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场

           俄国最有名的表演莫过于芭蕾舞与马戏团,本想找个知名的剧团好好欣赏,无奈历经七八月暑假的表演旺季后,几乎所有的剧团习惯在九月初休息。还好这段空档有个救世主塔国际军乐节(International Military Music Festival “Spasskaya Tower”)可供选择。

2尼古拉塔

            下午从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Trinity-St. Sergius Lavra)回莫斯科(Moscow)后直奔红场(Red square)。这是官方主办的活动周边进行严密的管控,需要军乐节的票才能进入。

3救世主塔

            救世主塔(Spasskaya Tower)是莫斯科大公及沙皇时代克里姆林宫(Moscow Kremlin)的大门,也是克里姆林宫的象征。二战莫斯科战役时苏联防卫莫斯科的宣传海报就是以救世主塔为背景。

4军乐节

            军乐节自2008年开始,今年是第八届,构想来自俄罗斯总统普丁(Vladimir Putin),为期九天的庆典配合莫斯科每年的城市纪念日,这可是俄罗斯联邦及莫斯科市政府倾全力支持的活动。

5圣瓦西里大教堂

            想想能在国家象征的红场及圣瓦西里大教堂(Cathedral of Vasily the Blessed)上举办活动,如非官方绝对不可能。以童话般教堂为背景的军乐表演及最后绚烂的灯光烟火秀是无可取代的卖点。

6准备开场

         随著开始的时间逼近观众陆续进场,人山人海爆满。这天天气不佳间歇落著小雨主办单位还贴心的每人分发抛弃式雨衣。国家百货商场(GUM)如庆典般以灯泡装饰的喜气洋洋。

7俄罗斯乐队

           首先登场的当然是自家的队伍。军乐节并不只是俄罗斯自己在唱独脚戏,为增加表演的多元性,每年都会邀请许多国外团体,队伍七成以上都来自海外,不过多数都是跟俄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如白俄罗斯、哈萨克、中国等。

8邮政管乐队

            身穿亮眼红衣的是来自斯洛维尼亚(Slovenia)的邮政管乐队(Post Brass Band)。成立于1931年由一群不懂音乐的邮局工人开始,后来大受欢迎,现在很多成员都非邮务人员,这是目前斯洛维尼亚最知名及最好的管乐队。

9简介大萤幕

            每个队伍进场时都会有表演国家的简单介绍及资料,观众台上的超大萤幕会以俄文及英文呈现,主持人除了双语解说外,表演结束感谢词会特别用当国语言表达,像中国队后就出现鳖脚的『谢谢你,中国』。

10皇家高跷手

            这队是里面最受好评来自比利时(Belgium)的皇家高跷手(Royal stilt walkers),比利时踩高跷传统源自中世纪,最初是为跨过豪雨后产生的急流,后变成娱乐竞赛用途。皇家高跷手成立于1945年庆祝二战结束。

11关东民俗祭

            这个是台湾人很熟来自日本的关东民俗祭(Folklore group “Kanto Matsuri”)。十八世纪秋田的祭典上就出现这种长长竹竿上挂满许多灯笼的游行,数人一组如何将庞大的灯笼串维持平衡需要相当的技巧。

12俄罗斯压轴

            十几支队伍表演过后,由地主俄罗斯做最后的压轴,舞台上展现出巨大的五角星,这当然十足苏联共产时代的象征,现在俄国政府极力想恢复过去苏联帝国的光荣,不晓得是刻意还是只想代表救世主塔上高挂的五角红星。

13最后大进场

            最后是所有表演队伍的大进场,为数众多的表演人员将舞台挤的水泄不通,在热闹激昂的音乐中开始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灯光秀,五颜六色的洋葱头在灯光的衬托下变得更加魔幻,然后是高潮--莫斯科河上烟火秀。

14复活之门

            绚烂的烟火后开始散场,小铭的位子在靠近圣瓦西里大教堂的角落,当然是不急慢慢来,可借机好好拍大教堂,这可是正常状况下拍不到的角度。随后步出红场,夜晚的复活之门(Resurrection Gate)散发著独特的韵味依然跟白天一样引人注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