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问题实在无法想通,可能刚刚二十多岁的年纪见识还是太短了吧!「一个人有没有必要非要死磕专业技能,非要让自己的技能炉火初晴,成为那种艺压群雄的高手中的高手?扎尖技能」"还是选择那种够用就好不求精湛的技术,只求拓宽技能,方方面面有所触及?

介绍下自己把一个入行2年的平面设计,水平如何?自我感觉不咋地,没有什么思想,也没有那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可能是个比较呆板的一类人吧,自我感觉设计一行就算我绞尽脑汁,再耗上几年时光,也没有多少建树可言,但是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一技之长,很是苦恼,不该如何抉择,抛之不但可惜2年,更无其他道路可选,继续的话,我无法接受自己不能在此一行有所建树,虽然也能应付大多数场景够用,但可能就是过不了自己内心一关,既然无法建树继续有何意义?


1、人类所有的领域,研究到最顶层都是相通的。

2、你想要看到最高处的风景,恰好就是要把一口井挖的足够深。

3、什么都懂一点的万金油,从现代职场的角度来讲,基本没什么竞争力。

4、某一个领域很精通,和其他领域要不要涉足,这两件事其实一点也不矛盾。你看牛顿除了发现了万有引力,炼金术据说也是一绝。

以上。


我觉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虽然这个社会大家都在推崇专业至上,工匠精神,也的的确确大多数有成就的人都是在一个行业深耕的。并且关于深耕的好处,全网都在说大家都明白,这里不再赘述。

我重点想说的是,到底普通人应该如何选择。

我的建议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当然了,这是一句废话,并且是一句多余的废话。但,还是想给比我年轻的人一些建议,至于有无建设性只能自行斟酌。

1、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死磕专业的。

为何会有这种建议?源自实际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浅薄的感悟。

1)实际上外行管内行的例子比比皆是。

虽然在管理学上或者普通生活中,这是一句讽刺并略带看不起对方的话。但实际上,各行各业的管理岗位中,真正的一把手并不全是公司里专业能力最厉害,业务技术最精进的那一位。更多的,他可能是知识涉猎比较广泛,技能偏多样的一位。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如何有效组织、高效协调、沟通、团队人员部署管理等技能。或许这里有人会抬杠,说实际业务指导中外行怎么可能压得住内行,业务能力不行怎么可能给予专业指导?我这里不是绝对地说那些领导专业一点都不会,而是说他们不一定是最厉害的那位,但具备指导、组织专业能力强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干出一番成绩。

2)所谓的专业技能精进一定要看有无价值。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大意就是一个在酒店客房部工作的小伙子,他换床单被套的时间只需要一分钟。当时还有专门 的记者为求证拍的视频。我在感叹他的确了不起,任何事情不论大小只要多思考真的能做到极致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他探究的这种快速到底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就是说能为酒店带来多大的业务价值?

大家都住过酒店,都明白酒店大致的运营规则,客人几点退房,酒店如何查房,如何对外推出客房,针对新进客人如何分房。也就是说,花一分钟铺好床单和花两分钟铺好它,在带来客流,带来用户体验,带来酒店入住效率提升上并不会有显著影响(当然,遇到事情爱琢磨,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提倡并应重点培养这样的人才)。那这样精进的专业技能有意义吗?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名电话销售,如何快速拨打电话对于你来讲不是应该提升的专业技能,如何让用户不挂电话听你介绍产品才是重点。

2、死磕专业针对不同人群利弊不均。

扎心地讲,我们大多数人终将成为平凡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专业精进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最终成为大牛。你跑得快,我还有跑的更快的,你举得重,我能举得更重,这就是为何吉尼斯世界纪录总是一个动态的纪录,全世界的人都砸努力去挑战极限打破它,刷新它,然后被超越。我们乐此不疲。

对于替代性很强的工种,如挖地、播种、打字、做表格等体力劳动,或者确实专业不是自己兴趣,无论再努力提升也很小的人群来讲,死磕专业真的会弊大于利。当你拼劲全力地奔跑速度也提不起来,或者别人只需要一个小程序,一个小仪器就能替代你的工作,那么你死磕专业的结果只能是增加自我的挫败感,丧失生存自信。

