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技術,只能是載人飛船花小錢辦大事。現在美帝太空梭都棄用了自然更不會去發展太空梭了。當然,現在即使想發展也照樣沒錢沒技術沒配套工業。

現在我國技術造長五氫氧機都出這麼多問題,想造出太空梭簡直痴人說夢。。。要知道ssme幾十年了,放到現在依然是絕對的尖端科技。有人說咱們和美帝航天差距半個世紀真不是說著玩的,真的差距很大。


因為中國當前只是在向太空梭的方向上爬坡,如果坡頂是太空梭,中國航天的動力能力只能算是能夠爬過六成及格線,有能力論證建造太空梭,但是,預研的方向指向了長九。

太空梭的概念是全復用超大火箭(毛子暴風雪那玩意根本不在線),不一定是SSME,美帝太空梭的初代機SSME從某種程度上屬於驗證機,只是運載能力,失事,維護成本等等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卻是非常的成功,值得驕傲。

有人認為spacexBFR再度重現美帝二代太空梭且風險很大,但是,人家敢弄是有技術底氣。

中國網聞里也有搞太空梭的驗證,也是直接搞兩級而不是SSME一級半,但是搞成SSME那種規模顯然不是太空梭應該達到的目標,所以了,預測中國太空梭絕對是超過2040年以後的事情了~長九從2030年開玩十年算是快樂的。

天冷好個秋。


是不是我和上面回答的那些人和題主的世界線不一樣?


技術上造不出SSME(太空梭的三台主引擎)級別的高性能氫氧機,材料上無法滿足復用的要求,財力上中國航天部門若干年的經費加起來才勉強夠一架哥倫比亞的造價……

所以為什麼不造太空梭的原因和為什麼不造土五(土星五號,為阿波羅系列任務使用的第一級運載火箭)級別的運載火箭原因其實是一樣的。(目前看來,我國長五(長征五號)在運力仍然遠不及土五,且土五若干次發射無一失敗(阿波羅13不算,那個是載荷的問題,跟運載火箭關係不大),可靠性上沒有可比性。另外在計劃中對標土五級別的運載火箭應該是處於正研製狀態的長九,不過目前看來進度仍停留在PPT中)

不過造成這些的原因一方面是基礎技術(如材料學等)的落後,但更多的是由於我國在航空航天等領域投入資金上的不足,軍費尚且捉襟見肘,更不會有閑錢給航天打水漂了(目前多數航天任務仍以「應用」為主,比如軍方或氣象通訊等)。但在將來資金充裕後,相信航天口會取得令人期待的成就。


我國當然有想過製造太空梭,「長城一號」,但最終放棄了太空梭的方案。現在來看這無疑是正確的。

美國製造太空梭的初衷是重複使用,以降低發射的成本。但太空梭本身的製造費用就非常昂貴,而且太空梭降落以後,需要要全部拆開,然後逐次進行檢查和維護。這些檢查維護的成本大大高出預期,而且安全性也不如一次性飛船。說得直白點,這就是個無底消金窟。另外,太空梭可以說是當時航天技術的集大成者,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超時代的產物,即便到了現在也能代表人類工業製造業的最高水準。這樣的東西沒點底子的國家根本玩不起,全世界也才出現過6架太空梭,也只有美國和前蘇聯這種巨無霸才玩得動。

以當時甚至現在中國的國力,一沒錢二沒技術更沒配套的工業體系,完全沒有能力製造太空梭,如果當初選了這個方案,只怕我們現在還在勒緊褲腰帶搞苦難行軍。

對於中國來說,用一次性飛船是最優選擇。這沒什麼好丟臉的,老毛子現在不也在用么。而且,我國一路用過來,你敢說沒什麼成就?


1、中國不僅只有運載火箭,還有神舟號載人飛船、天舟號貨運飛船、天宮一號、二號實驗室還有即將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天宮!

2、太空梭是一種天地往返可重複使用飛行器,1981年美國第一架實用太空梭發射,到2011年所有太空梭退役,這30年內美國共建造6架太空梭,可以說是人類的一項重要的發明。它的優點不再贅述,但最後美國為什麼要退役所有的太空梭呢?主要有兩個致命的缺點,

A、費錢;研製、維修成本特別高。美國人計劃整個太空梭項目的預算是430億美元,重複使用100次,單次發射費用預計是5400萬美元,但太空梭研製花了1960億美元;單次發射的費用達到4.5億美元,比預算多了8倍之多。

B、系統複雜、可靠性安全性低,出現了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的失事後的慘重的損失,說明其設計壽命達不到預期,安全性指標達不到載人航天飛行的標準。

