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特灣的慄田健男,不是反話,不是諷刺。

從fow(戰爭迷霧)的角度來說,他做出這個決定,非他之過。他就知道那麼多事。

開上帝視角來看,如果他的大迴轉讓水兵們只多活了24小時,那他們就賺了24小時;如果水兵們多活了一個月,那就賺了一個月,在無望的逆天而行中,這就是積德。

這是慄田桑在一場不光彩的戰爭中給自己贏得的光彩的勳章,如果是我,這枚勳章值得我的餘生因此驕傲。


德意志元首,不辭辛勞不畏艱險,為將來最大的敵人之一美國送去大量頂尖科學家,同時拆散現有科研體系,把一票諾獎得主打發去幹些屁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這是一種毀家(指普魯士的家)紓難的國際主義精神!


瑞士。二戰中,迷路跑進瑞士的飛機、士兵,不管是德軍的還是盟軍的,它都通通都擊落、拘留,絕對不偏心。堅強地在義大利和德國這兩個侵略者的夾縫裡生存了下來。


希特勒權衡利弊之後,覺得瑞士既聽話又耿直,花那麼多人命去揍它真的沒必要,於是放棄了侵略瑞士的計劃。


二戰剛開始那段時間,納粹的軍隊在歐洲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很多國家都淪陷了,元首本人也常常炫耀說——



但雷雷覺得他是在吹牛!為啥呢?


在義大利和德國這兩個侵略者的夾縫裡,還有一個彈丸小國——瑞士,沒有被插上納粹的旗幟。




要知道,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納粹的鐵蹄下,也只撐了一個多月就投降亡國了。



瑞士還沒有法國的 1/10 大,為啥能安然活在納粹的眼皮子底下呢?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阿爾卑斯山脈佔了瑞士的 2/3,這就意味著瑞士不可能靠種地發家致富。


但是,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道路,出口基本上都在瑞士。




要到山對面做生意的商人都得在瑞士歇腳,於是瑞士地區逐漸變成繁榮富裕的商業中心。


但作為一個交通要衝,瑞士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羅馬人、蠻族都先後佔領過這裡。



千百年來,誰打仗比較強,瑞士這塊地就歸誰管。但不管誰掌權,阿爾卑斯山路還在這兒,所以瑞士的小生意是照做不誤。


後來有一天,統治瑞士的國王家道中落,一些瑞士人就覺得擺脫外人控制的機會來了。他們祕密結成同盟,鬧起了獨立,這個同盟就是瑞士作為國家的雛形。簽訂契約的八月一日,也被瑞士人當作國慶日。後面的劇情,基本上就是《海賊王》的套路。



這個同盟一邊對付歐洲各路豪強、土匪,捍衛自己的家園,一邊吸納新的成員簽約入團。


幾百年之後,同盟隨著周圍地區的加入而不斷壯大,差不多就成了今天瑞士的樣子。


組成瑞士的這些州,有講德語、法語的,也有講義大利語的,這也就是為啥瑞士如今有 N 種官方語言的原因。


像其他所有國家一樣,瑞士也在不斷摸索著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瑞士曾經因為同盟的壯大而野心膨脹,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最後慘敗而歸。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國家是怎樣煉成的

賽雷

華文天下出版社

¥48.00 會員免費


USN橫跨太平洋作戰的「滅國艦隊」。

中太平洋進攻的規模之大,在戰爭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美軍怎樣才能攻剋星羅棋佈的日佔島嶼,橫渡大洋,大踏步地把戰線向前推進呢?在這方面沒有什麼歷史經驗可供借鑒。發動這一新的攻勢,既要在訓練方面採用新的方法,在戰鬥、支援、補給和維修方面採取新的措施,還要研製出一整套新的武器裝備。儘管這樣,到1943年秋,即在襲擊珍珠港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從中太平洋發動進攻的準備工作即將就緒。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豐功偉績。

   中太平洋部隊的主力,是美國的第五艦隊 。這支艦隊是由兵員以及艦船和飛機組成的一支合成部隊,是為了實施遠程突擊而組建的。該艦隊的組建,是從1943年春,即從第一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航空母艦(27000噸,32節)駛抵珍珠港而開始的。接著,11000噸的第一艘「獨立」級快速輕型航空母艦也開到珍珠港。到1943年秋,第五艦隊已轄有大型航空母艦6艘、輕型航空母艦5艘、護航航空母艦8艘、新式戰列艦5艘、老式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9艘、輕巡洋艦5艘、驅逐艦56艘、運輸艦和貨船29艘,以及大量登陸艇只。這支強大部隊的司令官是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他是一位才略過人,要求嚴格的海軍軍官。他在海軍參謀學院任教時成績卓著,並被譽為戰略家。中途島海戰證明,他作為一個戰術家也是精明強幹的。後來,他調任尼米茲的參謀長,協助制定各項作戰計劃。

   第五艦隊的突擊兵力是它的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這支特混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支援登陸作戰,諸如為封鎖登陸地域而實施遠程突擊,在登陸部隊突擊上陸前對登陸地段實施航空火力準備,對登陸部隊實施戰術支援,對威脅兩棲作戰艦船的空中和海上敵人進行截擊等等。這支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通常編為4個特混大隊。每個特混大隊一般轄有大型航空母艦和輕型航空母艦各2艘,並配有快速戰列艦1至2艘、巡洋艦3至4艘、驅逐艦12至15艘為其擔任護航。當特混大隊處於巡航狀態時,由驅逐艦組成外層反潛警戒幕,但當出現空襲危險時,則令驅逐艦加入由戰列艦和巡洋艦組成的內層環形警戒幕。這些航空母艦特混大隊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既能與其它部隊協同作戰,亦可單獨執行作戰任務,它可從其中抽調部分艦隻編成水面艦艇突擊編隊執行特別使命。這種航空母艦特混大隊,就是海上浮動的航空基地,它可以為橫渡太平洋、進至日本海岸開闢道路。但是,查爾斯·波納爾海軍少將於1943年所指揮的那支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只不過是後來全殲日本航空兵、摧毀日本聯合艦隊的龐大艦隊的一個雛形而已。

   第五艦隊的登陸作戰兵力,是里奇蒙·凱利·特納海軍少將指揮的第5兩棲作戰部隊。為實施登陸作戰,這支兩棲部隊編有運輸船、貨船、登陸艦艇、船塢登陸艦等。為了組織護航和擔任直接支援任務,還轄有驅逐艦、護航航空母艦、巡洋艦和舊式戰列艦等。這支部隊在作戰中通常分為兩至三個梯隊,往往還派遣部分兵力去執行特殊任務。若戰術上有某種需要時,還派遣以火炮為主要武器的快速艦隻,或與航空母艦特混大隊一同行動,或與登陸編隊一同行動。後來,不斷總結經驗,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常常將阻止敵人反擊的任務交給快速航空母艦及其警戒艦隻擔任,而把對地面部隊進行戰術支援的任務交給兩棲作戰部隊的護航航空母艦和以炮火為主要武器的艦隻去完成。

   第五兩棲作戰部隊所屬的一切地面部隊,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陸戰隊,一律編入第5兩棲作戰軍。其軍長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少將霍蘭·史密斯。他對翫忽職守的行為決不寬容,因而得了一個綽號:「嚴厲的史密斯」。「嚴厲的史密斯」和「可怕的特納」一樣,也是一位倔強而爽直的人。他們兩人都是登陸作戰的專家,彼此瞭解,相互信任,訓練出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隊伍。

   第五艦隊還轄有一支岸基航空部隊,其中包括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三個系統所屬的飛機,在作戰方面,由約翰·胡佛指揮。起初,這支岸基航空部隊的任務主要是輔助航空母艦執行登陸前的航空偵察和空襲登陸地域等任務。後來,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和第5兩棲作戰部隊,沒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可完成支援登陸作戰的任務,而且越打越有經驗。所以,就把胡佛部隊的名稱改為中太平洋前進地域航空隊。這時,它的任務是,進行空中偵察,摧毀敵方基地,以及保衛盟軍新佔的基地等。

   為了迅速橫渡半個太平洋,並能一面向前推進一面掌握制海權,第五艦隊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機動能力和勢如破竹的戰略勢頭。象100年前的艦隊那樣,由於需要補給、裝載燃料和維修而被束縛在後方基地附近的情況必須擺脫。為使已經佔領的要地免遭日軍的襲擊,並能反覆襲擊日軍,以便給下一步的進攻創造有利條件,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必須能在海上(或前方)長期逗留。第五艦隊有無持續作戰的能力,關鍵在於能否利用某些環礁的礁湖以及其它比較隱蔽的錨地,迅速建起前進基地。因為需要進行海上補給,戰局越向前發展,越需要建立更多的前進基地。

   由後勤支援部隊所屬的供應艦、修理艦和浮動船塢等組成後勤供應艦編隊。這種編隊既能對前方作戰的全部艦船進行補給,也能對破損艦艇(除受重創須進廠大修者)進行修理。第五艦隊的艦隻,在下一戰役開始前,總要有計劃地進入後勤支援部隊設在海上或岸上的前進基地,對艦艇進行維修,使艦員得到休息。戰線逐步向西推進,後勤供應艦編隊也隨之向適當的錨地轉移,以便在靠近作戰海域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的前進基地。

   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在航行中即可由補給艦羣進行重要物質的補給,因而可將其在前進基地駐泊的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在太平洋戰爭的後期,每天只從作戰海域抽出一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與補給艦羣會合,其餘的幾個大隊仍可繼續同日軍作戰。

