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改编成动漫的作品,并且题材逐渐老套,偏向网文化,为什么中国的轻小说和日本轻小说似乎天差地别?


因为没人看。

没人看又有几个原因:

1.写太烂了——人之初,性本烂,这倒是没啥好说的。

2.和日轻,通俗文学读物构成直接竞争关系——这就和为什么最后只能打国产牌?因为世界是开放的(部分情况下),凿壁偷光肯定比抹黑闭门造车更有吸引力。更何况还有免费盗版资源。

3.烂梗缝合文容易洽流浪烂饭,作者禁不住诱惑——不谈

又因为后两者的原因,作者坚持不下去,最后就是没人看的循环。


不太赞同目前高赞的回答.

日本人自己都没搞清楚轻小说到底是个什么定义.原因很简单:因为就没特别严谨的定义.

日本轻小说本来就是用来区别于传统(重)小说的,这里的"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轻松之类的意思.

至于有个别其他回答提到所谓的插画根本不是特征,水浒三国也都有插画,以前武侠小说有些也都有插画,你说那是轻小说?

所以其实就可以很简单的理解为,日轻就是日本人区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兴小说.

至于有人说题材偏漫画化这更是因果倒置.不是轻小说,漫画化,而是日本本身的文化环境等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做任何文艺创作大多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题材等等,而漫画和轻小说都在这个范围内,只是高度重叠而已,而并非谁学谁.

所以你如果把"轻小说"狭义的理解为日轻的话,那中国根本不太可能出现优秀的轻小说.因为你已经把题材也限定了,但是中国并不是日本,你的生活文化环境根本不一样,你不可能写出日轻的味道,那是日本的文化特色,你一个中国人用文中日文的翻译腔去描写日式文化背景的日常生活,这怎么可能写得好?举例来说,比如日轻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日式校园生活,你一连日本学校实地参观都没去过的中国人要怎么写??真就全靠脑补吗?最终只会写出不伦不类的粗劣的仿冒品而已.

但是如果你把"轻小说"广义理解为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兴小说的话,那中国网文对标轻小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的.他们在本质上的定义都是一样的:"有别于(本国)传统小说的新兴类型小说."

而如果把网文理解为中式轻小说的话,那就不存在差的说法了.很好,非常好.


因为网文代表著娱乐类小说的先进方向

题材老套偏向网文化是11区WEB类轻小说这几年的风潮,国轻也这样有什么不对?

中国轻小说和日本轻小说也没什么天差地别的,日本轻小说除了那几个另类和动辄几十年前拿来凑数的经典文库本之类,跟国内轻小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多年来,国人思考轻小说时通常有两个思维定势:

一是惯于用中国网路小说对比日本轻小说,这其实是国人试图透过自己熟知的事物(中国网路小说)来理解对自己来说非常陌生的事物(日本轻小说),而这就使得国人认知中的「日本轻小说」本质上不过是中国网路小说。

二是惯于问轻小说的定义是什么,总觉得要写轻小说、要发展国轻,首先必须了解轻小说的定义是什么;而答案呢?则无非是上来一句轻小说没有明确的定义,然后举出「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有动漫风格插画的文库本」以及日本亚文化研究的一些观点。反复有人问轻小说的定义是什么,反复有人做诸如此类的回答……然而仔细想想,这些对于轻小说写作和发展国轻究竟什么用处?

轻小说没有明确的定义,日本的亚文化研究对轻小说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日本人并没有因此就写不出来轻小说;而且在日本,也不是说先有了「轻小说」的概念,然后才产生了轻小说这种事物,在日本,被称为「轻小说」的早年作品,如《罗德斯岛战记》、《秀逗魔导士》、《魔术士奥芬》等不过是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奇幻小说,当后来「轻小说」这个词变得流行,这些少年小说也就成了轻小说。可见,对轻小说写作和实际发展来说,轻小说的定义并没有那么重要。

问轻小说的定义是什么,即是问轻小说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在用概念化的方式把握作为抽象思维对象的「轻小说」。可是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内涵越小,一个能普遍适用于所有轻小说的定义势必也是最空洞的。比如说「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这个定义(其实也有读起来并不轻松的轻小说),符合「轻小说」这个词的字面含义,但它是非常空泛的,几乎并没有道出能使我们深刻把握轻小说的内容。

所以,一个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轻小说,对轻小说的历史与现状也缺乏了解的人,就算得到了「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有动漫风格插画的文库本」等定义,也并不等于他就了解轻小说了,因为他对现实存在的轻小说——那些丰富多彩的轻小说作品仍然一无所知。

日本轻小说作者不需要对轻小说的定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就能写出轻小说,这说明他们对轻小说有著基于御宅文化生活的前概念化的理解,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受其习染,自然而然地就对轻小说有著一种前概念化的理解。相比之下,国人就没有这种条件,比如说很多人一直拿中国网路小说与日本轻小说做比较,总是试图透过中国网路小说来理解日本轻小说,这样一来,国人对中国网路小说的认知就会不自觉地渗透进对日本轻小说的认知中,也就是说,国人所认知的「轻小说」不过是自身偏见的产物。

而国人所能获取的那些关于轻小说的定义又是抽象空洞的,实际上无法弥补国人对轻小说在认识上的不足。国人很难像日本人那样基于对轻小说的前概念化的理解进行轻小说的创作。有心写日系风格轻小说的人,只能努力地模仿日系轻小说的「梗」、「萌属性」等,但更深层的东西则很难,而更多的人恐怕就是以写(中国)网路小说的路子来写轻小说。


sf轻小说菠萝包化说白了还是轻小说作者人数不足 而网站又要足够流量 自然网文化不可避。

在天闻角川不办《天漫》后,其实国轻本身就是很尴尬的一个存在了。

一没钱二没土壤 目前国漫平台的平台生态确实也和轻小说生态完全不同

而且关于什么是「轻小说」的分界都有很多说法 你要说国轻不行 那么哑舍系列 江南的龙族算不算国轻?嗯?

目前轻之文库、轻文轻小说还算是保留了轻小说的形态 但是可能考虑到动漫爱好者目前接受的审美来看,其实作品已经逐渐漫画化而非轻小说化 热点题材异世界穿越、虚拟网游和学院战争说白了也是对岸轻小说逐渐web化后的产物。至于日式web套路文就懒得吐槽了) 大家都是垃圾干嘛分那么细。

而且这两家目前没有足够读者和流量吧

在脱离了日本文化环境 那种私情感表达又根本不能满足由网文化作者带来的读者……

再加上确实作者自己对节奏都很迷茫,没错 包括在下这个垃圾(

顺便:安利两部国轻

《皇帝的学园》《无用神力兄弟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