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信報某篇文章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g/php/blog_details.php?blog_posts_id=64935

出現了一個「走難文化」, 故有此問


這應該是漢語造詞法的問題,從不同的分類角度看,造詞法大致可分為:

1.音義任意結合造詞(漢語中最早產生的詞往往採用這種方法)和理據造詞2.直陳造詞和轉指造詞(往往採用借代、比喻等修辭手法,比如龍眼、紅娘)

3.復化造詞、簡縮造詞和複合造詞

4.類仿造詞和變換造詞5.借用造詞

其中3、4、5是當今漢語新詞產生的主要途徑,下面對其中幾個比較突出的加以舉例說明:

(1)簡縮造詞(主要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中傳遞信息「快速」、「經濟」的要求)例如:北京大學——北大 電影評論——影評(2)類仿造詞(利用詞綴的類推性)例如: X門 超X X熱 X吧(3)借用造詞 (包括借用外語和方言)例如: cheese——芝士(借音) honeymoon——蜜月(借意)

借用方言辭彙:「尷尬」——吳方言 「看好」——粵方言

其中特別注意的是外來詞經方言再進入現代漢語的現象,例如:tips——粵方言——貼士 bus——粵方言——巴士(公交) dear——吳方言——嗲--------------------關於「走難文化」,由於鏈接打開錯誤,所以本人暫時不能給予更多的答覆。但是有必要說明的是,像這種必須加引號的,接受度還不廣泛的詞語(應該說是短語更為確切),對於其在漢語中辭彙的地位還有待考量。
如果深究的話,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大量隨著德賽二先生被介紹到國內的辭彙都算是「新詞」,諸如「物理」、「化學」、「解釋」等等。

辭彙是發展變化最快的,也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所以通過新辭彙能夠看到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新辭彙也能折射出一定階段的社會生活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學意義。

以下是六大主要來源,當然也有互相交織的概念。

一、新事物的產生

什麼「四旋翼機」,「人工智慧」是隨著科學發展在現時代創生的。

二、方言語的引用吸收

讓我用南寧方言「藍瘦」、「香菇」解釋一切。。。。

三、簡略辭彙

比如,「清華」、「兩會」、「超女」等。這種方法在新詞語的造詞過程中十分常見,主要是漢語構詞的雙音節化趨勢和語言的經濟性原則在起作用。

四、網路新辭彙

語言是社會現象,是人類社會的產物。同樣,網路語言的出現也是一種虛擬化了的社會現象,是現代化網路生活的產物。像「彈幕」、「刷屏」這種近幾年才由廣大網民創造的詞現在是見怪不怪了。五、外來語

又是互聯網又是物聯網的,跨文化交際日益便利和密切,「壁咚」、「一顆賽艇」、「因垂絲汀」這種類似洋涇浜的語音直譯的辭彙層出不窮嘿。

六、舊詞新義

顧名思義,老詞具有了新的意思,經典的就是「囧」,原來是光明的意思,現在就是一張衰臉,還有「老司機」、「資源」都被悄悄偷換或者添加了(污污的)新概念。

歡迎補充啦,因為最近正在寫這方面論文,順便答一波:)


沒看來源,不過我想最多的幾種無非是從方言借用,從其他語言引入,網路用語,云云。

我黨的奇葩造詞。

後進基層黨組織,包保領導。濫用名詞縮寫,漢語被污染的烏煙瘴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