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前的变化,那应该就是说飞机已经登机结束,关闭舱门了,这时后飞机才会开始有变化。说一些我作为乘客是可以观察感受的到的吧。

首先,关闭舱门后,飞机接下来就要起飞了,停靠在廊桥的飞机这时需要先撤桥,把对接在飞机舱门的廊桥撤离飞机,给飞机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碰撞。如果是停在远机位停机坪的飞机,也是一样,撤走的是玄梯车和送客的摆渡车。

这时,飞机舱门已经关闭,客舱乘务员需要确认舱门关好并锁定,滑梯预位。我们知道,飞机在发生紧急情况迫降后为了快速撤离,是用充气的滑梯来连接地面或水面与相对高度较高的客舱的,滑梯只有在紧急撤离时才会用到,既然紧急,时间上就不允许给滑梯一点点充气,所以,滑梯的充气装置是类似汽车气囊的,当需要充气时由气体发生装置内原本独立盛装的物质打破隔离状态混合到一起,快速生成足量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为滑梯充气,触发汽车安全气囊充气的是碰撞,而触发飞机滑梯充气的就是滑梯预位状态下打开飞机舱门的操作,也就是说,滑梯预位的意思,就是气体发生装置此时会与打开舱门相关联,飞机即将进入飞行状态,需要随时做好紧急撤离准备,以便在需要撤离时打开舱门手柄就会自动为滑梯充气。在做完舱门滑梯预位后,需要乘务员互相再次确认操作无误,所以,在舱门关闭后,你会听到乘务长用广播向所有乘务员说:飞机舱门关闭,滑梯预位,客舱乘务员请做交叉检查。

接下来,飞机准备推出滑行(远机位通常是不需要拖车的,空间足够,自己就走了),因为飞机不管是在空中还是地面,都是靠发动机向后喷气的推力或螺旋桨向前的牵引力前进的,自己不能后退(飞机的反推只做著陆后减速用,不能用作倒车,反推开启后只是把部分向后吹的气流折返,改变气流方向这个折返后的气流方向不会完全朝前,只是向斜前方。虽然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机型反推确实能把飞机推著往后倒,但是这东西不是可以这么玩的。。),需要拖车连接到前起落架,然后用拖车把飞机推出去。而且其实有机会观察一下会发现,拖车不是连起落架柱子的,是直接把前轮抱起来的,前轮是离开地面的,这小拖车是十分大力十分强劲的。。飞机一直在机位停著,是需要挺稳不能让它有机会滑动的,所以飞机停进机位后会在轮子前后放置轮挡,以确保飞机不会意外滑动,那么推出前也就需要先撤掉轮挡,撤走发动机进气口前方的警示摆放等物品,同时机务会做最后的绕机检查,确认飞机外观上没有任何问题了。

飞机推出后就可以自己转向前进进入滑行道了,就不需要拖车了,这时拖车撤离,飞机发动机开车启动。是的,发动机是这时候才启动的,在此之前发动机都是关车状态,飞机上的电力,包括空调,都是靠APU提供的,APU其实相当于一个迷你型的小发动机,它是动力辅助系统的英文缩写,只做辅助动力用,不能提供飞机前进飞行的动力,但是涡扇发动机的飞机上必须要有它,因为我们平时坐的涡扇发动机自己是没法启动的,必须要靠外界辅助才能开启,这个外界辅助就是APU,所以你会发现,在飞机推出后会有那么短暂的一小会儿空调突然就停了,不出风了,然后接下来发动机开始发出越来大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声音比较稳定了,空调又正常了,中间空调停掉的这段时间就是把APU的输出拿去启动发动机用了。飞机起飞后,所有动力包括电力空调等等全部改为由发动机的输出提供。

我们知道飞机只有前进的动力是没法实现飞行姿态的控制的,飞行姿态的控制是靠各个部件的位置来实现的,比如升降舵向上翻折,飞机会在气流中产生抬头力矩,让飞机实现机鼻的仰起,方向舵向左偏折,才能实现向左的转动,通过副翼升降,才能实现对滚翻的控制,那这些舵面和翼型也就非常重要,必须确保正常工作才可以,所以这时候你往窗外看,就会发现,飞机会检查各个部件是否能正常工作,你会看到襟翼放出,会看到扰流板抬起放下,当然还会有坐在飞机里面看不见的飞机屁股上的变化,就是升降舵的检查。一般来说最后只有襟翼是放出去不全收回来的,根据起飞的需求把襟翼放至需要的角度就可以了,为什么说一般呢,因为这个其实也有特例,有些机型有时候不需要放襟翼就可以起飞,比如空客A300这个机型。确认没有问题后,飞机得到放行的许可,就可以走了,开始进入滑行道,按照航管指定的线路滑向跑道入口。

