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對於讀書頻道推出的筆記使用頻度下降了,是因為書不在手邊的時候我不記得是在哪一頁想做筆記。


1、阿爾法城:想法不錯,不夠貌似有點超前意識,產品現在看來基本是沒什麼意思,基本不去了2、豆瓣說:不二不三或者不三不四,在這個微博、輕微博、富微博大戰的時期,還是花心思把大家已經習慣的首頁的「我說」優化些才是正經事

3、讀書筆記:很好的功能,但如果是我,我更喜歡在書上做簡要的筆記,而不是邊看書邊刷豆瓣邊記筆記,其實說白了,這個功能有點裝13

4、豆瓣二手:可能是我沒用過吧,暫時不表態5、去過:玩了這麼久豆瓣,聽到有這個功能的次數應該屈指可數6、購書單:沒怎麼用過,不做評價

7、留言板:偶爾用,還不支持留言回復,非要去留言者的留言板留言,這是搞神馬飛機?

8、豆瓣小站論壇:功能比較坑爹,不是萬不得已不會用9、同城:有人說這是各種JQ的發源地,說法很多,但不去考證了吧,我本人基本不用 10、9點:除非友鄰推薦的非常不錯的東西,或者說友鄰推薦的自己感興趣的,一般不去這地方

1.豆瓣音樂,用的非常少,因為沒添加一項就要把整張專輯都聽完,我沒耐心啊我,而且我又不想把聽過兩首的也給添加上去,所以就不用咯!

2.筆記,我覺得這功能的初衷是很好的,我也確實很想寫點東西,但是我覺得類似的東西寫在紙上更有feel。


嗯,那我也回答一下吧,張曉慶說我寫的太簡單了==

1.筆記這個功能推出的時候我是蠻期待的,因為很多書我讀過以後沒法寫系統的書評只有一點感受而已,所以筆記很適合。但是用過以後發現這個產品做的太細緻了所以反而不好用,體現在於需要指出做筆記的頁碼,這個對於書不在手頭又很隨性的我來說,記住頁碼很困難。所以後來漸漸不做筆記了,而是寫在短評裡面。

2. 豆瓣說讓我看到了豆瓣與飯否的合體,但是速度是一個很致命的打擊,而且我不喜歡以在一頁載入過多的這種模式。作為一個每天都要翻20幾頁友鄰廣播的人來說,在一頁內載入不如新開一頁固定20條看的舒服。而且豆瓣說裡面信息沒有做簡併,每個人參加了某項活動都會單列出來,而廣播裡面則是合併成「XX, XX, XX對X活動感興趣」。所以每天還是會用一兩下看看有沒有人@我~

3. 阿爾法城,這個基本上不知道是拿來做什麼的,所以沒怎麼用。

4. 二級導航條上面的「瀏覽發現」,從來沒用過,作為老用戶,我基本上一天不上豆瓣就會出現廣播信息爆炸的現象,沒時間再去瀏覽發現了。不過對於新用戶,這應該是個很好的功能。


α城、豆瓣說、留言板。。。

哈哈,邀請我回答這個呀。。。我雖然有號其實不太用豆瓣的啦~~

我先說一下我這個初級用戶的選擇:豆瓣讀書----找需要的書,看評論;豆瓣電影也會用下。。。其他的我就不太用了。一般要買書啦或者看電影的時候可能會看一下。

當然我也有用過其他的一些功能,主要可能不太上,所以也不太用。

@夕照雪 你知道的,我的豆瓣沒啥東東的……你是豆迷,應該你來說才好啊。
留言版,其他的都在用,包括人氣不旺的阿爾法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