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萊的存在即是被感知是唯心主義吧,他認為上帝是infinite mind,感知著所有東西,但是貝克萊對於上帝來說,他自己也被上帝感知啊,那麼他自己豈不是也不存在?因為他說所有的都是mind dependent吧...所以應該只有一個mind的存在吧到底是誰呢?


謝邀。

貝克萊的【存在即被感知】的重大意義就是明確的指出【存在的感知性】,或以現代的話語來說,即:存在就是信息形態。

但其困境是他這裡有一個【感知主體】,即具有感知功能的【我心】、【心靈】等等,那麼這些主體又是憑什麼確立的呢?

貝克萊就沒有將【感知】走向極致,即走向【存在即感知】。

稍後由笛卡爾提出【我思】也算是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但仍不徹底,仍沒有【感知即存在】、【感知就是存在之主體】來的徹底和明確。

總之,什麼東西存在、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包括人之我和上帝等等所有情況都是【因知而立】二級命題。


我很喜愛附有英文的哲學問題:

1、他認為上帝是infinite mind感知著所有東西?

評論:

這句話既沒有上帝本體-God--也沒有個體人-p--感知-e東西w;

日常語言把-infinite-翻譯成-無限、無窮、等等,咋說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意思即可;

邏輯語言則不可,這個詞的意思可簡單的從兩頭分析--人限制心-infinite-愛恨情仇無窮有限制!

2、至於mind dependent,應該只有一個mind存在,到底是誰呢?

評論:

邏輯學同樣用上述的方法分析:

本體--上帝不存在--God--不不存在(也就是說,說其存在或不存在都不對)!

個體--人存在心----mind-人美醜-物生滅-dependent-事存在物-或-事依賴物!


上帝是絕對的存在(從亘古到永遠),世界上的任何人,是歷史中途出現。


沒有什麼在與不在,有的只是你認為誰該在誰不該在。試想你沒出生前,誰在區分他們在與不在?試想人類沒誕生前,誰在區分他們在與不在?妄想作怪而已。


上帝是創造一切的主!貝克萊只是貝克萊而已!


謝邀。尼采認為上帝已死,貝克萊認為上帝存在。這真實的思想在哪裡,也許紮根於每人心靈深處。這才產生了流派,產生了根本為智繪而智慧的哲學之源!個人鄙見。


對於題主的問題,貝克萊會說:

所有東西的存在都依賴於上帝的感知,因為上帝感知到我,所以我才存在。其它存在的事物也一樣,雖然我和其他人都沒在屋子裡,我們已經感知不到屋子裡的東西了,但由於有上帝在感知,所以它們仍然存在著。

對貝克萊而言,只有上帝才是最終永恆的無條件的存在者,而其它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依賴於上帝的感知,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世上一切事物包括他本人只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存在。

貝克萊是個經驗主義者,所以他堅持主體的經驗感受才是真實的,不能經驗到的就不能說它存在。但矛盾的是,他卻承認有一個經驗不到的上帝。所以休謨比貝克萊更徹底,上帝在休謨極致的經驗主義理論中就已經死了。


謝邀。

我覺得楊思基的答案已經說的很全面了,但是我估計題主應該還是會有些疑惑吧。。

其實這裡有一個觀念上的誤區,就是無論是貝克萊也好,萊布尼茨也好,笛卡爾也好。他們的哲學觀都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上帝存在。

在他們看來,這個前提是不證自明的。

而我們現在再去解釋他們的哲學觀時,往往是拋棄了這個前提去闡釋,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矛盾。實際上這也正是這些思想的局限性所在。

當代哲學的一個任務即是在「上帝之死」的文化背景下,重新詮釋傳統的哲學理論呢。。

具體的說,貝克萊所說的存在即是被感知,確實承認只有一個「mind 」那就是自我主體的mind,然而他有認為,我們能夠感知是因為萬物都有一個不為人所意識的成因,這個成因是非物質的,即上帝(天主)。所以感知的力量來源是「天主力量的作用」,天主的力量成為了萬物,而我們能感知萬物,恰恰說明我們在天主心中。

不知道這樣說是否足夠詳細。。


恭喜你找出主觀唯心主義最撈的邏輯點了。

試問,假如貝克萊生有一子。

對子而言,在貝克萊尚未被兒子感知時,貝克萊是否存在?

子又是何時從一個「被感知的受精卵」成為一個「感知的主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