这时又会听到客舱广播了: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已经推出滑行,即将起飞,请确认安全带扣好系紧,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手机等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请确认关闭或调至飞行模式,靠窗乘客请打开遮光板,稍后我们会调暗客舱灯光,需要阅读的乘客请打开头顶上方的阅读灯。

这一段广播虽然似乎没有人会认真听,但其实非常重要,重要在哪里呢,分别简单说一下。

安全带扣好系紧: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并且是一种运动速度很快的交通工具,同时它还是一种离开地面在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非常特殊,总会有人觉得安全演示还有安全带这种东西对飞机来说没有意义,发生事故没个跑,啥也不好使,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不系安全带会有一种可能是一飞机人都好好的,就没系安全带那个摔死了,怎么摔死的呢,飞机遭遇强气流严重颠簸因为没系安全带从座位上飞了起来一脑袋撞到天花板上然后又掉下来一头扎地板上摔死的。一点都不带吓唬人的,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而且,气流是看不见的没法预测的,再大个的飞机飞的再稳,在大自然广袤无垠的大气层中也实在是太渺小了,一阵妖风吹来分分钟就能给你搁喽死。。所以,飞机上还会有的一句广播就是:建议您全程系好安全带。

调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安全演示中,当飞机紧急迫降时,可能会发生强烈冲击,需要做好防冲撞姿势,任何一种有效的姿势都需要与前方座椅靠背之间有足够的距离空间,并且,座椅靠背只有直立状态下是最高位置,留给头部上方的安全空间就更大了一些。而小桌板就不用多解释了,不收起来的话往前一冲就会撞上去,非常危险。

调暗客舱灯光,打开遮光板:我曾经在飞机上遇到过很多次乘务员刚走就把遮光板拉下来的人,就那么怕晒么?大晚上的也拉下来是怎么个意思?外面月亮太大了也晒得慌?那么为什么要晚上黑灯瞎火的起飞不能开开灯,白天晒得要命也得打开遮光板呢?其实是为了省出一个时间,省出一个意外发生时可能足矣要命的时间。飞机在起飞和著陆阶段是相对低速的,速度越慢飞行的稳定性就越差,并且高度低靠近地面,发生任何情况都不利于处理,可以用来周璇的余地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空难的发生大都集中在起飞和著陆阶段的原因。可是这和灯光还有遮光板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去了。如果飞机突然之间发生了严重故障除了迫降(迫降,不是备降,迫降是指实在没有办法了,不硬著头皮尝试著陆就只有死路一条,甚至都不一定是落在哪),飞机在冲撞地面的瞬间受损,突然之间失去了所有照明,外面又是大晚上,乌漆墨黑的。人眼适应光线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然而飞机眼瞅著就要冒烟开始起火了,一飞机人还在这跟睁眼瞎似的瞪著大眼啥也看不见瞪著眼睛适应黑暗的环境,那真的就没个跑儿了。所以,提前适应外界环境光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完美衔接不卡顿!而提前适应外界环境光线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关掉人工光源,靠外界自然光线照明,所以,需要把遮光板打开,让自然光线进来。除了适应光线,还有一个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乘客可以透过玄窗看到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旦飞机有异常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及时处置。飞机一旦在跑道上滑跑的速度超过决断速度就只能继续起飞不能中断起飞了,那么即便是这时你发现:妈呀我怎么看见翅子上有块铁皮给吹掉了!也只能继续起飞,起飞以后再返航降落,因为此时速度过快,剩余跑道长度不足以在用尽之前把飞机停下,那就只能先抓紧时间离开地面,然后抓紧时间转一圈飞回来,然后抓紧时间再落下。机长在驾驶舱,是看不到飞机的发动机和机翼的,乘务员在起降阶段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系著安全带不能起身,所以这个时刻观察外面情报的重任就落到了乘客身上。看到这肯定又有人要说了,玩儿呢?是不跟我俩闹呢?我要会看我在那坐著?我就开飞机去了我!不,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曾经台湾华航拿起全部成功撤离的事故航班时间,大概的经过是这样的:飞机著陆触地瞬间,一靠窗乘客大喊:啊!冒烟儿啦!乘务员你快看啊啊啊吧!冒烟儿啦!乘务员:轮胎摩擦地面冒烟是正常的。。。乘客:哦。好吧。。然后马上,坐在另一边的一乘客:啊啊啊!冒烟儿啦!这轮子会一直冒烟么?!这tm真的不是著了么?!乘务员:卧c!还tm真是著了!跑!然后,立刻马上通知机长发现机翼油箱冒烟起火,所有机组立刻进入状态开始指挥大家紧急撤离!最终,飞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所有160名左右(具体人数我忘了)全部撤离飞机,大家离开飞机后眼睁睁看著著著熊熊大火的飞机在跑道上突然爆炸,机身炸成了三截。据说机长最后一个离开飞机的时候火已经著的从驾驶舱出不来没法走到舱门了,开开驾驶舱侧窗跳下去的,事后还有人感慨,多亏了是个737小短腿,机长跳下来摔骨折了,这要是飞机再高点跳下来摔也摔死了。据说,从第一个乘客发现飞机冒烟到所有人撤离飞机爆炸只有短短的90秒左右,而90秒,也是现在常说的黄金撤离时间。90秒啊,多可怕,发现冒烟的时候飞机刚刚触地,平时我们坐飞机触地后减速的过程反推就要开20秒左右,而这起事件中,这90秒包含了整个飞机减速到停住的过程,然后开门,撤离,跑到远处。当时,这个事情应该是不会重演了,这起事故后来发现是因为当时737-800飞机的设计上存在一点缺陷,有一个位于机翼油箱附近的螺栓长度过长,著陆时的冲击下螺栓刺破了油箱,引发了火灾,之后就改良了。但是从这个事情中还是可以得知,打开遮光板,才能第一时间看到外面的异常,尽早处理,为后续赢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说著说著就说多了。。

