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能熬到五胡亂華嗎


五胡亂華的直接原因,是晉朝在八王之亂中,從河北到中原大規模、反覆的殘酷絞殺,其後果是:

「積數十年兵甲具毀」,「精卒盡沒於徵伐」,「宮垣棄之荒丘」,「丁口填於溝壑」,「四野無可充之黍」。

遼闊的關東大地,出現了「兵死光、城廢光、糧吃光」的「三光」局面。

五胡正是憑此良機,躍馬中原,開始了軍事與人口的雙重征服。

這噩夢一般的境況,在三國確立後的僵持階段,是不會出現的。魏與蜀、吳的軍事交界線均遠離中原,其戰爭烈度不足以對關東形成劇烈破壞。

還是那句話:「中原無恙,則諸胡莫敢侵陵」。


大魏要是來一場八王之亂,武侯怕是能直接興復漢室還與舊都了。


要不是司馬家八個王爺死掐,哪裡會有五胡亂華。三國時期要是處於北方的魏國也這麼來,我大漢怕是可以中興了。

說句實話,司馬家建立的這個晉朝,西晉東晉連一塊,可以用生於不義,死於恥辱八個字來形容。


五胡亂華是小概率事件,少數民族是大概率事件,歷朝歷代都有少數民族入侵發生,能出現五胡亂華這麼慘的事情也就是西晉,兩宋,還有一個明末清初。司馬炎在位時候也發生過禿髮樹機能入侵的事情,但西晉也沒被打的徹底丟掉雍涼啊。沒有西晉自己作死,司馬炎裁撤州郡兵,由諸王掌兵,出現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根本就不會發生。五胡亂華是中央軍在諸王交戰時打廢了,州郡兵被司馬炎裁撤了的情況下才發生的。三國延續根本就不會有五胡亂華。所以三國怎麼熬到五胡亂華?


不能,因為三國和五胡亂華不可能同時存在

三國分立時,魏國吊打北方各族,還把蔡文姬給要了回來。蜀國像只貓一樣玩弄南蠻這隻老鼠,七擒六縱,簡直是在侮辱南蠻的智商。而吳國的各大將領的功勞薄上都有對百越作戰勝利的記錄,有三國分立,各個外族絕壁比你家喂的吉娃娃都聽話。

五胡亂華,不是因為五胡太牛掰,而是晉太廢。三國歸於晉,而實際上,晉不過是魏的另一個翻版,簡單來說,魏和晉都是有各個世家大族支持的結果。

那為嘛這些世族不在支持魏,而為晉站隊呢,因為曹睿太過牛掰了,在位時對各世族嚴防死守,以防他們奴大欺主,結果就是,你曹睿不給飯吃,那就另找人當皇帝了,然後就有了司馬氏篡魏。

晉得國太易,得位不正,就對世族各種恩寵,吸取魏國沒有宗親為國之藩籬的教訓,大封宗親,給予他們很大的權力,成為諸侯王,結果矯枉過正。

一個勢力,有兵,有錢,有權,有世家,還有能可能成為皇帝,並且這樣的勢力還不止一個兩個,那想讓他們不生出的當皇帝的心思很難,又攤上了以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那這些諸侯王們就想再爭取一下進步了。

