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都是專業的醫生,安全的劑量在應用,為何對於中藥劑量卻很少提,就談毒副作用


因為正規藥物副作用經過了統計和研究,白紙黑字寫在說明書上告訴你了,那麼是不是可以自己權衡利弊?如果決定吃,是不是也可以觀察自己有沒有出現不良反應、需不需要停葯??所以,明確的毒副作用是合理用藥的基礎,結合監測可以防範風險。

我前兩天剛好有所體驗。去皮膚科看足蘚,醫生說吃某某葯,提醒我,吃這個葯對肝可能有副作用,建議我先做肝功能檢查再吃,並要求我下個月再去做個肝功能檢查。那麼,我是不是就能自己權衡,有沒有必要為了治足蘚去冒險?如果我決定吃藥,那麼就可以監測肝功能指標,在出現異常時及時停葯。

而中藥:副作用尚不明確。說白了就跟開獎一樣。。


西藥毒副作用未知?

前幾天吃個西藥,說明書拿來一看,副作用有十幾條,甚至每一條都寫清楚了是常見,不常見,罕見……而且下面還有常見是百分之幾,不常見是千分之幾,罕見是萬分之幾……

中藥?呵呵。尚不明確。

現代藥物經過嚴格的科學檢驗,評估過收益和風險之後才使用的。

中藥一通不過有效性試驗,二不做毒副作用檢測,什麼評估收益風險,只存在於你的幻想之中。


誰說西藥毒副作用更加未知,西藥副作用白紙黑字寫在說明書里。中藥就四個字:尚不明確。你說誰更未知

關於安全劑量。不一樣的藥物的安全劑量不同,西藥經過試驗吧安全劑量寫在了說明書里了

這是 布洛芬

你再找個中成藥的說明書自己對比吧

至於為什麼中藥很少提安全劑量,因為尚不明確

並且 題主問題包含主觀判斷舉報了。


臨床醫師,臨床藥師熟悉西藥毒性,可以根據病人的病情指導用藥。

對比中藥,在新聞爆出來以前,幾個中醫師知道哪些中藥有肝腎毒性?


因為西醫認識到藥物會造成肝損害,所以會對西藥先做肝損害測試,我們很容易避開西藥的肝損害。

中藥,有幾萬個化合物,光測試這幾萬個化合物的肝損害,化合物與化合物的反應物的肝損害,一個化合物投入一塊錢研究,藥廠就先破產了。


先反駁一個觀點,現代醫學的毒副作用可能未知,但相比傳統醫學,絕對不可能「更加未知」。

至於問題本身,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因為你用正規的「西藥」時,不用太過於擔心在自己不知情的時候中了誰都不知道是啥的毒(特別是慢行中毒),也不用做出用一千萬買一個西瓜的愚蠢行為。

現在大家都知道馬兜鈴酸有極強的腎毒性,但是你說關木通能治病么?可以!清火消腫啥的還是有用的。但是為了這種就算不治療也會自愈的問題,拿腎的永久性損傷為代價去交換,值得么?或者說,如果在使用關木通的時候醫生就告訴你,可以治療你的病但代價是腎衰竭,你願意么?你會怎麼選?

而中藥炮製方法和配伍理論,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其是一種能普遍的降低毒副作用的理論與手段。一方面中醫對於很多毒副作用(包括病毒和微生物)並沒有認知和概念,就談不上通過配伍和炮製等方法來消除,另一方面是即使知道某些毒副作用也很難真的實行消除。

比如上文的馬兜鈴酸的毒性,沒有任何樸素的自然方法可以消除。絕大多數的毒(包括病毒和微生物)都很難通過樸素的方法甚至哲學思維來消除。

所謂的西醫並不是說沒有比馬兜鈴酸更毒的葯,重點在於:你知道有什麼毒性以後,你可以通過藥物選擇、計量控制、針對性解毒或養護等等讓你的身體盡量少的受到損害。或者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時候用中毒去交換一個更值得的結果:活下來。

很多中藥的問題並不在於有沒有毒和毒性如何,而在於你並不知道有毒,等中毒後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當你用遠遠超出疾病本身的代價去治療這個疾病的時候,能不能治病已經無關緊要了。


一個承認有害,標明副作用,醫生可以量化使用

一個自認天然無害,副作用尚不明確,無法量化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有些人又在用中醫一貫的模糊認知來考慮副作用問題。首先,要不要接受副作用要看藥物能帶來多少好處,值不值得承擔副作用的風險,豈能拋開利益談風險?

再來看人體副作用,實際上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功能性影響,而無器質性影響;二是可逆的器質性變化;三是不可逆的器質性變化。對應於無基因突變,無細胞死亡;無基因突變,無不可補充的細胞死亡;有基因突變或有不可補充的細胞死亡。你覺得是否應該區別對待?

另外,在知道有肝腎損害時可以密切監控,如果不知道而長期服用呢?


關於中藥劑量很少提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成分都不確定,還談什麼劑量?

我經常聽到一個說法:XXX地方的葯好。我的理解就是效果好,問題來了:這個地方的葯好,那個地方的差一點,如果要達到相同的效果,就必須知道它們之間差了多少,這個在中醫上怎麼測?

