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惯了网路小说,想换个口味!


谢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非常好看,这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44—1846年,这部小说曾用名《基督山恩仇记》。

该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邓蒂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邓蒂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该小说以基督山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全书出色地运用了「悬念」、「突发」、「发现」、「戏剧」等手法,在叙述上有较大的叙述密度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一切使这部小说充满了叙述的张力,洋溢著叙述本身所产生的美。因此,《基督山伯爵》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典范。

这部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100多年以来,这本书拥有了难以计数的读者。他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精湛完善的艺术技巧,博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小说出版后,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次被拍成电影。尽管这部小说问世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但它至今仍在世界各国流传不衰,被公认为世界通俗小说中的扛鼎之作。


谢邀

《基督山伯爵》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也算是我看的第一部课外书,其他的四大名著之类的都算是学校安排的必备读物。可以说《基督山伯爵》对于我的影响算是很大的,我当初看的是我父亲的,因此时间比较久了。我就大致说一下我对于这本书的看法。

对于《基督山伯爵》的评价,我们一般都认为它是通俗小说的代表,因此许多人对于这本书都是一种不值一看的意思。诚然,比起那些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简直算是小儿科。但《基督山伯爵》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普世性。

所谓通俗小说,就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

因此,《基督山伯爵》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大仲马在他那个时代所描写的社会大众的普世价值观在今天依旧是正确的,也能被人们接受。

而大仲马想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人类本身的特性与社会最正确的人生观。

对于人性的理解,大仲马有不同的看法,或者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这也是我一直认为的,你可以觉得人性复杂,但是你不能说人是理性的。因此,小说中人每个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而他们每个人本身也会有多个性格;一个正直阳光的水手可以津津有味的观看死刑;一个溺爱儿子的母亲会谋害自己的养女;一个正直的检察官会背著自己的妻子私通;一个无耻的强盗却能欣赏凯撒的著作。在书里,每个人都会有让人目瞪口呆的背面,而这也是大仲马对于人最有意思的见解,对于不同的人,我们都会有不同的面孔。

而在书中,大仲马的价值观也是令人为止称赞的一点。很多人都会说《基督山伯爵》是一本讲述复仇的小说,但是我们认真想想,书中死去的人可有一个是基督山亲手杀死的?一个都没有。要知道,基督山的罪名是通敌,而且他还是证据确凿的给流放的「小矮子」传信。所以,如果要翻案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初将他送到牢里的人都是无罪的。但是基督山又是怎么将他们一个个伏诛的呢?

基督山的情敌,是由于自己在军中任职为非作歹的事被揭穿而自尽,检察官是因为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的奸情,银行家,当初的会计也是因为意图卷走巨款潜逃而被抓住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罪,而且都是自己将自己给作死的。

在这里,大仲马的价值就很明显了:因果关系论。注意,我说的是因果关系论,不是因果论。所谓的因果关系论,是指两件互相影响,存在「因为,所以」的两件事。比如我昨晚吃烧烤喝冰啤,夜里跑了五次厕所,这是有因果联系的。而所谓的因果论就是那些和尚道士神神叨叨的东西。那些我是不信的。拜拜菩萨就能消灾免祸,这事就是糊弄人的。

人做了好事,希望被菩萨知道,做了坏事,又希望菩萨不知道,你这不是难为菩萨吗?所以,《基督山伯爵》里的善与恶都是有原因的,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爱,没有之一


看慢一点有一种铺垫后爆发的爽快感(此处省略一千字惊叹)

如果很快的看过去...跟网文感觉有点像..被人坑,遇到高人(高到开挂的这种),开启强势复仇。


好看是好看,但是篇幅有点长,题主看习惯网路小说想换口味我个人建议可以先从小篇幅的书籍开始看起,慢慢的再开始长篇幅的书籍。我推荐看《追风筝的人》,篇幅小节奏紧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