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ていた是過去一段時間做過某事。

形容詞かった是形容詞的過去式。

這兩個我都知道,但為什麼我看日漫時,它們的用法和我理解的不一樣。

鬼滅之刃03

主角用刀劈開岩石說:巖を切っていた。

【為什麼是切っていた、而不是切った】

劈開岩石不是瞬間動作嗎?怎麼是曾經一段時間劈開岩石。

轉生成為了只有乙女遊戲破滅FLAG的邪惡大小姐08

3:12開始

主角說:ここが分からないだけれど。

配角說: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実はこの問題は私も分からなかった。

【為什麼是分からなかった、而不是わからない】

配角用過去式是曾經不知道現在知道嗎?

然後,主角說:我們去問學生會會長吧。

顯然,配角是曾經不知道,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用過去式。

================

還有,いた究竟是「有(人)了」,還是「曾經有(人)」。

還有,暑かった究竟是「熱了」,還是「曾經熱」。


似乎還是有人分不太清不同的「ていた」,那就補充一些吧。

あの頃、毎日五時に起きていた。

あの頃、月に一回ステーキを食べていた。

2010年から2015年までずっと夜學に通っていた。

2010年から(今まで)ずっと夜學に通っていた。

昨日8時から10時まで文章を書いていた。

前面四個都可以按過去的習慣或反覆動作來理解,第五個因為動作密集,所以按過去一段時間的持續體來理解。這都沒問題。然後,第四個即使動作持續到說話的此刻停下了也還是可以用「ていた」,這也沒問題。第五個改成直到說話此刻停筆了,也沒問題,因為說話之後和說話之前確實狀態不同了。這幾個例子都是表達過去持續狀態,而不是表達現在的狀態,這一點確實沒問題。

現在的狀態一般用「ている」表達,這個狀態也可以是多種多樣。

今文章を書いている。(動作未結束)

エジプトは二回行っている。(動作已結束)

田中は死んでいる。(動作已結束)

犯人を捕まえている。(動作已結束)

第一個就相當於英語的現在進行時,但其實也是當前的狀態,這個狀態仍在持續。後面幾個都是按瞬間動詞看待,第二個是表達經驗狀態,也即動作主體現在是有過埃及旅遊經驗的狀態。第三個是結果性狀態,也即說話人看見田中的時候田中已經是屍體的狀態了。第四個我在原回答裏已經說了。

然後,回到題主的那個例子上來。我在原回答裏說了這是表達劈之後的動作主體的現在完成狀態。那麼,既然不是過去的狀態,為什麼不用「斬っている」呢?所以這就是這個例子特殊的地方。也就是說,特殊就特殊在,這個「た」表達的不是過去的動作或過去的狀態,而是一種發現。什麼是發現?就是一開始不知道的信息現在知道了。但是,你看看前面我所舉的所有的「ている」和「ていた」的例子,說話人有過任何的不知道的階段麼?沒有。從過去到現在,都是說話人知道的信息,並沒有說話之前不知道的信息。所以,這就是普通的「ていた」和這個例子裏的「ていた」的區別所在。而且,這個信息由不知道到知道的心理變化,並不是和「石頭一年前是沒開的狀態,現在變成了開的狀態」這個變化關聯的,而是和「說話人不知道最後那一劈劈的其實是岩石,一開始以為是錆兎的面具,後來才知道是岩石」關聯的,簡短點說就是與「劈了面具變成了劈了岩石」這個變化關聯的。因此,這個例子裏的「斬っていた」裏的「斬る」這個動詞說的就是最後那一劈,而不是之前修鍊期間的劈。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錆兎這個人的出現,而只是主角不停地劈,最後水到渠成地劈開了,那「斬っていた」確實是表達過去一直在劈,但是這種情況,信息的表達也只是側重於主角本身過去的行為狀態,而不會側重於岩石的狀態以及狀態的改變等等。岩石的這些狀態以及狀態變化雖然現實中發生了,但是這些都是這個語境裏額外的物理信息,而不是「斬っていた」這部分要表達的信息。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要平淡客觀敘述劈造成的岩石現在的狀態,是不是可以用「斬っている」?貌似是不行的。動作客體的狀態一般要用「てある」。而「巖を斬っている」一般都是表達「正在劈岩石」或者「岩石我已經劈了」(後者幾乎和「斬った」的意思一樣)

換一個語境,假設這最後一劈即使錆兎的面具沒有劈到,即使岩石沒有劈開,但是隻要有對「面具變成岩石」這麼個變化的發現,就都是使用「斬っていた」。所以,這裡面的「てい」這部分表達的應該不是岩石的狀態,而應該是刀完成了一次劈的狀態。

