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蘇德戰爭的歷史,在1941年,蘇聯對德國可以說是節節敗退。莫斯科保衛戰打的艱苦卓絕。蘇聯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也代價巨大。

一直有一些疑問。

1,蘇聯政府當時已經在把一些工廠東遷,政府機構也大量撤往古比雪夫,也就是說,他們也並不是十分有把握能守住莫斯科。那麼蘇聯方面有沒有考慮過,假如莫斯科真的守不住,該怎麼去做?

2,如果莫斯科像之前蘇聯的大城市,比如基輔、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樣的失守了,蘇聯還有沒有可能翻盤和取得戰爭勝利?

有兩種相反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德國佔領了莫斯科,蘇聯就是想反抗也沒有獲勝的希望了,因為工業基地被毀的差不多了,靠著烏拉爾以東的那些大片未開發的土地,沒有翻盤的希望(199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錄》,就有這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蘇聯即使丟掉了莫斯科,也仍然有巨大的潛力,蘇聯會繼續抵抗,並且會死扛到底,直至奪回莫斯科,並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似乎是看過有關朱可夫介紹的書,書上說,即使失守也要在來年奪回和收復莫斯科)。

大家怎麼看?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不到萬不得已,蘇聯人是不會讓出莫斯科的。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蘇聯,從6.22開始的一個多月內,德軍勢如破竹,這個時間段內,蘇軍對德軍確實有一種恐懼。但是從斯摩棱斯克戰役後,蘇軍的心理已經有了轉變。

斯摩棱斯克戰役雖然蘇軍仍然失敗了,蘇軍被俘30多萬,損失坦克三千多輛,大炮三千多門,但也並非毫無意義,蘇軍第一次擋住了堅無不催的德軍閃電戰攻勢,也迫使希特勒改變了計劃。此戰前,蘇軍完全被德軍壓制,尤其是裝甲部隊的高速推進和大膽攻擊給蘇軍以極強的震懾,但斯摩棱斯克戰役後,越來越多的蘇軍戰士學會了以手榴彈和各式各樣的反坦克武器來對付德軍。而且仇恨之心也越來越強,仇恨心理取代了初開始的恐懼。

談到蘇德戰爭尤其是莫斯科戰役,人們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背後就是莫斯科」。這句話不僅是一句宣傳,但帶來的心理暗示卻產生了無可估量的影響。被俘蘇軍官兵的言行曾令德軍恐懼且敬畏,有人這樣描述道:「......他們既不哭泣,也不呻吟,更不詛咒,他們就那樣固執地保持沉默,毫無疑問,沉默的背後一定有某種神祕的東西和不可征服的意志。」德軍開始覺得蘇軍官兵頑固的不可思議,似乎有著超人的力量和韌性。因為蘇德雙方都彼此敬畏和仇視,又夾雜了地緣利益衝突和意識形態、思想文化衝突, 使的蘇德戰場成為極為殘酷的戰場,雙方越到後期,越沒有人性,只有生死仇恨。德軍上將曼陀菲爾直到戰後依舊慨嘆蘇軍官兵的韌性和絕不屈服的意志,在50年代初冷戰時候,他以對蘇作戰專家身份告誡美軍和北約,絕不可低估蘇軍喫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

莫斯科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希特勒吹噓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是德國東線走向滅亡的開始,德軍莫斯科戰役的失敗,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此戰的勝利使得同屬於反法西斯國家的英美意識到,蘇聯,是他們擊敗法西斯必須團結的國家,極大提升了蘇聯在軍事、政治方面的國際地位,這也促進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德國在莫斯科會戰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戰略性失敗!納粹德國企圖快速征服蘇聯的計劃破產,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其遭到無法彌補的物質損失。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標誌著希特勒閃電戰的徹底破產。這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大失敗。蘇聯紅軍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蘇聯人民的勝利信心。