   與補給艦羣在海上會合後,航空母艦特混大隊立即補給燃料,補充彈藥、食品、各種備件、飛機和人員,領取寄來的郵件,並將重傷員送到醫院船上。然後,返回作戰海域,替換另一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於次日到會合點進行補給,海上補給艦羣為各航空母艦特混大隊補給完畢之後,將各補給船上的貨物集中起來,令空船回到前進基地再行裝載。在此期間,新裝上補給品的船隻又從基地出發,進行替換。

   這種複雜而周密的海上補給,只是整個計劃、建造、訂購、訓練、輸送和維修等項工作的一個側面。這種海上補給,既可使美軍把這支合成部隊變成快速而強有力的突擊力量,又使美軍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把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從珍珠港送到菲律賓。


謝邀,今天就來談談大名鼎鼎的基輔包圍圈

(基輔包圍圈中被擊毀的蘇軍裝備和車輛)

(基輔之戰中,向敵後穿插的古德里安裝甲集羣)

(包圍圈中向德軍投降的蘇軍)

(走向戰俘營的大隊蘇軍戰俘)

(西南方面軍總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

(在基輔前線視察的古德里安)

雙方兵力對比為:

蘇聯西南方面軍,指揮官基爾波諾斯上將。下轄第五集團軍,12集團軍,第六集團軍,第26集團軍,37集團軍。後期增援了21集團軍,共計67萬餘人

德軍:中央集團軍羣下屬第二裝甲集羣(古德里安大將),第二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羣下屬第一裝甲集羣(克萊斯勒大將),第六集團軍(賴歇瑙),第17集團軍(施圖爾納格爾),共計大約80萬

1941年8月初,蘇德戰場南線呈現出的態勢為,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在到達第聶伯河一線後攻勢停頓,烏克蘭首府,第聶伯河重鎮基輔暫時沒有成為德軍的主攻目標,德軍的目標是第聶伯河下游,位於集團軍羣南翼的克列緬丘格。在蘇德戰場的中部,中央集團軍羣最南翼的第2集團軍羣南進,隨後第2裝甲集羣(古德里安裝甲兵團)也有南進,進攻蘇軍南線重兵集羣西南方面軍的企圖,希特勒則希望以此為契機,協調中央,南方兩個集團軍羣完成合圍基輔周邊和後方蘇軍的大包圍行動,最大程度殲滅蘇軍有生力量。同時,由於斯大林和蘇軍最高統帥部過分樂觀的估計,西南方面軍不僅沒有收到及時後撤的命令,反而依舊固守原地,還得到了相當數量的增兵,相當於向德軍這頭餓狼尚未合攏的利齒中又塞了不少肥肉。

8月底,隸屬中央集團軍羣的第二集團軍強渡傑斯納河,與位於基輔西北,隸屬西南方面軍麾下的蘇軍第五集團軍展開激戰,在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附近建立了牢固的橋頭堡,為中央集團軍羣向南進攻,與南方集團軍羣互相呼應,形成合圍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古德利安的裝甲集羣政準備以46摩托化軍,24摩托化軍等部隊為前導南下。此時,斯大林做出了 一個異常錯誤的決定,他認為,既然德軍此時並沒有把長驅直入,攻佔莫斯科當做最優先目標,那麼西南方面軍就該在原地固守,在傑斯納河,第聶伯河突出部一線不得撤退,並相機發動反擊。

9月1日,南方集團軍羣發布了形勢報告,判定傑斯納河一線有一支巨大的蘇軍集羣,並且短期內不會有轉移的跡象,包括西南方面軍麾下第5,21,26,38集團軍,如果協同順利,他們將被中央集團軍羣和自己的夾擊所殲滅,為此南方集團軍羣下屬克萊斯勒將軍的第一裝甲集羣應該立刻轉向羅姆內,併力圖在此和中央集團軍羣的第二裝甲集羣會師。7日,哈爾德來到設在烏曼的南方集團軍羣司令部,在聽取報告後,下達了最終命令『』對第聶伯河中游和傑斯納河下游的蘇軍展開兩翼包圍作戰,力爭在克列緬丘格-科諾託之間地區將其殲滅」

一聲令下,德軍中央,南方兩個集團軍羣集中了3個集團軍,2個裝甲集羣,共計581輛戰車,以及第四航空隊的203架轟炸機,166架戰鬥機,80架俯衝轟炸機,用來對付包圍圈中的7個蘇聯集團軍。

9月6日,攻勢首先從北翼古德里安裝甲集羣開始,雖然只有一個軍(24摩托化軍)參加了此次合圍,但德軍進展迅速,第3裝甲師第六裝甲團的士兵們俘獲了一名蘇軍高級戰地要塞工程師,他身上攜帶著蘇軍在烏克蘭地區的詳細作戰計劃和工事分佈圖,這意味著西南方面軍的部署被德軍全盤掌握。

到9月4日,24摩托化軍已經接近克拉洛維茨,在11天的戰鬥中,已經抓獲了13700多名蘇軍俘虜,摧毀繳獲了100門蘇軍火炮以及超過80輛坦克裝甲車輛,從繳獲的蘇軍文件地圖中,古德里安發現,先導部隊第三裝甲師正好處於蘇軍13以及21集團軍防線的結合部。

有鑒於此,5日凌晨,古德里安命令,全軍必須以最快速度向前進攻,從這個薄弱點打開口子,徹底割裂蘇軍各重兵集團之間的聯繫,第3,4裝甲師以及武裝黨衛軍帝國師齊頭並進,向西南方向猛撲,帝國師「元首」擲彈兵團一馬當先,殺進了馬考什,第4連連長佛蘭克少尉帶領四名士兵奪取了市內橫跨傑斯納河的大橋,保證了後援部隊的裝甲車輛源源不斷地通過此處。為了壯大24摩托化軍的實力,避免被突破口兩側的蘇軍包圍,古德里安又緊急調來了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團和第10摩托化師,於是德軍攻勢繼續展開,在7日衝到了斯諾皮爾亞和波波夫卡之間。

直到這時,蘇軍第五集團軍才如夢方醒,自己的側後出現了德軍裝甲部隊,指揮官波塔波夫立刻向上級要求向東撤退,但被斯大林和蘇軍最高統帥部拒絕,但同時蘇軍調來了庫茲涅佐夫的21集團軍,試圖阻止古德里安集團向布良斯克方向繼續推進。

然而組成21集團軍基幹的大多是新兵,缺乏戰車和運輸車輛,移動緩慢,而古德里安則要求自己的部隊不顧一切向南推進,爭取渡過羅緬河佔領羅姆內,再和南方集團軍羣建立聯繫,士兵們也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形成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口袋,將蘇軍西南方面軍主力困在其中,所以士氣高昂,第三裝甲師幾乎拋下了步兵和後勤,以裝甲車,坦克和突擊炮不眠不休地挺進,9月10日,宣佈佔領了羅姆內。

同時,中央集團軍羣麾下第二集團軍也強渡傑斯納河,佔領了梅耶,蘇軍第五集團軍開始崩潰,士氣低落,隨著蘇軍防線的不斷後移,被拋棄的武器裝備,車輛和戰俘的數量不斷增多。9月初,第五集團軍被擊潰,成建制的抵抗已經不復存在。月底,為了支援第二集團軍,第六集團軍也發動進攻,力圖在基輔北面的格諾斯泰波爾建立橋頭堡,由於此地位置險要,蘇軍出動了28,124,135步兵師,19,41坦克師對德軍不斷發動反撲,但由於指揮協同非常差,沒有完成消滅這個橋頭堡的任務。另外,在第五集團軍崩潰後,蘇軍37集團軍派遣第20坦克師和35步兵師增援第聶伯河一線,但為時已晚。

9月8日,20坦克師開始進攻莫洛夫斯克附近的德軍262以及62步兵師,但由於缺乏步兵協同,雖然給德軍造成了一定殺傷,但在這裡被阻止,攻勢陷入停滯,262步兵師反而在次日發動反擊佔領了奧傑賓。

9月12日,南方集團軍羣下屬第一裝甲集羣在第四航空隊配合下,向克列緬丘格發動猛烈進攻,試圖北上與古德里安裝甲集羣形成接觸,當天,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部裏,新任總司令鐵木辛哥元帥鑒於當前局勢不斷惡化,再次要求斯大林同意自己放棄基輔,全軍東撤,然而再次被拒絕....

在這段時間內,德軍17集團軍建立了克列緬丘格橋頭堡,與正面的蘇軍17軍,第五騎兵軍展開激戰,在10天的激戰中,德軍52軍就擊毀了172輛蘇軍坦克,其中不乏新式的T34中型與KV1重型坦克。工兵團迅速在第聶伯河上架橋後,第一裝甲集羣的裝甲車輛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鐵流,向北面的羅姆內方向開去。先頭部隊16裝甲師推進迅速,在佔領卡爾皮夏時,差一點捉住了附近火車站中的蘇軍38集團軍總司令費克連科少將。進攻三天後,第一裝甲集羣就宣佈俘虜了13000名蘇軍,擊毀坦克裝甲車78輛,火炮118門。

同時,由於天氣轉好,古德里安集羣在短暫喘息後,決定繼續南下,為首的依舊是悍將莫德爾指揮的第三裝甲師,然後胡伯將軍的16裝甲師和帝國師左右協同,佔領了洛赫維察,9月14日,第三裝甲師第六裝甲團的瓦特曼中尉,率領幾輛三號坦克和一幾輛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從洛赫維察出發,向南穿越附近的田野和灌木林,終於在黃昏時候,他們到達了盧布內附近,在一條小溪邊,他們看到了對岸走出了幾名身穿德軍田野灰制服的同袍,這是來自南方集團軍羣17集團軍的偵查工兵,兩軍宣告會師。9月15日中午,洛赫維察城市東面,來自南方集團軍羣第九裝甲師394摩托化步兵團的裝甲車和半履帶車也順利抵達,標誌基輔包圍圈的正式封閉。

