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到底还是 Android平板应用匮乏

硬体这东西,Android超过iPad只是个选择问题,但HD应用至今为止都无法和苹果的生态相抗衡。

但是。

看好的是,目前手机的逐渐大屏化,平板不能不说受益良多。需要做的,只是等待。
不一样啊,ios 生态圈,特别是平板专用 app 的质量和数量就是安卓拍马也赶不上的(个人预测3年内赶不上)。如果是现在想买,还是老老实实买 ipad 吧。


Android大概只有1000多个应用是对平板设计的,而针对ipad应用有5万个。

现在在用的就是nexus7二代,但是安装的应用,几乎全都是手机版的。

屏幕大小固然是影响因素,但是我想用ipad mini的人,不会下载一堆iphone版应用吧。

我想这就是现在安卓平板比不上ipad的原因了。专为pad设计的应用,太少,质量也不高。

要想改变这一点,势必要想办法让开发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安卓上来。

但是考虑到安卓的开放性与国内应用市场的混乱,要走的路还很长啊。

现在最有希望改变这一点的,大概就是魅族小米这样拥有定制系统与支付渠道的公司了吧。


现阶段市面上的 Android 平板在宣传时,不一不以 「更强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和更清的屏幕」 作为宣传的要点,正如前些年宣传 Android 智能手机那样。

但实际上,用户需要的是更好的使用体验,更强的硬体不一定带来更好的体验,反而有可能带来续航时间的减少。

我认为现阶段的 Android 平板除了应该适当的提升硬体以外,还更应该优化软体。

作为平板用户,我们希望:

  1. 续航时间久
  2. 使用更流畅
  3. 界面更美观

作为平板开发商,他们可以这么做:
  1. 在屏幕解析度达到视网膜级别时,应该考虑如何让屏幕显示的色彩更加真实、如何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电量消耗,而不是一味的宣传像素密度已高达 550 ppi。
  2. 做好底层代码的优化,提升软硬体协同工作的效率,在保证系统流畅度的同时提升续航时间。
  3. 针对平板电脑设计 Application,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让 Android 平板变得更加好用光靠厂商是不够的,Android 系统本身的许可权管理和资源调度还有待改善。
作为小白,我买的时候本来考虑联想yoga的,但是后来发现和ipad比解析度差太多,果断还是多花了点钱买ipad。
没什么好赶超的,平板本来就是和手机不一样的东西,平板更像是以前的MP4,不起多少通信和监控个人信息的作用。你看Moves和微信你是装在手机上还是平板上?iPad速度快效果好,可是已经严重过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板能够看新闻看视频听音乐就可以了,一台两年前的Nexus 7 2012,几百块,足够了,并不是谁都需要个最新版iPa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