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千元机都是emmc,今年就标配ufs了

是厂商突然意识到UFS的重要性了吗?不,是UFS价格下去了

目前高刷新率能不能普及,主要看供应链价格能不能压下去,如果成本能压到和60hz屏差不多,肯定有许多厂商愿意增加一个卖点的

等到用的厂商多了,没有90hz可能都是一个喷点,就像现在的4000mah和快充一样,逼著厂商只能上高刷新率的屏幕

到时90hz屏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标配,像屏下指纹一样快速普及开来

至于高刷新率屏有没有用,我觉得目前可以算是个加分项,当然也就是个加分项而已

2k 120hz 10bit屏幕 lcd教主钦定的最强屏幕手机

日厂被暴打不是没有原因的,夏普这玩意的综合体验说实话被1399的荣耀9X吊起来抽 活该卖不动


成为旗舰机标配但是可能,成为手机标配不可能。

所谓标配,至少入门机型也普遍搭载才行可能。

而使得高刷新率屏幕成为手机标配有那些必要条件呢?

首先,以现在的90Hz刷新率屏幕为例,若想让2000元价位的中低端机也搭载90刷新率,除非高端旗舰机搭载了120Hz刷新率。

如果连1000元左右价位的手机都搭载90 Hz,估计得2000价位的上120,3000价位及以上的上144Hz刷新率。

但这何其遥远,估计明年旗舰机会普遍上90Hz,至于120甚至144这类的还早著呢!

这还仅仅是前提条件之一。

别的,还得等90Hz刷新率的屏幕成本并不会比60Hz刷新率的高太多才行。

手机价格越低就越考验厂商的减配刀法,而高刷新率屏幕就恰恰是最容易被削减的地方。

它毕竟不像处理器,内存,储存大小那样影响到手机使用的方方面面,容易被用户感知。


2016年5月,身为「液晶之父」的夏普,推出了一款名为SH-04H的智能手机。作为一款运营商定制机,SH-04H的外观十分平庸,它没有采用夏普惊艳的三边无边框造型,而是选择了平实的「大额头+大下巴」非全面屏设计,不过除此之外,这款产品的硬体配置倒是不低。高通骁龙820的主控、理光认证的光学防抖主相机,以及直到现在都依然少见的4K 120FPS摄像能力,多少都是可圈可点。

当然,以上的这些都还不是这款机型最大的亮点。其真正厉害之处,在于搭载了一块由夏普出品的120Hz IGZO液晶屏——这可能是全球第一款高刷新屏Android智能手机,至少比大家熟知的电竞手机要早得多。

很显然,熟悉夏普手机的朋友都能看出来,SH-04H的这块屏幕其实无非就是「液晶之父」的又一次炫技而已。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夏普2016年的这次试水,也的确为后来的智能手机体验提升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是的,这就是智能手机的高刷新率屏幕(简称高刷屏)。

一月内四机联发,高刷屏机型终于迎来爆发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最初见到「高刷屏」的概念大多数都是源自游戏PC。毕竟要说对一百多帧甚至两百多帧的画面刷新率有需求,以往民用领域估计也就只有狂热的游戏玩家和专业电竞选手了,然而正因为大家都有这种思维定势,夏普2016年推出的主打拍摄能力的「高刷屏」手机,才没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也正因为有这种思维定势,当一年之后雷蛇以体验并不成熟但却配备了120Hz 2K屏幕,主打电竞游戏的Razer Phone宣告进军手机市场时,它才能够真正掀起了一阵「游戏手机」的热潮,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对于智能手机来说,「高刷屏」是否注定就「为游戏而生」呢?其实不然。比如说就在这个今年10月,我们就将先后见到OPPO Reno Ace、一加7T系列、Google Pixel 4以及荣耀V30 Pro等,数款明显并非完全针对游戏玩家,但却用上了90Hz高刷屏的新品。特别是Pixel 4在主摄像头上拒绝了目前流行的超多摄设计,但却在屏幕显示上用上了当前依然少见的90Hz高刷屏,而这似乎也可以看做是,谷歌认为「高刷屏比超多摄对于手机更重要」的表态。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用户不玩游戏,或者说在主打卖点并非游戏的手机上,「高刷屏」是否有必要,它的使用优势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大幅提升日常流畅度,高刷屏「受宠」理所当然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不管是对于PC还是对于手机来说,我们最终能够享受到的刷新率,实际上都是由三个因素决定,这就是显示内容本身的帧率、设备的硬体性能,以及屏幕的刷新率。

打个比方,当播放一段60fps的视频,或者某个锁定40帧的游戏时,此时不管手机的性能再强、屏幕刷新率再高,实际上人眼看到的帧率也只有40帧,这就是被内容限制了刷新率。又比如说,当某个游戏画面太华丽、素材解析度太高,导致硬体性能跟不上而只有20帧速率的时候,此时再高刷的显示器也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情况下的旗舰、高刷屏智能手机来说,它们的性能之强当然是毫无问题的。对于绝大多数常用的诸如微博、微信、浏览器、新闻APP以及手机的桌面启动器来说,它们并不会有锁帧的设定,本身对硬体的压力也不可能比大型手游更大。因此这就意味著,在一款90Hz高刷屏的旗舰手机上,以上这些常用的APP本身就会比游戏更容易跑到90帧;在一款120Hz高刷屏的超旗舰手机上,也许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运行到这样的帧率,但是大部分的常用非游戏应用,却反而可以因此受益而得到更为流畅的界面、更为顺滑的滚动手感以及更为自然的过渡动画效果。

换句话说,其实智能手机上的「高刷屏」与其说是为游戏而生,不如说它其实在非游戏场景里可能反而发挥得会更好,能提供的流畅度更为明显。而这一点,或许就是谷歌会「大力推荐」高刷屏的原因所在了。