此時,蘇軍五個集團軍被德軍包圍在了一個以基輔為西段,克列緬丘格為南段,羅斯勞爾為東端的巨大三角形地區內,北面是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羣,第六集團軍,南面是第一裝甲集羣和第17集團軍。屆時,包圍圈北部的蘇軍第五,21集團軍羣已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各部隊已經難以保持聯絡協調行動,只能進行零星抵抗,37集團軍圍繞基輔,死守環形防禦圈,,26集團軍在第聶伯河一線,38集團軍在克列緬丘格西北部,雖然從18日起,38,40兩個集團軍試圖從外圍增援,打開德軍的大包圍圈,但均遭到失敗

終於,在9月17日,莫斯科電令西南方面軍作戰處處長巴格拉米揚少將,全軍撤退,向東突圍,具體策略為,21集團軍向羅姆內方向突擊,第五集團軍向洛赫維察突擊,37集團軍跟進,26和38集團軍向盧布內方向突擊,但此時,蘇軍整體士氣已經崩潰,多數部隊和上級指揮失去聯繫,突圍行動迅速變成了大潰敗,德軍迅速將大包圍圈縮小到普里盧基,基輔,紹夫寧一線。

儘管如此,蘇軍在絕望中的致命突擊還是給德軍造成了巨大壓力,在菲利波維奇,19日當天,16裝甲師的士兵們就打退了蘇軍將近20波絕望的突圍攻勢,蘇軍以坦克裝甲車為先導,隨後是坐在卡車上的步兵,隨後是更大羣的步兵,向德軍防線不斷發動衝擊,有些甚至是在痛飲伏特加至酩酊大醉後參戰,負責火力壓制的反坦克炮兵和野戰炮兵甚至耗光了他們的炮彈,他們形容作戰彷彿是野外狩獵,只要重複裝彈,大致瞄準蘇軍湧來的車輛和人海,射擊即可,一線步兵在彈藥耗盡後,被迫用刺刀,和工兵鏟和湧來的蘇軍進行肉搏。第二天,在得到64,79摩托化步兵團的增援後,16裝甲師好歹維持住了防線,沒有被蘇軍打出缺口

從當天到9月22日,蘇軍再次在奧爾斯察西河口再度發動反覆衝擊試圖突破德軍包圍圈,蘇軍坦克一度在佩特里基附近打開缺口,但旋即被緊急趕來的高射炮部隊,用調整至平射的88毫米高射炮所堵住。

次日,蘇軍再次試圖從皮爾亞金至洛赫維察的森林地帶突圍,然而再度被第三裝甲師和25摩托化師擊敗,第五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少將被俘,一名第三裝甲師偵察營的士兵記錄說「整個森林中呈現出驚悚的畫面,無數蘇軍士兵和馬匹以各種姿勢倒斃在車輛之間,到處都是熊熊燃燒的卡車,裝甲車,救護車,有的撞在一起,有的傾斜著倒在路邊,有的慌不擇路,和駕駛員一起沉沒在沼澤之中。

9月19日,南方集團軍羣司令部命令,鑒於包圍圈內蘇軍成建制抵抗已經減弱,命令所有部隊向敵人發動全面進攻。在羅姆內,赫爾曼.戈林高炮團的88毫米重型高射炮在一天之內,就擊毀了超過30輛蘇軍坦克,20日古德里安接到命令,第二裝甲集羣的部隊,逐漸脫離基輔包圍圈,準備參加中央集團軍羣向莫斯科的進攻。

從9月15日開始,德軍第六集團軍正式開始對基輔進行城市攻堅戰,城內蘇軍無法在德軍俯衝轟炸機和重炮的攻勢下繼續抵抗,18日,斯大林下達了放棄基輔的命令。德軍296,71,294步兵師的士兵,在次日下午宣佈,徹底佔領了基輔。

從19日開始,德軍正式對基輔周邊,尤其是東面的蘇軍殘部進行了最後的掃蕩,由於此時,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已經無法聯繫各部隊,指揮官基爾波諾斯上將解散了參謀部,將第五集團軍司令部人員,司令部警衛部隊和289步兵師變成兩個戰鬥羣,向東嘗試突圍。同日,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發布公告,蘇軍西南方面軍已經不復存在。22日,在突圍過程中,基爾波諾斯和參謀長圖皮剋夫將軍等人,在德軍的炮擊中陣亡,9月24日,整個包圍圈中的槍炮轟鳴聲停止了,整個西南方面軍連同其他增援部隊共計76萬人中,衝出包圍圈的人數僅為15041人,蘇軍傷亡失蹤被俘所導致的「無可挽回的人力損失「超過65萬,德軍宣稱俘虜了55萬至60萬蘇軍,另外蘇軍還損失了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

(原創手動輸入找圖不易,感覺滿意的朋友煩請點贊關注,不勝感激)


從軍事層面看,巴格拉季昂行動無疑是戰役謀劃和戰役指揮的典範。

蘇軍動用兩百四十萬人的龐大兵力,在白俄羅斯地區,從多個方向對德中央集團軍羣進行了一次排山倒海般的打擊。交戰雙方是蘇德兩國的絕對精銳。德軍在戰役前已經預判蘇軍將有大規模的行動,進行了一定的準備。蘇軍卻能在戰役開始時,成功的隱藏了主攻方向,並創造性的讓成建制的機械化部隊度過廣闊的沼澤地,出現在德軍防禦的薄弱地帶。從戰役謀劃的角度說,在如此規模的行動中,實現上述成就,無疑是一次奇蹟。

另外,蘇軍在戰前建立了方面軍與大本營之間的複雜指揮體系。從管理學上看,這種繁複的結構無疑是低效臃腫的。然而,蘇軍卻能在這套體系下靈活運轉,而毫不衝突。這確實又是一個神奇的事情。

從後勤保障來看,在綿延數千公里、縱深數百公里的地面戰場上,保障兩百萬大軍進行有效的軍事行動,保障數十萬機械化部隊進行大縱深進攻作戰。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極其少有的。ps:其他的幾次也幾乎都是在蘇德戰場上。西線地面戰役的規模、縱深,以及指揮水平,與東線相比都差了點意思。


瀉藥。

二戰史詩級操作很多,關鍵你如何定義它,是戰術級的?戰役級的?戰略級的?

戰術級的,可以去找找魏特曼、漢斯這種人的事蹟,當然,你願意的話,八百里開外一槍擊斃鬼子的狙擊手也算。

戰略級的,我認為羅斯福帶著孤立主義佔上風的美國一步步幹預並參與了反法西斯戰爭,對反法西斯戰爭起到重大作用,其戰略操作也堪稱史詩,當然,你願意的話,日本四處開戰作死捱揍也算。

我能講講的是戰役級,大家都愛說這個。例如基輔大餃子,例如曼施坦因計劃(鐮刀計劃),或者天王星計劃,或者巴格拉季昂計劃,af計劃的泄露,當然,你願意的話,英軍敦刻爾克甩手賣隊友並美名其為保存有生力量,為反攻留足力量,那也可以算;南雲忠一炸彈換魚雷搞團滅也可以算。

我瞭解的不多,對二戰歐洲東線的蘇德戰爭還是略有了解。我們可以從這裡,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宏大和壯烈的戰場上,看一看這場戰爭裡面德軍的史詩級操作

當然,蘇軍也不是沒有史詩級操作,但大都是戰損比較高才打出來的勝仗,如有興趣可以自行找找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第聶伯河進攻戰役、巴格拉季昂等,可自行查找,不多贅述,因為這些戰役也大都人盡皆知。

從巴巴羅薩開始,德軍驚人的戰績層出不窮,這在於蘇軍軍官指揮素質的低下、上層的戰略誤判等,使得德軍完全取得制空權,讓坦克總量數倍於德軍(德軍3550輛,蘇軍總共約24000輛[1])、一些坦克質量優秀乃至碾壓德軍(t34、kv-1、kv-2面對三號、四號)、總體軍隊數量佔優的蘇軍反而被打的節節敗退(2019.7.26修改),儘管蘇軍飛機、坦克大部分型號老舊(T-34/76 與KV1僅1475輛,德軍坦克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均不佔優總共3700輛坦克中有三分之一為二號和一號坦克)、無線電較少,使得蘇軍對於德軍的硬體優勢顯得不是那麼大了,但蘇軍無論如何也應該是總體要強於德軍的,再加上蘇聯的戰略縱深,和極高的工業化水平,可以說,蘇聯能最終打敗德國是存在必然性的,當然,這裡也變相凸顯了德軍的強大,因為對手是幾乎不可能被徹底擊敗的,但德軍的確打出了無數個漂亮仗,使得這場戰爭有起有伏、有來有回,攻守易勢多次。

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執行了行動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軍事計劃(第21號元首令),通過北方、中央、南方集團軍羣從本土出發,11集與羅馬尼亞3集4集從羅馬尼亞出發,芬蘭軍隊從卡累利阿、德軍從芬蘭北部向著摩爾曼斯克從芬蘭出發,在北起摩爾曼斯克南到比薩拉比亞向蘇聯發起了全面突襲。

一、1941年德軍的閃電戰——從比亞韋斯托克到莫斯科

1.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6.22-7.9)

然而戰爭一開始,博克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羣打了一場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蘇軍30多萬名士兵被俘[2],1500門大炮及2500輛坦克被擊毀,250k名蘇聯士兵逃出了包圍圈。這一戰僅十八天,蘇軍西方面軍便崩盤,氣的斯大林直接槍斃了西方面軍司令巴浦洛夫。