當然,語言總是會存在一些不確定的或者界限不分明的情況。雖然「ている」與「てある」的區別是動作主體的狀態和動作客體的狀態。但是,比如「お湯はもう入れてあるよ」「お湯はもう入れているよ」就是兩者都可以說。

最後,要證明這個例子裏的「斬っていた」裏的「斬る」不是以前修鍊時的劈的動作,而只是最後那一劈這一點,其實很簡單,問幾個日本人就是了。(我剛剛就問了一個日本朋友)要不然,再多說都是無意義的爭論。

————————————分割線————————————

以下是原回答:

其餘幾個答主都是強答。估計都壓根沒去看劇情。題主問的那個「斬っていた」是不能換成「斬った」的。

先回答那個「わからなかった」,我去聽了一下,應該是題主聽錯了,劇中說的其實是「わからなくて」,口語中「くて」之間經常會頓一下,僅此而已。

而「切っていた」這個,牽涉到了「ている」和「た」的功能。首先,「た」有表達時、體、情態的三種功能。時是過去式,體是完了體,情態則是各種各樣的語氣,下面則是常見的幾種語氣。

發現:「あ、ここにあった」(眼前存在。並不是過去存在)

決心:「よし、この時計を買った」(說這句話時,買單之類的實際動作並沒開始)

命令:「ちょっと待った」「お前ら、帰った、帰った」(對方還沒開始這些動作)

想起:「そうだ、明日は祭日だった」(還沒到明天)

對結果的自信:「(剛剛佈置完殺人計劃後)これで間違いなくあいつは死んだ」(對方還沒死)

而鬼滅之刃這集,這句話完整前後句是「気づくと、錆兎は消えていて、錆兎の面を斬ったはずの俺の刀は巖を斬っていた」。從劇情我們看到,主角一直在練習怎麼把一塊巨石給劈開,練了半年沒有效果,然後出現了一個戴著面具的人叫「錆兎」,他繼續引導主角怎麼修鍊,最後過了半年,主角在跟他的交鋒中比他更快地出刀,劈開了他的面具,後來跟另外一個女生說完話後回頭髮現「錆兎」消失了,而自己的刀原來劈開的是那塊巨石。因此,這裡的「た」就是表示發現的語氣。但是為什麼不用「斬った」而用「斬っていた」呢?簡單的解釋就是習慣用法,這種習慣用法跟日語中的反事實假定中的持續體相似,比如「君がいなければ、俺たちは全滅していた」。

當然,這種解釋肯定很多人不滿意。我們知道「ている」如果接在瞬間動詞後面,不是表達動作進行中,而是表達結果狀態,比如「死んでいる」表達的是某個人已經是屍體(的狀態)了。當然這個結果狀態有時候不太好說清楚是一種什麼狀態,比如「犯人を捕まえている」表達的是「抓到了犯人,目前犯人在我手裡,已經控制住了(的狀態)」的意思,但是到底警察具體是處於一種什麼狀態呢?自己對犯人的一種掌控的狀態?不好說清楚。

有些動詞是生來的瞬間動詞,但有些動詞則是因情況而定的,比如「田中は白いシャツを著ている」說的是田中的狀態是穿著白襯衫的狀態,而不是說他正在穿白襯衫。但是「田中は歌を歌いながら服を著ている」則跟上一句不同,這是明顯的動作進行中。所以,同樣是「著る」,前者可以看成是瞬間動詞,後者可以看成是持續動詞。這意味著,人腦主觀認知上,若不care動作或事件的詳細過程,那就可以把它按照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看待,也就是瞬間動詞。因此,主角說「斬っていた」的時候,已經是他察覺這個真相後的情景,他要表達的信息已經不再care劈的過程以及劈本身這個事件的發生了,他要表達的實際是劈這個動作完成後的現在的狀態。至於這到底是刀的什麼狀態,不好說,這就像上面說的那個「抓到了犯人」的例子一樣。(一般認為這是動作主體的狀態,雖然不好說清具體是什麼狀態)

PS:「た」要表達的發現,一般是發現某種狀態或某種物體,而不是發現某個動作,所以題主問的這個例子並不是對劈這個動作本身的發現,而是對劈完之後的某種狀態的發現。因此它不能換成「巖を斬った」。

綜上,關於這句日語,中文中是沒有每個語法成分都完全對應的說法,只能翻譯成「我的刀原本劈開了錆兎的面具,但是我發現劈開的是巨石」來表達相近的意義。


牽涉到た的問題還蠻難的

簡單講可以先建議題主理解為漢語「了」(但不等同)


謝邀。

1.(謝謝 @嘟嘟嚕 提醒,也受惠於 @zeno 大的回答)

