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

先说没有意愿.

雷不群的观点是造车为什么要造发动机, 所有核心技术都能买到, 当然不愿意自己开发了. 手机销售靠耍猴和性价比, 而不愿意认认真真建设销售渠道, 不愿意认认真真研发走差异化和高溢价路线, 而且还污蔑其为收智商税.

从销售方式和公司路线, 都透露出雷不群投机取巧走捷径的个性. 不愿意踏踏实实建设渠道和搞研发拼硬核技术.

你能指望一个投机取巧的贼去认认真真搞研发去跟高通硬核对刚吗, 显然不可能.

再说没能力.

走性价比路线注定没有足够的利润投入到研发, 而且还要把利润投入到营销上面来弥补研发的不足,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路线,并不是现在发展好的公司,他的发展路线就是这个行业的唯一最优解。小米的发展路线当初在小米建立初期是想要用最低的硬体利润扩大用户数量,然后在软体和体验上增加用户粘性,获得软体方面的二次甚至三次收益,再加上小米产业链的丰富硬体,提高盈利能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造手机。在小米建立初期可以说这种盈利思维是非常先进的,也是有可行性的。比如说米聊当年如果不是微信截胡,雷军绝对可以赢下和董明珠的赌约。按照这个思维,小米在成立的前几年真正的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小米就没有现在的国产手机,这句话是没有夸大的。

现在的小米在供应链,在研发上对比其他厂商是有一定的劣势,他自己也是正在经历一些痛苦的调整。不过想想前几年国产手机的百花齐放,现在剩下的几巨头中小米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也说明他的策略算是成功的。

所以小米为什么不能自研晶元?因为他的发展策略跟三星,跟华为,跟苹果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当初做了澎湃的晶元,也不过是一种路线上的试探,要么发现自研投入过大,风险过高,要么担心上游供货出问题,反正这样做不划算。在小米这个体量下,这是雷军能做出的最优解,现在看来也不算是错误的。


小米实在是没钱给松果电子了,拼了老命研发了个澎湃s1,销量不咋地,赔的低掉。

不过最近小米解散了松果电子,入股大鱼半导体,新晶元也上了日程,估计是小米9的闪光灯之后(这很大可能是小米催的太紧导致的质量出问题),受够了高通和配件商的坑了。

不过新晶元估计也没那么快上,最少起码也得等个一两年吧。


你还不如问澎湃S2啥时候出比较好。

怎么华为设计出来晶元了就感觉晶元是个低端落后的技术了?啥小猫小狗两三只就想上?

看看龙芯混的也就那样,虽然说进步很快,但是离普通人还是远的很,兆芯的X86处理器已经可以1080P流畅运行LOL,并且价格便宜的一逼(美帝良心想售后渠道),你看有人用吗?


1.首先得有能力,这个差的最多,华为是量产了大量投资过亿的晶元之后才搞好麒麟的;

2.其次得有这个魄力,毕竟技术研发是很烧钱的,特别是晶元开发,不仅需要购买技术,还需要自己开发,集成后大量的应用试错,改进,继续试错,继续改进,没点魄力是做不来的,不信你看联想;

3.最重要的是,大量试错之后你还活著,还能养著那些培养或招聘来的昂贵的IC设计专家。BTW某中型上市公司招聘IC架构师的推荐费高达50万,薪酬自己想。

小米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毕竟华为已经30多岁正值壮年,小米还是个宝宝


联发科做了十几年也没做到的事 你下一秒就想小米做到?


1,资金实力

华为不只是卖手机,还有网路设备,以及伺服器啥的。企业的有足够的资金来做研发

2,技术储备

和第一条一样,华为之前主营网路设备,对晶元的研究不浅,相关技术资料对开发手机处理器有很大帮助

3,国家扶持

当然手机产业应该没做过多扶持,但华为企业本身有国家扶持,这个对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4,没人性的工作制度

众所周知,华为带头996,虽然没人性,但是这个的确能更能给公司带来效益

5,其它方面

比如营销策略,管理,产品等。

反观小米,


我记得小米9全球首发的855(联想抢发的不算首发)是中美联合研发的最强晶元啊?


总要给小米时间,我相信不久澎湃处理器会出新的一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