如圖,德軍北面的9集和南面的4集包住了整個比亞韋斯托克,而北面霍特的三裝集和南面古德里安的二裝集形成了兩道鐵鉗夾住了明斯克,形成了一個雙層皮的餃子。(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這場戰役的史詩級程度、知名程度遠不及基輔包圍戰,但其合圍地區之大,合圍人數之多,還是德軍前所未有的。這一仗蘇軍士兵的頑強抵抗雖然超過了德軍的意料,但無法掩蓋蘇軍軍官素質相對低、上層對局勢判斷失誤等缺點,但這些慘重的損失成為了蘇軍第一個經驗教訓,最終,這些前車之鑒將成為後事之師,讓蘇軍一步步從鮮血中走向強大。

2.斯摩棱斯克戰役*(7.10—9.10)

西方面軍崩盤之後,斯大林還可以不慌,因為,在戰爭之前,為了進攻德國,斯大林將蘇軍分成了兩個梯隊,但由於還沒有做好進攻德國的準備,所以第二梯隊處於可攻可守的狀態,並未展開,蘇軍還可以通過展開後方預備隊重新組織防線(斯大林防線)。

如圖,德軍發起「巴巴羅薩」行動之後,擊垮了西北、西、西南方面軍。但中央集團軍羣面前的道加瓦河與第聶伯河之後,有著8集、11集、13集、21集、22集、27集,以及蘇軍的大批預備隊,而基輔面前也有著強大的蘇軍兵力。(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但博克不會給對手這樣的機會,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他派出古德里安與霍特的裝甲集羣再次出動,對斯摩棱斯克發起進攻。

德軍進攻道加瓦河和第聶伯河的中間地帶斯摩棱斯克地區,為進攻莫斯科開闢了道路。

[3]德軍共俘虜蘇軍約45萬餘人,擊毀和繳獲坦克約3600輛、火炮4800餘門;蘇軍擊潰德軍7個師,重創14個師,通往莫斯科的路已經沒有自然地形條件的阻礙了。

這一仗對德軍來說又是兩個大小餃子,合圍人數又一次創新高,同時在戰略意義上,打開了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但也使德軍遭到嚴重損耗,突然冒出來的鐵木辛哥3個集團軍和鐵木辛哥20個師也給德軍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這一仗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在蘇軍強大的動員能力下,餃子幾乎包不完,當你每滅掉蘇軍幾十萬人的時候,又會有幾十萬的蘇軍出現威脅你的前方、側翼。

3.基輔會戰*(7.7-9.26

斯摩棱斯克戰役之後,古德里安在內的將領認為現在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趁著蘇軍未能重新組起防線時打向莫斯科-政治中心和交通樞紐。然而希特勒卻不這麼想,他認為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纔是最重要的地區,莫斯科可以回頭再打。

從整體上看,德軍拿下斯摩棱斯克以後,在中央形成了一個大突出部,如果不解決側翼的問題的話,中央集團軍態勢也將變得很危險,即便拿下莫斯科也可能被奪回。

於是二裝集南下,和一裝集打了一場基輔會戰,這場會戰也不必再說:人類史上最大的包圍戰。

古德里安的二裝集從北面突過傑斯納河,而克萊斯特的一裝集則從南面的克列緬丘格突過第聶伯河形成了基輔大餃子

基輔一戰,蘇軍共損失70w以上,其中有66.5萬被俘[4],基本都是不可逆損失。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包圍戰,基輔會戰又殲滅了蘇軍大量有生力量,穩定了德軍側翼但又為進軍莫斯科推遲了時間,使得德軍不得不面對蘇聯的泥濘季節和嚴冬,這也在之後爆發了對此的爭論:先打莫斯科還是先打基輔結果會更好?便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蘇軍這次暴露出了嚴重的指揮混亂問題,但是古德里安認為德軍沒有從中學習到什麼經驗教訓,反而之後重蹈了這次覆轍。

截至9月26日,合圍基輔的會戰勝利結束。被合圍的俄軍投降,66.5萬人成了我們的俘虜。蘇西南方面軍司令及其總參謀長在最後突圍時被擊斃。第5集團軍司令被俘。我曾親自和他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談話,我問了他兩個問題:

1.你是什麼時候知道我的坦克開到你的背後的?答:大概是9月8日。2.那麼你為什麼不馬上撤出基輔?答:我們已接到方面軍撤出基輔並向東撤退的命令。但是,正當我們要準備撤退的時候,突然接到一道相反的命令,要求我們重新佔領陣地,不惜任何代價守住基輔。為了執行這道相反的命令,俄軍付出了斷送整個基輔集羣命運的慘重代價。我們當時在驚訝之餘也明白,俄軍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措施。但是,敵人從此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不幸的是,在此後的作戰中,我們卻重蹈敵人的覆轍。[5]

4.布良斯克-維亞濟馬戰役*(9.30-10.14)

基輔會戰打完,已經進入九月的秋季,泥濘期已經到來,這時希特勒才決定去打莫斯科,行動代號為:「颱風」,而此時德軍剛剛打完基輔會戰正氣勢洶洶,銳不可當,其勢頭正好似一陣颱風。

颱風計劃指出要將莫斯科當面的蘇軍分割消滅,然後包抄莫斯科,於是,北上的古德里安二裝集、霍特的三裝集、南下的霍普鈉的四裝集繼續形成一共兩個包圍圈。

霍特三裝集、霍普鈉四裝集形成維亞濟馬包圍圈,包圍了鐵木辛哥的西方面軍,隨後三裝集從北面突向加里寧;霍普鈉四裝集、古德里安二裝集形成了布良斯克合圍圈,包圍了葉廖緬科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二裝集突向圖拉。

布良斯克和維亞濟馬兩個合圍圈使蘇軍被殲滅俘虜67.3萬人[6],但蘇軍得以消耗德軍進攻力量,重新讓遠東方面軍組織防線和組成預備隊,使進攻莫斯科的德軍成為了強弩之末,為莫斯科戰役德軍的戰敗和蘇聯冬季反攻埋下伏筆。

這是德軍在泥濘期再次成功的一次兩個合圍,在此之後,德軍再也沒有力量打出如此精彩的合圍戰,但蘇軍仍然在動員。對於此時的德軍而言,蘇軍,似乎永遠也消滅不完。

侵入失敗的主因之一是德軍計算錯誤,不知道從蘇聯的大後方斯大林可以動員那樣多的預備兵力。就這一方面而言,參謀本部和情報機構都不能辭其昝,它們是和希特勒一樣地受騙了。哈爾德的日記在8月中旬曾經這樣記著:「我們把蘇聯人估計得太低了,我們以為只有200個師,但現在卻已經發現了360個師。」

這樣也就把初期的驚人成就都大致抵消掉了。不特不能肅清前進道路上的守軍,而且還要一再地去應付趕到現場的蘇聯生力軍。在德國鞭長莫及的地區中,蘇聯的巨大動員機構都能夠順利地工作,所以從1941年的冬季起,德國人在蘇聯戰場上就經常居於數量的劣勢。由於德國人的技術和訓練都遠較優良,所以才能在一連串的大包圍戰中擊滅了大量的蘇軍一-但終 於又被陷在秋季的泥濘中。等到冬季的冰霸凍硬了地面時,它們又發現蘇聯的生力軍正擋住進路,而它們自己卻已經太睏乏,無力向目標奮鬥了。 僅次於它們對蘇聯人力資源的計算錯誤,第二個致命的因素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高級將領們為了反覆辯論下一個行動的問題,而白白地浪費了8月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一-在德國統帥部的最高階層中,那些人的猶豫不決實已達驚人的程度。[7]

隨後的莫斯科戰役德軍遭遇嚴寒,外加補給線過長、德軍判斷失誤等原因,朱可夫成功守住了莫斯科,隨後斯大林錯誤的判斷了形式,試圖發起全面反攻,而此時蘇軍也遭遇嚴寒等原因,反攻失敗,但成功迫使德軍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後撤,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莫斯科的受到的威脅。

二、1942年蘇軍反攻——熱勒夫、哈爾科夫與刻赤

莫斯科戰役的勝利使斯大林決定開始發起全面反攻。

但蘇聯的反攻並沒有徹底打垮德軍,或者圍殲部分德軍,反而使蘇軍自身損失慘重,甚至被德軍反攻,這些德軍的史詩級操作也暫時不做過多贅述,待以後添加,如:

(冬季)

1.第一次熱澤夫-維亞玆馬攻勢(1942年1月8日—4月30日的第一次勒熱夫-維亞濟馬進攻戰役;紅軍投入105萬人進攻,傷亡約50萬,擊退了德軍,但沒有成功合圍,並且德軍駐守在熱澤夫-塞喬夫卡突出部對莫斯科形成威脅,是蘇軍與德軍的換血。

2.德米楊斯克戰役(1942年1月8日至5月20日蘇軍殲敵5萬多,繳獲火炮400多門,擊落敵機265架。德軍稱己方亡0.63萬人,傷2.25萬人;另凍傷0.24萬人,病3.14萬人蘇軍純減員88908人,傷155603人,沒有對合圍圈的德軍進行成功圍殲。

(夏季)

3.第一次熱澤夫-塞喬夫卡攻勢(1942年7月30日—8月23日紅軍投入345100人進攻,陣亡51482人,受傷142201人,依舊沒有成功擊垮或圍殲德軍,又是隻在換血。

4.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蘇聯紅軍有24萬人被俘,2026門火炮和1249輛坦克被擊毀或繳獲,導致蘇聯前線兵力的空缺,為保盧斯推進到斯大林格勒埋下伏筆。

5.刻赤戰役*(1942年5月8日至5月18日,蘇軍在刻赤半島損失約17萬人[8],德軍不可逆損失約不到1千,為德軍攻佔塞瓦斯托波爾解除了後患,同時,刻赤半島蘇軍被殲滅也使德軍其後的「藍色」計劃一定程度上鋪平了道路,攻佔塞瓦斯托波爾也解除了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受到的威脅。

