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假设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是工具人,但是所有人各司其职。有各种各样的职业

然而由于A在B处喝酒,B在C处吃饭,C在D处打游戏,D在F处购物,F又在A处住宿。这样形成了一条很长的闭合回路。

最后形成所有人都是一样资产,一样的有钱,在动态中达到完全的共同富裕。

可能存在这样的世界吗?


富裕这个词,同样是一个思想禁锢。

这两天马云又上新闻了,马云花钱请了交响乐团,由他来指挥演奏。

不谈艺术不艺术这回事,如果仅仅是为了开心,为什么不去幼儿园指挥小孩子唱歌?

仅仅是因为指挥专业的交响乐团,让这些专业人士为钱折腰,会让马云有更多的优越和快感吗?

去幼儿园指挥小朋友唱歌,难道不能收获更多的欢声笑语吗?

排除掉装逼,排除掉抢新闻头条这些因素。

一个不懂音乐和指挥的人,去花钱指挥专业交响乐团,与指挥幼儿园小朋友唱歌,有高低贵贱,有快乐愉悦的区别吗?

资本主义不可能存在人人平等,不可能存在共同富裕,也不可能存在对人的尊重和理解。

就在于这里,资本的不平等带来了权利的不平等,资本的多寡,区分了人的贵贱。

当资本家拥有超乎想像的财富时,他们就像所有的权力垄断者一样,成了人上人。

这种踩在他人头上获得的愉悦和价值,让资本家,权贵与普通人形成了物种隔离。

花重金去指挥专业交响乐团,在快乐和放松上,并不会比去幼儿园指挥小朋友唱歌更有意义。

但花重金去指挥专业交响乐团,可以上头条,可以被人崇拜,可以展现人人艳羡的高贵和阶级地位。

而同样快乐的去幼儿园指挥小朋友唱歌,却因为金钱的对比和反衬,变得不再有趣和快乐。

这正是资本主义消灭快乐,消灭大众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原本的快乐和幸福,一旦到了资本主义的逻辑下,对照富人踩著他人获得的幸福。

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幸福,普通人应该拥有的幸福,一下就变得不幸福,变得没有了价值。

这就是资本社会的根本顽疾。

原本大多数人是可以获得幸福的,幸福可以是很简单的。

去幼儿园陪小朋友唱歌,去公园陪朋友和恋人散步,每天工作5小时,休息时间自由安排。

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攀比,不虚荣,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家庭,这是普通人可以获得的幸福。

但在资本主义,这些幸福都会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下被剥夺,并彻底失去。

即使还有人拥有这种幸福,在与富人资产和地位的对比下,这些幸福也变得不幸福。

马云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占据了最多的社会红利,但他的幸福不会带给其他人幸福。他的幸福恰恰需要建立在其他人的不幸福基础上。

马云的财富,并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财富,更是其他人需要承担的债务。马云的千亿财富,是对其他人千亿劳动的支配和权力。

理解了资本,财富,背后的债务,权力关系。才能看清,在资本和权力上的追求,注定了大多数人只能成为牺牲品。

马云就算有千亿财产,但如果他不能用钱去支配和剥削任何一个人,他的千亿财产就毫无价值。

富人获得的钱,表面上是钱,实质上是对他人的支配权。

富人的所有财富目标,都需要他人用生活和时间去成为代价。

资本越繁荣,大多数人越是失去了生活与时间。

资本主义不存在个人时间,不存在休息时间,资本主义为利润(权力)而生产,就算是成了世界首富,为了剥削更多钱(权力),同样要加班。

资本家既是资本的宿主,又是资本的奴隶,工作和生活都是为了剥削(权力)。

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了利润,不去制造需求,只为需求而制造。

每天工作5小时,多余的时间用来休息,玩耍,锻炼,大众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与价值。

资本主义把所有时间用来生产,用制造无意义的需求,用割韭菜,让人付出时间和权力。

共产主义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价值,自己去安排多余的时间。

虽然很多人说,马云指挥交响乐团是古典音乐的荣幸,等待被资本家恩宠是古典音乐的宿命。

但消灭马云,消灭这样的资本巨头,让大多数劳动者每天工作3-5小时,让真正爱古典音乐的人去欣赏和支持古典音乐不好吗?