3、中國在進行載人航天事業論證的時候,有專家強烈要求實施太空梭技術途徑的,後來從經費、運維、地面設備、發射場建設、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綜合對比評估,選擇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貨船)+軌道航天器(空間站、空間實驗室)的方案,畢竟這套方案體系結構相對簡單、技術成熟、研製周期短,節約經費。特別是安全可靠性方面,畢竟從1971年6月前蘇聯聯盟11號飛船墜毀以來,至今未發生重大事故,2018年發生的上升段故障航天員點火逃逸火箭逃生的事例,再一次證明了這套體系的安全性!。同時這套體系新飛船、新火箭、新空間站的研製和運行相對低得多低,更符合中國國情。

發佈於 2019-11-0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陳新陳新

即不會建,也建不起。

如果我們既有技術又不差錢的話,那是一定會建的,畢竟太空梭大啊。

太空梭和火箭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應該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兩條腿,它們各有優勢。

火箭便宜,安全;太空梭雖然貴,但是它的空間大,很靈活,能完成一些火箭做不了的事情,所以這兩者應該是互為補充。

可惜……

相信總有一天,太空梭或者類似太空梭這樣的航天器一定有大放異彩的一天。


即不會建,也建不起。

如果我們既有技術又不差錢的話,那是一定會建的,畢竟太空梭大啊。

太空梭和火箭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應該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兩條腿,它們各有優勢。

火箭便宜,安全;太空梭雖然貴,但是它的空間大,很靈活,能完成一些火箭做不了的事情,所以這兩者應該是互為補充。

可惜……

相信總有一天,太空梭或者類似太空梭這樣的航天器一定有大放異彩的一天。


太空梭(space shuttle),又名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機,是一種由人駕駛的、主要部分可以重複利用的空間運輸工具。它可以像火箭那樣垂直起飛,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動,像飛機那樣滑翔,並在地面上水平著陸。它結合了飛機和航天器的性質,在航天史上是繼「阿波羅」登月成功後又一次歷史性的技術突破,同時也標誌著空間科學技術已經從研製階段成功地走向廣泛應用時代。圖2.1為太空梭發射瞬間。 目前,世界上已經將太空梭投入運行且成功回收的國家只有美國和前蘇聯,美國與前蘇聯的太空梭基本相似。美國太空梭自從1981年首次發射成功以來已完成了100多次空間飛行任務。太空梭除了運載和部署衛星以外,還可以檢修、回收衛星,或進行空間營救。空間營救在航天史上是一個突破,它的技術意義和經濟效益是非常巨大的。如1997年2月,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對「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檢修就是成功的一例。在軍事方面,太空梭還可以執行載人近地軌道實施偵察、攔截衛星、戰略轟炸等任務。在空間科學技術的應用方面也非常廣泛,如發射空間實驗室和建立永久性國際空間站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太空梭定義為一個太空運輸系統,真名是空間運輸系統,英文縮寫為STS(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按英語的意思可理解為太空穿梭機、定期往返航班等。人們常說的太空梭,往往只是指那個像飛機一樣的軌道器。準確稱呼美國的太空梭,應該包括軌道器、助推器和燃料箱,因為它們是一個空間運輸系統。當太空梭發射,軌道器單獨飛行以後,人們習慣地稱它為太空梭也可以。 太空梭的軌道器長度37.237米,翼展23.79米,高度17.25米,空重78噸左右,總起飛重量110噸,最大著陸重量100噸,低軌道運載能力24.4噸,有效載荷艙尺寸為直徑4.6米、長18米,飛行高度190~960千米,飛行速度7743米/秒,即27870千米/時。 太空梭是一種為穿越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太空梭集火箭、飛船和飛機技術於一體。它是一種有機翼、可部分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太空梭由火箭動力發射脫離大氣層,作為往返於地球與太空的交通工具。 太空梭是新型的運載工具,通常飛行在1000千米以下的近地軌道上,可以像飛機一樣機動靈活地變換軌道。太空梭往返於地面與空間,使人類開拓大型空間站成為可能。它負載大、飛行靈活、可在不同的軌道高度飛行,還可以在軌道上發射其他航天器。人們可利用它在空間開展地面上無法進行的科研活動,完成軍事任務和新技術的研究。 在太空計劃中,太空梭不僅能勝任上述各種科學任務,還可運載和發射衛星、探測器。當然,無論任何人,只要肯花錢,就有可能到太空去旅行或去做試驗。奇妙的太空之旅,激發了人類對未知宇宙的探索願望。 太空梭具有4種本領:能像火箭一樣起飛;能像宇宙飛船一樣進入軌道,圍繞地球飛行;能像普通飛機一樣在大氣層滑翔並著陸;能夠重複使用。太空梭時刻準備著,應付太空中的突發事件;對不友好的航天器進行監視、破壞;發射各類航天器。太空梭的發射費用很高。太空梭集中了火箭、飛機和宇宙飛船的優點。

