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公众号的推送《XXX手把手教你写作,实现月入20w 的财务自由》,出于好奇,我点开进去看看,到底是是什么样的人能靠写作月入20w ?

点开公众号,讲一个月薪三千的初入职场的小白领,连一顿20块的麻辣烫都不敢吃,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写作 blabla,然后实现了月入20w 的财务自由……的这么一个奋斗故事。拉到公众号最下方,可以扫一个课程学习 app 的二维码,然后这个 app 里就会有这个已经月入20w 的牛逼老师的课程,之前售价要299,但你今天很幸运,因为我们做活动,所以恭喜你,现在只要79,快来买吧,你的人生财务自由在前面等著你,如果你把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邀请三个好朋友跟你一起买课,这个课程的价格就会便宜三分之二。怎样,是不是很划算呢?

啊,看得我好激动,差点满地打滚迫不及待地就要买上一堂。可是慢著!我撅著屁股伸长鼻子仔细地嗅了嗅,似乎闻到油腻的鸡汤里混合著一大股鸡屎味儿。这个套路似曾相识,我差点就被上了智商税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我误入传媒行业以来,对朋友圈的刷屏文章、爆款文案基本都处于冷眼旁观和置若罔闻的状态。也不是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或者我跟软妹币过不去,但我会去思考:如果成功和财务自由真的像你们说的那么简单,那我们为何还需要成功学?如果成功成为人人均可 copy 使用的套路,那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美国总统,我为何还是连房都买不起?这不科学。

在传媒极度发达,广告遍地开花,快速消费品充斥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的时代,知识也可以囫囵吞枣,人们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们都只建立短暂的奖励机制,不太有人肯真的花功夫去做学问、或者去认真地做什么产品了。虽然很多商家还是在吹嘘自己具备「匠人精神」。而做那些「无用」的事情,都变得十分奢侈。

我曾经喜欢过一些公众号,但在我发现他们开始做营(chuan)销(xiao),贩卖时代焦虑的时候,朋友圈刷屏的什么「教你从0基础不用露脸30天打造抖音百万大号」「手把手教你写刷遍朋友圈的爆款文章,从此再也不用给人打工……」我看著海报里主讲人的脸一副每天手淫纵欲过度的样子,果断取关。

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为很多媒体人带来了时代红利,也让很多人开始越来越膨胀。为什么我的朋友已经买了你们的文章,也试了你们的方法,可他还在做著月薪6K 的新媒体运营工作,越来越焦虑,还没有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甚至还在为差点交不起房租而发愁?昂?

事实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即使是在北上广,很多人的平均薪资可能就10K左右,而且还要承受诸多 KPI 的压力。而那些说自己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成功学老师们,不知道你们在夜里是不是也会为课程的 KPI 而焦虑得睡不著?

我突然想起陈丹青讲梵高,他说梵高在绘画的时候,凭的全是自己的一股「憨」劲儿,一股执著,没有半点儿偷懒和马虎,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画出来的。他手底下的人物,每个人也都憨憨的,不管是底层人民还是稍微有些头脸的人物,都是如此。他的画,看不出一点油滑,也从来没有透露出那股子「善于学习的聪明劲儿」,但也正是这种笨拙的力量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梵高。他画画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全靠弟弟的接济,经常食不果腹,生前也从来没有被主流认可过,甚至连当时的印象派也不太想收留他,他生前也没举办过什么画展。

可是在他死后,他成为印象派的代表,他的一幅画可以被卖到天价。今天印象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想想当年对印象派嗤之以鼻的主流沙龙派,今天在大都会美术馆里的画作只能挂在走廊里,给印象派的画当陪衬。

当然我讲这些,不是说没有人成功,但毕竟成功和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还是少数。穆旦说过,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努力,即使拼尽全力的努力,也不过只是完成了极为平庸的人生。做个普通体面的年轻人,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而为之努力,对工作有责任心挣对得起良心的钱,有什么不好,有什么错呢?

不过可悲的是,这个时代不会再出像梵高这样的人了,所以就有很多大师出来给我们拚命灌带著浓浓鸡屎味儿的鸡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