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原文是 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流傳演變成了 喫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出自話本 玉堂春落難逢夫。

故事背景,明代正德

前後文大意是講:天才少年王景隆(原文描述此人一目十行,舉筆成文)落難?回家,看到這個對聯以後深受觸動,不在貪玩享樂(把自己最喜歡的本子給燒了),轉而用心讀書考取功名。

本來是說「不喫苦,難以成功」(喫了苦,也不一定成功)。

傳著傳著就變成了「喫了苦,就能成功」。

一個充分條件變成了充分必要條件,呵呵噠。

原文完全沒有半點喫苦就能成功的含義在裡面好吧。

本來一句鼓勵人下苦功讀書考功名的話,傳成了現在的喫苦=成功。

第一句的苦,指的是堅持,專心,不玩物喪志。

第二句的苦,呵呵,變成了苦難,困難,引申義還有委屈等等不公。

第一句的人上人就是當官(目的明確),換現在是公務員。

第二句的人上人,現在指的是各種意義上的成功(目的模糊)。

原文這段明明講的是一個被貶大官的兒子考功名的小故事。

現在變成了各行各業通用的「名言」

自欺欺人好吧。

就明代中後期些文人風氣(風氣我對不起你,我更不敢用風骨,委屈你了),還有著名的八股文。把這句話當瓊漿玉露。怕是石樂志。

附個小故事:明朝被貶禮部尚書的三兒子在外遊學沉迷風塵美色癡心一片不思讀書,花完錢財(三萬兩白銀)回家看到門口兩幅對聯幡然醒悟,下定決心考取功名,最後高中進士成為山西巡安為女友平冤並結為夫妻。

另附:

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山西巡安(類似擁有山西檢察院長職能的處級幹部)

三萬兩白銀(這個沒定數,價格價值不同,強行1:1000,差不離。大概就是三千萬人民幣......淦.....)

再說話本是戲曲改編的文學作品,放現在就是電視劇改編出書。

有時間看原文更能懂這句話,不過我估計你不會去認真看。

最後,腦子是個好東西,多動動,多想想,也許我說的都是騙你達~

畢竟時過境遷,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最初話語為啥不敵後面的演變呢?說不定「喫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纔是真確噠!「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因為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需求所以被拋棄啦,是錯誤噠~


在你的戰略制定下的戰術行為所產生的情緒,身體透支,思維,能力必然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代價 而最終的結果能否成功不得而知 但是成功前這些都是要走的路


喫苦對成功有一定的作用,但並不是全部。我們可以這句話勉勵自己,但別人不能用這句話來綁架你。


現在這個時代,這句話不完全正確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