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緣有的這個有,盡量全面而通俗點。謝謝


更新:

《緣起法講記》馬哈希尊者 著

取緣有

取緣有(Bhava),其方式有兩種:業有(kammabhava)和生有(upapattibhava)。業有意味著由業導向再生。佛陀描述它為導向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善業、不善業和不動業。他也把業有等同於產生新的一生的所有業。在三種業中,善業包含欲界八種善思(cetanā)和色界五種善思,不善業包含十二種不善思。不動業包含無色界的四種善思。隨欲界善念生起的業也導向再生。這(善念)意味著戒除貪嗔和邪見。簡而言之,業有是導向再生的善或不善的思。(272)

緣 起 分 別

經 分 別譯者 瑪欣德尊者摘自 上座部佛教念誦集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悲、苦、憂、惱生起。如此,這整個苦蘊生起。其中,什麼是無明呢?對苦的無智,對苦集的

無智,對苦滅的無智,對趣向苦滅之道的無智。這

稱為無明。其中,什麼是「無明緣行」呢?福行、非福行、不動行,身行、語行、心行。其中,什麼是福行呢?施所成、戒所成、修所成的欲界、色界善思,這稱為福行。其中,什麼是非福行呢?欲界的不善思,這稱為非福行。在此,什麼是不動行呢?無色界善思,這稱為不動行

這些稱為「無明緣行」。

其中,什麼是「行緣識」呢?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稱為「行緣識」。其中,什麼是「識緣名色」呢?有名,有色。其中,什麼是名呢?受蘊、想蘊、行蘊,這稱為名。其中,什麼是色呢?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色,這稱為色。如是,此名與此色,這稱為「識緣名色」。其中,什麼是「名色緣六處」呢?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這稱為「名色緣六處」。其中,什麼是「六處緣觸」呢?眼觸、耳觸、

鼻觸、舌觸、身觸、意觸。這稱為「六處緣觸」。

其中,什麼是「觸緣受」呢?眼觸生受、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意觸生受,這稱為「觸緣受」。其中,什麼是「受緣愛」呢?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這稱為「受緣愛」。其中,什麼是「愛緣取」呢?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這稱為「愛緣取」。其中,什麼是「取緣有」呢?有兩種有:有業有,有生有。

其中,什麼是業有呢?福行、非福行、不動行,

這稱為業有。一切能帶來有(生命)的業為業有。其中,什麼是生有呢?欲有、色有、無色有,想有、無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蘊有、四蘊有、五蘊有,這稱為生有。如是,此業有與此生有,這稱為「取緣有」。其中,什麼是「有緣生」呢?無論任何的有情,即於其有情的部類中,誕生、出生、入胎、再生、諸蘊的顯現、諸處的獲得。這稱為「有緣生」。其中,什麼是「生緣老死」呢?有老,有死。

其中,什麼是老呢?無論任何的有情,即於其

有情的部類中,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髮斑白、皮膚變皺、壽命減損、諸根成熟。這稱為老。其中,什麼是死呢?無論任何的有情,即於其有情的部類中,死亡、滅歿、破壞、消失、逝世、命終、諸蘊的分離、身體的捨棄、命根的斷絕。這稱為死。如是,此老與此死,這稱為「生緣老死」。其中,什麼是愁呢?由於遭受親戚的不幸、遭受財產的損失、遭受疾病的不幸、遭受戒行的不幸,

或遭受[邪]見的不幸,由於具有任何一種的不幸、

遭遇任何一種的苦法而愁慮、憂愁、哀愁、內[心]憂愁、內[心]悲哀,心的燃燒、憂慮、愁箭,這稱為愁。其中,什麼是悲呢?由於遭受親戚的不幸、遭受財產的損失、遭受疾病的不幸、遭受戒行的不幸,或遭受[邪]見的不幸,由於具有任何一種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種的苦法而哭泣、悲嘆、悲泣、悲哀、哀號、悲痛、訴說、哭訴、悲喚、涕泣、號叫,這稱為悲。

其中,什麼是苦呢?身體的不適,身體的苦,

由身觸而生的不適、痛苦感覺,由身觸而生的不適、痛苦感受,這稱為苦。其中,什麼是憂呢?心的不適,心的苦,由心觸而生的不適、痛苦感覺,由心觸而生的不適、痛苦感受,這稱為憂。其中,什麼是惱呢?由於遭受親戚的不幸、遭受財產的損失、遭受疾病的不幸、遭受戒行的不幸,或遭受[邪]見的不幸,由於具有任何一種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種的苦法而郁惱、憂惱、憔悴、絕望,

