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大陆推动「港澳台居民居住证」,陆委会已著手研议修法反制,将增订申报制度,并限制申领居住证民众的参政权与享有的社会福利。对此,学者都表示赞同,认为现行法律无法杜绝此举可能造成的国家安全或利益危害,因此修法有其合理性。

中国大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政策9月1日正式上路,陆委会提出反制措施,已著手研议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增订申报制度,要求已申办居住证者向我政府登记,并适当管制其担任重要机敏公职或参政权益,也会检视调整在国内享有的社会福利。对此,学者都赞同陆委会的作法。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正3日受访时表示,中国大陆开办居住证是政治操作,陆委会必须评估所有善意与非善意的可能性,陆委会有其职责,所以「有时候讲话不好听」,但如果陆委会感受到风险,却不告诉民众,这也不道德。

黄介正指出,是否限制申领居住证民众的参政权,关键在于其有无可能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或是国家利益的事,如果现行法律无法杜绝,很可能就得修法。他说:『(原音)因为公职确实有涉密,如果法律规定的不周延,不能期待每个人都是很精准的、很自我要求、自律的,来捍卫国家的资讯,我们不要讲机密,所以我觉得陆委会很难做。』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曾建元也认为,申领居住证的人很容易成为中共的人质,在台湾行使相关参政权也会逐渐受到中国大陆影响,因此,陆委会修法有其合理性。他说:『(原音)过去在户籍制度的管理上面,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政治风险的考虑作为标准,今天如果这样同样的政治风险,他也同样会存在于居住证上面的话,我就认为修法他事实上有他的合理性。』

曾建元说,我国人民取得居住证虽然仍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居民,但这是过渡性作法,中共从中累积资料,进一步掌握台湾的状况;他提醒民众非必要的话,应避免不必要的法律以及个人隐私流失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