而对于那些专业有一定门槛的从业者来讲,死磕专业绝对是利大于弊。比如律师、医生等。这类人群因为专业本身的壁垒现象已经形成,相当于行业已经为你筛选了一遍竞争对手,你所需要的只是同和你起步一样的人比赛。这个时候,死磕专业对于你来讲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还有人生自信的膨胀。

现在,我们回到你的问题上来:平面设计人员 没有职业自信。

照理说,平面设计已经属于有行业准入壁垒的行业了。至少这比自媒体,炒股等随便一个人就能干的事儿有技术难度了吧?所以,你所需要的就是同平面设计同行竞争赛跑。如果以后准备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积累专业知识与经验,提高业务技能,是必须的。这是我建议你死磕的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其实是你对自己的评价与实际行业评价之间的落差。对于平面设计来讲,这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指点一二的专业,一般就像画画一样。大多数普通人只能看到色彩搭配,逼真与否,简单粗暴就能给出画的好不好的评价。而业内人士看到的是技巧,是画作本身想表达的内容,是整幅画想创造的意境,反映的现实。所以,你所谓的没有创意,到底是不懂平面设计的行业外人士评价打击了你,还是业内人士给出的一致性意见?根据经验,大部分平面设计的评价主体都是毫不懂设计的行业人员。所以,不要轻易妄自菲薄。

理由之三,如果你对自己学习了几年又应用了两年的专业都没有精进的自信,对于其它想广泛涉猎的知识有怎么会产生自信呢?除非你本身除了这行之外,在别的方面有兴趣且一直在坚持。否则,你起跑线比别人要靠前的行业,还是多精进一下比较好。虽然不至于让你成一流大师,但是谋生建立人生自信还是更容易一些的。

当然,实际更扎心的现实是平面设计专业出身的要不就是干活的要不就是开公司的,普通领导层这个专业的较少。所以,如果你有更大的雄心壮志,在专业精进之余可以涉猎一些营销、市场、沟通、管理等的知识,对于你来讲,一定是更加分的。

以上,希望对你梳理思路有一点参考。

祝好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有一项自己精深的技能,然后再涉猎周边各项知识和能力。

如果只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专长;或者只有一技之长,其他事务一窍不通,其实都会有瓶颈。


首先要明确一下你所说的「有建树」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是想在行业中成为顶尖的设计师,还是想获得名利地位等……这就是职业价值观的剖析(职业价值观:通俗来说就是做一份职业 你最在乎的是什么)。在深刻的剖析了你的职业价值观之后,你明白了你想要什么,同时结合你的兴趣、能力、资源,来决策你是否要继续坚持还是说要转型。在决策的时候不要考虑沉没成本(就是你已经做了2年的设计师),你越考虑这一点只会增加它。

同时,针对设计师这个岗位,它不是机械的重复劳动,可替代性没有那么强,要专业也可以很专业。从职业发展规律来看,一般是先纵深发展再横向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你经过慎重考虑还是从事原岗位的话,建议你还是先死磕专业,在此基础上扩宽知识面发展其他技能。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死磕专业技能,然后锻炼口才,学习为人处世,你真的在某个专业上谋生,比起学习很多于专业无关的能力,你只会生活的更累。这么说吧,你的专业技能能决定你工资的下限,但是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口才能决定你工资的上限,太多知识有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工作,也不排除更多机会,你自己看著办吧


技能至上,专业为王。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知识渊博都是在有专业能力支撑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否则就是绣花枕头。


问这样问题的同志,以个人的观察,可能在 专业深度与知识广度两个维度,多数都是相对有限的


就工作而言,专业性人才更吃香,而广学博知的人更要看情商和机遇,还有运气。


看心情吧,想磕专业技能的时候就磕专业技能,想广泛涉猎的时候就广泛涉猎。

反正不管做什么,提升都非常有限,该是工作阶级就还是工作阶级。


我也是学设计的,我觉得对于一个学艺术的人来说眼界更重要(涉猎更多的知识),我觉得看得多了,才能有足够的底蕴来生产灵感。我觉得专业知识是可以慢慢学的,毕竟专业知识只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学太多技巧而脑子里没有东西,那么想设计出一个能达到心目中专业水平的设计就很难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