假設有辦法測,那麼醫生就必須知道每一塊藥材的特性,比如產地,比如季節,比如向陽背陽等等,可能嗎?


我搞不懂什麼叫「許多西藥對肝腎損害更大」?所謂「更大」,必然是對比後的結果。請問得出這個結論的人是如何對比的?


題主你去醫院看過病沒?

西藥的副作用都是比較明確的。

對於一些傷肝的藥物,一般會先查一下肝功能,會另外開一些護肝的葯,如果肝功能不正常,會減低劑量,或者換藥。

其它的比如:詢問藥物過敏史,打點滴時先做皮試,做一些看似不相關的檢查,都是為了用藥安全。之所以能這樣,就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都是明確的。

不像中醫,假裝副作用不存在。更何況中醫裡面沒有過敏這個概念,還搞出來中藥注射液這種東西。


哪來的臉說西藥毒副作用更加未知???西藥在上市前有很多測試,風險較較中藥降低很多。上市後仍然有後續追蹤,防止出現之前測試未發現的毒副作用。

中藥有啥?靠一張嘴?


有一顆仙丹,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副作用是拉肚子,你吃不吃?

有一坨屎,吃了屁用沒有,副作用也是拉肚子,你吃不吃?

因為是已知對未知,現代醫學的藥物毒副作用上市之前都是經過充分研究和臨床實驗的,然後這些資料交給臨床醫生或者藥師來判斷具體用藥利弊。中藥古代是沒有這方面研究的,現代這方面研究也不充分,臨床醫生根本就沒有可用的資料,有沒有毒副作用全憑一張嘴,甚至中藥毒副作用竟然都是現代醫學發現的。


純粹是思考能力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

比如布洛芬脾胃的不良反應20%,

是指有20%的人會有不良反應,

他們覺得自己吃一頓沒事,那自己就沒受到傷害,

其實是不管什麼人吃布洛芬都會傷脾胃功能,

只是有些人基數高,耐操一點而已,

有些人基數低,一吃就有副作用顯現了,

然後基數低的這群人被統計為副作用發生率20%,

這明顯是偷換概念,

其實布洛芬的副作用對所有人都是100%發生,

只是有些人還扛得住而已。

很簡單,

從吃藥人的角度,

大家想知道的是自己吃了布洛芬,

自己哪些地方會受到傷害,

但是從賣葯製藥人的角度,

他們先規定連續服用期限,

然後找一批脾胃底子好的做統計,

布洛芬的副作用就統計不出來,

然後某些人吃了副作用明顯,

他們就說根據我們的統計,

你這個人長得不科學。

實際上是不管是誰,長期吃布洛芬就會掛,

作為吃的人,大家想看的是怎麼掛,掛的是哪些內臟。

但是他們不會按照這樣的角度來「講科學」的。

所以布洛芬的不良反應其實是一直存在的,

也不是什麼20%發生率,

有些人吃七天沒事,只受了隱藏傷害,吃一個月有反應,

有些人吃七天就有反應了,

這個20%究竟明確在哪裡?

我們換個中藥,生薑,

生薑的西醫角度副作用確實尚不明確,

大棗,噢,又是不明確,

其實也不是不明確啦,

中醫會說,體內有痰飲的人不能吃大棗,體內有內熱的不能吃生薑,

明確得很,

不明確的是,這些怎麼能算是副作用呢?

這些是他們作為中藥的作用,

如果生薑沒有辛熱這個作用,

中醫就不會用它來接虛寒了呀,

大棗沒有固體液的功能,中醫就不會用它來護腸胃的津液了呀。

這些典型的就是話術,

有趣的是,

有些人說世界上不存在痛經,又忽悠著痛經的人吃布洛芬,然後說,看,那邊吃生薑大棗的人是沙b,他們會肝腎衰竭,你就沒事。

挺有畫面感,

當然也有人說生薑大棗這本來就是食物,

首先,這兩個在傷寒論里70%的方子都有,

其次,我們換個平時不吃的,白朮,

白朮副作用也很不明確噢,

吃多了還能讓人口渴,

但是祛濕健脾就是他的作用呀,

他的副作用很明確呀。

肝腎衰竭?

我告訴你,白朮吃多了可能會腎衰竭的,體內燥的。

是不是嚇死了。

但是,對有些人加點甘草就沒事了,

對有些人加點麥冬就沒事了,

中藥的西醫道理咱不懂,這得問西醫了,

一定要吃副作用明確的,

那你去吃布洛芬唄。


西藥大部分都是經過嚴格的西方科學測試後才上市的,大部分的副作用已經探明了寫在說明書上,你覺得不好可以不吃。

中藥的藥性很多是靠東方傳統科學來解釋的,然而國家並沒有大力推廣傳承了5千年的東方傳統科學,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中藥的藥性,不知道會有哪些副作用。所以更加害怕中藥。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西藥說明書上副作用都寫的清清楚楚,中藥上面都是尚未明確,你說我信那個?


看西藥說明書,副作用等都是寫得很清楚的,未知。。。哪個西藥寫未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