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完七月新番的春秋我為王(中間看到三分之二沒忍住先看了結局結果……),對春秋時期各國產生了興趣,想探討一下春秋中後期各個大國國內所面臨的問題和依照我們現代人的思路有什麼可能行之有效的改革辦法


《春秋我為王》這個完全不了解,不做評論。

簡單來說,楚國在春秋中期採取的公子政治,這種方式聽上去不怎麼先進,但實際是戰國時期列國加強集權的趨勢。

相比於齊、晉而言,楚國在春秋時期的集權已經相當成功了。

客觀上講,楚廷在公元前7世紀到6世紀左右的環境下,差不多已經做到了最好,不太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間。

巫祝同理,秦惠文王在戰國中期還跳大神詛咒楚懷王,指望公元前6世紀去除這個不現實。


我和王靖海老師的觀點一致。楚國在春秋時期的體制相對已經很成功了,至少它避免了出現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戴氏奪宋等悲劇。

到了戰國時代,楚國的體制顯得比較落後,這個其實是為以前的成功付出的代價。因為它沒有經歷其他國家破而後立的劇烈內部變化。


簡答。如果楚中央集權夠強大,楚王嘗試一定程度削蕃、實行郡縣制、墮三都試試。對於巫之類使用「西門豹治鄴」。不過這都是打擊集團利益的事。


很老的小說了,赤老虎的話,喜歡編造歷史,把自己的推測當成結論,不可盡信,不得不說,他書寫得還是不錯的,我最喜歡的還是五胡烽火錄,他欠所有讀者一步破滅天道。


幾乎沒法解決,這基本上就是楚國一向的傳統,每滅一個國,就封侯自治,導致貴族權力極大,楚王幾乎就是被架空

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的時候,就想收回貴族的特權,沒收私兵,充為國有,減少屈氏、黃氏、能氏、項氏等大世族在朝中的名額,但收效甚微,楚悼王一死,吳起被殺,楚國變法就算是徹底失敗了。


合理解決舊貴族階層之間的矛盾,把軍權掌握住,像商鞅那樣獎勵軍功,調解地方勢力推行制度,巫祝就用一種思想來制衡一下,各級階層互相制衡,巫祝也是各級階層矛盾鬥爭的產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