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的利与弊

类风湿关节炎是病因尚不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药物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给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主要起消炎止痛作用,近期效果比较好,但是不能防止或减缓关节变形,而且对胃肠道的损害比较严重,久服之后容易产生胃出血和胃溃疡。

第二,是给患者服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同样也不能防止或减缓关节变形,一般服药五年、十年以后,患者仍然可能出现关节变形甚至瘫痪。而且,长期吃激素类药物,会大大增加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并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

第三,就是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此类药物起效比较慢,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减缓和防止关节变形,但不是每个病人对每一种药都会有明显效果。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用药情况摸索出他对哪一种药物有效,用多大剂量比较合适,同时这些药物对血液、肝脏系统有一定影响,服药期间须定期检查。

因此,许多患者病急乱投医,相信所谓偏方的疗效,不仅花了钱没有好的疗效,而且造成了药物副作用,错失了正规治疗的最佳黄金时期。目前几乎没有能够把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治断根的偏方、秘方,所谓「治断了病根」 的个别传奇病例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越是宣称「效果好」的偏方, 越有可能掺有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科学研究表明,患者体内有一种称之为「肿瘤坏死因子」的炎症物质增多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和加重的罪魁祸首之一。近几年在国外广泛应用了消灭「瘤坏死因子」 的生物制剂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 强直性脊柱炎,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关节和脊柱破坏变形的发生,而且比过去常规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疗效要好得多,而且还要安全得多,副作用要小得多。这些生物制剂的治疗作用像是「定点爆破」或「生物导弹」,「炸死」肿瘤坏死因子、阻止它们传递疾病「火种」,使疾病扩散蔓延的作用,因而患者体内的病情活动就更容易得到控制。目前,生物制剂已在全球有十余年的安全使用经验,被证明能抑制关节组织损害、骨侵蚀、及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我国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获得的疗效非常令人振奋。有些患者甚至用一次就感觉到了明显的疗效,用2-8周后症状就几乎完全消失,患者可以开心地出外旅游。但是,生物制剂对已经发生了变形和残疾的关节仍然无法有效地修复,只有在疾病的早期、关节的骨骼结构发生破坏和损害之前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认为,在发病后最初的半年至一年是治疗的最佳时期。现在医学研究证明如果能在这段最佳的治疗窗口期给予生物制剂治疗半年至一年,有一小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在今后三年以上的时间内不用吃药打针,关节炎也不会复发,达到所谓「治断病根」的疗效。这类生物制剂特别给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能够不用激素也治好病。

遗憾的是生物制剂的治疗费用很昂贵,如果给予充足剂量或大剂量的治疗,成年人持续一年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不过,如果将生物制剂和甲氨蝶呤片剂等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同时使用,不仅疗效能进一步提高,而且患者也比较容易在3-6个月以后停用生物制剂,单用甲氨蝶呤片剂等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维持疗效,不让病情复发,这样就能够减轻经济负担,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承受得起。为了减轻单纯生物治疗为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将生物制剂与传统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的新方法,不但能使RA患者的病情得以有效的缓解和长期的控制,而且降低了医疗费用。对RA患者采用生物制剂治疗,一般经过2-3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使患者病情缓解;等患者病情稳定并转入维持治疗时,可对其用传统药物治疗,这样可以相对节省费用,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利弊兼顾。而且,适合这一方法治疗的病种还有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性关节炎及幼儿特发性关节炎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