於是八王之亂,然後五胡亂華,緊接著衣冠南渡,八大姓氏入閩,釀成了中華大地上第一次民族之痛。

晉的貢獻不是一統三國,而是保住了江南不失,為中華文明的延續保留了火種,避免了中華大地全部亡於異族的悲劇,至少把這一悲劇推遲了上千年。

亡國而不亡天下,這才是晉最大的歷史貢獻。


你提的這個問題的邏輯起點就是錯的!!!如果按照你的邏輯,則五胡亂華是一個必然發生的事件。然而,這個事件不管從我們後來人的角度看,還是從五胡亂華之前的人們看都是一個偶爾事件,因為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是一個必然事件,只是這一次造成的影響以及結果更為慘痛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看五胡亂華之前是什麼情形,那就是中原民族基本吊打北方游牧名族,遠一點戰國時期,韓趙燕三國離北方最近可以說就是中原的門戶所在,那些北方游牧民族也時常騷擾北方,卻沒的討到過任何便宜,你可以說此時的北方游牧民族還很分散,故而不易擴大戰爭影響,那麼接下來秦國一統宇內,相對應的北方匈奴勢力也已崛起,在秦國強大的武裝面前也是然並卵,即到大漢建立,若不是高祖劉邦過於的浪,所謂的「白登山之圍」,絕壁是另一番景象。後歷經文景兩帝的勵精圖治,到武帝登極,面對北方的囂張氣焰,明面上照常給錢給女人,暗地裡培養以衛青為首的北伐大將,並提出「寇可妄,吾亦可往」。霍去病更是帥軍刨了他們祖墳佔了他們的首都為止,均可看出,若是中原認真對待,北方游牧民族真的屁都不算,雖然這之後,中原還是要用和親政策維護雙方關係,但也是考慮到戰爭成本,中原王朝才收兵止戈,畢竟他們真的很窮很窮,一仗打完收不回成本。到三國時期,曹操大舉南下時北方亦無任何非分舉動,即使赤壁大敗而歸也不見北方有何異動,足以說明曹操對北方游牧民族處於絕對優勢,南方諸葛君更是像貓捉耗子似的錘的南蠻永無異心。到了,西晉司馬昭為了將皇位傳給自己看中的孫子,而傳位給傻子司馬衷,誰料先是賈南風專擅朝政、逼死司馬遹(即司馬昭看中的接班人),緊接著上演了一出「八王之亂」,兄弟叔侄之間你方唱罷我登台,亂糟糟的打了一十六年。直接動搖了國本,尤其是中原地區。以至於從永嘉元年匈奴劉淵自立為漢王,接著稱帝,並命劉聰帥軍攻打西晉,由此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緊接著匈奴劉曜陷長安,滅西晉,據長安建前趙。羯人石勒據山西、山東,建後趙。鮮卑慕容建前燕,鮮卑拓跋建代國(北魏)。氐人李雄於惠帝末年建「成」國,後改國號「漢」;不久,氐人苻健一族建前秦,都長安。羌人建國較後,主要有淝水之戰後的後秦。這亂的如一鍋粥的局面,西晉的很多帶兵之人要麼做壁上觀,要麼吵吵巴火的謀取私利,要麼就是能力不行被干翻,總之就是無人能掌控大局,就是因為「八王之亂」的後遺症還未徹底治癒。一直到衣冠南度,又經過一番內耗才最終建立起以司馬睿為「領導」核心,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士族,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等吳姓士族為班底的東晉王朝。此時北方還是一鍋粥,西晉雖說是廢了,而新來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了搶奪底盤人口亦打的頭破血流這中間最倒霉的就是那些底層的百姓。


我不明白這個問題是想問什麼???

是指的三國能不能延續到五胡亂華??還是指的三國和五胡亂華碰撞會怎麼樣??

如果是字面意思,三國肯定熬不到五胡亂華,歷史走向就證明了,魏滅蜀,晉滅吳,完成國家統一的時間是公元279年。

而五胡亂華的起始時間是公元304年,很明顯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三國在公元279年就結束了,可能熬到五胡亂華????

如果要問三國和五胡亂華碰撞會怎麼樣???

可以問問曹魏匈奴五部、蜀漢南中各族、東吳山越山民,他們感動嗎???

