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先拋出來:不可以。

有兩個基本概念你要了解清楚。

一 精製碳水化合物和粗糧的區別:精製碳水化合物,在我們日常飲食裏,主要是米飯,麵條,饅頭,蛋糕,麵包等。主要含有的碳水種類是- 澱粉。經過人體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後,會最終轉變成單糖- 葡萄糖(其實還有果糖)。葡萄糖經過小腸的上皮細胞會吸收到血液裏,這個時候血糖就會開始升高了。在中國傳統飲食裏,粗糧一般包括 豆類(比如紅豆,綠豆,黑豆,芸豆,鷹嘴豆,豌豆等),全穀物(糙米,黑米,紫米,大麥,燕麥,黑麥,玉米等)。這兩大類食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富含膳食纖維。當然,它們也含有『澱粉』。所以,粗糧的碳水種類有 澱粉和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和澱粉不同,它們不能被人體的消化酶消化分解,一直到大腸,這些膳食纖維會被大腸裏的『細菌』作為養料,利用完,產生氣體和某些短鏈脂肪酸。所以,食用粗糧,因為膳食纖維的存在,消化吸收會慢於精製碳水化合物。但是,也會引起血糖的波動,只是峯值會比較小。

二 表徵升血糖快慢的指數是GI: 升血糖指數。定義:是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引起血糖上升所產生的血糖時間曲線下面積和標準物質(一般為葡萄糖或白麵包)所產生的血糖時間下面積之比值再乘以100,它反映了某種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GI高的食物由於進入腸道後消化快、吸收好,產生的葡萄糖能夠迅速進入血液,而GI低的食物由於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峯值較低,引起餐後血糖反應較小,需要的胰島素也相應減少,所以避免了血糖的劇烈波動,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參考下圖的曲線下面的面積。面積越大,升糖指數越高。可以把紅色的區域理解成我們攝入精製碳水化合物後,人體血糖的反應。藍色的理解成我們攝入粗糧後,人體血糖的反應。

所以,即使你少量分餐食用一碗米飯,正常兩個小時內(主要是前半小時),還是會引起血糖的快速波動。但是,要肯定的是,你限制了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如果可以進一步多多攝入粗糧,長期來看,是有益於血糖管理的。


為什麼那麼迷戀精緻碳水呢。對於很多人的邏輯,我非常的不理解。碳水化合物一定要講就是糖。而精緻碳水是因為它的升糖速度特別快,所以對人體的血糖有較大的波動。此外接觸太多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除了供應身體所需要的能源之外。但是給身體供應的方式有很多種。天然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有粗纖維的糧食都是很好的功能來源,而且由於他們本身具有膳食纖維,是起到了一個緩釋的效果。很多人去藥店買葯都要買緩釋膠囊,但是在喫飯的時候卻不願意喫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我真是不理解,為什麼?


理論上可以。隔一會兒喫幾粒米隔一會兒喫幾粒米,一上午也不用幹啥了。

粗糧主要是內含一些膳食纖維,使食物到達小腸的時候不會一下子被吸收。


所有精製和粗糧都是澱粉,如果要降血糖就要減少澱粉攝入,加33運動,嚴重時戒澱粉。關於飲食去喜馬拉雅聽音頻《醫學的哲學》作者蝴蝶吳雲,聽了他的音頻你就知道好碳水和壞碳水,怎樣喫降血糖,身體就自然康復了


不一樣,精製碳水化合物,沒有營養,沒有纖維,只有糖,

粗糧,有纖維,有其他營養,


你還不如喫卡波平,卡波平就是讓澱粉吸收速度變慢,我們糖尿病人每餐都喫。

但是還是那句話,關鍵是量,你就算不喫碳水,血糖也會升。

現在的紅薯升糖比大米飯還高。

目前喫下來,只有燕麥是比較好的碳水,因為有纖維素,配合牛奶雞蛋,加一點維生素片,就能完成一個人明天的營養需求。

我們每天需要的營養包括碳水,蛋白質,油脂,蔬菜,燕麥本來就是碳水,牛奶雞蛋是優質蛋白,全脂牛奶裏有優質的奶油,蔬菜是為了提供維生素和纖維素,但是燕麥裏有纖維素,維生素用多種維生素補充,比蔬菜更加全面。

當然食物越豐富營養越全民,所以燕麥牛奶的方案是適合平時比較忙的上班族快速做飯的臨時方案。


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沒有太大意義。建議還是少喫主食。


和粗糧還是有些不同,精緻碳水主要就是分解快,糖分粉能快速進入血液,引起胰島素大量分泌,而粗糧的膳食纖維減慢了糖分消化和進入血液的速度,緩慢釋放胰島素,飽腹時間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