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基本無優質文化作品,就算有也因為某些原因無法輸出,那麼有沒有成功輸出的作品呢?


有,唐人街,唐裝,北京老布鞋,中國功夫。


抖音,武俠小說。


玄幻小說?

像動漫 一人之下,從前有座靈劍山都有日語版的。


流浪地球北美上映排到13名,不錯了。

再有個是李子7,ytb國際華人up主第一,田園視頻up主。

嗷廠長ytb上也挺多人看的。

其他的什麼毛思想60年代大輸出,西點軍校參考孫子兵法這種老梗就不說了。

文化輸出不應該乞求,請立刻行動起來,不要糾結文化對不對,你跟老外打一盤喫雞(非開掛)就是一次文化輸出,你懟一次造謠老外就是一次輸出。



1、哲學

孔子(Confucius)

「老外惡搞孔夫子就像中國人惡搞我。」 ——魯迅

孫子(Sun Tzu)

《孫子兵法》(The Art of War)在國外是確實極富盛名的作品。

2、功夫

李小龍 (Bruce Lee)

成龍 (Jackie Chan)

李連杰 (Jet Li)

不用解釋的三個人。尤其李小龍,在美國是現象級人物。

春麗 (Chun Li)

遊戲界本子王,沒有之一。無論P站還是E站都是一騎絕塵的存在 :)

功夫熊貓 (Kung Fu Panda)

Kung Fu + Panda,就是大多數老外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功夫熊貓》本質上依然是典型的美國式故事,不過作品裡對中國元素的運用非常完美。

3、歷史

花木蘭 (Mulan)

故事雖然是中國故事,但在全世界家喻戶曉還是因為迪士尼的電影。

三國無雙(Dynasty Warriors)

全面戰爭:三國 (Total War:Three Kingdoms)

全戰三國應該是離我們最近的…

如果把「外界」的範圍縮小到日韓和東南亞,中國文化輸出當然比這多得多,比如《西遊記》、武俠小說、耽美文學、C-drama等等。但在全世界都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上邊我列舉的三大類。暫時只能想到這麼多。

其中,哲學不屬於流行文化的範疇,大多數外國人知道孔子和《孫子兵法》,並不一定了解,所以把「孔子學院」當作中國文化輸出的主力軍是非常扯淡的想法。

至於功夫形象和歷史題材的文化產品,沒有一個是靠中國大陸自己搞出來的:布魯斯·李是美國人,成龍、李連杰是靠香港電影和美國電影出名的,《功夫熊貓》《花木蘭》是美國人拍的,春麗出自日本遊戲,《三國無雙》是日本遊戲,《全面戰爭:三國》是英國遊戲。

所以準確來說,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輸出」,不是「中國的文化輸出」。我們不能永遠指望讓別人輸出我們的文化。


說說我在日本看到的

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印象應該是由各種中國餐館裝修所宣傳的中國式裝修和中國式服裝

(這個款式的衣服動漫中也經常出現)

然後就是中餐,儘管日本的中華料理和中餐已經不是同一個種類了,不過至少名字還保持一致

(經典的麻婆豆腐)

不過最讓我意外的是很多中年日本人對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明星很熟悉,以前打工的時候經常會有大叔問我知不知道梅艷芳,張國榮,周潤發。不過最出名的還是成龍,日本人默認成龍在中國是人人都知道的反而不怎麼會問,只會在聊別的明星的時候提一下

(銀魂裏的成龍)

還有前兩年爆紅的珍珠奶茶,東京的繁華地段差不多都有奶茶店了。日本人不會在走路的時候喝飲料的習慣也被奶茶打破了

(711的珍珠奶茶雪糕,奶茶已經火到變成各種零食了)

目前能想到的文化輸出就這些,之後想到再補充


貌似只有中國戲劇,我小姨子正在美國交流川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