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艺术品欣赏水平,比如了解了名画背后的故事,这个画家生平等,可我还是不能代入其中,看名画,还是仅限于,觉得好看和不好看,什么从画里看出画家的悲伤痛苦,画中少女的彷徨无助,我真的看不出来。类似于,给了我标准答案,我也没弄明白这题啥意思。

举个例子,比如我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我知道题目套路,能拿满分,什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仅仅是懂套路会做题,我自己从诗中没感受到。

所以懂艺术鉴赏的大师,真的能从画里,曲子里,看到听到故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那么神奇吗?他们和我这种人看到的,真的不同吗?

PS:我是个敏感的人,生活中谁高兴不高兴是不是想离开不耐烦等我都能敏锐察觉到,可对画,我却没有这个能力。


看画著重背后的故事和画家的表达,和看电影只看剧情一样,得到的看到的都只是管中窥豹。

观看方式错了,对你的艺术修养提高毫无用处。

要学会看画,很简单,你自己买颜料,自己去画,把颜料用刮刀刷子堆上画布,尽量做笔触。然后用高清相机拍一张照片,原画幅列印,把你的画和列印品放一起看。列印的画比原画少的东西才是看画的重点。(看题主描述其实题主本来会看画,但被艺术学写书的这帮人弄拧巴了)

用同样的方式你还可以学会看电影,先自己拍一个短片,再看好的大师的作品那种感觉有点像读高考满分作文和鲁迅作品海明威作品的区别。一般人拍短片不会开镜头玩笑,镜头里面没有设计,而好的短片都有这种镜头玩笑和设计。


其实我觉得自己喜欢就好,大俗即大雅,我觉得艺术没有既定的标准,而且个人喜好也会随著时间推移年龄增长而改变。我可能听音乐会会睡著,看见名画也只会发呆,但我泥人捏的不错,口哨吹得贼响,不也挺好的么【微笑】


千万不要以为「好」字很普通,那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画最重要的是好看,音乐最重要的是好听,这就像吃菜一样,最重要的是好吃,难吃的菜不会因为专业讲解而变得好吃。

用靳先生的话说,就是「艺术是很残忍的,画好不好,一秒钟就能判断,不论你画了一天还是一年」。

但是艺术的评价也不像吃菜那样单纯,那样感性,个人的喜好也并非专业和准确,因为艺术本是高级的事物,是理性升华之后的感性,这样的感觉才会更准确,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切忌由于本来不喜欢一件作品,但由于专业讲解而被迫让自己去喜欢,那是很可怜的。(经典、传统的作品除外)


谢邀

作为同时学美术和音乐还学管理的人,我非常真切的知道,看到一件作品随口能叨叨出个一二三的能力,其实都是过去大量的阅读、欣赏、练习、学习换来的。

其实这就是整个思维的过程,你想学会欣赏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就是思维的处理和输出两个环节:思考和表达。但是在输入环节没有做好的前提下,输出是很困难的。输入环节无非就是多听、多看,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基本的资料库。然后你才可能用你的三观(也就是你的演算法)去处理你资料库里的信息。然后进行计算(艺术思考/欣赏),最后得出结果(说出个一二三)。

很多人去学所谓的艺术思维,学习怎么欣赏,都是在想办法优化自己大脑的演算法,想让自己的思维过程更准确更效率,但是他们根本不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资料库,那些那么多演算法有什么用呢?

其实欣赏艺术很简单,就是多看、多听,因为人是天生智能的,而不是人工智慧,我们自己就会思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特殊需求(例如马上要和一个喜欢青绿山水的老板谈生意,你必须现学现用这种情况),仅仅为了个人的提高而接触艺术作品,你一边接收新信息(看、听),一边想(只用你现有的知识去思考),就能有初步的结论。然后接收更多附加的信息,比如作品的年代、作者的经历等,然后结合之前的结论,继续思考。循环往复,你的演算法就会自我优化了,这就是人类天生智能的好处。整个过程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以后你跟别人说著一二三头头是道的时候,你也会教他你的思考方式,但是他学了以后对他自己没有任何改变,因为他还没有同步你脑中的资料库。

所以我一向认为艺术欣赏里没有专业的知识,只有更专业(更详细、更准确)的资料库(你的大脑)和长期与这类艺术信息相匹配的优化过的演算法(你现阶段的思维),无关他人,他人也无关你,认真对待自己的大脑,人人皆可一二三。


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当然欣赏不了哦,就像你不学习基础数学怎么能看得懂高等数学呢


不如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你非要欣赏名画名曲?

安妮宝贝的书我看不下去,但她有句话我很欣赏:我只喜欢那些我真正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应该喜欢的。


我们眼中的名画名曲基本上知识 画 和曲,热爱的人会想的很多,对作品肤浅了解的程度,便开始过度解读。

大师们分两种,一种季度热爱狂热,每幅画每首曲子都像解剖一样的去了解。另一种,则是不屑一顾。

你觉得好看就好看,好听就好听

坚持自己观点难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