在飞机滑行到跑道入口后,得到进入跑道的许可,飞机进入跑道,这时,又会响起客舱提示音,乘务长又会再说一遍:飞机即将起飞,请确实Blablabla,然后,飞机被准许起飞,开始加速滑跑,起飞,离陆,收轮,继续加速爬升,再之后收襟翼,然后传来乘务长愉快的播报,飞机已经离开xx飞往xx,开始我们的空中之旅~~~

大概就是这样了。我暂时就想到了这些。谢邀


谢邀,这个问题。。。有点大。

推出:

接防撞灯,接油泵,调液压泵,调应答机

到位启动发动机

准备滑出:

放襟翼,接发动机电,接探头放冰,接液压泵,调引气,关apu,调起动电门

准备进跑道:

打铃,调灯光,开气象/地形雷达,开应答机,计时


从你进入客舱,到起飞前,你能感受到的变化:

1,飞机舱门关了。

2,飞机往后动了(也可能没有这步,看你停的什么样的机位)。

3,空调声小了,发动机开始启动,有可能闻到油味。

4,襟翼放下来了,操纵面在动。能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液压驱动襟翼操纵面等)。

5,飞机开始滑行了,乘务员广播,机组广播,安全须知等等等。

6,飞机走走停停,然后安全带灯闪了一下,听到叮咚一声。乘务员开始广播,进跑道准备起飞。

7,发动机轰鸣,推背感,起飞咯。。。。。


有个软体,叫做模拟飞行,检查单,手册好像都有的,虽然和真飞机的有区别,但是还是挺细致的。你要是感兴趣建议入坑。


看看起飞的检查单就知道了,所有的设定都在里面。


襟翼 缝翼放出 水平安定面配平 发动机功增加到起飞功率 前起落架轮定中 外流活门逐渐关闭 客舱增压 气象雷达页面保持 走你


扰流板预位,方向舵清零,襟翼2,俯仰配平,开灯,预测试风切变开,自动刹车最大,打铃,TARA。


开landing light,防撞灯,pitot heat,放襟翼,调trim,在holding point的时候还有engine runup,都弄完了联系机场的塔台告诉他ready for departure,很多步骤的,会有一个叫check list的东西,一项一项检查,确保安全起飞,最后上了跑道还有一个最后的life check ,然后才能起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