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年前移民到美国,国内的时候低分飘过四级,对于有关程序员的学习相关资料,有没有必要换成英文书籍学习


泻药

不要信国内中文教材带去更容易理解。资料永远要贴近运用。用什么就是什么。学位的学习强度没多少精力让你在转换语言浪费的。


有必要,因为你将来工作讨论的对象都是说英语,专业辞汇和表达不会英文会非常麻烦。

另外已经移民了,那么就要做好一辈子面对英语的准备,拖沓不前不是好策略


必要,但中文也最好有,不需要一开始就全部替换。

1.中文毕竟作为母语,理解上会快一些,对于入门的人来说会更有帮助。语言转换是需要过程的,循序渐进对于英语底子不大好的人来说会舒服一些。就比如我们一开始接触一个跟自己研究不相关的领域,比如蛋白质结构吧,说真的看文献没几个字看得懂的,什么片层啊桶状的,中文我都没搞懂,还给你杀出个什么旋节线分解…迫使我都去问学化学的同学了(然后他说这是高等物理化学他也不懂)…再突然跳到研究基因进化,来给你一些啥positive selection 你一开始完全懵逼,一换中文刷的一下,大概知道是个啥玩意了。只有当你基本知识框架建立起来了,再换英文才会顺利过渡。再换回说我的老本行医学,那就更是了,给你说个根管锉,英文就叫file。你要没点基础,你还在想,这是啥文件呢……但,千万不能形成依赖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为啥,因为你需要建立英语思维体系。

2.英语教材能够帮你进行思维转换,使你逐渐运用英文体系去思考学术范围内的东西。而且有助于理解一些学术名词。而且其实很多好的中文教材都是汉化的,有些辞汇还是需要考验到译者的水准的,所以看原汁原味的教材有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而且反过来,有些专业术语反而是英文会比汉化名称要准确的,特别是一些比较模糊的描述,比如生化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tune,翻译过来也就是调整,但你要读到英文这个词,你就会觉得很形象,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旋钮,似乎基因表达的调控就像音量一样,轻轻拨动旋钮就能实现精确细微的调整。这样的区别是只有用回原始语言才能体会到的。就像反过来我们的古诗翻译成英文,你总会觉得少了这么点味道,一样的道理。所以很多人浸淫在英文的环境中久了之后,有些术语就不知道怎么用中文描述了,比如annealing PCR,flanking...而如果你还要在英语国家长时间工作学习的话,显然这样的思维模式会更加适合你,毕竟这样,你进行学术交流时也能够更快get到对方的点。


非常有必要。日常口语,中英文切换没啥问题。工作上的专业英语,不经过专业训练,普通人员怕是很难掌握。

更有必要的是美国学历。非美国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在美国的认可度几乎为零。计算机和一些工科专业会好一点。


谢邀。有必要。「入乡随俗」,语言也一样。


这个主要还是看你的工作性质吧,如果需要很多英语沟通,加强英语练习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英语不是刚性需求的话,资料是中文也没有问题。 我到现在为止,做数学题的时候,脑子里都是中文数字,因为逻辑最快


英语好你就转,全凭个人决定


可以选择不 但是最好能够确保教授英文问你的时候能说得出口 , 不一定是要英文教材 我觉得还是学术用词的积累吧


有语言能力就换 没有就对比著看


有必要,这是一定的。

现在在英国上学,老师要求我们把一切电子设备切换成英文。 就连查单词也不允许用翻译,必须用英文版的Cambridge dictionary。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一定要去买英语的学习材料,把这些材料里不懂得英文单词旁边写下中文意思,大致了解文章意思后,把重要的内容划出来,然后再去死记硬背,课文里说什么你背什么。

我就是这样,义大利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已经是母语级别。


我觉得英文和中文都要学,你自己看著整就好了,你管他呢。


才来了刚一年多就要换英文书籍了

要爱国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