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宫广场1

           巴洛克风格(Elizabethan Baroque style)的冬宫(Winter Palace)外观为长250公尺高30公尺白色和天蓝色调的长方形建筑。这座气势非凡的宫殿象征帝俄长达两百年的辉煌岁月,里头拥有1786扇门、1945道窗户、1500个房间及117座楼梯。1837年冬宫发生大火,火势延烧数天内部几乎全毁,沙皇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 下令于一年内修复,规划者布留洛夫(Alexander Briullov)以当时流行的洛可可风(Rococo style)重建,这也是现存冬宫内部的样貌。另一方面尼古拉一世看到欧洲诸王国首都皆有大型公共美术馆,为不落于人后于1839年命德籍建筑师克伦泽(Leo von Klenze)建造新展馆用以展示自凯萨琳大帝以来的收藏品,1852年新艾米塔吉(New Hermitage)落成作为公共美术馆,当时只有这一部分开放给民众参观。1917年革命后沙皇时代结束,所有冬宫的建族群转变成今日的艾米塔吉博物馆。

2第一版冬宫

            随著圣彼得堡建设工程渐上轨道,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原先当成临时宫殿的小木屋也不堪使用,他于1711年命瑞士籍义大利建筑师特雷齐尼(Domenico Trezzini)建造新皇宫,这是冬宫的起源。第一版的冬宫是座两层楼不起眼的建筑。

3第二版冬宫

            彼得大帝很快就不满意皇宫不够气派于1721年命德国建筑师马塔尔诺维(Georg Mattarnovi)建造第二版的冬宫。1727年沙皇彼得二世(Peter II)再度命特雷齐尼建造第三版冬宫,这次他大幅扩大,以第二版冬宫当成中间连接的阁楼,打造壮观的彼得风巴洛克建筑。

4阿普拉克辛宫

            1730年女沙皇安娜(Anna Ioannovna)继位后于1732年再度迁都回圣彼得堡,他选择邻近的阿普拉克辛宫(Apraksin Palace)作为住所。这座气派的宫殿为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Fyodor Apraksin)于1717到1725年间建造的私人宅邸。

5第四版冬宫

            安娜稍后命义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Bartolomeo Rastrelli)以阿普拉克辛宫为核心进行扩建,这是第四版的冬宫。1741年女沙皇伊莉莎白(Elizaveta Petrovna)继位,拉斯特雷利仍继续原先计划,但他于1753年提出新的方案,倾力打造一座可作为帝国象征的巨型皇宫,在女沙皇的殷殷期盼下不惜代价全力赶工下于1759年落成,这是最终版的冬宫,共花费250万卢布(等同3000公斤的黄金)。1762年凯萨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继位,1764年她从濒临破产的普鲁士商人戈茨科夫斯基(Johann Gotzkowsky)购得225幅绘画作品。为安置这些最早的收藏品,她于同年命德籍建筑师费尔滕(Yury Velten)在冬宫旁增建,于1766年完成一部分,1767年法籍建筑师米歇尔(Jean-Baptiste Michel Vallin de la Mothe)继续工程于1769年完成,他把新建筑命名为『艾米塔吉』(归隐之意),作为从繁忙国政退下的私人空间,这就是今日的小艾米塔吉(Small Hermitage)。在凯萨琳大帝疯狂的收集艺术品下空间很快不够,1770年代她再命费尔滕在小艾米塔吉旁建造更大的建筑,这就是老艾米塔吉(Old Hermitage)。第三次的增建于1783到1787年由义籍建筑师夸伦吉(Giacomo Quarenghi)进行,这就是艾米塔吉剧院(Hermitage Theatre),彼得大帝时代的第三版的冬宫也在此时被拆毁,至此冬宫的主体大致完成。

6凯旋门

         从与涅瓦大街相交的波沙亚莫斯卡亚街(Bolshaya Morskaya St.)北走会来到双重的拱门,这是为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所建造的凯旋门,凯旋门的另一头就是冬宫所在的冬宫广场(Palace square)。

7参谋总部大楼

           盘据广场南端的是庞大参谋总部大楼(General Staff Building),由义籍建筑师罗西(Carlo Rossi)于1819至1829年间为俄军打造帝国风总部,跟凯旋门同样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东翼一部分划入艾米塔吉博物馆。

8冬宫广场2

            1759年最终版的冬宫落成这座广场即存在,俄国近代许多重大事件都在这广场发生,最重要的为1905年的血腥星期日,神父加邦(Georgy Gapon)带领二十万群众齐聚广场,向沙皇呈递改革的请愿书。

Кровавое воскресенье

            后来军队进行血腥镇压,造成一千多人死亡。这次的行动使得俄国民众对于沙皇作为改革者的幻想彻底破灭,推翻沙皇政权的革命势力逐渐增强,影响1917年的两次革命。

10亚历山大柱

            冬宫广场中央高47.5公尺的亚历山大柱(Alexander Column),于1830年动工为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击败拿破仑的入侵,由法籍建筑师蒙费朗(Auguste de Montferrand)监造于1834年完成,顶端为手持十字架的天使。

11冬宫正门

            二战时德军封锁圣彼得堡期间冬宫受到很大破坏,但馆藏的艺术珍品所幸受到人民妥善及时的保护。二战后随即进行修复,身为世界四大博物馆的艾米塔吉每年有超过三百五十万的拜访者。

12花园

13冬宫内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