他們紛紛表示:不敢動,不敢動


現在知乎問題質量變得越來越差了。五胡亂華的原因是什麼?三國時期魏國在北方對於游牧民族的各種征伐是為啥?搞清楚這些,歷史不是個隨你隨便玩弄的洋娃娃,每一段時期,每一件事情都有深刻原因,前因後果。

先有三國,後有五胡亂華。三國尚存,五胡安能亂華?其他答主已經有回答了,謝謝


五胡亂華又不是gm制定的時間觸發任務,這是個事件觸發任務啊。沒有三分歸晉,沒有少數民族內遷,沒有八王之亂,你五胡亂個毛線的華哦。歷史事件是連續的,相互關聯的,不是獨立的個體事件。


有三國在,壓根就不會有五胡亂華吧……如果蜀國保持蔣琬費禕時代休養生息的做法,嚴守秦嶺和隴西的關隘,朝內政治清明的話,我不認為魏或司馬晉有什麼機會。

三國鼎立,因為外部有敵人存在,所以三國的軍事實力一直是很強的,禿髮樹機能之亂也很快被平息的。

晉國只要自己不來個八王之亂,周邊其他民族沒啥機會來亂一亂的。

蜀漢最後也有姜維,諸葛瞻,張翼,廖化,吳國的張悌也死得很壯烈,感覺都沒到人心盡失,必定滅亡的地步。


三國時代,中原皆兵事,五胡來是找死?


公孫瓚那種弱雞都能把五胡打到叫爹


有一些可能不太嚴謹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熬不到五胡亂華

想看什麼是五胡亂華,五胡,匈奴、鮮卑、羯、羌、氐,主要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三國時期,這些民族的勢力並不算很強大,且基本上都地處邊境(邊境一詞是相對於漢族所主要居住、活動的範圍而言)而亂世中的群雄,為了壯大己方的勢力範圍,肯定要率先平掉那些相對弱小的勢力,一來是對自己勢力的擴充,二來也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後方,以防在出征在外時,後方力量的掣肘對自己造成不利影響(具體事例可參照諸葛亮七擒孟獲),在這種形勢下,少數民族的勢力很難壯大到與漢族抗衡的地步,所以,三足鼎立的局勢被五胡勢力崛起所打破的可能基本不存在。也只有到了天下基本形成大一統的局面,少數民族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才能養精蓄銳,操練兵馬,培養自己的作戰能力,以武力擺脫對漢族勢力的「臣服」。

僅供參考,謝謝


歷史是無數人意志的矢量和。三國還是晉改變不了漢末至今漢人死太多的事實,漢胡人口比從西漢平帝的33:1極降為西晉元康年間的3.4:1。而且需要澄清的一點,五胡大部分已經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內遷從事農耕(漢人不夠了,曹老闆等人開始用胡人種地)。加上晉處於等降水線南移周期,北方耕地減少,於是活不下去的北方漢人苦逼和胡人苦逼聯合造反。


五胡亂華是世家由盛轉衰的過渡,自武帝以儒教鞏固皇權,世家和皇權的衝突就沒有斷過,隋唐興科舉打壓世家,貴族又勾連安史之亂,一直到宋朝才徹底完成轉型,科舉造成封建皇權集中,抑武弱民就成了核心。


不理解這個問題。

是不是說 「三國能不能置於五胡亂華這個背景下,形成五胡+三國的時代?「


笑,沒三國哪來的五胡呢


題主問錯了,沒有三國,就沒有五胡亂華,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問題,一個自我閹割的九品中正制,就足以造成華夏民族的末日


如果沒有司馬家的弱智皇帝和一堆缺德親戚,哪有這麼多破事


你這問題到底是想問啥?熬沒熬到歷史不是已經給出答案了嗎?還是說你想問的是,三國能否在五胡亂華中挺過來?


應該說是有三國存在就不會發生什麼五胡亂華,真實世界不是遊戲,不是說時間線走到316年,就自動觸發什麼蠻族入侵,五胡就憑空變了出來踏平了中原,五胡亂華是因為西晉統一後失去外敵,發生嚴重內亂以至國力削弱,才使得五胡有機可乘。

三國時候什麼光景,相互之間虎視眈眈,一個個磨刀霍霍,外敵壓力使得國家不能鬆懈,不能說完全沒有內亂,但類似八王之亂那種級別的還不至於,哪怕最暗弱的蜀漢,到滅亡之時也尚有十餘萬帶甲常備軍,完整有效的行政體系,絕非五胡十六國之流可以匹敵,魏吳更不用說,又怎麼會發生五胡亂華這樣的事情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