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張

微博 @楊小米1988

我已經回老家過年了,也變成了翠花,穿著媽媽做的小花襖。我去發小家玩,她媽媽整理舊照片,竟然發現了一張我小時候的照片。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2張

小時候的我▲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一轉眼,我都30多歲啦。我媽也感慨,她都56歲了,快60歲的人了。

現在,我特別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我提前給公司的小夥伴放假了,我也提前回老家了,先在媽媽家待幾天。弟弟蛋蛋說:「你一個人回來,感覺還是一家人,兩個人一起回,就是客人了。」

大概還需要幾年,家人才能適應我已經結婚這件事情。

對於我們結婚的女孩,催婚、催生、問工作都是小事,最希望的是和爸媽一起過年了。在回家這件事情上,其他都是小事。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3張

好友大咩,放假前幾天,就開始發愁,說自己今年一想到過年就難過地想掉眼淚。這讓我有點意外,大咩是東北女孩,性格很爽朗,這樣的情況,少見。

她是獨生子女,老公是南方人,今年結婚第一年,要回婆婆家過年,離爸媽非常遠。婆婆一家對她都很好,但是她一想到自己爸媽今年要孤孤單單地在家,就忍不住掉眼淚。

現在,她已經回婆家了,她公婆不會說國語,南方的方言比英語還難,大咩聽不懂。她每天感覺自己像一個智障一樣,跟在老公後面問,「你們在說什麼呀?」

大咩在自己家是開心果一樣的人,負責活躍氣氛的,而在婆家無處發揮。

我跟大咩說:「聽不懂不是壞事,你看家裡有什麼事情,都是你老公去溝通,減少家庭矛盾。」

她想了想有道理。

過年回誰家?這不是一個新問題,貌似每到過年,都要來這麼一次。對於已婚人士,也就前幾年糾結,人的適應能力總是很強。

大咩和老公計劃得挺好的,過完年就回大連看爸媽,這也是比較合理的解決方式。但因為是結婚第一年,一想到,心裡還是酸澀。

大咩問我:「你怎麼辦?」

我說:「你忘記啦,我和劉先生一個縣城的,我家到他家開車20分鐘。」

大咩連發了幾個表情,「你太有先見之明瞭!」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4張

不僅大咩不習慣,說實話,我也是。換一個新環境,有很多的不方便,過年這個傳統節日,還把這些細節放大了許多。

我曾和很多人探討過這個問題,我特別佩服人的智慧,總能在磨合中找到解決辦法。

有一個朋友把父母接到了一起,雙方父母挺開心,還能在不同地方過年。可是這個方法,很多家庭不適合,並不是所有親家都能夠融洽相處。

有的朋友是各回各家,我一個同學,她回媽媽家過年了,但兒子和老公回婆婆家,雙方都沒有意見,這挺好。

我是想在自己家過年,爸媽不允許,臘月二十九早晨,給我裝了很多東西,就把我趕回婆家了,「年三十還在孃家,讓人家說你不懂事。」

對此我很理解,山東人很重傳統,我有個同學他都結婚了,他爸媽一直在城市工作,過年也必須要回農村阿公阿麼家,一家人團圓的時候,除非特殊工作,每年都必須回家。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5張

這些問題,看著都不是什麼大事,具體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人,都需要處理,關系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感情。

我會把生活中這一件件事情,當成成長的功課,一旦想明白了,解決了,會感覺又成熟一些,更有能力面對更大的問題。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6張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關於任何假期回誰家,我和劉先生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

平常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假期,回老家,就抽一天去我家,剩下的時間都在劉先生家,主要是考慮他實在太忙了,沒什麼假期,有點假期,我就遷就他。

但是,我會每年接媽媽到上海住一個月,帶著出去旅行。平常沒事的時候,我會回家,過年更是提前回我家住幾天。

這是我工作性質決定的,相對自由。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達成一致。

最要不得一種思維方式:憑什麼?比如憑什麼去你家過年,不去我家?