辉煌的同时是尴尬:新技术或成性能照妖镜

当然,高刷屏对于智能手机的整体流畅度感受所带来的改善必定是十分明显的。但你知道吗?对于手机厂商、甚至对于整个手机业界来说,高刷屏其实多少还是个类似「烫手山芋」的技术:不用它是不太行,但用了「后患」其实也不少。

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对于各大手机品牌来说,旗舰手机一向都是最新技术的结晶,用一块显示效果更好的屏幕自然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相对于仅仅是考验结构设计的全面屏,单纯只是提高屏幕采购成本的高亮度和高色域屏来说,高刷屏本身对于手机整体设计的影响更大,在使用层面上的问题也会更多。

首先,为了能够让高刷屏的智能手机不仅仅是在日常操作中有流畅享受,同时在支持高帧率模式的游戏中也能发挥出作用,这就要求主控的性能一定不能低。以初代雷蛇手机为例,其作为第一款主打游戏性能的高刷屏手机,采用了高通骁龙835主控。但是,通过查阅SoC-L软体的资料库我们不难发现,骁龙835的3D性能直到今日依然甩开了7字头的准旗舰晶元们一大截的距离。这就意味著要想用好高刷屏,目前而言还只有8系列的真旗舰主控能够做到。

其次,假设屏幕刷新率上升100%(120Hz),就意味著GPU在相同时间里需要多生成一倍的画面数据,就意味著内存在相同时间里需要被占用多一倍的空间,就意味著屏幕本身的驱动晶元以及像素开关速度快了一倍……这些可不仅仅只是让性能开销变大了,更重要的是会大幅增加手机的耗电量。而且不只是屏幕,而是整个硬体平台的功耗都会因此上升。所以迄今为止的高刷屏手机无一例外地都配上了容量不小的电池,但这又会进一步地使得手机变重变厚。可要知道的是,无论是全面屏还是高色域屏,它们的麻烦可都没有这么多。

联发科才是高刷屏的首倡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一点就是,高刷屏在手机上只有靠旗舰性能才能够撑住,可是它在普通消费者当中的知名度却要远胜过高色域屏幕、高亮度屏幕、高色准屏幕等其他成本其实也不低的高端显示技术。这就意味著,一旦越来越多的旗舰手机在竞争的压力(以及谷歌的「怂恿」)下选择高刷屏作为他们在显示效果上的新卖点,那么这对于中端、中高端甚至是准旗舰级别的手机来说将会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这些手机可以吃上多摄、可以用得起快充,可以配备色彩不错的屏幕、也可以有过得去的游戏体验。但是,他们唯独就是无法支撑起高刷新率对于性能的需求,不管是在2014年联发科最早提出高刷屏的时候还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中端机、甚至中高端机都不可能用的了120Hz甚至是90Hz的屏幕。

换句话说,高刷新屏幕就像是一面性能的「照妖镜」。伴随著它的普及,真正的旗舰手机和一般的中高端产品之间在流畅度、游戏性能、显示效果等多方面的差距将会迅速拉大,而且至少在短期内都完全无法弥补。

对于预算充足的高端用户来说,这未必是坏事;对于只能承受中端手机的主流群体来说,这显然令人难受;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既要为了竞争而参与到高刷屏的大潮之中,又要担心它的流行对于中端甚至中高端产品线的产生打击,可谓是尴尬不已。


标配不敢说,但肯定会大力发展(或者说普及)

手机这东西,就是朝著用户体验越来越好这个方向发展的

一开始扬声器都在背面,容易被遮挡,所以把他移到下边框

移到下边框后发现单个扬声器还是差点意思,所以在额头也开了个孔,整成双扬声器

一开始充电是五福一安,后来5V2A,手机功耗上去了(解析度提升加上CPU性能提升)发现10W也不行了,所以开始18W、20W、40W的往上加

一开始介面用的是mirco usb,发现有的人会插坏(方向不对),后来上了正反都一样的type c(速度也可以更快)

一开始屏幕是800×480,后来是720P,再后来1080P、2K、4K(索尼大法好)……

一开始是辣鸡转子马达(嗡嗡嗡嗡),后来是线性马达(哒哒哒哒)

(就是想不懂为什么把耳机孔干掉)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升级

90Hz升级到120Hz不敢说人人都能感受到,但60升级到90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OPPO把高刷屏下探到了2500这个价位,而且目前90Hz的屏幕都是新型发光材料支持HDR10的,也就是有非常棒的观感,友商如果再不跟进,OPPO可能就真的「成为米粉心目中最酷的公司」了

当然,如果OPPO/一加这块屏幕是「特供」的,那当我没说

嘿嘿嘿

我判断高刷新率和早期2K屏幕一样.

早期很多手机强行上2k, 后来因为cpu和耗电, 改为1080p.

再后来耗电和cpu跟上了, OLED又火了.

于是大家纷纷转成OLED 伪1080p

可见, 在用户体验上, 屏幕的任何提升都是好的方向. 但是它们收到的制约太大.

目前高刷屏幕的耗电是个问题, 2020年5g手机的耗电也是个问题.

4000毫安电池明显快不够用了. 这势必增加手机厚度.

问题是, 摄像头竞赛已经步入歧途, 上亿和多摄方案都会占用手机空间.

为了放入更多元器件和电池, 由此带来了屏幕势必更大(不会低于6寸),机身更厚更重(索半斤会更常见)的结果.

所以, 这就要看供应链是否给力了.

如果供应链产能和价格都比较合理, 那么高刷屏肯定会火一波.

如果手机的科技树点歪到柔性屏, 那么高刷屏将会重蹈2k的经历.

那么柔性屏(特指折叠屏)会获得成功吗? 起码2020年一定会叫好不叫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