莫斯科戰役即便沒有勝利,蘇聯也仍然不會滅亡。蘇軍會竭盡全力死守莫斯科,但也做好了萬一莫斯科不保繼續退守再作戰的打算。在莫斯科戰役前後,蘇聯的許多重要部門以及工業企業都已經向烏拉爾地區轉移。這就保留住了蘇軍繼續作戰的工業本錢。另外從軍隊上來說,雖說莫斯科戰役蘇軍也傷亡85萬人,但蘇聯畢竟是一個億級人口的工業國,有著廣闊的迴旋餘地。另外在遠東還有幾十萬的部隊。蘇聯在莫斯科保衛戰的關鍵時候都沒有從遠東大量的抽調軍隊,一方面是為了防範日本可能的入侵,另外也說明蘇聯對打贏莫斯科戰役是有一定的把握的,最起碼是留了本錢的。

蘇聯打贏了莫斯科戰役,但是一場莫斯科戰役後,從斯大林到朱可夫都有著想畢其功於一役的打算,希望乘勝追擊儘快將德軍趕出蘇聯境內,起碼讓德軍退的更遠,但是這也不現實。莫斯科戰役,蘇軍傷亡85萬人,德軍是30多萬人,而且非戰鬥減員不少。蘇軍雖然取勝了一場戰役,但是戰略主動權還在德軍手中,德國無論在軍隊技戰術水平以及武器裝備上都還強於蘇聯,而蘇聯雖然有著無比的潛力,但是要將潛力發揮出來還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蘇聯也沒想到起碼是沒估計到希特勒會嚴令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後一直死守不退。

當異常寒冷的恐怖帶來的絕望和麻木在1941年的冬季攫取了前線德軍官兵的身心時候,他們的指揮官也在指揮部裏顫抖不已和陷入癱瘓的時候,希特勒置陸軍總部的建議於不顧,甚至連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辭呈都沒時間接受,就在狼穴下令:「決不允許後撤」。後世無數次嘲諷他命令的業餘,但實際上只有希特勒能嚴密控制那些心高氣傲、危機時互相拆臺的前線司令官,只有他能阻止軍師長官們只顧自己而不顧友鄰側翼安全暴露的行為,也只有他能強令戈林的空軍在不可能的天氣一批批的空投補給。在戰爭第一年的冬天,希特勒不許後撤的命令實際上為德軍重建新的防線和避免全線潰敗贏得了時間。一向只根據自己意願行事判斷的將領發現元首陸軍總司令的桂冠不是名義上的。首先擅自撤退的霍普納被革職,古德里安也於年底被解職,整個東線有高達35名軍師級將校帶著不同程度的羞辱回國,即便是凱特爾的地位也一度告急,這讓凱特爾日後對希特勒絕對的唯唯諾諾。希特勒在亂局中將德軍挽救了出來,讓他在納粹高層贏得了至高無上的威望,也加重了他對普魯士貴族將領的厭惡,比如他對參謀總長哈爾德就說「作戰指揮這種小事任何人都能幹」。他的這種態度、對將領和參謀本部的不信任乃至敵視將帶著他和德國最終走向了失敗與墳墓。


瀉藥。個人認為大概五五開。莫斯科在俄羅斯和蘇聯長時間的鐵路建設下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鐵路樞紐,其重要性一直被有所忽視了。如果莫斯科被拿下,蘇聯西部經濟區的交通線等於被斷掉一大片,北方港口的戰略地位也會受到極大影響,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很可能會不堪重負,整個國家的生產計劃會受到嚴重的破壞。這大概就是莫斯科丟失可能造成的後果。但是,拿下莫斯科並不能給德軍帶來突破性的優勢。對德國來說只是多了一個牆壁上的戰利品而已,往東的旅程仍然是要在泥地裏打滾、拋錨的,補給的困難度並沒有得到改善。德軍的閃電戰如果沒有快到能保全成片的蘇聯交通網並使之為己所用,終究就只是強弩之末,得到一個有名無實的交通樞紐也是一樣。

