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度,没你想的那么难!

位置度的定义

位置度是一个或多个尺寸要素相对于另一个尺寸要素、一个或多个基准的位置关系。

位置度公差定义了一个尺寸要素的中心点轴线中心面允许偏离理论理论位置的区域(公差带),可用MMC(最大实体原则),LMC(最小实体原则)、RFS(独立原则)修正符。

位置度的公差带形状

位置度公差带形状通常有以下三类:

  1. 双向矩形公差带
  2. 圆形或圆柱形公差带(φ)--最为常见
  3. 球形公差带(Sφ)

1.双向矩形公差带

2.圆(柱)形公差带

3.球形公差带

位置度的应用类型

根据位置度被评价要素及基准要素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位置度的应用分为4类:

1、单个要素在给定基准下的位置度

2、多个阵列要素在给定基准下的位置度

3、相对位置度

  • 对于不带基准的多个阵列要素的相对位置度,其只控制阵列要素之间的相对位置;

  • 对于带有不完全基准的阵列要素的位置度,也间接控制阵列要素间的相对位置,如下图,两个孔相对于A基准的φ0.01的位置度表示的公差带是两个φ0.01的圆柱形公差带,公差带轴线互相平行,距离为40,且垂直于A基准;

  • 复合位置度的第二行,也控制被测要素间的相对位置度。如下图,该复合位置度第二行表示控制4个同轴孔的相对位置度。公差带是一个φ0.15的圆柱形,4个被测孔的轴线都位于φ0.15的公差带内才合格;

4、组合位置度

组合位置度:提供了对被测要素的多个位置度公差控制要求,同时控制了阵列要素的位置及阵列各要素的相对位置;

组合位置度的特点:

  • 公差框格的每一行都必须有位置度公差符号;
  • 每一行的参照基准不允许完全重复上一行的参照基准;
  • 下公差框的公差值要小于上公差框的公差值。
  • 每一行既控制位置也控制方向,每一行都必须单独测量验证;
  • 在不完全基准下,如果评价对象是要素组,还间接控制了要素之间的相对位置;

组合位置度的公差带解释:

5、复合位置度

复合位置度公差,控制尺寸要素阵列相对基准的定位与定向,以及尺寸要素之间的定位;

复合位置度公差控制框只需一个位置度符号:

  • 第一行控制定位、定向;
  • 其他行只定方向不定位置;

上框格控制「要素阵列」整体的位置和方向公差,即包括旋转和平移自由度,并保证各要素间的相对位置,与传统位置度的定义完全一致,公差值较大。

下框格控制「要素阵列」整体的方向,不含位置,并保证各要素间的相对位置,公差值较小。

复合位置度是ASME Y14.5标准的规定,如下示例:

  • 第一行控制: 要素组公差带相对于ABC基准的理论位置要求,要素组之间也有理论位置要求;被测要素的轴线落在公差带内才合格;

  • 第二行控制:第二行只有A基准,只控制相对A基准的垂直度(方向),除此之外,还控制孔要素之间的相对位置(理论值)。公差带如下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