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这个词,我不喜欢。因为乐器这东西,没有止境。而且,回答这种问题还有种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

之前跟朋友聊过,学乐器有三个境界。这么说有点玄幻,姑且我先列出来,各位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一、见天地。

见天地,指的是一门乐器,从门外来看,不就是一个乐器。以为自己怎么能弄出来动静就够了。然而事实上,每一门乐器里的门道有很多。要掌握这些,一时半会是不太可能。常常在知乎上被各类人邀请提问什么「我三年之内能不能把钢琴学出来」,又或者「我想自娱自乐学个钢琴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等等,都不过是痴人说梦。一开始还觉得上火,因为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同时,又太不把音乐当回事。可最近一想也没什么,人家一门外汉把事想简单了也没什么,谁还不走个弯路了。

见天地最大的感触就是,门里与门外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小的时候刚学琴的时候,出去听大街上放的音乐,全是音符,甚至那会家里人用座机打个电话我都能用琴弹出来他们按的哪几个键。没错,小的时候我有绝对音准。为什么要说小时候有?因为后来初中高中那几年因为学习几乎没碰过琴,然后退化了。

这么说不是为了装13(我已经考虑了柠檬精的感受了)。只是想说这跟没学琴之前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

二、见自己。

见自己,指的是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定位。

刚学琴的时候觉得认个谱子,把每个音弹下来,记住了,然后弹熟练了,这就是会了。但是这其中的经过我没那个概念。

后来偶然一次,无意中看到了自己刚学琴时候的录像带,而我刚好还记得录像上的曲子是刚学了没多久,而当时还觉得自己弹得不错。但这会再看,磕磕巴巴,跟炒豆子似得。有点诧异,然后特意找了一个新谱子练,觉得自己把谱子背下来了,然后拿手机录下来复盘。

结果发现,弹得时候不觉得有什么,还觉得挺流畅的,复盘的时候发现实际上是磕磕巴巴的。

我觉得除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

你以为自己弹得挺好了,回过头来才能发现毛病都在哪里。

然后再练曲子的时候就听名家弹的,对比自己弹的,区别在哪,哪里应该改。

再后来,再听一首曲子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我能不能弹。可换了以前,在我眼里没有弹不了的曲子,就看你敢不敢死磕著练。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但是,刚学琴没一个月的人你让他去死磕萧邦,这不现实。总得知道自己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弹得了什么,弹不了什么。而不是跟网上那些装13贩子似得,成天逢人说垃圾,全世界就他自己牛13。

三、见众生。

见众生,则是……怎么说呢,因为我本人并没有这个层次,所以单纯的总结我说不上来。

在小黄即还没凉的时候在上面看过一个视频,一名外国女钢琴家(名字我忘了,好多年的事了)拿生日快乐歌这一个曲子,分别以莫扎特、贝多芬、萧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风格弹一遍。

看得心惊肉跳。

我觉得这就是见众生,也就是题主口中的精通一门乐器。

音乐本身就是娱乐的,自学几天的娱乐,跟那视频里大神的娱乐,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在玩乐队的时候,认识了一名前辈,吉他手。这位老哥玩到什么水平呢。首先,弹吉他的人手上都有茧。可他手上没有,跟普通人一样,但是,他的手速前两年是在二百,依著他的性格现在应该更快。因为他的琴,弦距很低,稍微一碰就可以,所以手上没茧。再一个就是,他把美国、英国、北欧、日本等国家的乐手弹琴的习惯(用什么和弦、怎么个分解、什么音阶、什么样的solo)全总结出来了。

还有一名前辈,也是吉他手。此人本来是玩电吉他的,结果玩著玩著不能说电吉他不玩了。而是同时又拾起来民谣吉他了,再后来又琢磨古典吉他了。最近一次听说他的动向是在琢磨各类弹拨乐器(原话是带弦的,可我怕有人抬杠说钢琴也有弦)。都说他练琴练疯了。

我觉得这就是见众生,因为我本人目前还处于见自己的层次,所以硬要我总结,我说不出来,只能说这几件事来佐证。

当然了,练琴练疯得那位老前辈的水平我觉得要在说我的这三个层次之上,但是目前来说,我所理解的,就是这些,他的境界,一时半会理解不了。


精通是不可能精通的,只能越学越垃圾这样子。 知道的越多,要学的越多。 没错,我说我自己


精通很难,可以参考下吴彤老师吧,精通笙和唢呐


没啥体验啊,就是每天忙著练琴啊。


不是精通,就是一般的曲子自己喜欢可以找谱子演出来。刚学的时候很开心,喜欢拍视频晒,觉得自己很厉害,时间久了,再录,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堆垃圾根本听不下去。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专业去学,学乐器也就是玩玩的水平,不能听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