太空梭的致命弱點是機身龐大、技術複雜、發射和維修費用很高,特別是發射的費用很高。太空梭研發需要很大的投入,大約需要10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官員曾抱怨說:太空梭是個無底洞,我們拿什麼去填。 目前發射航天器的運載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隨著有效載荷的成功入軌,運載火箭就結束了它的使命,最終粉身碎骨。因為這個原因,美國才提出研製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認為,運載火箭發射航天器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它不可重複使用。如果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發射成本高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運載火箭每次發射時有效載荷,通常是幾噸或十幾噸。如果能夠通過太空梭一次性將20多噸的載荷送入軌道,那麼費用就可降低。 科學家設想:雖然太空梭研製費用較高,如果發射次數多了,平均費用就降低了。太空梭發射衛星,費用只是火箭發射的十分之一,效益十分明顯。 當太空梭真正投入研製時,卻發現許多關鍵問題難以解決。最後不得不採取折中措施,將原計劃完全可重複使用變成部分可重複使用。這無疑給以後的發射運行增加了成本。另外,太空梭故障率高、維護使用非常複雜、生產數量比較少,造成每一架太空梭的成本極高。很多技術難題使原來的設想大打折扣,最後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時才發現,真正研製成的太空梭,不但沒有像預計的那樣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反而比火箭成本更高了。

1972年1月,美國正式研製太空梭。197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克服了無數的困難,最終拿出三位一體方案。太空梭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一架可多次使用的飛行軌道器;兩個可回收重複使用的火箭助推器;一個不可回收的外掛燃料箱。 美國集中了200多所大學、研究所,幾千家工廠,十幾萬專家、工程師和科研人員,花費了100多億美元,終於使太空梭登上太空舞台。 經過5年時間,1977年2月,研製出第一架「企業」號太空梭軌道器,由波音747飛機搭載進行了機載試驗。1977年6月18日,首次載人升空,用飛機馱著飛入空中試飛。8月12日,載人飛行試驗圓滿完成。1981年,第一架載人太空梭終於出現在飄渺的太空中。這是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在太空這個大舞台上,美國開始跳的是獨舞,表演太空華爾茲,獨領風騷。不久,蘇聯也走上舞台,跳了一場高難度的芭蕾舞。蘇聯也製造了第一架太空梭。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都進行過太空梭的開發、試驗。只有美國與蘇聯成功發射並安全降落。由於蘇聯解體,蘇聯的太空梭由哈薩克接收,因為沒有足夠的經費,未能繼續太空梭的研究和飛行。因此,全世界僅有美國的太空梭在大地與空間飛行。


火箭一次性,主要考慮功能問題。太空梭可以多次使用,考慮的是可靠性問題。

好比導彈和飛機,在沒解決可靠性問題之前,還是造導彈吧!朝鮮都可以,但要不出戰鬥機!

同時,太空梭還需要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目前沒有這麼大運載能力的運載火箭,在研製中。(關注微信號:志愛昊哲)


簡單地說就是沒有相關實力,ssme之類的中國目前的技術根本搞不出來。

至於有人說的貴啥的,只能說美國當時的選擇就是比較貴的方案。不過也沒辦法,當時美國空軍要求就是那樣。sls沿著太空梭的路走也是價格上天,而bfr另闢蹊徑就好太多


太空生存條件差,還處於探索階段,舉國之力才培養那麼幾位宇航員。

這件事的意義並只在於中國人自己本身,對人類文化歷史進程也是具備一定的帶動性和探索性。

如果有外星人文明的出現,或許就會出現軍用、民用航天載人飛機的出現。

到時就有文化碰撞、文明衝突、資源爭奪、軍事紛爭的出現。


你為啥不買柯尼塞格?


好多人都說中國幸虧沒選太空梭作為載人航天途徑太正確了,因為反正也造不出來。但我覺得不是,如果國家真要下決心搞太空梭,肯定各種工業能力都會配套布局,大推力火箭神馬的,都不在話下,說不定早就帶動一大批航天技術進步了,


主要原因沒錢 美國太空梭花了兩百億刀 蘇聯花了三百億盧布 中國沒錢 有這錢先立項長九先吧


當年載人航天工程論證的時候有人提出過太空梭這個方案。經過專家組論證,大家認為技術難度太大。。放棄了,選擇了運載火箭+飛船的方案。


樓主說的是美國太空梭么?那個大坑美國現在還沒完全跳出來,我們國家不需要那樣的。


太空梭的成本更高,更複雜。


技術鴻溝太大,太貴,暫時沒這樣的運氣力需求。


要清楚認識到中國航天在運載工具和載人航天方面的位置到底處於什麼階段。

如果要和美的對標,基本上目前處於雙子星計劃階段,也就是60年代前期水平。運載火箭則正在向土星1b靠攏水平。

說真的,如果lm5能用上j2,那就不會有y2失利的事了。


太空梭對應的是宇宙飛船,運載火箭美國也有的,我們為什麼選擇飛船而不是太空梭呢,這主要是考慮到技術,安全性,和實現的難易程度,還有就是成本,在這幾個方面我們的飛船都有優勢,所以美國也逐漸停用太空梭而該用飛船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