如果不是资本家夺走了大众的时间,人们每天可以多出3-5小时培养自己的爱好,经营婚姻和家庭。

把权力,把财富交给资本家,大众获得的最终只有996,251,以及高不可攀的生活,承担不起的婚姻。

把时间,把生活还给大众,大众才能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只要有私产,就不可能共同富裕。这里的产,指的是生产资料,不是生活资料。

题主的设定,ABCD这么多工具人,其实还隐含了一个条件,就是这些人都是个体户,都有私产。这是不可能共同富裕的。

要共同富裕,唯一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都没有私产,然后实行社会分工,每个人都要劳动,例如一部分人种田,一部分人建房,一部分人制药,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分工干好。生活资料按照大家统一制定的分配法则进行分配,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按劳分配,就是出力多的,贡献大的拿得多。一般用计时和计件的办法。

按劳分配不会产生贫富分化。最多两三倍的差距。因为如果计时的话,我很懒,一天只干6小时,你再勤劳,一天也不能干24小时。如果计件的话,我很笨,一天只做10件,你再灵巧,一天也不能比我多干好几倍。

贫富分化,是指几千几万倍的差距。资本家有几千亿的家产,穷人连10万都没有。资本家的收入是剥削来的,因为无论计时还是计件,资本家都不能收入这么多

绝对平均是没有的,镜面也不能绝对平。


不可能,因为人的追求不一样,马克思说:

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互爱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

马洛斯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每个人的自我实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不需要特别强调什么「共同富裕」,比方说,一个科学家,他满足了生活之后,目标是做出科学发现,他对钱一点兴趣也没有,你给他钱他也不会花,但对普通人,他想要更多的钱去享乐,这时候强行「共同富裕」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想要钱的,他总是能想办法去搞更多的钱,而不需要钱的,你送他他也不需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社会应该朝著这样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保障所有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至于自我实现,则看个人造化。


资本主义下的房屋供给,已经从追求使用价值为主,转变为以追求交换价值为主,由于这种畸形的转变,导致房屋的使用价值日趋变质,房屋首先是变成了一种储蓄工具,然后又变成了一种投机工具,而利用这种投机工具的人除了消费者,还有一切受益于房市繁荣的人,比如,建筑商,金融从业者,房屋中介、房贷放款人等等。

而这其中的大部分受益者,都从事著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活动,他们借由大量虚拟资本围绕使用价值的变质进行投机敛财,他们只想填满自己的荷包,所以当这些被追求复利增长的资本主义裹挟的人们,发现投资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不再有利可图时,他们便会开始进行投机炒高一切有利可图的商品。复利增长就好像往棋盘上放米粒,第一格一粒、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在第XX格的时候,全世界的大米都将不够用,那不够用了该怎么办?当今资本主义又已经这样走到了第几格?

如果交换价值变弱,弱到最终能够失去对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的引导作用,那么我们便不再需要货币,也就是说货币作为资本以及占有社会权利的工具,所导致的一切病态都将跟著一起消失。

那么,我们该如何创造一个能够引导人们追求使用价值生产和分配的经济运作模式?我认为做到这点便有可能共同富裕,而我的创业项目,叫做削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商品生产和分配的引导作用,压榨投机、作恶以及无能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能.

前提是, 1) 机器人全面实现自动化工业, 农业, 服务业生产,

2) 用区块链技术做思想钢印, 每个机器人实现基于DNA个人的指令绑定

3) 大数据实现全民协同决策平台

4) 各个机器人基于个人+群体的规则协同设定指令.

于是, 可以共同不穷. 共同温饱, 共同小康.

但是, 有两种富裕无法满足.

一种叫: 我比别人富, 这个是数学上无法满足的.

一种叫: 别人跪在我脚下, 为我服务, 而我不用为别人服务, 这才叫富. (如果我同时提供劳动又接受服务则可以满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