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前腦科學可以做到觀察我們的感覺會引起大腦哪部分區域的反應,也可以記錄這些反應的特定電流波形,也就僅此而已。

記憶的原理我們遠遠沒有弄明白,其微觀尺度可能觸及量子理論,但量子理論目前也不是完備的,可能列印一張蘋果的思維信息量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想要完全弄清楚大腦的奧秘,任重道遠。


有類似的,但非常非常少。

主要都集中在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從枕葉區核磁共振信號中重建視覺圖像上了。

高級思維還是沒有,不說研究難度,這種研究做出來除了裝13還有啥用?

還不如研究下心理健康相關的課題來得更容易得到基金資助(例如影響睡眠的、幫助兒童發展的),以及轉化到實際中呢。


2020.3.31更新

根據《Nature Neuroscience》3月30日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科學家已經實現了通過腦電信號,直接輸出被試想說的句子!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608-8

相關中文解讀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q2vCUIaW-u3KTHsot9vfQg

供進一步參考。

----以下為原回答----

【一句話回答】

有是有的,但是還沒達到那麼高級的層次。

【具體解釋】

首先,在好幾年前,一個日本的科學家團隊(神谷之康Yukiyasu Kamitani,日本京都ATR計算神經科學研究所)就做了一件震驚學界的事情:利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和人工神經網路,「預測」了睡眠中的人的夢境內容。

聽起來好像非常厲害的樣子!

但實際上遠沒有那麼驚艷——首先,他們預測的夢境內容非常簡略,基本上只能詳細到「種類」的區分,也就是夢到的是人臉,或者場景,或者其他類型的內容,遠遠達不到我們希望的那種效果;其次,他們輸出夢境的正確率也只是略高於50%(比隨機瞎猜要好一點)。所以總的來說,他們的研究更多是提供了新的思路,效果並不驚艷。

但是,他們的實驗方法也許指明了一條未來人們「讀腦」的道路,如果感興趣,可以持續關注他們的最新工作。


去年8月份有一篇文章。

他們的工作是,讓被試者看一張圖片,採集腦電信號,並用生成網路輸出圖像。

然而這對於思維的研究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


編程輸出的是指令序列而不是思維過程。

演算法生成技術旨在輸出思維過程,執行的結果就是指令序列。這類技術目前很不成熟。


你是想符號化思維過程吧?目前只有一些引導思維的工具,比如思維導圖、魚骨圖、5W1H等,還沒有把人的思維過程畫成地圖的工具,思維的跳躍性很強,刺激思維的信號來源很多,很難設計的,能把人腦邏輯模擬出來就不錯了,這是Al發展的方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