6.第二次熱澤夫-塞喬夫卡攻勢(火星行動)*(1942年11月24日—12月16日,蘇軍兩周內傷亡超過30萬,損失坦克1400餘量[9]未能收復大片國土,又一次與德軍換血,從整體形勢看,也拖住了勒熱夫地區的德軍,乃至莫德爾防守勒熱夫要走了增援了約11個步兵師,變相的促成了南線斯大林格勒之後的危機。同時,他也被東線戰史專家戴維·M·格蘭茨稱為朱可夫一生最大的敗仗。[10]

三、德軍在1942年的攻勢——從哈爾科夫到斯大林格勒

從莫斯科戰役緩過來之後的德軍,又開始著手準備一些進攻,此時的德國已經無法向之前那樣全面平推,於是便準備著做區域性的進攻,而具有很大經濟價值的涅頓茨地區、高加索油田便成了首當其衝的目標。

3月28日,哈爾德制定了代號為「藍色」的行動計劃,旨在形成大合圍再進攻高加索,但希特勒並不同意,進行了修改,最終便是第41號元首令。[11]

哈爾德獲準發言,他開始介紹自己的計劃。該計劃的代號是「藍色行動」,最初其代號是「齊格菲爾德行動」,但希特勒不再想用不可戰勝的神話英雄座位自己軍事行動的庇護者,因為腓特烈·巴巴羅薩大帝令他失望。[12]

在之後,第二次哈爾科夫會戰是一場漂亮仗,但德軍卻面對四散的蘇軍只能平推而不能打出有效的大範圍殲滅(小範圍則是62集和坦1集的部分在斯大林格勒門口被殲滅,但仍讓蘇軍組織好了防線,逐步撤進斯大林格勒城中實施防禦),使蘇軍保存了有生力量的同時讓希特勒盲目生出了一種:蘇軍已經被擊垮的盲目自信,這些錯誤,將在斯大林格勒、乃至羅斯托夫成為慘重的代價或危機。

附地圖:

1941和1942年地圖

①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

②斯摩棱斯克

③布良斯克-維亞濟馬

④基輔

⑤哈爾科夫

⑥克里米亞半島

⑦斯大林格勒

⑧羅斯托夫


以上標題附帶星號的是我認為足以稱得上史詩級的戰役,主要是介紹一些有名的戰役,並沒有深入的介紹和研究。但下面一場戰役,我認為值得帶兩個星號乃至更多,這是一場真正的史詩、乃至超神操作,將成為我介紹的重頭戲。

接下來有請德軍1943年的主角:馮·曼施坦因

埃裏希·馮·曼施坦因(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希特勒上任前曾任總參謀部首席軍需處長,隨後成為馮·龍德施泰特參謀長,曾提出鐮刀計劃、突擊炮的設想,蘇德戰爭中在克里米亞半島連勝刻赤和塞瓦斯托波爾,升任元帥。到我們介紹的此時,他是11集團軍的司令,在列寧格勒附近作戰。

他將為我們表演的是:他將使用運動戰和機動防禦,在德軍即將崩潰之際力挽狂瀾,並重新組織部隊對蘇軍狠狠反擊,重新奪回戰略上的主動權。

四、反攻與反攻——1943年冬季戰局:從斯大林格勒到哈爾科夫

1.背景:「天王星」和「土星」

1942年底,德軍和蘇軍的焦點集中在斯大林格勒——一個相較於高加索油田意義並不重大的的伏爾加河的工業城市,本應是德方的次要目標(2019.7.26修改),此時斯大林格勒已經在德軍的空襲下受到嚴重摧殘,但希特勒認為奪取這個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有著極大的政治意義,便讓保盧斯帶著的第六集團軍——剛剛在哈爾科夫打了場勝仗的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實施強行進攻,在其對手崔可夫的指揮下,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場以血換血的消耗戰,德軍消耗了大量兵力才終於佔領了斯大林格勒大部分。

而蘇聯方面卻明白,崔可夫已經給他們爭取了足夠多的時間,蘇軍趁著德軍在斯大林格勒苦戰之時,在這段時間組建了訓練有素的預備隊,改善了蘇軍落後的軍官體系,並準備發起一場局部反攻進而奪取具有對整個戰局轉折意義的反攻。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執行了代號為「天王星」的軍事行動計劃,旨在讓西南方面軍派出近1集和坦5集為矛頭突破斯大林格勒北面,頓河當面羅馬尼亞3集、匈牙利2集、義大利8集的防禦、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派出裝甲軍突破羅馬尼亞4集,從而包圍德軍6集和4裝集大部。

蘇軍的突破如同兩道鐵鉗,打破了德軍僕從國匈、羅、意這些較弱軍隊的脆弱防禦,從而包圍戰鬥力較強的德軍。

[13]但是,徹底奪回戰爭的主動權不是讓一兩個集團軍的圍殲就可以徹底奪回的,蘇軍希望通過一次真正的合圍,將整個高加索的接近百萬的德軍——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羣——17集、1裝集與B集團軍羣的大部——羅3集、4裝集、6集徹底殲滅,而完成這一壯舉,只需要越過斯大林格勒沖向亞速海畔的羅斯托夫便可以將整個高加索地區合圍,該行動代號為「土星」。

希特勒也發現了此時嚴重的危機,前幾日,頓河、伏爾加河後面的蘇軍就有集結的跡象,隨後斯大林格勒南北兩邊都遭到嚴重突破,希特勒此時希望能有一個人來挽救這種危局,他把這份任務交給了剛剛在拉多加湖打了勝仗的新元帥,曼施坦因。

2.過程:從解圍、撤退到反擊

1942年11月21日,正在列寧格勒執行「北極光」計劃的曼施坦因突然收到升遷的消息,要他去新組建的「頓河」集團軍羣擔任司令。

當曼施坦因抵達以後,他也初步認識到了此時的危局,因為,當天,第六集團軍被合圍。

斯大林格勒已經被團團圍住,而整個A集團軍羣則在高加索地區苦戰,蘇軍完全可以對沒有任何戰役預備隊的德軍發起突破,奪取羅斯托夫而合圍百萬德軍。

曼施坦因很清楚此時的危局意味著什麼,蘇軍已經將斯大林格勒團團圍住,並且有著充足的預備隊,他們斯大林格勒只是他們的小目標,對於他們來說真正的勝利是羅斯托夫。

曼施坦因希望第六集團軍立即突圍,但由於總參謀部,更是因為希特勒的猶豫,斷送了第六集團軍突圍的最佳時機。

當德國參謀部意識到這種危險之後,才制定了「冬季風暴」和「霹靂」的作戰計劃,前者是讓霍特的四裝集從南邊對斯大林格勒打開一個缺口,而一旦缺口打開,便執行後者進行突圍。

曼施坦因首先讓霍特的四裝集對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實施突圍,但同時,他又同時向霍利特集團軍級支隊和霍特的四裝集要走了一些裝甲師,這些兵力要用於阻止蘇軍對羅斯托夫的推進。

蘇軍近衛2集對羅斯托夫突擊因為補給不足被阻止,但另一邊霍特的解圍行動也遭遇了困難。霍特下屬的57裝甲軍成功突入合圍圈,離斯大林格勒只有48公里之遙,曼施坦因準備了3000噸燃料、糧食和彈藥的汽車縱隊以及炮兵牽引車輛,希望6集能夠實施「霹靂」行動進行突圍,最終兩邊一起形成合力進行解圍,但由於元首的命令等原因,保盧斯不願進行突圍,對於保盧斯的想法與突圍的可能性,曼施坦因作出如下分析。

毫無疑問,第6集團軍司令的心情十分沉重,因為部隊都已經疲憊不堪,而馬匹被屠殺充饑之後機動性也就更形減低——尤其是在如此嚴寒的環境中——想要執行這樣困難和危險的任務,其成功的可能性當然不太高。

不過最後還是燃料問題使第6集團軍決定反對突圍,並要求集團軍羣不應堅持執行其命令。保盧斯報告他所有的燃料只能夠使其坦克(大約尚有100輛可以使用)最多行駛20英里的距離。這也就是說,除非能夠保證提一供適當的燃料(和口糧),又或是第4裝甲集團軍能夠進到距離敵方包圍圈在20英里以內的地點,否則他就無法開始行動。現在這是誰都無法反駁的:代表第6集一團一 軍主要攻擊力量的坦克,既然只有足夠行駛20英里的燃料,那當然不可能要求它越過約30英里的距離。相反,我們也不可能等待這個集一團一 軍的燃料儲量達到其所要求的水準(4000噸)——根據我們的經驗,空運這樣大的數量絕對不可能,而且時間上的延遲也將坐失突圍的機會。我們只能依賴手中已有的東西來行動——當然,包括今後幾天內當這個集團軍仍在集結兵力時所繼續空運的燃料在內。此外,我們還可以希望在突圍的過程中,仍可以源源不斷地從空中補充燃料。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部隊實際保有的燃料總是超過書面報告中的數量。但即使不考慮這些方面,也還可以希望事態依照下述路線發展。當第6集團軍向西南發動攻擊之後,第4裝甲集團軍的處境就會變得較為輕鬆,敵人將不可能再從包圍圈中抽調兵力。所以在12月19日,第4裝甲集團軍並沒有確實的把握越過米希柯伐繼續前進;可是一旦由於第6集團軍的行動而使其所受的壓力減輕之後,則它毫無疑問可以繼續完成那12英里的額外距離。當然在我們的計算中不無冒險之處,但若不如此,則根本上就不可能設想把第6集團軍救出。不過為什麼這個燃料問題會如此的具有決定性,其主要的原因卻是因為希特勒在包圍圈中留有一個連絡官。經過連絡官的報告,希特勒知道保盧斯不僅認為燃料的情況使他不可能發動突圍作戰,甚至於連達到出發陣地都不可能。我在電話上花了不少時間,嘗試使希特勒允許第6集團軍突圍並放棄斯大林格勒。但他卻回答我說:「我不知道你怎樣想的,保盧斯所有的油料最多隻能行駛15英里到20英里,他自己說他現在不可能突圍。」所以集團軍羣只好向兩方面都表示屈服了:一方面是統帥部,它認為當第6集一團一 軍向西南攻擊時,必須同時維持著在斯大林格勒其他各方面的位置;另一方面為第6集團軍軍部,它聲稱由於燃料短缺,無法執行集團軍羣的命令。希特勒又可以利用該集團軍的意見來當作一個極有力的根據,來支持他自己的決定。假使希特勒當時沒有這樣一個藉口,則現實的壓力也許就能迫使他最終放棄在突圍過程中仍應繼續堅守據點的念頭。若能如此,保盧斯將軍對於整個問題就會有另外一種看法,因為他不再需要違反希特勒的命令採取行動。[14]

