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再生產的總公式是C(不變資本)+V(可變資本)+M(剩餘價值)。勞動是一切增量的來源,也是維持存量的必須條件。

如果不想轉讓M也不想獲取其他人的M,就只有自己活得自己的M。首先要確定,自己能夠帶來增量。無效勞動、虛假勞動、套利、甚至負勞動都不能帶來價值,甚至摧毀價值。

如果找到真正能有所作為的領域,就有幾種可能:

1、從事生產,自己購買兩類資本,自己獨立勞動,賺取M。但是這無法避免流通和金融領域被剝削。

2、掌握特殊的勞動技能,以純智力(自己的V)創造產品,以獨立總包的方式,售賣整個勞動成果而不是勞動力,獲取更多的M。但是仍舊需要在銷售讓利。

3、從事商業,獨立運作。但是這意味著從生產端獲得M轉移,也很可能在信貸上被剝削,和2面臨的互為鏡像。

4、貸款消費,不用被剝削剩餘價值,也不用去榨取他人剩餘價值,但是會積累負債,直到……

在現在的規則下,這個問題有點魔幻。所以簡單說下幾個極端情況。

增加部分,應@馬天生關於流通領域問題。流通領域在傳統的斯大林經濟理論體系中不認為是生產行業,但是在二代目整頓鐵路搞活生產和當代快遞業興起的背景下,我們可以認為改變商品的空間屬性(距離、精確投放)也創造著價值,也是生產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其二,就是流通領域除了物流,還有營銷、投機、諮詢等服務和金融活動,這部分除了自身的信息生產外,會佔有部分生產領域的M,也就是參與價值轉移。但是從價格領域看,沒有它們完成自身的動作就沒有消費,價格也無法回到生產領域,完成補償和價值增殖。

所以流通領域的部分存在普通的對勞動者的剝削,價值轉移過程中的宏觀剝削。


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有制經濟和國家機關中

好了其實我也說的就是我們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國企。


不被剝削剩餘價值,也不去剝削別人的剩餘價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首先,什麼是剩餘價值?

通俗來講,假設你是個工人,你老闆給你100元的工資,購買你這一天勞動力的使用權。

你是造鋼管的,你一天工作8個小時,假設你這鋼管一小時造10根,一根5塊,那麼你兩個個小時就創造出了100塊的價值。

發現沒有,你一天工資100元,要幹8小時的活,而你幹2小時的活就創造出了等同於你工資的價值,你接著幹剩下6小時,幹滿8小時總共創造出400塊價值,而你卻只能拿100塊

那還幹個雞巴,等價交換嘛,我幹滿兩小時就走人了

可惜走不得

這兩小時是你的必要勞動時間,剩下的這六小時是你的剩餘勞動時間,你在剩餘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就是剩餘價值,也就是被資本家剝削的剩餘價值

換言之,如果我是個工人,我只要保證幹滿必要勞動時間後接下來不幹了,或者我的所有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和我所拿到的工資一樣即可

所以得到答案:

1、在私企裏幹滿必要勞動時間之後開始摸魚,保證演技(被老闆炒了是另一回事,總之你沒有被剝削就完事了)

2、去國企

3、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餓死自己,永遠不受剝削


勞動成果全部歸勞動者所有,勞動者之間商品等價交換


偽命題,不具有討論價值

下一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遵守自然

種瓜得金種豆得銀,違背自然,一定剝削了別人的物質來補充給自己。


提高產品質量,通過產品口碑,做好產品廣告宣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