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的总公式是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劳动是一切增量的来源,也是维持存量的必须条件。

如果不想转让M也不想获取其他人的M,就只有自己活得自己的M。首先要确定,自己能够带来增量。无效劳动、虚假劳动、套利、甚至负劳动都不能带来价值,甚至摧毁价值。

如果找到真正能有所作为的领域,就有几种可能:

1、从事生产,自己购买两类资本,自己独立劳动,赚取M。但是这无法避免流通和金融领域被剥削。

2、掌握特殊的劳动技能,以纯智力(自己的V)创造产品,以独立总包的方式,售卖整个劳动成果而不是劳动力,获取更多的M。但是仍旧需要在销售让利。

3、从事商业,独立运作。但是这意味著从生产端获得M转移,也很可能在信贷上被剥削,和2面临的互为镜像。

4、贷款消费,不用被剥削剩余价值,也不用去榨取他人剩余价值,但是会积累负债,直到……

在现在的规则下,这个问题有点魔幻。所以简单说下几个极端情况。

增加部分,应@马天生关于流通领域问题。流通领域在传统的斯大林经济理论体系中不认为是生产行业,但是在二代目整顿铁路搞活生产和当代快递业兴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认为改变商品的空间属性(距离、精确投放)也创造著价值,也是生产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其二,就是流通领域除了物流,还有营销、投机、咨询等服务和金融活动,这部分除了自身的信息生产外,会占有部分生产领域的M,也就是参与价值转移。但是从价格领域看,没有它们完成自身的动作就没有消费,价格也无法回到生产领域,完成补偿和价值增殖。

所以流通领域的部分存在普通的对劳动者的剥削,价值转移过程中的宏观剥削。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经济和国家机关中

好了其实我也说的就是我们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国企。


不被剥削剩余价值,也不去剥削别人的剩余价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首先,什么是剩余价值?

通俗来讲,假设你是个工人,你老板给你100元的工资,购买你这一天劳动力的使用权。

你是造钢管的,你一天工作8个小时,假设你这钢管一小时造10根,一根5块,那么你两个个小时就创造出了100块的价值。

发现没有,你一天工资100元,要干8小时的活,而你干2小时的活就创造出了等同于你工资的价值,你接著干剩下6小时,干满8小时总共创造出400块价值,而你却只能拿100块

那还干个鸡巴,等价交换嘛,我干满两小时就走人了

可惜走不得

这两小时是你的必要劳动时间,剩下的这六小时是你的剩余劳动时间,你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也就是被资本家剥削的剩余价值

换言之,如果我是个工人,我只要保证干满必要劳动时间后接下来不干了,或者我的所有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和我所拿到的工资一样即可

所以得到答案:

1、在私企里干满必要劳动时间之后开始摸鱼,保证演技(被老板炒了是另一回事,总之你没有被剥削就完事了)

2、去国企

3、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饿死自己,永远不受剥削


劳动成果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之间商品等价交换


伪命题,不具有讨论价值

下一个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遵守自然

种瓜得金种豆得银,违背自然,一定剥削了别人的物质来补充给自己。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产品口碑,做好产品广告宣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