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為向左打方向盤,所以車子左轉

所以想要車子左轉,就往左打方向盤

---------------------------------

2.因為向左打方向盤,所以車子往左轉

所以想要車子左轉,就往左打方向盤,最後車子往左轉(多了一個結果)

---------------------------------

第二種邏輯比第一種邏輯多了一個車子往左轉的結果

感覺第一種是我們常見的,但是第二種也是說得通,但是感覺有點奇怪


預判是個很好的解釋。——發錯位置,本來想問樓上的愛閑逛的釗釗的。怎麼就回給題主了。

作為一個搞心理學和哲學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和決定論和控制論有關,但是樓上既然提到「預判」這個概念,我覺得很感興趣。

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意識是如何決定我們行動的發生以及其效果的?這個問題樓主做了兩個可能的回答,第二個回答實際上是倒置了因果關係。在因果論上邏輯「錯誤」。但是用「預判」或者弗洛伊德《日常心理病理學》的一些心理動力論來解釋。題主的後一個提法實際上很值得分析。

先回答問題。什麼決定了我們的行動。首先根據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論和決定論,人的行動肯定是人的意識以及潛意識驅動的。所以第一個答案是真。人肯定是希望向左轉,於是向左轉。不過這裡題主設置了一個比較複雜的環境——開車。開車是一種較困難的操作,要不然也就不存在需要考駕照上路了,而考駕照估計很多人都頭疼過。一次pass的人為數不多。那麼這裡就涉及到我上面提到第二個基礎理論——控制論。

直白的用決定論來解釋人的行動輸出:人的任何行動實施都和腦力運算結果都是符合的。電腦內部運算的結果和輸出顯示結果應該一致,除非中間出了什麼問題(比如輸出結果被截取修改,或者輸入的數據在運算前就被篡改過)。這裡腦力運算結果和思維活動的結果等義。題主問怎麼思考問題?實際上這是學邏輯關係還不到位的問題。上面提到,思考的主要內容就是邏輯。而這裡樓主在第二個提法中把其中一層因果關係搞反了。思維的邏輯內容是由邏輯元素和邏輯關係組成的。邏輯元素是思考的材料,既可以是現實的(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有心理學家用「符號」來指代邏輯元素,提出諸如「符號交換論」等一大堆概念學說。這裡不展開。邏輯關係分為兩類,主觀邏輯和客觀邏輯。這是從哲學層面提煉出來的一種方法。主觀邏輯可以是錯誤甚至荒謬的,客觀邏輯一般指「真理」「公理」或者「定律」等可驗證證偽的邏輯關係。

我既說決定論又說因果論,這是因為所謂決定論實際上就是高級的因果論。因果論顧名思義就是因果關係,什麼因引起什麼果。在樓主的假設中,實際上包含兩層因果邏輯關係的疊加。我想要往左,然後向左打方向盤,車子左轉。兩層因果關係在這裡劃開:一個是我想往左的意圖使我左打方向盤。另一個是左打方向盤使車子左轉。這裡題主自己把因果邏輯大鍋燉了,看出來了吧。前一個是人的動作邏輯,後一個是機械控制邏輯。這裡有兩個反論,一個女司機想踩剎車,結果踩在油門上,出了交通事故。這叫錯誤行動。另一個反論是,有人做了一個反操作的自行車,龍頭向左打車子往右拐,結果很多人都不會騎了。這兩個都是現實例子。自行車可以去搜一下新聞的。這兩個反論待會會用到。

我上面提到題主舉出第一個例子為真,那第二個例子是不是就是「假的」?不是!上面我舉出兩個反論說明這種情況依然有可能發生。一個人想著自己要往左走去公司,結果突然想起來自己應該往右走先去吃飯。然而他已經手上左打方向盤了,車子也往左走了。這種情況一般叫做「沒反應過來」,實際上是思維混亂了。樓上說「預判」,我本來就要到左邊的公司上班,也要到右邊的飯店吃飯。兩個「預判」都是成立的。只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先後順序沒處理好。兩個人都想插隊,打起來了。而從結果來說,「到公司」打贏了。不知道這個「預判」和「混模」和樓上觀點符不符合。

在建模上,這個問題用樹形結構來解決。列出時間線,區分優先度。假如區分不出優先度,用浮點運算來「擇優」。

這裡要指出的是,弗洛伊德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和「錯誤」有關。我們認為錯誤是我們沒有執行自己意願,或者出現了客觀不可抗力的緣故。比如我們參加駕駛考試,明明知道上車前要先檢查車周情況,結果一緊張忘了,然後被扣了分。為什麼明明知道的事不去做呢?是不是有什麼「不可抗力」影響?弗洛伊德的解釋是:人之所以會犯錯誤,是潛意識運作的結果。潛意識認為我「肯定會出錯」,然後就一定會出錯,所謂「墨菲定律」的精神分析版解釋。人的意識和潛意識不完全是一致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的關係題主再去梳理一下。

先回答這麼多。


左-1 右+1

不同結果取不同參數

-1後 自動回0 此時車子左轉

1後 回0 車右轉

-1 +1 0避開左邊障礙物 直行

+1 -1 0避開右邊障礙物 直行

...

不用給機器人的思維方式

直接給機器行為方式

再通過足夠的數據調整車子的行動模式

如果非要讓機器學習怎麼學習

那我覺得有點困難


不知道你想問什麼。這兩種思考方式有本質的區別?


這是個好問題。

2比1多了預判步驟,雖說不是當前最難點「混模」,但混模的結果會直接影響預判。

題主非常有潛力,建議多多學習,早日開始研究生涯


我的夢想就是創造一個人類與人工智慧一同展露笑容的世界。


3.因為向左打方向盤,所以車子往左轉

所以想要車子左轉,就往左打方向盤,

3.1、最後車子往左轉,結果是正向的,我以後就向左轉

3.2、最後車子往右轉,結果是負向的,我以後就向右轉

如此循環震蕩,從而得到一個好的思維結果。這就和梯度下降優化演算法吻合了。有理論依據,再也不怕老司機翻車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