個人認為,如果蘇德戰場有哪一個點最為關鍵的話,大概就是巴庫了,可惜德軍打破頭也沒能打下來。

補充一下,原材料產地對於蘇聯的意義並不是特別大,至少是相對於德國而言。背靠著援助法案,蘇聯連生產機動車輛的產能都省了。

德三的戰略規劃裏,關於怎麼來最後處理毛熊,一直沒個定論

按照某種設想,德三把毛熊政權趕過烏拉爾山以東,然後就地組織防禦,以一條漫長的防線來作為新的國境線~黨衛軍的大小軍頭士兵們將會把烏克蘭變成德三自己的大麵包籃,一羣羣農場主不斷地生育,以人口來作為最終消化毛熊土地和資源的胃袋。

莫斯科是交通,通訊,軍工,化工等諸多集成中心,如果丟了,蘇聯的軍工生產將會受到很大影響,民心也會受到影響,畢竟經過了大清洗,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於慈父和毛熊政府有敵意,準備藉此機會搞點什麼。但是要幹停毛熊,不可能~

美國的輸血是一回事,毛熊自身的強大恢復能力是另一回事。烏拉爾山以東的實際情況,德三並不瞭解,德三的間諜就從沒走過那麼遠,根本就不知道那裡的工業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強大,況且毛熊的中亞地區和遠東地區還有不斷地輸血的能力。日本不從背後捅刀子,毛熊可以安心的把遠東的完整兵力拉過來血拚,而德三要面對不停地兩頭打。

打掉莫斯科不過是增加了德三的砝碼,而不足以壓倒毛熊滅了毛熊~


簡單來說,如果莫斯科失手的話,蘇聯還是能翻盤,但是翻盤的代價會更大。因為這種情況下蘇聯就更加依賴美國的援助,甚至可能在美國參戰,西線開闢第二戰場的情況下都未必能夠進行足夠的反攻。更有可能直到盟軍打進柏林了,蘇聯可能才堪堪打到基輔。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蘇聯時代莫斯科不僅僅是首都,還幾乎是全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東南西北所有方向的鐵路十條裡面八條都是連接到莫斯科,莫斯科一旦陷落標誌著蘇聯鐵路運輸樞紐的徹底崩潰。遠的不說,之後的斯大林格勒蘇聯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打得下去。因為兵力的調動根本來不及。蘇聯的公路運輸相當差,部隊機動極其依賴鐵路。一旦失去鐵路蘇聯根本無法及時集結部隊支援乃至於反攻。

以及,莫斯科陷落的另一個代價就是蘇聯威望的降低,蘇聯在斯大林時代已然是一個十分依賴威望對內進行威懾的國家。因為還有相當的白俄餘孽潛藏在中亞地區。如果莫斯科陷落,這批人北上的話,蘇聯連安穩的後方都會成了一個奢望。在應對德國的同時還要付出相當的精力來應付白俄叛軍,這是雪上加霜的局面。

綜上,在這種極端的困境下,蘇聯不得不進一步依靠美英的物資援助。而這種援助都會變成戰後利益分割時的減分項。更直接的代價就是,即使二戰仍然是原來的結局,蘇聯也可能很難以世界一極的姿態出現。


為什麼總有人提問這樣的問題呢?在民族國家時代,大國是不可被外力戰勝的,除非自己內部瓦解。德法戰爭中法國投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不穩。一戰德國也亡於革命。二戰德國是個例外,實在是同盟國集團太強大了,不是一個數量級。德三就算幹下莫斯科,頂天得到第二個佈列斯特條約,這個條約在斯大林回了一口血後,一定會撕毀。德三唯一的希望在於拿下莫斯科,造成蘇聯發生反斯大林革命,進而製造蘇聯分裂。但如果這樣想,希特勒明顯沒能正確理解慈父的大清洗運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