误差,确切点说,这个分子引力常数,不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所描述的那样,只与质量和距离有关的物理量。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引力表现为物体内部的量子旋转引力,不同元素的原子旋转的引力系数是不相同的,其引力极限边界值也是不等的,同时还受到地球旋转的引力干扰,这是卡文迪许的引力常数「不常」的原因。

第二:卡文迪许实验测量出的引力常数,在天体计算和运用中没有适用价值,运用这一常量计算,只会得出不相符的近似天体数据,而不是精确结果。

第三:正确的天体引力常数有两个:

1、自转引力常数:等于两极逃逸速度V0的平方和质心距离d的积,再与自转天体质量m的比值。即:

G=dV0^2/m(7.2)

这是天体自转的引力常数,在天体引力边界内的非公转体系中适用。

例如: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以及地球引力极限边界内不绕地球公转的物体,均适用地球自转引力常数。

显然,每个自转天体的引力常数都是不同的。

2、公转引力常数:等于天体公转速度V的平方和两天体质心距离R的积,再与公转天体质量m与核心天体质量M之和的比值.即:

G=RV^2/(M+m)(7.3)

这是天体公转引力常数,是天体公转的引力关系和天体法则,且不同的共核系有不同的公转引力常数,牛顿理论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引力常数是不存在的。

以月球为例,月球处于地球自转引力极限的边界外,即月球不受地球自转引力束缚,但月球要受到地月系公转引力束缚。也就是说,月球绕地球公转和苹果落地是两种不同的引力作用,而不是牛顿理论中通用的万有引力定律。

要明确说明的是:

自转天体上的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其本质是自转作用的结果,是自转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的能量效应。

而天体公转所受到的引力,其本质是天体公转动能作用的结果,是公转动能的能量效应。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引力作用,而不是牛顿意义上的万有引力作用,牛顿理论中超距的万有引力作用是不存在的。

8、验证8、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几何原理猜想

1、一个自转天体的自转虚轴,是自转天体质心点和以自转轴为天极的天球质心点的连线。

以天体自转轴为天极的天球,表明该自转天体属于这个天球,并参与这个天球的整体旋转,它可以是银河系,也可以是整个宇宙。

例如地球的自转轴就是:地球的质心点和以地球自转轴为天极所确定的天球的质心点的连线,而地球除了自身自转外,同时参与了整个太阳系自转,且必定参与了这个天球自转,显然,天体自转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

因此,以自转天体的自转轴所确定的天球质心,决定于最大的整体自转系的质心,这样,天球内所有天体的自转轴一端延长线都会交于这一天球的质心点。

例如,太阳系的所有行星的自转轴的一端延长线都将交于同一个天球的质心点。

2、一个天体的公转轨道面,必定落在公转天体的质心点和共核系的天球的质心点的连线上。

例如: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始终落在地球的质心点和太阳系天球的质心点上,同时,太阳系内的所有行星的公转轨道面都交于太阳系的质心点。

一般来说,公转天体的质心与共核公转的质心连线就是天体公转轨道面的对称轴。

3、旋转天体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的交点就是该天体的质心点。

例如: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的交点就是地球的质心点;月球的自转轴与其绕地轨道面的交点就是月球的质心点。

4、公转天体和天球的质心点改变,都将引起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变化,这是进动、章动和岁差现象的本质。

综上所述,表明了:

天体的自转轴和其公转轨道面会构成一个倾角,这一倾角的顶点是天体的质心点,角的两边分别由天体自转轴延长线为天极的天球质心点、以及天体共核公转系的天球质心点所确定。

以地球为例说明:

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会构成一个倾角,称为黄赤交角,这一交角的顶点是地球的质心点,角的两边分别由以地球自转轴为天极的天球质心点和太阳系的质心点所确定。

在这三个质心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倾角将是固定不变的。

但是,天球不是静止不变的,其内部的所有天体时刻在自转和公转,并随天球整体旋转,尤其是天体公转呈现椭圆轨道特征和不对称性的分布,随著天体运动而不断改变天球的质心,使得天球的质心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如果这一天球的核心部分集聚了大部分质量,那么质心变化就是小幅的。

在太阳系,把太阳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其内部的行星和卫星时刻在做椭圆公转,这样,在一个周期内的不同时刻,行星所处位置是不同的,这必然改变太阳系的内部质量分布,也就是改变了太阳系的质心,当然,因为太阳的质量占据太阳系质量的大部分,所以这个质心改变是小幅的,同时也具有周期性。