最終,突圍嘗試失敗了,但曼施坦因明白此時再繼續突圍沒有意義,他下令要求第六集團軍堅守斯大林格勒,儘管第六集團軍最終在一月底被殲滅,但卻在之後使斯大林格勒要塞成為一個拔不下的釘子,牽制住蘇軍兵力的同時又限制了蘇軍補給限度,成為曼施坦因能夠保住整個德軍南翼的重要原因。

最終,猶豫不決的希特勒批准了A集團軍羣的撤退,克萊斯特有序的讓1裝集撤至羅斯托夫,而曼施坦因從霍利特和霍特那裡抽調的軍隊保住了羅斯托夫這個窄小的缺口,讓德軍得以有序撤退,隨後,克萊斯特將17集撤退到刻赤半島對面的庫班,形成了庫班橋頭堡,也牽制了蘇軍一部分兵力。

曼施坦因用四裝集繼續牽制斯大林格勒的蘇軍,並不斷打擊試圖突向羅斯托夫的蘇軍側翼,補給不足使得蘇軍完成對德軍高加索的合圍極其困難,最終,一裝集在頓涅茨河南線組成了防線,四裝集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北調越過羅斯托夫去支援霍利特集團軍級支隊與2集的缺口——那之前本應該是義大利人和匈牙利的防線,只不過他們都被蘇軍打跑了。

曼施坦因決定將南線繼續縮短防線以節省兵力,他將本來用於防守頓涅茨河曲的霍利特集團軍級支隊撤向米烏斯河,隨後將一裝集用於防守米烏斯河以北的頓涅茨河防線,這裡已經遭到蘇軍的大量突破。

蘇軍雖然沒有拿下羅斯托夫,但希望從北面伊久姆-斯拉維揚斯克-利西昌斯克地區突破頓涅茨河,將德軍南翼擠壓到亞速海邊圍殲消滅。

北方,別爾哥羅德一帶,蘇軍正試圖突破B集團軍羣的防線,而在中段一帶的伊久姆等地蘇軍突破順利,一方面有突入第聶伯河的可能,另一方面對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形成合圍之勢;而南線霍利特集團軍級支隊則組成了較好的防線。(註:「諾曼人」師翻譯有誤,應為「維京」師)

蘇聯的進展十分順利,北段,戈利科夫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已經突破了B集團軍羣的防線,攻向了哈爾科夫,而瓦圖京在中段波波夫坦克集羣也進展順利。

德軍決定將B集團軍羣與頓河集團軍羣合併。

此時,曼施坦因終於等到了他的援軍,希特勒將他的希望和王牌送了過來,曼施坦因將其交給了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和四裝集。這個王牌實力並不一般,他們其中有被稱為二戰德國最強精銳部隊的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GD師)、希特勒的近衛師黨衛隊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SS-1 LAH師)、作戰勇猛的黨衛隊第二「帝國」師(SS-2 DR師)和殺人如麻罪行累累的黨衛隊第三「骷髏」師(SS-3 Tot師),這些師除了富有經驗戰鬥力強勁以外,還配屬了大量最新式的裝備,如「虎式」坦克等,幾乎可以被稱為是德軍四天王師的存在(還有一個維京師,四天王有五個是常識)使得其成為曼施坦因手下的王牌。

此時,連續達成突破的蘇軍認為,德軍此時最大的希望應當是再繼續後撤到第聶伯河組成堅固的防線以便進行長期防禦,蘇軍希望趕在德軍後撤之前抵達第聶伯河,使其作戰計劃變的不切實際,波波夫和瓦圖京的坦克部隊側翼越發的威脅。曼施坦因這個運動戰的大師清楚,這將是他反突擊的絕佳機會。

隨著霍特四裝集的北調與黨衛隊裝甲軍抵達,曼施坦因開始了對孤軍深入的波波夫坦克集羣的合圍,蘇6集被打退,中段的威脅被解除,接下來要解決的便是北面的哈爾科夫。

曼施坦因將首先解除南段和中段的威脅,他對霍利特集團軍級支隊寄予厚望,希望其守住米烏斯河;而一裝集、四裝集以及南下的黨衛隊裝甲軍進行反突擊,攻擊蘇軍側翼迫使其潰退乃至被殲滅。

曼施坦因信任的各集團軍表現都及其優秀,霍利特集團軍級支隊成功守住了米烏斯河的防線,一裝集將蘇軍趕回了頓涅茨河對岸,而保羅·豪塞爾的黨衛軍與四裝集表現更加驚艷,他們成功的打擊了蘇軍側翼,使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損失慘重,其中蘇6集、近1集遭受重創,波波夫坦克集羣被包圍殲滅。蘇軍遺棄屍體2.3萬具,德軍繳獲615輛坦克,354門火炮、69門高炮,俘虜9000人。[15]

曼施坦因喘了口氣,接下來是北方的危機——哈爾科夫。中段的戰鬥已經使德軍逐步奪回主動權,接下來面對的是蘇戈利科夫的沃羅尼日方面軍正面突擊。

當戈利科夫試圖從哈爾科夫出發繼續擴大戰果師,德軍發動全面反攻並正面進攻、合圍了哈爾科夫,蘇軍大量潰逃,從而贏得了三哈的勝利,奪回了別爾哥羅德和哈爾科夫的交通樞紐。

隨後,勞斯軍從正面突擊沃羅涅日集團軍當面,GD師從北面、四裝集及其下屬的黨衛隊裝甲軍合圍哈爾科夫並沖向別爾哥羅德,蘇軍沃羅涅日遭到慘重打擊,後撤到了頓涅茨河之後,德軍奪回了重要的工業城市和交通樞紐哈爾科夫以及別爾哥羅德,德軍徹底奪回了南翼的主動權,打了一個極其精彩的漂亮仗。成為曼施坦因又一個光輝的戰績。

3.影響、評價與反思

曼施坦因在南翼,絕不僅僅是哈爾科夫會戰一戰,所做的撤退與彈性防禦讓蘇軍準備了半年的大反攻最後撲了個空,只抓住了斯大林格勒30萬德軍,而下面高加索的百萬德軍沒有抓住,又想抓住頓涅茨南翼時不僅沒有成功,反而使自己損失慘重,從此蘇軍進入了長達4個月的防守,希望養精蓄銳來重新奪回主動權。

第三次哈爾科夫在內的德軍各個反攻都對蘇軍人數損失較小,這在於此時德軍已經沒有足夠的步兵來形成合圍圈了,但是因為蘇軍的魯莽突進,蘇軍大量重型武器被丟棄,其損失不容小覷,比如三哈蘇軍就損失火炮5291門[16],在整個蘇德戰爭中也是少有的巨大損失。

儘管他被一部分網友戲稱為曼不羣,但是曼施坦因此時所打出的精彩戰績卻是無可挑剔的,我個人認為引用一段評價可以客觀、公正的來看待這次反擊巨大意義了。

任何人都不會貶低馮·曼施坦因所取得的輝煌勝利。實事求是地說,他冬季反突擊的效果相當於一場真正的反攻戰役,不僅具有戰役意義,還有戰略意義。這是因為,馮·曼施坦因的作戰行動不僅制止了蘇聯人向頓巴斯推進,實際上還挫敗了蘇聯人在更大範圍內分割整條德國戰線的更宏偉企圖。[17]

這是一場真正的史詩級操作,在蘇軍具有極大兵力優勢,防線幾乎崩潰的情況下,曼施坦因有序撤退,抓到機會便會狠狠反擊,在戰略上破壞了蘇軍的宏偉企圖,也難怪就連反對盲目吹捧,誇大事實,追求實事求是,還原真相的東線戰史研究巨擘格蘭茨都對他這次反擊有如此高的評價。

然而,曼施坦因隨後要求與中央集團軍羣在春季一齊進攻庫爾斯克被克魯格拒絕,而其後的大部分歷史學家也有與曼帥回憶錄相同的觀點,即打完三哈立即進攻庫爾斯克具有突然性,能夠獲得更大的勝利與成功,但是這一想法遭受爭議。但是無論回憶錄是怎麼寫的,其後的庫爾斯克打成什麼樣子,都已經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事實上是,曼施坦因實際上所做到的冬季撤退與反攻可以說是蘇德戰場上的巨大亮點,也是二戰歷史,乃至世界戰爭史都不可多得的史詩級操作。


