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 —

枪械无罪,有罪的是扣动扳机的人

正文共 2270 字 / 4 图,预计阅读时间 12 分钟


速成虽为众人诟病,却是屡见不鲜。在吉他教材中,有一类便是专以速成作为卖点。你可能想到了《吉他自学三月通》,但你不知道的是还有《30天学会吉他弹唱》《10天也能学会弹吉他》《7天学会弹吉他》……这些教材居然能卖的出去?而对于吉他课程,更是常以速成作为噱头:0基础速成班、N天速成班、寒/暑假速成班……这些课程居然也能招到学生?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人尽皆知,为什么还会有人「上当」?

是因为他们无知?愚蠢?浅薄?最初我是这样认为的,且对速成嗤之以鼻。但在教学中摸爬滚打了这些年之后,我的看法有所转变,可以说与之前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大逆不道。你或许猜得到我大概要说的是什么了,但那只是前半句,我的完整观点是——速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有著同样的需求,甚至这是全人类的追求。

请你不要激动,我当然会做出解释的。但在这之前,希望能用黑格尔的名言唤醒你的理性,否则无论我说什么都是一派胡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假如你能暂时抛开对速成的偏见(如果不能,劳烦再读一遍黑格尔的那句话),单从字面上来理解,「速」意指高效的过程,「成」意指有效的结果。

一个人若是活了70年,一生共计25550天。减去前二十年的幼稚与后十年的老迈,还剩下14600天。若是按平均每天睡觉8小时、工作6小时、吃饭2小时、洗漱1小时、通勤1小时、娱乐1小时、如厕0.5小时来算,扣除后只余下2737.5天——即7.5年(还没算恋个爱、生个病、扯个蛋、发个呆之类的)人这一辈子自己能左右的时间,至多也就七年半。那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对高效与有效的需求是理所当然的吧?

纵观人类的发展,那些时代性的突破,均是通过有效的发明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石器时代,解锁了工具的制作,提高了人力捕猎与采集的效率;铁器时代,升级了工具的材料,提高了畜力农耕的效率;蒸汽时代,控制了能量的转换,突破了生产力的限制;电气时代,掌握了能量的贮存与传递,使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如今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更是使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在未来的智能时代,甚至可以令生产者发生转变——人类的发展基于生产力的提高,而其动力正是源自对高效与有效的追求。

用两个字来概括高效与有效,即是速成。作为一名教师,旨在将知识高效的传递给学生,令学生能有效的获得知识——这不是速成是什么呢?没有人不想速成,每个人对速成的希冀汇聚到一起,促成了全人类的进步。试问速成何罪之有?莫不是对这伟大的追求红了眼?

我只不过是打了几个问号,你要保持冷静,保持客观。虽然以上这些算不得胡言,但我的论证著实片面。你的理性若是还在,应该意识得到——至此所讨论的只是广义的速成,而人们所诟病的是在狭义的层面。

从教学上来看,狭义的速成指的是这样的一种教学观——使学生能尽快的达到目标。这看起来与「欲速则不达」相悖,难道是孔老夫子的观点如今已经过时了么?非也,非也,孔圣人早已将此看破。「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全文为:「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们所诟病的并不是速成,而是速成的代价,即是为了欲速而见的「小利」,而失去了成「大事」的机会。但问题在于,追逐「小利」虽然并不高远,然而过错何在?姑且不论何为「小利」,何为「大事」;也不谈若无「小利」,便无「大事」。在「小利」与「大事」之间,若选择「小利」,则「大事」不成;若选择「大事」,便无见「小利」——这只是一道选择题而已,不是么?

对于这道题,一方面我想指出的是,胸怀大志、欲成大事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弹琴是一件既非刚需,也非必须的事。学业或事业、亲情与爱情,生命中有太多比弹琴更为重要的「大事」了。因此,当他们选择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用速成的方式选择「小利」是理所当然的。

另一方面我想强调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速成的代价是教师的责任。仅从「弹」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并不知道不良的弹奏习惯,会导致瓶颈期来得更早,突破起来更难;不学习乐理知识,会导致练习变成机械的手指运动而失去意义;缺乏听觉的培养,会导致弹奏只是将音符弹得正确而非悦耳;缺乏审美的提高,会导致弹琴过于功利,难以体会表达的愉悦。

若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认识到了速成的代价之后,做出了「小利」的自由选择,是无可非议的。而对于这样的学生,一个心智成熟的教师,做出了最为恰当的选择,用速成的方式来教学,是无愧于心的。我想真正该诟病的,既不是速成,也不是速成的代价,而是那群只用速成的方式教学的教师。

以我个人的观察,这「速成派」的教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只会用速成的方式授课的教师,他们自己当初即是用速成的方式练出来的,除此之外并不知道其他的教学方法。这般无知虽然情有可原,却是理无可恕,作为教师并不够格。当然,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教师也不例外。厚颜以前辈自居,我真诚的建议他们能够拓展教学的观念与方式,这不仅是对学生尽了责任,对自己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而另一类只选择用速成的方式授课的教师,他们知道其他的教学方法,更是深知速成的代价。然而,他们利用了初学者的无知而选择了隐瞒,抓住了人们对速成的需求而选择了蒙骗。他们甚至自欺欺人,将速成捧上神坛、奉为圭臬,大肆宣扬速成的效果,毫不在乎速成的代价。对于丧失了良知的他们,诟病二字太过温柔,应予以强烈的谴责——速成无罪,他们有罪。

最后,若是在面对速成的时候,习琴之人能慎重,教琴之人肯诚恳,便天下太平了吧。


— Outro —

撰写 / K先生

配图 / K先生

排版 / 小钢镚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