就算是地球,其本身的质心也因为地震、潮汐、火山活动和人类的改造活动也会不断改变。

综上分析,地球的三个质心点都会小幅的变化。

因此,当天球的质心周期性小幅改变,地球的自转轴就会跟随变化,表现为自转轴的小幅摆动,这就是地球的进动现象。

而当太阳系的质心周期性的小幅变化,黄道面就会跟随变动,表现为黄道面的震动,这就是地球的章动现象。

进动和章动的共同作用下,就会产生岁差,例如,地球的岁差周期约是2600年,并称为地球大年,这就表明,地球所在的天球的自转周期约是2600年,或者说,这一天球的质心变化周期约是2600年。

而地球自身的质心变化,是地震、潮汐和生物效应作用也会改变地球的质心,但具有不确定性,没有周期性,但长期微小变化的积聚,也会发生大的改变,如自转轴的变化,黄道面变化。这种结果最终会引发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甚至导致地球两极变换。

总之,在天体旋转系统中,三个天体的质心的任一变化,都会引起天体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变化,

为了更详细的分析质心变化的原因,以月球为例再说明:

在地月系中,因为是单个月球绕地月系质心点作椭圆轨道公转,而不是双月球作对称公转,因此月球公转到不同位置,都将改变地月系的质量分布,改变地月系的质量平衡中心点,导致地月系的质心点将随月球公转而作周期性摆动变化。

当然,因为地球占据地月系的大部分质量,且处于质心附近,所以地月系的质心点变化是小幅度的。

也就是说,随著月球的公转,地月系的质心小幅度改变,就有了月球的进动、章动和岁差现象,显然,这是具有周期性的。

在这里要解释的是:对于具有共核公转的天球系,为什么大部分质量聚居在天球质心附近?而一般来说,为什么核心天体的球心和共核系的天球的质心几乎重合呢?

这种情形在地月系和太阳系中就很明显,大部分恒星也聚居了恒星系天球的大部分质量,这是因为:只有核心天体聚居了大部分质量,天球质心变化的幅度才会最小,才可以保证公转天体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变化幅度较小,从而保证了天球和天体的稳定性。

在天体形成的初期,并不是所有共核系天球,或者说恒星都聚居了大部分质量,但是,当核心天体不能集聚大部分质量时,天体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就会发生大幅摆动,这就会造成天体和天球系极不稳定而容易崩溃逃散,这种天体就会慢慢分解而消失,因此,保留下来的天体都是一种自然淘汰和进化的结果。

显然,天体公转遵守共核公转原理,受公转引力常数的束缚。

特别指出的是:运用牛顿理论的万有引力定律,天体模型总是要构筑天体的质量中心,因质量中心而产生引力中心,因引力中心而吸引天体公转。

事实上,这种超距引力是不存在的,以质量中心和引力中心推导出的奇点论和宇宙爆炸论就是荒诞的。而且在宇宙中,特别是新生的天体中,一定存在非质量引力中心的共核公转系,这将是对超距的万有引力和爆炸论的证伪。

最后表示,这还是一个推理猜想,需要全球学者参与观察和论证。

9、验证9、天体公转椭圆轨道的焦点原理猜想

天体的公转轨道大都是椭圆,椭圆是由两个焦点确定的。

天体公转的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分别是:公转天体的质心点和共核公转系的天球质心点。

不论是卫星绕行星公转,还是行星绕恒星公转,严格的意义都是绕共核系的质心点公转。

以月球为例:月球不是绕地球公转,实质是绕地月系的质心点公转,同样,行星不是绕太阳公转,而是绕太阳系的质心点公转。

那么,月球绕地轨道是椭圆轨道,其中一个焦点是整体地月系这个天球的质心点,另一焦点是月球的质心点。

月球的自转轴与绕地轨道面的交点,是月球的质心点,而地月系的质心点不是地球的质心点,而是整体地月系的质心点。这两个质心点的连线就是月球轨道面的对称轴。

对于椭圆焦点原理猜想的基本思路是:

宇宙天体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都是多重的复杂体系,是一个整体的旋转体系。

例如地球,不仅自转,同时随地月系的整体绕太阳系质心点公转,整个太阳系又是整体自转和公转,银河系也在整体自转和公转,在宇宙中,几乎找不到独立自转或公转的天体。

天体旋转也是一种惯性,假设一个天体不受任何其他天体影响,是一个孤立天体,那么就有:

