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的战斗力也是钱堆出来的,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够了,战斗力自然就高,换做别人能不能做的更好?咸丰年间,如果早点平定太平军,圆明园有没有机会留住?


晚年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点说:「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评价者本人的立场和价值观最重要。 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可谓正人君子,满嘴的仁义道德;曾国藩的所作所为,杀降屠城教案,可谓血债累累劣迹斑斑。甘为异族鹰犬,维护满清黑暗统治,以屠杀本族人民为功的人,无论说得怎么漂亮,不应该有好的评价。作为当时的老百姓,面对残酷压迫剥削戕害,反抗斗争具有无比的正义性,无论是抗捐抗税、还是造反起义,或者以拜上帝教的名义发动人民起来斗争。道路有不同,方法有偏差,甚至错误,但不能否定反抗暴政的正义性。「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是满清贵族、土豪劣绅和汉奸走狗的道理,不是人民的道理。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九块浮雕,里面有金田起义、有辛亥革命,没有曾剃头、蒋该死,这才是人民的立场和人民的价值观。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得国之正,莫过我朝。 居然有人认为曾国藩三不朽?他也配? 真正的三不朽,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书写,上面说: 3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30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无数人民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努力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解放,他们才应该享受后世高的评价。


最近刚好看到曾国藩家书第三本,还有一本没看完。

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没看过,也没研究过的。就像金瓶梅一样,人云亦云,还觉得自己倍儿有文化。

总得来说,看他十几年的和家人弟弟们的书信,感觉此人虚伪至极。一边说不求富贵官爵,一边到处托人看风水,就怕自己不够一帆风顺,官位亨通。从小到大,一直打压几位弟弟,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但他也不说自己好,反正有的没得,到处显摆自己今日的成就。列为都是垃圾,当然,我能取得当今的地位和努力天赋都有关系,你们又不努力又没天赋,在家照顾爹妈就行了。不用来北京,这是你们来的地方么?

老爸挂了,看到太平军起义,天下大乱就找借口回家休息一年。本以为自己聪明,闲下来才知道,不在位置上自己什么都不是。第一次在信中称自己是愚兄!以前给弟弟们写信都是居高临下的口吻,给还在军队的九弟写信,诚恳得很,一边休息一边反省自己当年做官的总总不当之处,自己做不到没恒心的事,天天让别人去做,以了他的心愿。呵呵

自家孩子要成亲,又考虑对方家庭,地位,父母。总之是慎之又慎,而在外欠了别人情分,直接要把弟弟的孩子许配给对方联姻!就那么的随意,好像别人家的孩子就该他随意支配。他对不起别人,他弟弟的孩子就可以是他随意馈赠的礼物。

从30多年纪我现在看到50多,几乎没有一封信不提自己身体不好的,什么眼疾看不清字啦,身体长藓啦,身体每况愈下啦,总之身体一直不好,离垮掉就不远了。那您回老家悼念老爹老妈倒是好好调养休息啊?不行,回家后思前想后一宿一宿睡不著,忙也身体不好,不忙也睡不著。

——————————分割线

再说说他成功的地方,手机打字,我长话短说

首先,格外注重教育。自己的孩子侄子们学习,必须要跟随名师!至少他要认可。

其次,自己是读书人,能分辨那些知识有用,那些书不必读!给孩子们的成长减负。你看现在那些家长为瞭望子成龙,什么都想学,什么都班都要报,如果你仔细瞧他们的眼睛,你就会看到满满的无知。曾国藩自己走过弯路,所以在教育孩子指明方向上轻车熟路。

善于总结经验,毛泽东看曾国藩主要是他的家书里有很多打仗兵法的实践经验,而且是多年不间断,有胜有负的各种经验总结,比如是曾先提出的游击战,不分兵等战术,在毛泽东的文章文选中都有同样的观点,读到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虽然曾是个庸人普通人,但是他自己一生都喊著提高,和坚持和恒心。书信里几乎天天喊口号,但老也没停,其实我相信他肯定没做到,但这种精神很可贵。现在人们都在娱乐至死的路上一路狂奔,连负罪感都没有。为什么我觉得他没做到呢?是因为人缺啥就会喊啥,比如说,我是个男人,我没必要到处举个旗子证明我是男人,即使你不信,但我从来不会怀疑,所以这件事对我来说不是个问题。何必天天拿出来到处讲?那曾国藩为啥成功了?我觉得和机遇运气和自己的选择分不开。