這種理所當然的思維,是溝通的大忌。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7張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就收到過一個提問:「為什麼一定要在男方家裡過年?」

我回:「習俗。」她反駁我,「習俗就一定是對的嗎?」

我繼續回答,「習俗不一定是對的。」

然後,陷入了死循環。

最後,我問她,「你到底打算怎麼樣呢?是解決問題,還是和我辯論。」

我完全按照劉先生的時間來,可以理解為讓步、妥協,更可以理解成體諒與愛。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8張

我表姐的婆婆就特別好,表姐兩個孩子都小,爸爸前幾年生病過,不能下牀走動了。表姐爸媽和她一起生活,都在濟南。她老公準備一個人回老家陪父母過年,初二就回來。

結果婆婆打電話給自己兒子:「你別回老家了,我們兩個人身體都很好,你平常工作那麼忙,經常出差,趁著假期好好陪陪孩子。」

沒生孩子時,表姐都回婆婆家,有孩子後,農村太冷了,可老公又傳統,怕父母難過,每年都一個人回去。

她也很期待兩個人能一起過年,這次婆婆打電話來,她非常感動。想著等天氣暖和了,一定帶著孩子回老家看阿公阿麼。

關系之所以越來越好,就是因為這樣吧,有人會為對方考慮,有人懂得感恩。

不要把一件事情上升到一個高度,不會因為去對方家裡過年,你就沒有了地位。現在,很多家庭問題,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產生的。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9張

我特擅長一點,從生活中發現新的樂趣,並賦予它意義。

我給大咩一個建議,我們生活環境改變,適應期困難,容易抱怨,但換一個思路就特別開闊了,我們之所以覺得是僵局,歸根是思維的問題

待了2天後,大咩開始主動融入到老公身邊的環境裏,她想到自己當年在國外,英語不太好,用手勢,這次同樣也可以。

還有,大咩在廣告公司做創意策劃的,這樣的經歷,其實能夠讓她獲得很多靈感的,在陌生的、不同的環境裏,感受也不一樣。

這樣積極去做的時候,她發現還挺有意思的。

她還讓老公講當地的過年習俗,看看和她老家有什麼不同,有一個廣告創意,她一直沒有思路,在這個過程中突然獲得了啟發。

其實,我也注意到很多細節的,比如公公知道我怕冷,早晨我給他電話說要回去,他提前把我房間的油汀開了,特別暖和,還給我換了一個特別好的電熱毯。

這樣的一個個細節,總讓人感到家庭的溫暖,擊中我的內心

劉先生兄弟姐妹也都回來過年,大家在不同的領域,可以交流的也多,是互相學習的機會。

不管在哪裡過年,都過一個開開心心的年。過年不要成為矛盾的導火索,而是關系的連接點。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0張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對於父母,不僅僅過年纔可以表孝心,功夫在平時,不能回去,可以打一個電話,錄一段小視訊,發給他們,我就提前錄好了一段視訊,感謝爸媽的,等跨年夜發給他們。

你和父母的鏈接,體現在日常裏,日常的愛足夠,過年不過是日常的普通一天。平常沒有足夠的溝通,過年這樣的時刻才會有矛盾。

過年這麼有儀式感的日子,不是為了讓我們為了去誰家而爭吵,更多提醒我們,應該回家了,爸媽想你了。

想明白了這些,不管在哪裡過年,應該也不會難過了。

相比於去年,今年,我更能接受不和爸媽一起過年了。但我知道,只是物理空間沒有在一起,心是一起的。

如果你還能和爸媽一起過年,一定要好好珍惜哦。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1張

PS:「過年」延伸一下,更像是家庭關系的反映。劉先生推薦我一部老電影,趙麗蓉主演的《過年》,裡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六小齡童,葛優。這部電影,把家庭關系很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了,在現實中,能找到很多縮影,很推薦大家去看看。

- END -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8張

往期文章▼

(點擊圖片可看,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2張

我以為自己是股神,沒想到只是風口上的豬,說說我那越理越少的錢……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2張

我媽被阿麼氣哭了,婆媳關系,是持久的博弈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2張

6個月,搖號4次,看了不下於20個新樓盤,我花30分鐘買到房子……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6張

「結婚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我卻哭了」 | 遇見小mi 公眾號 第17張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