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模式是非常明顯的、用雞巴眼都能看得出是互補關係。有些人可能生來好鬥,隨便拿出兩樣東西就腦補怎麼互懟,就連這種明顯是互補的東西都想著彼此怎麼競爭。

像北上廣深這種人口密度超大的城市,我就不考慮衛星終端的尺寸了,就當你隨便一台手機都能用上星鏈,但星鏈的通量密度夠用?像飛機航班和郵輪你還想用5G,為什麼5G需要這麼大的基站密度了解一下,在陸地附近你能打個電話就已經算是不錯了。怎麼就不能彼此優勢互補了?甚至完全可以集成到同一套通信系統,比如你要為一個小島嶼或者一艘豪華郵輪鋪設5G網路,為此拉一條海底光纜肯定不現實,但星鏈就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越是缺乏基礎通信知識、連5G是什麼都沒搞清楚的人,就越是喜歡整天5G…5G…


也是競爭,目前5G信號是否能提供不清楚,但星鏈計劃11900多顆衛星會佔據幾乎所有的近地軌道,這才是最要命的競爭,以後電信服務不用你發執照他就能覆蓋了,包括電視,互聯網,外加偵查,遙感,氣象,他佔了軌你還發不上去,不說通訊,連氣象衛星都發不了,你說多可怕。目前只有中俄還能競爭一下,以前還有人說山區孩子讀不起書為什麼要搞航天,我要說這些人該拉出去斃了……


目標不一樣,談不上競爭。


不完全是一類東西,星鏈也可能用到5G協議:

一、星鏈 主要解決 偏遠地區落後地區、飛機、遠洋輪船、偏遠地點的火車汽車徒步 等的網路數據通信問題,衛星地面終端(基站)可以很靈活很便宜。衛星和地面終端/基站之間可以也可以設計採用5G協議通信,微型衛星終端/基站可以設計成直接用wifi跟手機等進行通信。1、首先是可解決有無問題,是剛需。2、部分情況下,減少通信環節關卡、也可以做到比地面網路更高速高容量。

二、普通5G地面網路和基站耗資巨大,通訊也是追求更快更好的問題,相比4G是奢飾品,適合發達國家和地區或者落後國家用來勞民傷財劫貧濟富。一般來說連4G都不行或者沒錢建的地方 這種5G更不行。

若星聯建成、對世界通訊格局通訊協議影響巨大,獲得巨大優勢和規則話語權。上面(一)中的用戶將首先考慮採用或兼容 星鏈等衛星通訊。


目前沒有,但是未來星鏈繼續延伸的話可能會有,隨著航天的發展,星鏈衛星發射價格進一步下降,大規模量產後衛星的價格也會下降,這個拐點就是星鏈網路逐漸取代傳統光纖的過程(也許成功也許不成功),也就是地面站+wlan的形式,5g的覆蓋距離實在有些短,穿牆和繞射能力也差,所以5g不取代4g而是作為4g的補充,而5g要獨立組網(這個標準還未確認),而這個獨立組網就是競爭點了。

現在衛星只有1.2w顆,如果說預計要覆蓋更多人口那麼發射更多衛星即可,太空軌道是非常空曠的一萬二不夠就十二萬,十二萬不夠就一百二十萬,製造的越多自然就越便宜,說不定那天他就比光纖便宜了呢?


我們為此專門做了一期視頻,深入分析了星鏈計劃的技術和實施的結果,歡迎觀看!

星鏈計劃能否取代5G?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對於全球的電信消費者而言,是不是用G技術,倒是無所謂,誰能解決網路連接的有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星鏈在美國這種地廣人稀和非洲這種偏遠落後地方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某種層面會壓縮當地國家採購使用5G基站蜂窩網的需求。


還要什麼城際通信線路,海底光纜,全天上了


星鏈為全人類提供的無線通信帶寬達到5g當量???不說技術難度地球結局,光電源就需要切小半個太陽給他供著。地球化石能源?不夠看啊,庫存消耗光能撐幾分鐘


其實更多的是互補關係,5G適合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區,但是在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5G的成本過高,但是星鏈的優勢就來了。


其他的不清楚,就是光從地面到衛星一來一回也得幾十ms了吧,在延遲上怎麼跟5G比


互補關係.在不同場景下二者性價在各有優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