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 —

槍械無罪,有罪的是扣動扳機的人

正文共 2270 字 / 4 圖,預計閱讀時間 12 分鐘


速成雖為眾人詬病,卻是屢見不鮮。在吉他教材中,有一類便是專以速成作為賣點。你可能想到了《吉他自學三月通》,但你不知道的是還有《30天學會吉他彈唱》《10天也能學會彈吉他》《7天學會彈吉他》……這些教材居然能賣的出去?而對於吉他課程,更是常以速成作為噱頭:0基礎速成班、N天速成班、寒/暑假速成班……這些課程居然也能招到學生?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人盡皆知,為什麼還會有人「上當」?

是因為他們無知?愚蠢?淺薄?最初我是這樣認為的,且對速成嗤之以鼻。但在教學中摸爬滾打了這些年之後,我的看法有所轉變,可以說與之前大相徑庭,甚至有些大逆不道。你或許猜得到我大概要說的是什麼了,但那只是前半句,我的完整觀點是——速成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有著同樣的需求,甚至這是全人類的追求。

請你不要激動,我當然會做出解釋的。但在這之前,希望能用黑格爾的名言喚醒你的理性,否則無論我說什麼都是一派胡言——「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假如你能暫時拋開對速成的偏見(如果不能,勞煩再讀一遍黑格爾的那句話),單從字面上來理解,「速」意指高效的過程,「成」意指有效的結果。

一個人若是活了70年,一生共計25550天。減去前二十年的幼稚與後十年的老邁,還剩下14600天。若是按平均每天睡覺8小時、工作6小時、喫飯2小時、洗漱1小時、通勤1小時、娛樂1小時、如廁0.5小時來算,扣除後只餘下2737.5天——即7.5年(還沒算戀個愛、生個病、扯個蛋、發個呆之類的)人這一輩子自己能左右的時間,至多也就七年半。那麼,在這有限的時間裡,人們對高效與有效的需求是理所當然的吧?

縱觀人類的發展,那些時代性的突破,均是通過有效的發明提高了生產的效率。石器時代,解鎖了工具的製作,提高了人力捕獵與採集的效率;鐵器時代,升級了工具的材料,提高了畜力農耕的效率;蒸汽時代,控制了能量的轉換,突破了生產力的限制;電氣時代,掌握了能量的貯存與傳遞,使生產力得到了飛躍;如今的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更是使生產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而在未來的智能時代,甚至可以令生產者發生轉變——人類的發展基於生產力的提高,而其動力正是源自對高效與有效的追求。

用兩個字來概括高效與有效,即是速成。作為一名教師,旨在將知識高效的傳遞給學生,令學生能有效的獲得知識——這不是速成是什麼呢?沒有人不想速成,每個人對速成的希冀匯聚到一起,促成了全人類的進步。試問速成何罪之有?莫不是對這偉大的追求紅了眼?

我只不過是打了幾個問號,你要保持冷靜,保持客觀。雖然以上這些算不得胡言,但我的論證著實片面。你的理性若是還在,應該意識得到——至此所討論的只是廣義的速成,而人們所詬病的是在狹義的層面。

從教學上來看,狹義的速成指的是這樣的一種教學觀——使學生能儘快的達到目標。這看起來與「欲速則不達」相悖,難道是孔老夫子的觀點如今已經過時了麼?非也,非也,孔聖人早已將此看破。「欲速則不達」出自《論語·子路》,全文為:「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人們所詬病的並不是速成,而是速成的代價,即是為了欲速而見的「小利」,而失去了成「大事」的機會。但問題在於,追逐「小利」雖然並不高遠,然而過錯何在?姑且不論何為「小利」,何為「大事」;也不談若無「小利」,便無「大事」。在「小利」與「大事」之間,若選擇「小利」,則「大事」不成;若選擇「大事」,便無見「小利」——這只是一道選擇題而已,不是麼?

對於這道題,一方面我想指出的是,胸懷大志、欲成大事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人,彈琴是一件既非剛需,也非必須的事。學業或事業、親情與愛情,生命中有太多比彈琴更為重要的「大事」了。因此,當他們選擇花費較少的時間與精力,用速成的方式選擇「小利」是理所當然的。

另一方面我想強調的是,使學生認識到速成的代價是教師的責任。僅從「彈」這個角度來說,學生並不知道不良的彈奏習慣,會導致瓶頸期來得更早,突破起來更難;不學習樂理知識,會導致練習變成機械的手指運動而失去意義;缺乏聽覺的培養,會導致彈奏只是將音符彈得正確而非悅耳;缺乏審美的提高,會導致彈琴過於功利,難以體會表達的愉悅。

若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認識到了速成的代價之後,做出了「小利」的自由選擇,是無可非議的。而對於這樣的學生,一個心智成熟的教師,做出了最為恰當的選擇,用速成的方式來教學,是無愧於心的。我想真正該詬病的,既不是速成,也不是速成的代價,而是那羣只用速成的方式教學的教師。

以我個人的觀察,這「速成派」的教師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那些只會用速成的方式授課的教師,他們自己當初即是用速成的方式練出來的,除此之外並不知道其他的教學方法。這般無知雖然情有可原,卻是理無可恕,作為教師並不夠格。當然,成長是需要過程的,教師也不例外。厚顏以前輩自居,我真誠的建議他們能夠拓展教學的觀念與方式,這不僅是對學生盡了責任,對自己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而另一類只選擇用速成的方式授課的教師,他們知道其他的教學方法,更是深知速成的代價。然而,他們利用了初學者的無知而選擇了隱瞞,抓住了人們對速成的需求而選擇了矇騙。他們甚至自欺欺人,將速成捧上神壇、奉為圭臬,大肆宣揚速成的效果,毫不在乎速成的代價。對於喪失了良知的他們,詬病二字太過溫柔,應予以強烈的譴責——速成無罪,他們有罪。

最後,若是在面對速成的時候,習琴之人能慎重,教琴之人肯誠懇,便天下太平了吧。


— Outro —

撰寫 / K先生

配圖 / K先生

排版 / 小鋼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