2019.7.26,在回復者四季映姬的質疑下做出修改,原答案在經我查找資料後發現存在錯誤和表述不全的情況,現已改正。

參考

  1. ^《第二次世界大戰》李德·哈特
  2. ^同上,但德方官方統計為32萬俘虜。
  3. ^地圖來自《東進》保羅·卡雷爾
  4. ^數字出自德方統計
  5. ^《閃擊英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6. ^同上
  7. ^《第二次世界大戰》李德·哈特
  8. ^《失去的勝利》埃裏希·馮·曼施坦因
  9. ^《庫爾斯克會戰》戴維·M·格蘭茨
  10. ^引自書名:《朱可夫最大的敗仗:紅軍1942年火星行動的慘敗》戴維·M·格蘭茨
  11. ^《東進》保羅·卡雷爾
  12. ^同上
  13. ^地圖出處同上
  14. ^《失去的勝利》埃裏希·馮·曼施坦因
  15. ^數據來源同上
  16. ^《二十世紀蘇聯損失》克里沃舍夫
  17. ^《庫爾斯克會戰》戴維·M·格蘭茨


在阿登戰役中,希特勒根據東線戰場的經驗,準確說是從1944年7月的第二次明斯克戰役中吸取了非常重要的教訓:為了保存坦克實力,先用步兵在炮擊支援下在敵人戰線上找出突破口。裝甲師直到第二天再上去;這就是同盟國的偵察飛機在愛富爾地區偵察到「幾千輛車」的集結。

在柏林戰役中,希特勒根據西線戰場上的經驗,特別命令海因裏奇在目前的前線後面二至四英里處建立一條「主要戰線」,這是他自己在西線的阿登攻勢開始時,他從美國人那裡得到的慘痛教訓。俄軍當真搶先發動攻勢,海因裏奇就撤到第二戰線,那樣敵人的密集炮火轟炸就會落在原來前線的空戰壕裏。


作為「二戰」戰時的日本首相,戰爭狂人東條英機極度鼓吹為天皇效忠,嚴厲禁止士兵活著被敵軍俘虜,必須自殺。卻在日本投降後,連用槍自殺的勇氣都沒有,還是被美國憲兵隊救起送上了審判的法庭。


1


時間先回到 1945 年 9 月 11 日,下午 3 點左右。


在東京近郊一棟兩層樓的房子外,圍著一大羣早已守候多時的美國和日本記者——他們都在靜靜地等待一條大新聞的誕生。


就在這一天,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下達了對前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的逮捕令。


那棟房子,就是東條英機的住宅。


下午 4 點左右,30 多個持槍的美國憲兵開始行動。


憲兵隊長保爾·克勞斯中校開始敲門,身後的憲兵都端起了槍。東條英機穿著短袖開襟襯衫,打開客廳窗戶問:「你們有逮捕證明嗎?」


一個憲兵向他出示了文件證明。


東條英機看完後說:「馬上就給你們開門。」


憲兵們在門外等待。


房子裏傳出了一聲槍響。


一位日本記者對克勞斯中校說了一句:「長官,你的獵物好像自殺了……」


憲兵和記者迅速沖入房間,他們看到東條英機坐在客廳沙發上,左手握著一把手槍,胸口血流如注。


「停止射擊!」克勞斯中校大喊。


屋外,憲兵和記者們都沒注意到,東條英機隔壁的鄰居家,一位戴著草帽假裝除草的女子開始合掌祈禱——她是東條英機的妻子東條勝子。此時的她,不是在祈禱丈夫平安無恙,而是在祈禱丈夫能像一名軍人那樣死去。


但是東條英機並沒有咽氣。


屋內,美國攝影師開始忙碌了起來。


「把東條的頭稍微往右移動一點,就這樣,很好。」


「您讓開一點好嗎?我想拍一張東條拿著手槍的樣子,幫我把手槍壓緊在他手裡好嗎?」


「蒼蠅又飛過來了,我一定要拍張蒼蠅停留在東條額頭的照片!」


閃光燈閃爍中,東條英機在痛苦地呻吟,而周圍的人都在等他死亡。


作為嚮導,《朝日新聞》的記者長谷川幸雄是屋內唯一的日本記者(就是他後來撰寫了回憶文章《東條自殺目睹記》)。


根據長谷川幸雄的回憶,東條英機在當時說的話是:


但願一槍就死,可遺憾的是仍需要時間。


大東亞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對國民和大東亞民族卻是悲慘的。


我不想在法庭上站在勝利者面前接受審判,寧願等待歷史的正確批判。


天皇陛下萬歲。死後也要做個護國之鬼,以盡最後之忠誠。


一些記者在電話前排起了長隊。為了搶新聞,有的記者已經給報社傳遞了「東條英機自殺身亡」的快訊。為了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有兩名記者甚至開始翻動東條英機的身體,希望能加速他的死亡。


東條英機開始大聲呻吟,咯血……


自殺的東條英機

自殺的東條英機
自殺的東條英機

2


東條英機自殺身亡了嗎?


當然沒有,不然本文到第二個小標題就要宣佈結束了。


但別急,我們暫時先不說那一幕自殺的狗血事,掉過頭來,先說說東條英機這個人。


東條英機,1884 年 12 月 30 日出生於日本的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東條英教,是日本陸軍大學第一期首席畢業生,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官拜中將。


沿著父親的軌跡,東條英機開始了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到日本陸軍大學的成長曆程。但是,東條英機在青年時期並不出類拔萃,考了三次才考進日本陸軍大學。等他畢業時,已經 31 歲。


1933 年,49 歲的東條英機纔到了少將,眼看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即將過去。當時,他的學長,日本軍務局局長永田鐵山卻對東條英機的行動力大加讚賞,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東條是將來肩負日本陸軍的人物。」


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


但當時在日本的軍隊中,對東條英機不以為然的人,卻大有人在。


被稱為「日本第一軍事家」的石原莞爾(此人主張「有限侵略」,反對全面與中國開戰)認為,東條英機無德又無能。他曾說過:「東條只能保管 10 挺機槍,超過 10 挺就無能為力了。」


青年時的東條英機

青年時的東條英機
青年時的東條英機

當東條英機已經是陸軍中將的時候,石原卻當面稱他為「東條上等兵」。日本陸軍元老一級人物宇垣一成曾在日本戰敗投降後回憶:「提起東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動不動就拿出筆記本不停地記這記那,根本無法想像這樣一個人竟然也能當上一國的總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即日本首相)。」


1935 年,幾經周折的東條英機,被安排了一個第十二師團司令部的閑職——甚至沒有人關心他是否上班,連辦公桌都沒給他安排。


但是,1935 年 9 月,當時的陸軍部人事局局長後宮淳(東條英機當年在陸軍幼年軍校的同學),力薦東條英機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長官。


51 歲的東條英機,從此鹹魚翻身,開始迎來自己的「巔峯之路」。後來有人評論:「被踢出東京到關東軍,對東條英機來說,就像一個人掉進陰溝卻撿到一塊金錶一樣。」


1940 年 10 月,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正在向天皇行鞠躬禮

1940 年 10 月,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正在向天皇行鞠躬禮
1940 年 10 月,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正在向天皇行鞠躬禮

1938 年 5 月,54 歲的東條英機已經做到日本陸軍次長。作為戰爭狂人,他在 11 月召開的一次軍部會議上,公然宣稱日本要「對蘇、中兩國同時作戰,同時也準備向英、美、法開戰」。此言一出,連戰爭狂人云集的日本軍部也大喫一驚,在日本國內更是引起巨大震動,東京股票市場一瀉千里。


東條英機為此被迫辭去了陸軍次長的職位,但是他狂熱的戰爭立場,已經成功引起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注意。


1940 年 7 月,已經全面侵華並準備征服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日本,由近衛文麿再次出山組閣。作為強硬派軍國主義分子,東條英機被起用為陸相。


在東條英機的鼓動下,1941 年 7 月,日本已經決定向英國和美國開戰。這時,起用東條英機的近衛文麿反而畏縮了,宣佈內閣總辭職。自然而然,強硬派東條英機被天皇任命為大將,奉命組閣——那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機器,已經近乎失去控制地瘋狂轉動起來,需要一個不惜絞進其中的領頭者。


組閣後的東條英機,作為首相,還身兼陸相、內相,以後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軍需相等職,後來還向天皇要來了「參謀總長」的職位,集各種大權於一身,成為明治憲法下權力最大的一個人,甚至被人稱為「幕府將軍東條」。


這也是東條英機和希特勒、墨索里尼被稱為「二戰」的「法西斯三巨頭」的原因。


但無論是和希特勒還是墨索里尼比,東條英機都是不相稱的,看似擁有大權的他,只是一個替人打工的傀儡而已。


3


東條英機上臺,註定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37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歷史的細節:神人、英雄與兇手

張瑋 復旦新聞系新聞學碩士

¥16.99 會員免費


德國空軍捅了一下大英帝國,大英帝國在藍天上教了德國做人;

然後你轟炸我,我轟炸你;後來德國肛不住了,修建了木頭的假機場,迷惑英國空軍。

英國空軍偵查時,發現了這個假機場,盤旋之後,就飛了回去。

沒多久,英國的雄鷹又來了,在這個假機場上空投下了帝國的正義——木質炸彈!


