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華能新能源2018年報,發現一張有趣又可愛的圖:

  由圖可看出華能新能源或許是以綠色新能源爲動力,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從華能新能源業務構成看,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確實屬於新能源,是國家和人們理想中的能源。站在能源結構轉型的時代節點,華能新能源確實也分享到了新能源這場“盛宴”,近些年來業績節節攀升,資本市場上的市值也突破了100億港元。

  所以說,這是一個有前景的行業。進入2019年4月份,可再生能源企業已經全部發布了2018年的業績報告,華能新能源在2018年的業績表現如何?讓我們來看一下。

  利潤提升受阻,但業績整體穩健

  根據業績報,華能新能源2018年實現收入116.50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4%。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淨利潤30.864億元,同比增長2.5%。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現金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幣0.044元(含稅)。

  相對於其他風電上市企業,華能新能源2018年的業績表現並不亮眼,尤其是利潤增速遠遜色於行業其他龍頭龍源電力(00916-HK)和華電福新(00816-HK)。

  2012年以來,受我國風電行業棄風限電形勢嚴峻以及競爭等因素影響,風電企業利潤承壓。2017年到目前,棄風率有所改善,風電企業業績整體趨於平穩。華能新能源2018年淨利潤增速大幅放緩,實際上是由於公司全年人員開支和其他經營開支中計提項目減值影響增速較快,影響了利潤提升。年內,因規模的擴大和更多項目的投入運營,華能新能源員工成本增加21.4%至9.25億元,佔了其淨利潤的近3成。2018年計提在建工程減值損失4.190億元,同比增加逾1倍,這也是年內公司淨利潤增速受阻的原因之一。

  整體看,華能新能源業績還是很穩健的,無論是營收、淨利潤,還是資產總額,都保持着平穩上升的態勢。

  棄風率等指標持續改善

  業績數據不理想,不代表華能新能源就此止步不前。

  從行業關注的棄風率來看,華能新能源棄風率已下降至業內低點。年內,華能新能源棄風率下降2.3個百分點至6.0%,低於7.0%的全國平均值。2019年,我國將加快優化能源結構。有賴於政策推動、網架改善及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形勢將持續向好,限電量及限電比例有望進一步雙降,華能新能源棄風率也將會繼續下降。

  風電利用小時方面,隨着近些年來行業整體棄風限電的改善,華能新能源風電加權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提升了7.3%至2234小時,創出5年以來新高,高於2095小時的全國平均值,也高於行業龍頭龍源電力的2209小時以及老二大唐新能源的2096小時的平均值。

  其中,華能新能源的裝機容量大省內蒙古(佔比20.6%)、雲南(佔比9.3%)和山東(佔比8.6%)年內風電加權平均利用小時數分別同比增加10.5%、10%及7.4%,從而帶動了公司整體的風電加權平均利用小時數。作爲棄風大省,內蒙古的棄風率一直處於高位,目前仍有10%的棄風率。但內蒙古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政府對內蒙古的貧困政策,對新能源發展是一個利好,棄電量將會繼續有所改善。華能新能源2018年在內蒙古新增51.5兆瓦裝機容量,達到220兆瓦,該新增產能將在2019年可貢獻盈利。

  從佈局看競爭力

  隨着大規模棄風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風電企業若像2017年和2018年一樣在2019年通過棄風的改善來拉動恢復式增長已經不太現實了。那麼,目前風電企業要實現風電發電量的快速增長,就要回歸到風資源的佈局和生產成本、融資成本等方面有無優勢了。

  從上圖看,華能新能源全國範圍內的風電業務規模佈局不及龍源電力和大唐新能源,但是2018年的總發電量高於大唐新能源。老大龍源電力其風資源規模最大,且分佈最爲合理,風能資源豐富的省份已經全部覆蓋了,另外背靠一個強大的大股東“中國神電集團”,實力不可忽視,華能新能源與龍源電力還存在差距。

  華能新能源全國風電業務佈局不如龍源電力和大唐新能源,總發電量卻不少,是業績穩健上升的助推器。原因是華能新能源的風資源主要分佈在棄風低的省份,風電項目更多集中東北、華北和華東這些受棄風限電影響較低的地區,從其行業領先的風電加權平均利用率可看出封資源區域優勢帶來的效益還是不錯的。

  綜上,華能新能源體量和全國佈局落後於龍源電力和大唐新能源,但風資源的佈局相當合理,且自由現金流較爲充沛,競爭力強。隨着棄風率改善帶來的效益影響減弱,有資源和資金上的優勢讓華能新能源在2019年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港股百強:

  華能新能源在2013年-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14.5%,整體業績可圈可點。即將在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辦的「港股100強」頒獎典禮中,憑藉良好業績的華能新能源能否成功入圍?答案很快便會揭曉。

  作者|覃漢計

  編輯|彭尚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