這稱為惱。

「如此,這整個苦蘊集起」:如此,這整個苦蘊組合、組成、集合、出現。因此說「如此,這整個苦蘊集起。」

這段經文詳細地講解了十二緣起支,在此筆者為之前所講的關於緣起法的內容有誤向大家道歉。


有法有三。欲有 色有 無色有。

欲有者。謂十惡趣及人天

十惡趣者。謂

八地獄

一 等活。

二 黑繩。

三 眾合。

四 號叫。

五 大號叫。

六 炎熱。

七 極炎熱。

八 無間。

傍生趣

餓鬼趣

如是十種。名為惡趣

人趣者。謂四大洲。

南贍部洲。

東勝身洲。

西牛貨洲。

北俱盧洲。

南贍部洲。其量縱廣七千由旬。此洲之相。北闊南狹。猶如車形。

東勝身洲。其量縱廣八千由旬。彼洲之相。猶如半月。

西牛貨洲。其量縱廣九千由旬。彼洲之相。猶如圓月。

北俱盧洲。其量縱廣十千由旬。彼洲之相。四方徑直。猶如池沼。

如是四洲。名為人趣。

天趣者。

欲界六天。謂

四王天。

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如是名為欲界六天。

此等諸趣。名為欲有

色有者。有十八天。謂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凈天。

無量凈天。

遍凈天。

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想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此等諸天。名為色有

無色有者。有四種天。謂

空無邊處天。

識無邊處天。

無所有處天。

非想非非想處天。

此等諸天。名無色有

如是三有。得名為


要從緣起鏈條解釋起


愛(tanha)貪愛

??(導致)

取(upadana)(執著)

??(導致)

有(巴利語:bhava)(定義是組成生命的特質)

??(導致)

生(出生)

??(導致)

因為生,而生老病死憂悲苦愁惱(就是各種苦)


因為貪愛產生執著,因為執著而導致了生命形態的組成,生命形態組成後必然導致出生,

出生就必然伴隨著老化,病,老死,各種心理上的苦受。

(同時,老病死憂悲苦愁惱也是四聖諦的第一聖諦———-苦諦)


《俱舍論》:「有謂正能造,牽當受果業。」

有就是指未來世要遭受的業報。

它的表面意思是指三有,這個在雜阿含和相應部中都是這個定義,欲有,色有,無色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界,可是十二因緣法它是動態的三世緣起,這個有就不能直接理解為字面意思的三有,因為「取緣有」,字面意思就是我們的執取產生了三界,這個明顯是不對的,因為我們即便不執取,比如佛陀,他完全不執取了,但是三界依然在他眼前,所以不能這麼理解。十二因緣法分三世兩重因果,從「有緣生」開始,就進入了未來世,也就是說「有」是引起你下一世出生的原因,所以說,「取緣有」是指今生的執取產生了引起你下一世存在的原因,這個說法只能把「有」理解為業力,因為佛法認為人的一生之所以存在,都是因為前世的業力牽引,

因此結合有的字面含義,「取緣有」就是說我們的執取產生了未來世的三界在等著我們輪迴,一旦今生結束,這未來世三界就現前了,即「有緣生」,我出生在了下一世的三界之中。


何當共浸絪縕裏,卻話吉凶未卜時,汝自脫逸猶未逸,吉凶未卜還壹壹。「絪縕」者「圜氣」也。「吉凶未卜」者「無吉無凶」也。「逸猶未逸」者「無間無隙」也。「壹壹」者「橐籥」也。

此詩之作,緣於聊天室之大廳,人進人出,猶若旋轉門,或爾有之,旋出即入,亦復尋常。就大廳而言,其入若生,其出若死,故爾形成生死大河,一人為滿,多人亦滿;狀似壺形,壺中壹壹,吉凶俱泯;壺外行事,有節有度,又似橐籥,虛而不屈,壺中傳曲,曲終人不見,動而愈出,江上數峯青。是以曰「十二緣起觀取有,觸受無端等閒回,不待生死老裏去,卻令愛意傷情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