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发现了。知乎的数码排行,除了手机就是手机。貌似知乎所有人都是青少年,对手机有著很大的需求。

对于其他数码产品,几乎没有任何讨论,也没人讨论。

对于bat,美团饿了么一类的,根本没人讨论。

手机的话题,你能获取什么知识?天文地理还是历史?

再看看热帖排行。一大堆没有用的话题。有些热点时事,因为敏感,写回答就会被删。

有本事 有知识的大v,一波一波地走。没知识的小白,一波一波的来。

再看看广告的回答,大量商业特邀,充值感满满。

效果类广告,全是植发。

今天,你掉头发了么?Bhu,吃枣药丸!


以前刷知乎是为了获取知识,这上面确实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干货,但是最近随手一翻全是评价关于明星的种种,然后下面评论各种diss加杠精,不得不说戾气真的很重,越来越像微博了,最后说一句,别人怎么样,管你们屁事?


因为知乎也搞微博那套了,带节奏什么的,和自己提问目的不统一的回答会被删除,呵呵


我也感觉到商业化和大众化了

越来越多的收费文章

越来越多广告推广

讨论问题越来越多歪曲事实,讽刺,很少正经回答


风气差也不影响上市啊,甚至可以说为了上市,就得提高流量,为了提高流量最好粗野的办法是不控制风气。


大概就是这样某些app被下架之后开始的。

他们似乎觉得刷知乎比较有逼格?


因为它没有门槛,谁都可以用


知乎居然毫无节操的推广告,在宣传野生保护的回答中有提到捕鸟网对小鸟的危害,知乎就推出了2018新型捕鸟网的广告


因为知乎er人均985毕业 是我不配了


作为知乎老用户,还是有资格回答的。我是16年开始关注的,那时候的回答大多是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人的文字还没有逻辑,甚至错别字会引起歧义,没有太多长文,言简意赅,不啰嗦。长文的回答也少有讲故事的,很多是引用,或者科普。因为对几个答主的事感同身受还加了他们的微博,有的还私聊了,发现他们的在生活中有回答内容的影子。我用实践考证了他们讲的事是真实的,这是无心之举。

从19年开始吧,好像风气有点变了,那会我正读研,正苦恼读了一个普通一本是不是没啥价值的时候,我发现知乎上好多自称985的硕博,还有和国外联系密切的人,我惊呆了,我觉得我置身牛人的海洋,不敢轻易反驳和回复。后来我又发现,知乎上讲的事越来越朦胧,不接底气,语言漏洞越来越少,说事的人逻辑好严谨,思路好清晰,就像专业的作家,用词很考究,经常让我我看的入迷。举个例子就是,普通人用错标点是很正常的,就像在非正式地方写字,我会一句话用好几个逗号,一逗到底,但是在现在的知乎,就少见了。仔细想想,知乎不对劲了,因为我至少做过公众号,学习过写作的手法和套路,还有怎么吸引读者要求。有一天我突然就意识到了知乎上的博人眼球的写法的套路我用过,害,一瞬间很失望,过一段时间又发现了其他的套路,慢慢的我开始真的失望了,也慢慢能察觉到哪些回答是添油加醋写的,哪些是基本可信的。

后来因为特别喜欢有些大牛就加了他们的公众号,开始的时候内容还是特别吸引我的,每次发的我都看。也就在这次疫情期间,我回顾了我的知乎收藏夹,惊奇的发现,我原来没有那么喜欢以前的收藏,现在觉得就是在贩卖焦虑,这就说明,那一刻感觉很好,因为对我口味了,垃圾食品好吃,但是伤身体啊。

知乎上有明显的鄙视链,大家都知道,而且是自己稍微有点成就就大说特说,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大概就这些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