這裡有兩種可能

①一種是「存續體(解釋了為何用?ている)+發現語氣(解釋了為何用た形)」

(即接近我最初的回答,也是Zeno大回答所力圖揭示的——強調「石頭被劈開」、強調動作的賓語「石頭」被劈開的狀態和結果)

以下原答案:

「切開」是瞬間動作。

但「切開」以後,石頭保持「被切開」的狀態,這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

而「切っている」是存續體,正是表明這一狀態。

至於更進一步的「切っていた」,表明現在可能已經復原、不再保持「切開」的狀態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Zeno大說的,表明一種「發現」的語氣。

②另一種是「進行時」

(即接近我下午經嘟嘟嚕兄提醒後修改後的回答——強調動作的主語「我」劈開石頭的動作持續多時)

以下原答案:

「切開」是瞬間動作。

但「切っている」是存續體,表明「切」的動作「我」持續了一段時間完成,強調其辛苦。

「いた」則表明終究是切開了。

由於沒看劇,我覺得都有可能,故不刪改了,同時列出吧(但如果Zeno大是看了原劇的話,那大概率就是第一個了)

2.わからなかった就是過去不知道,現在知道了。

這邊經Zeno大提醒,我專程去看了一下這個片子的開頭部分。應該就是題主聽抄錯誤了,原句為「わからなくて」

畢竟【なかって】非常以及極其的彆扭(原因可見下面評論區),在我接觸到的材料中暫時也從未遇到過實例。

3.「た形」,你如果只問它時態的意義的話,那麼它就是對應英語的「完成時」(即:過去是XX,但現在已經不再是XX了)

所以這個意義上講,「曾經熱/曾經有人」也許更準確一點,表明「過去熱,現在不熱了」

而「熱了/有人了」(你的意思是過去某一時間段突然變得熱了/有人了,然後保持到現在吧),用ている存續體更恰當一些

以上


第一段劇情源自柳生宗厳一刀石傳說:

天乃石立神社の奧にある、縦に真っ二つに割られた約7メートル四方の巨石。

この辺りは昔、柳生家の修行地であったとされている。柳生石舟斎が天狗と試合をし、一刀のもとに切り捨てたと思ったが刀はその場にあった巨石を二つに割っていたという伝説の石。これを後世一刀石と呼ぶようになった。[1]

可以看到,這裡同樣用了「ていた」。「巖を斬っていた」一句硬要理解成修行的延續我也沒轍,但這裡的「割る」顯然是瞬間動作,故而「割っている」表「結果殘存」而不是「進行中 」。

「た」的功能不僅僅是過去(何況日語中的過去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對於「巖を斬っていた」一句,「発見」是最自然的解釋(更為詳細分類的話,應該叫「認識修正」),注意不要混淆「事實」和「認知」。

不知道我這個例子能否說服你?@zeno 大神的講解很好,建議題主再看幾遍,不要指望N3語法能解決一切問題。

參考

  1. ^一刀石 石舟斎と天狗が対峙した伝説の巨石 https://naranoharu.jp/sightseeing/landscape/post_4.html


日語的時態並不是個簡單的玩意兒,至少,對於以中文為母語的人是如此。

由於中文沒有時態的概念,因此中文有些表達,在日語中是以時態的形式出現的,比如:

1)(曾)一直

2)早就

3)半天了

這三種詞在日語裡都能用(過去)進行時來表達。

我沒看過鬼滅之刃,單就巖を切っていた。這句話字面而言,我猜測它是指「早就切開了」。

還有一種可能,我不知樓主聽力如何,或許是聽錯了?它實際是:

切っていった。切開去。

至於過去式。

日語的一般過去時也有除了時態外別的用法,如:

1)誇張程度。(美味しかった)

2)相當於中文的「原來」(比如:你原來一直都不在,表示自己一直不知道。)

同樣由於我沒看過,鬼滅之刃,第二句我也不好猜,建議樓主把前後文描述一下。


簡單強答一下。

首先,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一個道理,語法是死的,句子是活的,當你一對一的翻譯,嘗試用母語理解的時候,你就已經沒辦法理解了。

有具體場景的例子請結合上下文,我只分析題主給出的部分。

1、巖を切っていた

這種說法是對的。對於這個例子來說,我認為ていた是用進行時來強調切這個動作。

2、分からなっかた

剛看到這個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嗯?對啊,就應該這麼說啊。看了題主的問題,我還反應了半天,說了幾遍,感受了一下 分からなっかた 和 分からない 哪個更拗口。然後我就可以強答了,這裡的過去時強調的是「你問我問題的時候」我不知道,用過去時理所當然,至於你說我現在會了沒有,那你說呢?(可能有人會犯這個錯誤,但是這裡不能套英語完成時的思維。)你說現在時能不能用?可以,但就這個例子而言,現在時句尾不加個です總覺得缺了點啥^_^;。

「あの頃は若かった、あ、今も若いですけどね。」某遊戲中某角色臺詞。雖然算是比較討巧的,但通過這個應該能明白過去時沒有隱含的對現在狀態的說明瞭吧?