惯性圆周运动原理:一个不受任何干扰的孤立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自转和绕一核心周转的运动状态不变。

我们把这一结论称为惯性圆周运动论,表明天体的自转和公转都是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永恒运动,直到被破坏为止,这不需要上帝推动。

这是因为所有天体都具有旋转的固有能量,天体贮藏能量的方式就是旋转运动,天体旋转的动能是守恒的,只要能量不被转化或掠夺,其旋转运动就是持续永恒的。

能量的启始和归属都是表现为物体的旋转运动的动能或其转化,天体固有能量的得失是改变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反过来,任何天体运动的变化都是其固有能量的得失。

但事实上,宇宙中不存在孤立的天体,能量不得失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天体要保持匀速圆周运动只是理想状态,是无法实现的。

以地球为例:地球既要自身自转,又要随太阳系整体自转和公转,还要参与地月系的公转,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和速度必然受到影响和限制,惯性圆周运动必然被破坏。

总之,变速的椭圆轨道是天体惯性圆周运动被干扰破坏后的平衡结果,是多重复杂的圆周运动的整合。

惯性圆周运动论表明:

天体公转的原因不是牛顿意义上的万有引力定律作用,而是一种惯性运动,是天体禀性,并遵守共核公转原理。

显然,恒星或银河系中心并不是引力中心,行星的公转不是依靠恒星的强大引力构筑而绕其公转,而是天体固有的能量效应。

意思明确一点就是:假定太阳消失或不存在,所有太阳系行星依然会自转和绕质心点公转,只是要改变轨迹和速度而已。这是因为:

每一个天体都具有旋转能量,具有旋转惯性,旋转运动是天体禀性,并不需要外来天体提供引力。

这仅是一个推理猜想,恳盼有兴趣的读者去求证。

10、验证10、潮汐涨落与地球旋转速差关系

事实上,天体轨道的椭圆性和天体的质心周期变化,以及受自转引力常数和公转引力常数的束缚,必然导致天体自转和公转是变速椭圆运动,而否匀速圆周运动。

假设星体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匀速不变,将不会产生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的本质是星体自转速度或公转速度变化,即存在加速度或减速度而引起的惯性现象,在潮汐前后产生的周期速度差,就是潮汐产生的原因。

由于速度周期性的加速或减速变化,海水就会产生如车辆加速或减速时,车内物体或人就会发生前倾或后仰的惯性现象,如同在一辆车上放置一盆水,车辆的加速或减速运动,盆中的水就会前倾或后覆。

而天体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变化是有规律和周期的,所以,潮汐也就是有规律和周期的。

地球自转速差可以用高精度的傅科摆测量出来,地球公转速差可以通过共核自转原理公式计算出来。

另外,速差大小还受到质心变化的影响,实质是天球影响,潮汐大潮往往是多方面的叠加因素的共同作用。

总之,潮汐现象的本质是天体旋转存在速差的结果,这将否定牛顿意义上的万有引力对潮汐的诠释。

验证:潮汐现象发生前后,地球自转或公转速度必然存在前后速差,潮汐现象越明显,其速差越大。

附:共核公转原理的推导与证明

在前面论述中,无论是共核公转原理,还是天体公转轨道原理,包括自转和公转引力常数,都出现了天体公转轨道半径与速度平方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的论述。即:

V^2R=q

如何从理论上证明这一结论呢?

第一:利用开普勒定律证明。

如下图就是证明过程:

第二:利用公转动能守恒原理推导证明。

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动能,规定为物体运动速率的平方与质量乘积的二分之一。即天体公转动能E有:

E=1/2mV^2(f.1)

那么,同时也确定:

天体公转动能E与公转半径R的乘积,叫做天体的公转半径动能P。

若公转天体的质量为M、公转半径为R、公转速率为V,则天体的公转半径动能P就是:

P=ER=1/2MV^2 R (f.2)

之所以这样确定,源于天体的公转运动是封闭的圆周运动,我们假定天体运动不受干扰,能量不得失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天体将绕核心公转就是永恒的匀速圆周运动,即上述的惯性圆周运动原理。