按现在说法,他当年就是个管考试的老师或者说监事一类文官,在北京干了十来年没混出名堂,天下大乱,他本想辞官回家躲避战乱,那想在这时因为家乡在南方前线,我估计也是朝中腐败到无人可用,否则怎么会让文官去打仗?一步一步从一打就败,到统领湘军主帅,他要学习多少知识经验?还要和复杂的清朝系统打交道,你们给家族企业打过工么?试想下国家都是人家家族的,你各方面都被监视,被怀疑,被不信任,要平衡各方利益,这哥们也不容易。

当然和天下大气候也有关系,首先是太平天国自己发展也是乱七八糟,老百姓就是鱼肉,今天被拉去征兵往南打,明天被俘虏可能换了身衣服又往北打。清军经常几个月发不出薪水,你说老百姓为啥为你卖命?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都跑了。曾国藩信中也多次提到,还挺伤心。其实不能怨老百姓对国家没感情,对政府没感情,是因为政府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了,在那种情况下选a选b,对老百姓来说已经是无所谓了,家是人家的家,国是人家的国。

后来共产党可是厉害多了,老百姓认为这是人民的军队,自己的国家,要解放自己,黑暗的生活看到了希望,共产党不是没枪没子弹么?那打仗百姓冲前排,等国民党军子弹打完了,正规军在上,那时候国家的氛围是截然不同的,那种力量也是伟大的。跑题了有点

总结下,我觉得曾国藩就是个终生努力的平凡人,他不伟大的地方就是在有军权有力量的时候没胆去推翻已经腐烂至极的满清王朝,我不知道他能不能看透大势或看清大势,他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存在让满清政府延续了几十年苟延残喘的时间而已。当然,我们现在去总结过去总是容易的,在那个年代,你我连看客都不是,都是各个军营里的兵蛋子,生不知道为什么,死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曾国藩打仗和以前人们打仗面对的局面是有些不一样的。曾国藩其实打了中国国内最早的类现代化的运用火器的战争。这使得战争不在单独依靠人数以及财政,而出现了更多的变数。太平军在火器上的运用,在前期是优于清军的,而不论清军还是太平军内部都有一部分外国军人,使得战争的变数很大。

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思路,也是贴合实际的,太平军是一个农民政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而曾国藩的代表的地主政权在面对农民军时,他的行军就不能那么灵活。曾国藩绝不能放弃城市,去山里进行围剿,这不仅体现在其火力上开始的劣势,而是古代战争本也是攻城夺寨为根本,他自然不能主动放弃城市,而太平军若得不到城市,只得到农村,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并没有发生太多作用。因为没有外部的支持,农村政权其实并不容易存在,在红军时期,根据地和外部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枪支弹药和重要物资还是需要偷运。而后随著太平军的内乱和腐化,太平军止步于南京,从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随著清军火力和财政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清军也没必要冒险打快仗。

而曾国藩也有另一方面的考虑,尽管他占有更多优势,但他只是主帅而已,太平军的存在也可以让他的势力壮大,而湘军也在太平天国后成为一方强大的势力。

所以尽管曾国藩曾几次战败,并欲投水自尽,但在总体的战略上,曾国藩在一腐朽的政权里,面对蒸蒸而上的太平军,能稳稳的的战胜也非常不一般。正如这场战争有很多变数一样,曾国藩始终能把变数控制的很低,太平军腐化后,几乎没什么希望了。


第一他不是正规军,还只是只团练。然后他十年打败了八旗绿营军拿不下的太平军。第二他从在藉侍郎干到两江总督统领五省,直隶总督人臣第一。第三他对上级忠诚对下级爱护,对人宽容对己严肃。不克扣粮饷不中饱私囊。


曾国藩当时只是众多团练中的一个最后成为挽救清朝的擎天巨柱,他怎么能不厉害那?

有些人说是他为了清廷卖命,那他作为一个生于清朝死于清朝的士大夫不为清朝卖命为谁卖命?

还有就是他能团结那么多的牛人在身边这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你试著团结你身边的人试试就知道了。谁不觉得自己牛逼那,还别说彭玉麟、郭嵩焘、左宗棠、刘蓉、罗泽南、李元度、丁日昌等人是真的牛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