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公眾號的推送《XXX手把手教你寫作,實現月入20w 的財務自由》,出於好奇,我點開進去看看,到底是是什麼樣的人能靠寫作月入20w ?

點開公眾號,講一個月薪三千的初入職場的小白領,連一頓20塊的麻辣燙都不敢喫,如何利用業餘時間寫作 blabla,然後實現了月入20w 的財務自由……的這麼一個奮鬥故事。拉到公眾號最下方,可以掃一個課程學習 app 的二維碼,然後這個 app 裏就會有這個已經月入20w 的牛逼老師的課程,之前售價要299,但你今天很幸運,因為我們做活動,所以恭喜你,現在只要79,快來買吧,你的人生財務自由在前面等著你,如果你把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邀請三個好朋友跟你一起買課,這個課程的價格就會便宜三分之二。怎樣,是不是很划算呢?

啊,看得我好激動,差點滿地打滾迫不及待地就要買上一堂。可是慢著!我撅著屁股伸長鼻子仔細地嗅了嗅,似乎聞到油膩的雞湯裏混合著一大股雞屎味兒。這個套路似曾相識,我差點就被上了智商稅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從我誤入傳媒行業以來,對朋友圈的刷屏文章、爆款文案基本都處於冷眼旁觀和置若罔聞的狀態。也不是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或者我跟軟妹幣過不去,但我會去思考:如果成功和財務自由真的像你們說的那麼簡單,那我們為何還需要成功學?如果成功成為人人均可 copy 使用的套路,那我們每個人都能做美國總統,我為何還是連房都買不起?這不科學。

在傳媒極度發達,廣告遍地開花,快速消費品充斥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的時代,知識也可以囫圇吞棗,人們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人們都只建立短暫的獎勵機制,不太有人肯真的花功夫去做學問、或者去認真地做什麼產品了。雖然很多商家還是在吹噓自己具備「匠人精神」。而做那些「無用」的事情,都變得十分奢侈。

我曾經喜歡過一些公眾號,但在我發現他們開始做營(chuan)銷(xiao),販賣時代焦慮的時候,朋友圈刷屏的什麼「教你從0基礎不用露臉30天打造抖音百萬大號」「手把手教你寫刷遍朋友圈的爆款文章,從此再也不用給人打工……」我看著海報裏主講人的臉一副每天手淫縱慾過度的樣子,果斷取關。

互聯網的極速發展為很多媒體人帶來了時代紅利,也讓很多人開始越來越膨脹。為什麼我的朋友已經買了你們的文章,也試了你們的方法,可他還在做著月薪6K 的新媒體運營工作,越來越焦慮,還沒有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甚至還在為差點交不起房租而發愁?昂?

事實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即使是在北上廣,很多人的平均薪資可能就10K左右,而且還要承受諸多 KPI 的壓力。而那些說自己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成功學老師們,不知道你們在夜裡是不是也會為課程的 KPI 而焦慮得睡不著?

我突然想起陳丹青講梵高,他說梵高在繪畫的時候,憑的全是自己的一股「憨」勁兒,一股執著,沒有半點兒偷懶和馬虎,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地畫出來的。他手底下的人物,每個人也都憨憨的,不管是底層人民還是稍微有些頭臉的人物,都是如此。他的畫,看不出一點油滑,也從來沒有透露出那股子「善於學習的聰明勁兒」,但也正是這種笨拙的力量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梵高。他畫畫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收入,全靠弟弟的接濟,經常食不果腹,生前也從來沒有被主流認可過,甚至連當時的印象派也不太想收留他,他生前也沒舉辦過什麼畫展。

可是在他死後,他成為印象派的代表,他的一幅畫可以被賣到天價。今天印象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也是至關重要。想想當年對印象派嗤之以鼻的主流沙龍派,今天在大都會美術館裡的畫作只能掛在走廊裏,給印象派的畫當陪襯。

當然我講這些,不是說沒有人成功,但畢竟成功和實現財務自由的人還是少數。穆旦說過,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努力,即使拼盡全力的努力,也不過只是完成了極為平庸的人生。做個普通體面的年輕人,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而為之努力,對工作有責任心掙對得起良心的錢,有什麼不好,有什麼錯呢?

不過可悲的是,這個時代不會再出像梵高這樣的人了,所以就有很多大師出來給我們拚命灌帶著濃濃雞屎味兒的雞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