3、いた和暑かった

首先我希望我對這兩個詞的理解是對的。那麼接下來我們看兩個情景。

情景1:你到了約定地點,四周環視找不到你的約會對象,突然你發現你的約會對象從便利店裡走出來。你情不自禁地:「あ、いた。」

場景2:盛夏的一天,你上完班回到家裡,向家人抱怨道「今日は暑かった。」

如果你只是要理解的話,我覺得不必要分這麼細,因為這裡的時態是不能一一對應翻譯的,你如果非要翻譯成中文,問什麼時候翻譯成過去時什麼時候翻譯成現在時,那依我看,你就要結合上下文了。這裡兩個情景很簡單,你也肯定知道這兩句話要怎麼翻譯。

那過去時和現在時的區別呢?

區別是這樣的,大體上來說 人がいる 講的是有人「存在」,いた 說的是「有」,人がいた 說的是「之前」有人(而且很有可能現在沒了)。至於 暑かった 你可以參考一下上面 分からなっかた 的部分。

但是你看到這裡肯定發懵,你都講了些什麼啊?我怎麼還是看不懂呢?究竟有啥規律啊?根據我這麼多年的日語裸奔的經驗來看,抱歉,這可能還真沒啥規律。訣竅就是四個字:「死記硬背」、「融會貫通」二選一。

順便這個いる其實是個比較複雜的詞,相對比較特殊吧。具體的語法我可講不清楚,但是什麼時候該用哪個,是什麼意思我還是能大致弄明白的。

多聽,多說,多用,自然就會了。不研究語言的話,沒必要糾結於語法。聽懂萬歲,會用無敵,這一直是我的信條。

PS:以上均為我一張嘴,兩隻手,一個鍵盤胡扯出來的,本人未學過任何日語語法,僅憑直覺分析,有違語法的地方,那八成是我錯了。(剩下兩成是我撞大運說對了,這東西就是不遵循語法的)


都理解得太片面了 過去時態和現在時態之間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 有時候想要強調的東西不一樣 所用的時態也會有所不同 你提出的這些疑問 與其說是語法的問題 不如說是語感的問題 等你學到N1的時候自然就明白了

我簡單解釋一下吧 比如那個「巖を切っていた」 其實「巖を切った」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都表示把石頭劈開了 但是不同之處在於 前者的切っていた有一種強調了劈開岩石的那種過程的感覺 並不是說這個岩石像切黃瓜一樣一劈就斷了 有還是費了點功夫這種意思在裡面

至於第二個わからなかった就更隨便了 我用中文說出來你應該就明白了

「這個地方我不怎麼清楚啊…」

「不好意思,實際上我之前也不太清楚。」

彆扭嗎 應該不彆扭吧 前半句的「不好意思」其實就隱含了「我現在也不太清楚」這個意思 後半句是在補充 表示自己不光現在不清楚 之前也不清楚 所以用過去時態一點也不彆扭

最後的兩個「還有」很好說 如果是單純的「いた」、「暑かった」一般是不表示帶有「曾經」這種意思的 如果想要表達「曾經」這層意思也很簡單 過去時態後面加上「ことがある」就好了 比如說「日本に行ったことがある」就可以翻譯為「我曾經去過日本」(一般用於講述距離說話人說話時刻半年以上的事情)


我覺得你對ていた的意思實際上理解的不準缺。ていた最常表現的意思是當時做的是某事。

比如這個斬っていた意思是當時實際上劈當然是石頭。

在舉個例子。死んだ和死んでいた,一個表示已經死了,但是不關心具體什麼時候死的。另一個表示在某個特定時間點時已經死了。

所以回到你說的例子。第一個切った表示砍動作做完面具壞掉結果已經發生。第二個切っていた表示當時實際上再做的是劈壞石頭。

第二個問題是わからなくて,我也去聽了一下確實是這個。

第三個いた一般用在等人或者找人的時候,表示來了或者發現了或者已經在了的意思。

第四個一般指過去某段時間內很熱。


粗淺一點理解的話,ている相當於現在進行時或現在完成時,ていた相當於過去進行時或者過去完成時。作中表達的是比回憶的時刻更早的動作斬對回憶時刻造成影響,相當於過去完成時了。而且動作執行時認為動作的客體是面具人,所以也不存在某個回憶時刻是砍石的陳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