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邏輯學課,感覺自己就是人形行走的翻譯機,我簡直不明白,符號語言的翻譯怎麼能比得上人工智慧?

一些非常簡單的日常語言翻譯成邏輯語言都需要付出非常高的學習成本,從命題邏輯,數理邏輯到模態邏輯(我本科階段所學),在人工智慧面前僅僅是小學生水平

除了應付考試,我真感受不到邏輯學到底在幹什麼,或者說我花那麼多精力卻沒能感受到學習邏輯學的意義感(可能也是國內教育的弊病,不是邏輯學本身的問題)。恕本人愚鈍,求大神賜教


邏輯學是屠龍刀法,但是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能見到龍。很多人一輩子都見不到龍。


學習形式邏輯最大的用途在於,讓你掌握一種用抽象化的符號系統來研究問題的方法。要讓方法能用得上,首先你得有一個要研究的問題。

不知道題主在哪裡學的邏輯學。如果題主是我的系友,那我大概知道你困惑的原因。形式邏輯實際上在數學和理論計算機領域的基礎研究中有很多用途,但是需要有很強的數學和計算機基礎才能體會到。但是,在本科教學裡面,由於本科生的數學水平和計算機水平都非常有限,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沒有辦法告訴學生這些邏輯學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其次,這些專業不怎麼賺錢,不是熱門選擇。

以我係為例,幾乎所有做邏輯學的老師,都有其他專業的學歷(數學、計算機、建築。。。),而且研究純邏輯理論的也少,主要都是研究邏輯學在他們各自感興趣領域的應用。本科生呢?直接從高考上來,沒有任何其他專業的背景知識。學習的內容也以純邏輯理論為主,研究各種邏輯系統的性質。如果要學習那些數學和理論計算機領域的基礎,別說本科四年,恐怕饒上碩士三年也不夠。

至於人工智慧的問題,這裡推薦一篇文章。現在大火的機器學習,在推理能力方面還是欠缺的。

人工智障 : 你看到的AI與智能無關?

mp.weixin.qq.com圖標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邏輯學到底有什麼用,去找老師吧,找一個應用型的小問題開始研究,能做出來的話,就當提前把畢業論文寫了。

最後放一個回答,供參考。

學邏輯學的真正用途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說些個人觀點:

邏輯學涉及的領域太雜了,有些模糊不清了。

我個人把邏輯學大致分成兩類:

-----------------------------

一類是研究數學、計算機等具體領域的。在這些領域中,應該不存在你說的問題。因為此時,它是與【現實】相聯繫的(比如數字電路 ),很容易看出它的意義,而且因為有現實作為依據,比較容易評判理論的【對錯】,爭議也相對小很多。

-----------------------------

另一類是研究語言的。在這些領域中,你的思考是有道理的。

此時,邏輯學更像是為了某種目的(或者說解決某個問題)而想出的一種(或多種)【方案】

當作用於【語言】時,很多人把邏輯學過於神聖化了,當成真理一樣來學習。

其實並非沒有人質疑,而是面對質疑聲,很多人會用邏輯學在數學、計算機等領域的成就來辯護。

其實最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些方案最早被提出,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的?】

這是個關鍵又複雜的問題,我們應該圍繞這個問題(目的),來評判每個【方案】的【好壞】,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做著一些脫離實際的、有些【循環論證】的試卷。

正是因為無視了這個問題,混淆了邏輯學在不同領域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對邏輯學形成了【五花八門】的理解方式,諸如【蘊含怪論】等爭議問題才難以澄清吧。

----------------------

說了半天可能有點偏題了,回歸一下主題,在語言相關的領域上,邏輯學過於飄忽了,在不同的邏輯學家/哲學家 心中目的可能都不同(比如有些人的 目的是發明一種人工智慧語言)。

僅對於提升 日常邏輯思維來講,其實了解【三段論+語境 (上下文) 】已經足夠。


應該說,一邊上課一邊還能在思考自己學的究竟是什麼,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重要到幾乎和邏輯學的價值一樣重要。

邏輯學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探討的就是:如何「reason」和如何把你的reasoning寫出來。

對的為什麼是對的這件事,是萬事的最基本理論,從文理到工到經濟模型。向哲學延伸,還有符號學和分析哲學,向數學延伸,有集合論和基本數學體系;如果不能邏輯上有效組織信息,那麼其他學科也就無法開展。

而邏輯學在AI領域借力這一點,應該說差的還太遠。primitive logic當然隨便,不然它怎麼叫primitive呢?但是繼續走下去,很多問題有待處理;

另一方面,邏輯學是人要用的,不是說機器也可以就能夠替代的。就說初等邏輯,日常說話,b乎抬杠,不弄明白所謂的複合命題很多時候人家說一句瞎扯的話你找不出裡面哪一部分有問題。計算器可以幫人計算複雜數據,但是人仍然必須有自己的基本計算能力和計算感覺,這裡也是一樣的。

邏輯這個詞,真的是被用爛了,營銷號瘋狂消費,但是實際上你打開知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連基本邏輯都不懂就可以抬杠。本科時候數學方面留了個輔修,主要研究邏輯,不敢說是「學邏輯學」,但是應該說這些精力的投入對計算機包括文史研究都是碩大的貢獻。


學一樣東西能體驗到這樣東西本身

學到一樣東西有什麼用必須同時體驗到這樣東西的整個邊界條件,以及,這整個邊界框架在更大的視野上的位置

這的確是現代教育的弊病,但不只是中國教育的弊病

原因拆解

1你知覺「走路」這件事情是通過對體感的當下體察,或體感的記憶對吧?請切換成文字模式,同時,請問你拿這一段文字念給幼兒聽…有用嗎?

走路是原生人必然發生的事件,這個事件本身和這個事件發生的邊界條件(時間,地點,等等)是同時被知覺到的

邏輯也是原生人必然發生的事件,而邏輯學不是

2一天只有24小時,

以邏輯學課程為例,請問你來設計課程你該如何把現實里的每一個邏輯應用的場景寫到紙上同時保證它比現行邏輯教材薄?(教與被教的時間成本)

邏輯學不是原生人必然發生的事件,這個事件本身和這個事件發生的邊界條件(時間,地點,等等)不可能被原生人同時知覺到,因為一天只有24小時,否則…要麼本科讀10年你覺得怎麼樣?

而走路這麼複雜的事情學習成本這麼低,邏輯學複雜度也高不到哪裡去…要麼我們等待10w年,等人類本能發生自然形變再去研究了邏輯學?

這並非教育領域獨有的問題,比如,德國發動機好對吧?大家都想做出來對吧?

被外國請走的德國產業工人並不能「說」出,他是怎麼做的,他們承載的是在特定條件下,發生的特定操作步驟的,肌肉記憶的集合,且這樣的肌肉記憶數量不小,我們只能知道數量不小,因為他們把自己知道的描述出來都很難

兩難問題


黑格爾說:一切事情為真的根據就是邏輯學有人問馬寅初先生:什麼是經濟學?馬老想這肯定一下子難以說清,於是講了個故事。說一個人去租房,給了房東二十元錢,房東立即把這錢去還欠帳,收到欠款的人又立馬又去還欠款,最後這二十元又返回房東,而這時租房人又因故退房,這二十元又一分沒有花又返回租房人。但是,它卻解決了一連串的貝帳。馬寅初笑著說:這就是經濟學!那麼,邏輯學研究什麼呢?它要研究的是這種交換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的必然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