天体作圆周运动公转时,总是有确定的周期,一个周期就是一个封闭的圆,圆的周长就是天体公转一个周期的运动距离。

因此,天体在每个封闭的周期运动中,如果能量不得失,就必定完成周期运动,无论天体在一个周期公转运动中,速率和轨道半径如何变化,天体的动能E与轨道周长L的乘积一定不变,这叫作天体运动的周长动能守恒原理。即:

1/2MV2^2 L1=1/2MV2^2 L2 =1/2MV3^2 L3 =…(f.3)

因为周长L=2πR,代入(f.3)就可以得到:

R1V2^2=R2V2^2 =R3V3^2 =…(f.4)

这样,共核公转原理就得到了推导和证明。

也就是说,共核公转原理的本质是天体能量守恒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在天体公转运动中,天体公转轨道的周长是由半径唯一确定的,为此,我们把天体公转的周长动能守恒简化为天体公转半径动能守恒,表述为:

天体公转半径动能守恒原理:天体公转运动中,天体动能E与公转半径的乘积始终守恒。

即有:

1/2MV2^2 R1=1/2MV2^2 R2 =1/2MV3^2 R3 =…(f.5)

这个原理将表明,一个天体如果能量不损失,在一个周期内,天体做圆周运动公转时,无论公转轨道半径如何变化,或者速率如何变化,但天体的公转半径动能始终守恒。

因此,天体在作椭圆轨道公转时,无论是近地点,还是远地点,包括椭圆轨道上的任一点,其速度和质心距离都是变化的,但是公转半径动能却是守恒的,简化就是:

天体在公转轨道上的任意点的公转半径动能守恒,半径与速率的平方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就是天体公转轨道原理。

即:RaVa^2= RbVb^2= RcVc^2=…k (5.1)

假设作椭圆轨道公转的天体转变为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这个圆周轨道的的半径就是该椭圆上的任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常数),根据公转半径动能守恒就可算出圆周轨道上的速度。

同样,对于任意一个公转天体,因为公转半径动能守恒,那么改变其轨道半径,就必然会改变其公转速度。

例如,月球所处轨道的公转速度是1.02km/s,如果让月球在近地轨道上的公转,根据公转半径动能守恒原理,月球的公转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即7.9km/s;若处于同步卫星轨道上公转,其速度应为3.1km/s。

所以,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确定和变更,根据半径动能守恒原理,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确定和变更人造卫星的自由轨道(不需要能量维持的公转轨道)。

第三:在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轨道半径和速度平方的积近似的等于同一个常数。

如下图表数据,这是在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轨道半径和速度的平方乘积的数值关系,证明了共核公转原理在太阳系得到了验证,具有适用性。

注:因为取值误差,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


我的答案:引力只是时空被质量物体弯曲后的产物。

年轻人开车的时候追求推背感,一脚地板油下去,像是被人拽了出去。爬山的时候你虽然有登山杖,但走久了脚会变得沉重,像是被磁铁吸住了一样。开车和爬山,遇到了两种力,一种是加速度产生的力,一种是地球的引力。

其实这是个错觉。

地球的引力不是一种力。物质会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会告诉物质如何运动。这根本就没有引力的事。想像一张平直的蹦床,上面是平行和垂直的」测地线「,这时中间放一个大铁球,蹦床的平面陷了下去,测地线也变得弯曲了。如果再放上来静止的乒乓球,就会发现它是沿著测地线滚动的。如果往这个蹦床弹进钢珠,钢珠会绕著大铁球转圈。这就是地球绕太阳转的原理。

一切沿著测地线的运动,都是自然运动。我们爬山的时候,测地线是向下的,我们的自然运动本来应该是要掉下去,但这时候山坡托住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山坡台阶的挤压。我们开车的时候,加速会产生局部的引力场,测地线是往后的。只是座椅靠背托住了我们,我们才感受到了推背感。引力和加速度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就那么肯定是时空弯曲测地线造成的,而不是力呢?因为引力跟其它力,在微观上是有不一样的。现在有个大一统理论,已经把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统一起来了。他们之间力的作用,都是通过交换某种粒子来实现的。电磁力是交换光子,强相互作用是胶子,弱相互作用是玻色子。而引力是真的不一样,我们到今天仍没有发现」引力子「。

其它的力,都是真实发生的,而引力就是个错觉。引力只是时空被质量物体弯曲后的产物。

对相对论更详细的讨论,可以看我的文章:

半个坚果壳:一个故事讲清楚相对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