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很多人都在网上问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究竟谁能解答呢,其实从现代的状况,我们就能分析出来。「无人驾驶」的代表,从国外的波音系列的「无人驾驶飞机」,德国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再到我国北京新开通的「无人驾驶动车」,无人驾驶正在向各个交通领域蔓延,就连海面上的无人驾驶船只也开始出现了。

那么无人驾驶时代还远吗?答案是远但也不远,刚刚已经说了「不远」的答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远」的情况,在现阶段中,无人驾驶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无非是解放了我们的劳动力,让我们的开车更加方便,即使是在没有懂开车的司机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出车。但是对于无人驾驶的危险,你又了解多少呢?

在最新的国外新闻中,上半年就发生了多起无人驾驶汽车造成的惨案,其中一辆行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优歩自动驾驶汽车就发生了撞人事件,而在这起事件中,被撞者已经死亡。这无疑是将无人驾驶推向了危险的地步,而随后发生的车祸更是将这件事情推向人民的话题上。

无人驾驶的危险性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不同于有人驾驶的情况,无人驾驶的车辆更具危险性,人类操控的汽车或许会因为担心而懂得及时刹车,或者在行车过程中抱著一颗危机的心,但是无人驾驶靠的是对卫星的准确度,和地域的熟悉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时候出现突发事件,无人驾驶汽车处理事件的能力显然没有人为驾驶汽车来的强大。

而除了环境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现代的无人驾驶环境,仍未能普及,在全面开放无人驾驶汽车阶段的这个时候,无人驾驶汽车和人为驾驶汽车交替出现在大马路上,其实两者奉行的行驶方式是不同的,因此这也是一大隐患,所以从种种原来来看,无人驾驶的时代还很遥远。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无人驾驶能否尽快实现全面落地对于整个人工智慧行业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从大的发展趋势来看,无人驾驶必然会全面落地。目前人工智慧领域普遍希望通过无人驾驶的落地应用来全面带动人工智慧产品的落地应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人驾驶将很有可能会成为人工智慧产品全面落地应用的一个突破口。乐观估计,未来十年内,无人驾驶将开始全面普及。

要想实现无人驾驶的全面落地应用,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第一:技术成熟度。无人驾驶当前在技术的发展上还是比较快的,随著5G通信的落地应用,无人驾驶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随著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布局无人驾驶领域,目前无人驾驶在实验环境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有鉴于此,目前一部分城市已经开放了无人驾驶的实际路况测试。

第二:场景成熟度。相对于技术成熟度来说,场景成熟度涉及到更多内容,这也是制约无人驾驶全面落地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无人驾驶对于场景的要求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而关于场景的建设,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也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源,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相信在智慧城市的推动下,无人驾驶的场景建设会逐步加快。

第三:产业成熟度。产业成熟度对于无人驾驶的落地应用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科技公司的研发成果能否得到应用,往往取决于产业成熟度。相信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创业大背景下,无人驾驶的产业成熟度也会逐渐提升。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慧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1、首先说一下无人驾驶最可能落地的三大场景:

1) (to C) - 结构化道路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高架路;

2) (to B/C) - 共享出行自动驾驶;

3)(to B)- 低速、封闭场景 ;如泊车场景,园区、场区、机场、港口等等区域应用的自动驾驶。

2、推广应用时间估计

1)由于现在道路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的配套都还跟不上,主机厂目前主要精力用于主推L2+级别的自动驾驶,终端用户买单,相关技术落地和普及的关键是成本和性价比;预计有望在2025年实现大规模应用;

2)L4的落地与应用场景紧密相关,会首先在矿山、港口和物流园区等地实现应用,另外自动驾驶计程车也会是L4优先落地的场景之一。L4主要是运营方在推动,关键在于车辆智能化成本与运营收益之间的平衡,当运营的收益大于成本支出时,相关的技术离落地就不远了。预计全面推广的时间为:2025~2030年

3)随著L4不同应用场景的逐渐推广,L5的商业运行模式会逐渐清晰,有业界相关大佬估计,L5级无人驾驶全面推广预计需要到2050年左右


要广泛部署全无人驾驶,也就是没有安全驾驶员陪同的情况下,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受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及气候恶劣的区域将经历更长的过渡时间。部署无人驾驶的阻碍,来自于技术和硬体成本方面的双重挑战。

汽车的自动化不会孤立地发生,而是会随著各种车辆类型的服务模式、不同区域的电气化水平不断变化。无人驾驶的扩张有可能是渐进的,并将在特定区域内逐一进行,这将导致各地的汽车自动化水平不一。

当驾驶任务变得更加自动化,或将牵涉交通行业数百万人的就业状态。当然,人类不会从自动驾驶车队中消失,而是会转变角色,例如将监督自动驾驶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反车辆运营将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这可以在就业、交通便利和环境方面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这不仅包括道路和桥梁等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包括通信系统、资料库和标准等信息基础设施。

完全实现无人驾驶在现阶段很难保证,即使是宣称已经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也不敢完全保证。


不固定路线demo、不远程遥控的话,限定场景5年左右真正落地,开放场景10年左右落地。


技术上的问题很快,十年左右就可以实现技术上的全面推开。但是真正麻烦的是,一些法律、道德的问题。比如那个最经典的例子,撞人了算谁的?


国内估计得20年


我觉得无人驾驶技术不是最大的障碍。我觉得最大障碍是伦理和法律。你试想一下一个完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如何处理?在现在的制度下自动驾驶汽车撞死人如何划分责任?如何善后处理?我虽然很看好未来无人自动驾驶,但是目前来看还有长的路要走。


以北京为例!

北京新基建行动方案发布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毕磊)11日下午,北京市经信局等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根据该方案,2022年,北京将基本建成网路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

其中关于自动驾驶的说明

4.车联网。加快建设可以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L4级别以上)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用网路,加快实施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改造。搭建边缘云、区域云与中心云三级架构的云控平台,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实时协同感知与控制,服务区级交通管理调度,支持智能交通管控、路政、消防等区域级公共服务。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建设超过300平方公里示范区。以高级别自动驾驶环境建设为先导,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智慧物流和智慧出行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产业集群。

无人驾驶还有多久才能全面推开?

按照条件成熟来看,估计未来十年吧!!!


技术上实际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特定情景和小规模运营已经有人在实现,赞同前面的回答,道德和政策上的铺设是个大问题,其次成本也是个问题,lidar本身就造价昂贵,应用性虽然好但下雨大雾天气受影响太大了,这些技术问题虽然预测都是可以解决的,但难度也确实存在。L4的车至少得20年推广,L5的车感觉并不一定能完全推广,可能会在公共交通上有比较大的使用量,但私人交通我看悬,但设定情景了的话,L5其实会比L4更早「全面推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