海軍的話有三:

德國的潛入斯卡帕灣

英軍的突襲聖納澤爾

美軍的薩馬島遭遇戰

這三個,不光是要不要命,而且還要極限微操加上運氣爆滿。


皖南事變。


史詩級微操

【機槍陣地前移五米!】


委員長的豫湘桂會戰吧... 44年下半年還被本子二線部隊一刀捅穿,送經驗送裝備。

看看,這是委員長送給我們的捷克式,比我們那些破歪把子機槍好用多了。


南雲這波要喫斯普魯恩斯的艦隊輕而易舉啊,

斯普魯恩斯現在根本不敢推,埃塞克斯級又沒爆出來………哎呀奶不死的啊,這怎麼奶死嘛,

MD老子是專業提督好嗎,這怎麼奶死嘛,專業提督看這種局面還看不懂啊,

4航母打3航母,南雲有飛龍的情況下怎麼輸你告訴我,直接A臉都贏了,怎麼可能輸嘛,炸機場穩贏版。

A臉,也贏了,不可能輸的,……不可能的…………哎呀換魚雷炸船啊你別換炸彈啊你,你換炸彈你讓我怎麼指揮嘛,

等他下來再沖,沖了,沖了沖了沖了沖沖沖沖了沖了,讓你們看看什麼叫專業提督好嗎,直接騎臉了,什麼叫飛龍騎臉,

SBD飛過來了有什麼用嘛,……枼?別啊!,哎~~呀~~這指揮不下去了,哎呀這,……….萼~~……為什麼會這樣…..

~~別打那麼驚險吶~~你別害我啊,MD這個罪名我背不起啊~~我背不住這個罪名啊~~

我CAO~~哎呀~~unbelievable~~我打你MA~~噗~~(B)

————————————————————

順帶說一下

1942年5月或6月的某日,中途島之戰前,飛龍接受過旭東丸的補給(


百度「赫爾曼。邁耶


日本戰略方面的史詩級巨虧:豫湘桂會戰

豫湘桂會戰作為二戰日本對華最大的一次用兵,可謂對這次戰役寄予厚望,可惜一個戰略目標都沒有達成。想打通大陸交通線救走南洋的日軍,可惜廣西還剩下一小段,功虧一簣。想停止美軍對日軍的轟炸,連佔了七個空軍基地,結果航空隊撤到成都芷江,接著炸。想在大本營把中國戰場最後一批有生力量抽調到太平洋之前打出無法逆轉的優勢,看著戰績還行,打得國軍一潰千里三十七天下三十八城,結果呢,次年(其實也不差多少,豫湘桂都打到年末了)國軍打桂柳反擊戰,日軍又紛紛「反轉」吐了大片佔領區出來,根本來不及消化。

也有人說日軍掠奪了國軍大批補給,但根據日本戰史防衛廳出版的資料,日軍共繳獲自國軍各類物資三萬噸,而日軍為這次大戰共調集的物資大大超過了這個數,僅加運的就有十六萬噸顯然從物資數量上來看,日軍也是得不償失的。況且,物資質量上肯定也有相當的差距,比如日軍攻打桂柳使用了150毫米榴彈炮和125口徑的炮,中國方面並沒有這樣的炮,連75毫米口徑都少見,那麼這兩種口徑的炮彈零件等肯定是一點也繳獲不到。另外,日軍反轉時炸毀了大批物資,比如服部著四郎的大東亞戰史中所提到的十一軍繳獲物資豐富,達到自戰自存,實際上十一軍在獨山考慮到戰線過長反轉時炸毀了大批物資,彈藥醫療用品等。一些參謀反對反轉,提出可以自戰自存,他們的提議遭到了駁回。

此外,日軍人員上的損失也是極大,豫湘桂會戰,日軍傷亡10w(一些傷亡來自於瘟疫)這可都是一線戰力。還有,發動豫湘桂會戰,無異於把底盤讓給敵後抗日武裝。1944年,TG共擊斃日偽軍六萬人就解放了一億人口,這樣的事放在1943年,顯然是想也不敢想。


諾門坎中朱可夫的坦克機械化部隊教日本什麼是現代化戰爭算嗎?


「肉餡」計劃、諾曼底登陸、珍珠港偷襲這些史詩級的二戰事件,背後均有一個潛伏在德國軍隊的雙面間諜的參與。


更厲害的是,他在被德國軍方懷疑之後還能成功逃脫,出版自傳,頤養天年。

偶入諜海卻成雙面間諜

達斯科·波波夫是二戰期間最為著名的雙面間諜,號稱「雙面間諜王子」,同時他被西方諜報界稱為最機智、最快樂的間諜。


他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和個性,讓許多同行稱讚不已,英國前情報機關負責任人斯圖爾特·孟席斯少將就對他讚歎不絕,說他「太詭計多端」;英國皮特里將軍還曾評價稱波波夫一個人牽制了 7 至 15 個德國步兵師。


波波夫,1912 年 7 月出生於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塞爾維亞族富商家庭。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畢業於德國弗萊堡大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精通多國語言,且風流倜儻、善於交際。


1939 年,他受僱於一家南斯拉夫財團,被派往葡萄牙的里斯本工作。當時二戰已經爆發,葡萄牙是中立國,里斯本則成為了交戰雙方進行間諜大戰的地方。


1940 年初,波波夫正在家鄉度假,他在大學結識的摯友約翰尼突然發來電報約他見面,說有非常緊急的事情要找他幫忙。波波夫如約而至,約翰尼在和他的談話中說,有 5 條德國商船被扣在了義大利(義大利 1940 年 6 月參戰),其中有一條是自己的,他希望波波夫能夠從中周旋,想辦法把這些船賣給其他中立國。


波波夫馬上明白,原來約翰尼是想讓他做納粹德國的間諜,然而波波夫卻不動聲色地答應了,但心底卻有了另一種打算。


之後,波波夫聯繫到了英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向英國間諜組織說出了他和約翰尼的約定,並且主動提出和英國的間諜組織合作。因為一直以來,過著優越生活、整天沉浸於風花雪月的花花公子波波夫是一個非常堅定的反納粹主義者。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波波夫順利地幫約翰尼解決了問題。


事後,約翰尼表明了他的真實身份,稱自己是阿勃韋爾(德國軍事情報局)的人,並正式邀請波波夫加入。波波夫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波波夫很偶然地成為了一名雙面間諜。


在德國情報組織中,他的代號是「伊萬」,而在英國軍情六局,他的代號是「偵察兵」。

巧設謎團挽救英國

德國情報機構將波波夫派往英國,也許是他們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因為早已經成為雙面間諜的波波夫到了英國之後,不僅沒有為德國提供什麼有價值的情報,反而巧設謎團挽救了英國。


波波夫來到英國之後,馬上就與英國 MI6 取得了聯繫,隨後便開始組建自己的情報網。很快他就找到了兩個同樣反納粹的在英德國人嘉黛和狄克,組成了一個三人行動小組,MI6 將波波夫的這個情報小組命名為「三駕馬車」,其中嘉黛代號「膠水」,狄克代號「氣球」。


此時,歐洲戰場上英法聯軍正節節敗退,英國的情報部門獲悉,德國為了儘早促使英國投降,準備對英軍實施毒氣戰。於是,剛剛成立不久的波波夫情報小組受命盡一切辦法阻止德軍使用毒氣。為此,波波夫授意「氣球」向德國情報部門發去了一份報告,在報告中說英國已經對毒氣戰做好一切準備,從而讓德軍打消了發動毒氣戰的念頭。


阻止了德軍發動毒氣戰並沒有完全解除英國的危險。二戰開始不到一年的時間,德軍橫掃歐洲大陸,老牌帝國法國僅抵抗了一個月之後便全境淪陷了。緊接著,德國把進攻的矛頭對準了英國。


德國向英國提出的「和平建議」多次被拒之後,希特勒做出了對英國實施「海獅計劃」的作戰決定。


此時的英軍面對不可一世的德軍幾乎喪失了抵抗能力,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軍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現在僅剩下 500 門火炮和 200 輛坦克、1300 多架飛機,根本不是德軍陸空軍的對手。海軍方面也受到德軍海空軍的封鎖,處於極為被動的境地。此時英國可謂命懸一線,一旦德軍在英倫三島登陸成功,那麼戰爭將毫無懸念。


在生死存亡關頭,英國最高統帥部和情報部門共同制定了一個計劃,他們讓波波夫向德國情報部門謊稱英軍已經在英吉利海峽布設了大量水雷。為此,波波夫找到了一位叫伊文的猶太人,他在英國海軍參謀總部任職,對屠殺猶太人的納粹德國恨之入骨。


波波夫找到他後,請他假裝叛變,稱願意以獲得自己的人身安全保證為條件,向德軍提供英國海軍的「海防佈雷圖」。德國的情報部門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得到由伊文提供的「海防佈雷圖」後如獲至寶,作為最高絕密情報呈交給了希特勒。


希特勒看到英軍已在英吉利海峽佈防了大量的水雷後,認為強行登陸會給德國帶來巨大損失,而且沒有了必勝的把握,就放棄了全面進攻英國的計劃,而決定單純以空中進攻迫使英國投降。


由此,英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和德軍進入了僵持階段。可見正是波波夫的情報工作挽救了英國,而且英國的存在,也為後來盟軍開闢西線戰場、反攻歐洲大陸提供了跳板,從這一意義上說,波波夫改變了世界。

差點改變二戰進程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無間道:世界雙面間諜檔案解密

大庫書城 為個人用戶提供一站式學習和娛樂的解決方案

¥19.90 會員免費


戰前,斯大林對軍隊的大清洗,清洗的力度:

處死了:

紅軍中5位元帥中的3位(marshals)、15位將軍(army commanders)中的13位、9位海軍上將(admirals)中的8位、57位軍長(army corps commanders)中的50位、186位師長(division commanders)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陸軍政治委員(army commissars)、28位軍政治委員(army corps commissars)中的25位。

1938年9月,國防人民委員克利緬特·伏羅希洛夫報告稱,在紅軍中共有37761名軍官和政委被開除軍籍,10868人被捕,7211人被控犯有反蘇罪行。

就這打擊蘇軍指揮層的力度,納粹德國的巴巴羅薩行動就是個笑話。

大清洗的原因:

斯大林如果不進行肅反清洗,蘇聯能否避免在蘇德戰爭中初期那種一潰千里的狀況??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